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漫閱科技
從公元10世紀起,印度尼西亞的文化藝術漸漸遠離印度文化影響,先從文學入手,對印度文學進行改造,把梵文譯成爪哇文,把《摩訶婆羅多》改編成爪哇式劇本,使之成為爪哇歌舞藝術的主要劇本之一。舞蹈也不再是對印度舞蹈的模仿,舞蹈的內容、動作、**、服飾,均已向爪哇化嬗變。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2樓:莫憶千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是:緣起、法印、四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因果業報、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盤,以及自成一體的密宗法義等。
佛教教義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兩大方面:
1、關於善惡因果與修行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實踐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說教方面。佛教的善惡因果觀與修行法門,既與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說教有共通之處,又自有其殊勝之處。
2、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這是佛教教義的理論方面、哲學方面、辯證思維方面。佛教關於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論,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禪悟)基礎上的成果。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的教義核心:
1、緣起即「諸法由因緣而起。
2、十二因緣亦稱「十二緣起」。
簡單地說,緣起就是一切事物一切現象的生起,都是相對的互存關係和條件,離開關係和條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乙個事物或現象。因緣一般地解釋,就是關係和條件。緣起的定義是:
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這四句話就是表示同時的或者異時的互存關係。
去印度尼西亞旅遊要注意什麼
3樓:私人定製旅行專家 - 無二之旅
每年的5月——10月為最佳旅遊時間。該段時間降水相對較少,旅遊時要注意避開齋月
,此時多數餐館整天不營業。齋月結束後的兩天,旅館大多客滿,**也很貴。印度尼西亞橫跨赤道,全年的氣候幾乎相同。
這裡只有兩個季節——雨季和旱季。雨季從10月持續到4月,旱季從5月持續到9月。
為什麼會發展形成古印度三大宗教?
4樓:中地數媒
古印度人重視人類精神的價值取向,崇尚簡樸的生活方式以及對大自然的親近和熱愛,這構成了印度人所理解的今生與來世的獨特的世界觀。為了祈福和實現人生的美好境界,古印度在原始宗教的基礎上,發展成了三大宗教: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形成了獨特的宗教文化,並因此影響到古印度人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為什麼說古印度文明滅亡了?佛教和印度教不是流傳下來了嗎?
5樓:日天日地
佛教和印度教並不是古印度所流傳下來的。
古印度文明主要是起源於印度河流域,除了這個文明,其他三個古代文明也都靠近某條河,發端於某條河流。
這主要是因為,靠近水的地方適合人類生存,一旦某個地區有了人類的存在,那麼經過人類社會關係的發展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文明也就往往在這其中誕生了,而古印度文明的誕生也是基於此。
在古印度文明中最有名的當數當時嚴密的社會制度,即古印度的種姓制度。他是根據當地人們在原人身體上所處的位置,而分為不同的等級。最高等的是婆羅門,他代表的是原人的嘴巴;其次是剎帝利,其代表的是原人的兩隻胳膊。
再者是吠舍,他代表的是原人的大腿;最後的是首陀羅,其代表的是原人的腳。根據從上到下,這些人地位有了明顯的界限。越往上,地位越高,權利越多,所盡的義務也就越少,反之亦然。
這種層層分明的關係將整個社會劃分成有序的大集體。
除此之外,在古印度還有乙個享譽全世界的文明遺跡,那就是創造了佛教。佛教在後世的影響力就不用多說了,不說別的國家,就光說中國,影響了中國好幾千年,甚至還給了國人一種佛教誕生於中國的錯覺。佛教的誕生,給世界增添了一種宗教信仰,也給當時的人們有了生活的希望。
儘管古印度的文明如此有影響力,但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的道路。當時的古印度文明經常遭遇外敵的入侵,很多民族不斷的想古印度進攻,並且還將其特有的文化、思想都帶進了古印度,對原有的古印度文明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社會上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也隨著不斷的戰爭而分崩離析,社會矛盾逐漸被激化,生活在底層的人民最終擺脫了這種層層分明的社會環境。
後來再加上中亞帝地區突厥人的崛起,他們把伊斯蘭教輸入了古印度,把古印度的佛教文化和社會體系徹底攪亂,文明上漸漸被外來植入的文化和制度所替代。古印度享譽一時的文明被強行掐斷,消失在歷史中。
與之相對比的中國在歷史上也數次遭遇外族入侵,但是與古印度不同的是無論外族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文化,其最終結果都是給中國文化所同化,直至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部分。
甚至在一些少數民族當政的王朝,中國傳統的文化不僅沒有受到排擠,反而這些帝王還主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最後在學習中使得自身特色文化被淹沒,從而走向消失,而中國文明則越走越順,越走越遠,直至走到今天,中國的文明依舊處於絢爛的時代,讓很多民族和國家所崇尚和模仿。
古印度文明之所以和中國文明有著截然相反的結局,其主要原因是文明被同化,從而失去了本來原有的特色。而中國文明一直保持著自身獨特的魅力,一直吸收和借鑑著其他民族的文化,則被歷史遺留了下來。
只有有特色的,才是世界需要的,才會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否則很容易被遺棄在歷史中,直至徹底不復存在。
古印度簡介: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2023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
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西元前2023年至前2023年。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
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
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西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位於蔥嶺(今帕公尺爾高原)的中亞地區和南俄草原上向印度次大陸西北方(靠近青藏高原阿里地區)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歐羅巴人種)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
雅利安人於西元前2023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西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併戰爭,西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分別於西元前6世紀中期和西元前518年遭到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和大流士一世的入侵。古波斯人統治印度西北部將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西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來自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地區馬其頓的亞歷山卓所征服。
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希臘人起義,經過7年的鬥爭,將馬其頓——希臘駐軍全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西元前305年,繼承了亞歷山卓的亞洲領地的塞琉古一世率軍入侵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迫使旃陀羅笈多回師與其決戰。關於這場戰爭古印度人和古希臘人中有著不同的說法。
在印度人的版本中,旃陀羅笈多徹底打敗了塞琉古——希臘人的軍隊,奪取了現今帕公尺爾高原西南部的興都庫什山脈以南所有土地,迫使希臘人求和。而在古希臘人的版本中恰恰相反,塞琉古一直打到了華氏城,印度人再也無力支撐。
不管怎麼說,在前302年,雙方達成了和約,塞琉古承認旃陀羅笈多對北印度的統治,並將乙個女兒嫁給旃陀羅笈多,以換取印度人送給他五百頭大象和象手,支援他對埃及的擴張。
和約的簽訂確立了孔雀帝國的大國身份,因此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帝國都向孔雀王朝的首都華氏城派出了常駐使節。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充套件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
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西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乙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6樓:國務卿
2023年,考古學家在印度旁遮普地區的哈拉巴發現古代遺址。前2500-前1750,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哈拉巴文化,北起喜馬拉雅山麓,南到納巴搭河下游,東起德里附近,西至巴基斯坦西南部。
前600-前400,列國時代,早期佛教產生,釋迦摩尼創立。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向亞洲其他國家傳播。公元7世紀,中國內地佛教傳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藏傳佛教。
古印度文明時間跨度在前2023年,經過了哈拉巴文化,早期吠陀時期(前1500=前900),後期吠陀文明(前900-前600),婆羅門教和種姓制度在這一時期產生。列國時代(前600-前400),孔雀帝國(前324-前187)。這是古印度文明時期。
中世紀的印度經歷了笈多王朝(400-700),戒日帝國,德里蘇丹(1206-1526),莫臥爾帝國(1526-1857)英國占領印度為之。
印度教產生於4世紀前後,由婆羅門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義和民間信仰而成。
乙個文明是否滅亡的標準,我覺得主要是看這個文明的連續性。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沒有中斷,這是世界歷史的奇觀,我們應該感到驕傲。我們今天仍然學習著、經歷著祖先留下來的東西,比如風俗習慣,詩詞歌賦,藝術珍品,農業科技,天文曆法,祭拜祖先等等。
雖然我們現在受西方國家文化侵蝕比較嚴重,但是中國文明數千年的底蘊和根植於中國人靈魂裡的民族精髓是不會那麼容易向西方投降的。
7樓:西裝**大哥
人種滅亡了,很多文化其實早就不在了,只是沒徹底不像我們國家那麼徹底。
8樓:那個ip就是俺
古印度人被雅利安人消滅了,所以古印度文明消滅了,指的是未被泰公尺爾任何雅利安人入侵前的原始印度文明,佛教和印度教都在公元元年左右產生,準確來說沒有誰建立這些教派,乙個文明滅亡標準沒有準確定義,但是人種,文化主體,棲息地是判斷的幾個標準之一
9樓:木落
古印度文明是距今2023年左右在印度河流域發源的,一般指恆河文明,就是後來的雅利安時代。摩哼佐達羅那批一般叫印度河文明。西元前2023年左右,雅利安人開始從歐洲移民至印度,古印度文明衰落,退至印度最南端,而吠陀文明在印度北部興起,至今未衰落。
佛教起源於西元前6世紀的印度,後分化為大乘、小乘兩派。小乘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稱
「巴利語經典系佛教」。約在公元3至6世紀,佛教由印度或斯里蘭卡傳入緬甸,再從緬甸傳入西雙版納。
佛教傳入之初稱「擺壩派」,沒有被傣族群眾 接受。後傳入的一派稱「擺孫派」,即被群眾所接受,
成為普及派。由於佛教宣揚的消極、忍耐、調和、輪迴、因果報應等有利於維護傣族封建領主的統治,
受到統治者的讚揚、擁護並極力推廣,所以成為傣族、布朗族信奉的宗教。創始人應該是釋迦牟尼。
印度教在五世紀時出現,在九世紀達到鼎盛。
印度跟印度尼西亞隔多遠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印尼是幾個國家離得多遠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印度尼西亞語 republik indonesia 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 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 千島之國 印尼都市十分先進,許多國際品牌到印尼設廠並開設精品店,也有許多國際知名百貨公司。印尼是乙個發展中國家,問題仍未...
印度尼西亞氣候型別是什麼,印度尼西亞的氣候型別和特點
印度尼西亞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分布 南北緯10度之間 特點 全年高溫多雨降水平均 控制因子 受赤道低壓帶控制 熱帶雨林氣候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有人居住。海岸線長3.5萬公里。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 27 印尼屬於熱帶...
印度尼西亞耶加達是什麼氣候,印度尼西亞的氣候型別屬於什麼氣候
耶加達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潮濕,晴雨不定,年平均降水量為2000公釐,只有兩個季節,就是旱季 不是乾旱而是降水相對少利於出行 和雨季。5 1o月旱季的時候氣溫是在攝氏29度到32度左右,11月至4月雨季氣溫都在攝氏28度左右 印度尼西亞的氣候型別屬於什麼氣候 印度尼西亞地處赤道周邊,屬熱帶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