1樓:清茶半盞
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
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乙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編鐘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鍾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鐘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由於年代不同,編鐘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鐘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
起源:早在2023年前的商代,中國就有了編鐘,不過那時的編鐘多為三枚一套。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套編鐘的個數也不斷增加。
古代的編鐘多用於宮廷的演奏,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征戰、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鐘。
編鐘最早出現在商代,當時多為三枚或五枚一組,能演奏旋律。商代編鐘造型別致,橢圓形,鐘的表面有簡單的獸面紋飾。
歷史發展:
西周中晚期,編鐘已由三枚或五枚發展為八枚一組,能發出相隔乙個小三度或大三度音程的兩個音級。當時編鐘經常用於宮廷宴會,被稱為「鐘鼓之樂」。至春秋晚期,又增為九枚一組或十三枚一組。
秦漢以後,在歷代宮廷雅樂中所使用的編鐘多呈圓形,形制上有了很大改變,且每鐘只能發出乙個樂音。在經歷了500多年**時代後,它由盛而衰。
到了隋唐時期,編鐘除在「雅樂」中使用外,還用於隋「九部樂」和唐「十部樂」中的「清樂」和「西涼樂」,很少流傳民間。唐代詩人在作品中曾描繪編鐘聲音巨集亮、鏗鏘悠揚、悅耳動聽的妙響。
自宋以後至清代,編鐘鑄造技術鮮為人知,鐘樂也漸被淘汰,清代宮廷中所鑄編鐘,不僅其形制與傳統編鐘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遠。
2樓:活寶楊建
編鐘是青銅的,用泥範澆鑄而成,然後懸掛在木架上,用銅棒擊打發出聲音,是一種古代(基本是秦以前,漢代後遂漸消失)貴族所用的很隆重的樂器。一般在正式宴會上演奏,屬於朝廷的「重器」
3樓:凱悅大廈中旅
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乙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發現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那時候 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 3 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 9 枚一組的和 13 枚 一組的,等等。1957 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鐘13枚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響太空。
在中國古代,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近代,在中國雲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貴族的墓葬中,曾先後出土了許多古代的編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發現的曾侯乙編鐘。
這套編鐘工藝精美,音域可以達到五個八度,音階結構接近於現代的c大調七聲音階。另外,編鐘上還標有和樂律有關的銘文2800多字,記錄了許多**術語,顯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先進水平。曾侯乙編鐘是目前中國出土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儲存較好的編鐘,被譽為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蹟。
編鐘**清脆明亮,悠揚動聽,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又有歌鐘之稱。
編鐘的特點及用途,還有來歷
4樓:月似當時
編鐘的特點是形狀不盡相同,但鐘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用途是用來演奏。來歷是:
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那時候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等等。
2023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鐘13枚,**家隨即用此演奏歌頌當代領袖的頌歌《東方紅》。
2023年,湖北隨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戰國時代(約西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至今為止所發現的成套編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這套編鐘之大,足以佔滿乙個現代**廳的整個舞台。
曾侯乙墓編鐘由19個鈕鐘、45個甬鐘,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鎛鍾共65件組成。這些鐘分3層8組掛在鐘架上,直掛在上層的3組叫鈕鐘,斜懸在中下層的5組叫甬鐘。
其中最小的乙個鈕鐘高20.4厘公尺、質量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調作用,最大的乙個低音甬鐘高達153.4厘公尺,全套編鐘總質量在2500千克以上。
擴充套件資料
葉家山墓地將編鐘歷史前推500年,改寫世界**史。
曾侯乙編鐘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而在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鐘,或將改變對鍾的起源的認識。
考古人員在編號墓墓壁二層臺發現了1個鎛鐘和4個編鐘,5件為1套。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謙教授認為,這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編鐘,此次發現的編鐘屬於西周早期,有5至6個編鐘,其數量和規模超過同時期已發現的編鐘。
湖北隨州再次發現編鐘,比曾侯乙編鐘早500年。
曾侯乙編鐘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在湖北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中,發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鐘,改變對鍾的起源的認識。
5樓:東都漫士
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乙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發現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那時候 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 3 枚組合起來的。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 9 枚一組的和 13 枚 一組的,等等。1957 年,在我國河南信陽城陽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編鐘13枚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響太空。
在中國古代,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近代,在中國雲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貴族的墓葬中,曾先後出土了許多古代的編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發現的曾侯乙編鐘。
這套編鐘工藝精美,音域可以達到五個八度,音階結構接近於現代的c大調七聲音階。另外,編鐘上還標有和樂律有關的銘文2800多字,記錄了許多**術語,顯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先進水平。曾侯乙編鐘是目前中國出土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儲存較好的編鐘,被譽為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蹟。
編鐘**清脆明亮,悠揚動聽,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又有歌鐘之稱。
6樓:匿名使用者
特點,一般成組出現。用途,奏樂。來歷不明
鑽頭是用什麼材料做的,鑽頭是什麼材料做的?
麻花鑽頭的材料一般為高速工具鋼或硬質合金。麻花鑽是通過其相對固定軸線的旋轉切削以鑽削工件的圓孔的工具。因其容屑槽成螺旋狀而形似麻花而得名。螺旋槽有2槽 3槽或更多槽,但以2槽最為常見。麻花鑽可被夾持在手動 電動的手持式鑽孔工具或鑽床 銑床 車床乃至加工中心上使用。擴充套件資料 一 加工影響 1 麻花...
水泥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水泥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簡單來講,碳酸鈣 石灰石 一種細磨材料,加入適量水後成為塑性漿體,既能在空氣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並能把砂 石等材料牢固地粘結在一起,形成堅固的石狀體的水硬性膠凝材料。水泥是無機非金屬材料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種建築材料和工程材料,廣泛用於建築 水利 道路 石油 化工以及 軍事工程...
棒球內部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職業棒球是實木的 實心木頭具體哪種不清楚 然後纏上麻線還是別的迴線 最後包上 皮兒你說那種是答軟式棒球也是木頭心 不過比較小外麵包的也不是線 而是海面體的物質 具體是什麼我因為不知道 找了個權威點的 棒球分為軟式和硬式的 軟球是橡膠做的,空心,彈性大一點,較輕,零售 在20 50元不等 尺寸分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