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和南宋繪畫的區別,南宋繪畫風格?

2021-03-26 02:18:38 字數 6091 閱讀 6334

1樓:的人

晉南北朝時期在藝術方面的變化更多的是體現在書法藝術方面,楷書真正出現了。繪畫藝術的變化雖然不像書法那麼顯著,但是社會風氣的變化,崇佛思想的上揚,都讓本來簡略明晰的繪畫進一步變得繁複起來。曹不興創立了佛畫,他的**衛協在他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

作為繪畫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南方出現了顧愷之、戴逵、陸探微、張僧繇等著名的畫家,北方也出現了楊子華、曹仲達、田僧亮諸多大家,畫家這一身份逐漸地進入了歷史書籍的撰寫之中,開始在社會生活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進入南宋時期,以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為首的畫家,一改中國山水畫前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邊角之景」時代風格。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中論及山水之變,便有「劉、李、馬、夏又一變也」的觀點。這次山水畫之「一變」,是在畫面空間布局結構中探索新的形式法則,是以一種新異的藝術趣味和美學追求建立畫面新秩序,因而較之山水畫其他時期的變革顯得尤為突出,以至很多美術史論家稱之為「頓變」。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南宋,「以小觀大」成為院畫家們創作和觀者欣賞的最主要方法,它是「邊角之景」的繪畫形式在美學思想上的反映。此時的「小」已經不是體積被縮小的全景山水的個體,而是乙個濃縮的點,是畫家深入觀察和深刻認識物件後提煉而出的點,並由此點作為物象之靈魂、意境之視窗。所以,南宋山水畫的創作不再是著眼於高山大川的恢巨集和博大,而是轉向了物象本身的內在生命和意蘊。

這大大增強了南宋繪畫的概括性、含蓄性和象徵性,並且能夠寡中見眾、內中見外、近中見遠、物中見情。中國畫學熱衷於「小」的趣味,在南宋時期達到了乙個高峰,南宋山水畫風另外乙個重要特點是水墨蒼勁的「大斧劈皴」,它是與區域性特寫的「邊角之景」一脈相承的。前者是由後者帶動的產物,是順應了後者的形式變化而出現的技法改革。

「邊角之景」使得視角上從「以大觀小」變為「以小觀大」,視覺上從「遠觀其勢」變為「近取其質」。

北魏南北朝時期大規模出現的佛教寺塔、石窟壁畫和為數更多的佛教行像、卷軸畫,其所畫佛、菩薩像以及傳圖、佛本生故事圖之類,莫不是為了宣揚佛陀的普渡眾生、佛法無邊廣大。這一時期山水表現的特徵:1、尚奇石,多透空表現,未重視山石質感的描寫。

2、相對於人物有白描,山水以設色為主。3、樹木表現的雜度高於山水。4、比例上人大於山。

5、具有表現遠方的空間意識,雖然實際畫風並不具有說服力。6、山水為神仙或理想世界,具有強烈的理想性格。這個特徵與漢代的仙山表現一脈相承。

南宋繪畫風格?

唐代繪畫與宋代繪畫有哪些本質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仕女畫中的人物造型與其他時期人物畫造型的比較,以及和西方古典繪畫中的任務比較,在感性的理解學習中,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操和認識唐代仕女畫所達到的高度成就

盛唐以後,隨著庶族地主經濟的發展,題材大大開闊,畫法也有新的創造,人物畫開始以世俗生活為內容,山水畫也日益興盛起來。

唐朝還有許多長於畫花鳥禽獸的畫家,如薛稷畫鶴、曹霸、韓幹畫馬,韓滉戴嵩畫牛,都著稱於世。

寺院、石窟和陵墓中的壁畫,是唐朝繪畫藝術的乙個重要方面。敦煌千佛洞的壁畫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是空前的,其題材雖以佛經故事為主,但也大量地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如耕地、收穫、拉縴、伐木、射獵以及角抵、樂舞等。那些供養人畫,更是當時歷史的寫真。

這些壁畫的無名作者用生動的筆調,描繪出當時的現實生活,為我們研究當時的社會歷史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壁畫中的飛天,窟頂的藻井圖案,也是富有獨創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

中國唐代時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國古代繪畫全面發展的時期。由於隋、唐兩代全國的統一,特別是唐代中期的一百多年間,政治穩定,國力強大,經濟繁榮,國內各民族關係融洽,中外文化交流也相當活躍,這一時期是中國繪畫史最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歷史階段。

當時湧現了大批的著名畫家,有記載的就有200多人。畫家不斷吸收西域和外來文化的影響,藝術表現技巧更加豐富,創作題材也比較廣泛。人物畫越來越注意反映現實生活和刻畫人物的精神氣質;山水畫分出青綠和水墨兩大體系,產生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風格;花鳥畫創立工筆設色和水墨淡彩、沒骨等多種表現方法,宗教畫也顯得更加絢麗多彩。

可以說,唐代時期的繪畫成就,超過了以前各代,影響到當時的東方各國,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乙個高峰。

吳道子創作的人物很有特色,與東晉(公元317--公元420年)顧愷之不同,他改變了以前畫風那種粗細一樣的"鐵線描",善於有節奏的"蘭葉描"。突破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公元581年)的藝術形式,形成獨特的風格。吳道子善於把握人物傳神生動,注意整體形象的塑造,所畫女子壁畫十分精彩。

他的風格影響到日本、南韓等地。

唐代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才很多。唐代早期的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來自西域的尉遲跋質那、尉遲乙僧父子,唐代中期的張萱、周和後期的盧楞伽、孫位等,都非常有名。周的傳世名作《簪花仕女圖》描繪的是唐代貴族婦女悠閒生活的乙個片斷,畫面上共有五個貴婦人和乙個揮著宮扇的宮女。

這五個貴婦人的面容髮式都很相似,她們有的在逗玩著小狗,有的在看手中採來的鮮花,有的在漫步,十分悠閒的樣子,這是宮廷生活空虛、寂寞、平靜的真實寫照。婦女們身上的衣服色彩非常鮮豔華麗,周畫得很逼真,連外面穿的很薄的紗衣,都畫出了質感。唐代人物畫家中比較有成就的人,還有韓,擅長畫牛羊,他的作品有:

《文苑圖》、《田家移居圖》、《田家風俗圖》等,現存作品《五牛圖》,畫了五頭樣子不同的黃牛,有的吃草,有的回頭舐舌,有的緩步慢行,筆墨層次豐富,神態生動。 作為人物畫重要的組成部分--唐代壁畫藝術水平也非常高超。人物造型由粗獷轉向精細,外型描畫準確生動,男子外貌雍容,女子體態豐肥,艷麗多姿。

菩薩像,端莊文靜,溫柔親切。這些都表明隋、唐時期的繪畫,與現實生活聯絡密切,人們重視現世的感受,已超過對佛國天堂的信仰。畫師們憑著自己對現實的熱枕,創造出一幅幅精美絢麗的圖卷,他們非凡的創造力和高度的寫實技巧,使隋代、唐代宗教繪畫的現實主義因素,得到充分地發揮

4樓:匿名使用者

1唐代繪畫整體上與唐代經濟文化的繁榮一致,體現出一種雍容富貴的感覺如唐代的侍女人物的造型呈現出雍容富貴的感覺,就連唐代馬的造型都顯得肥胖雍容。

2宋代時期整個院體畫十分繁榮,這與王室的推崇有直接關係,體現出工整細緻的特徵

3在中國傳統繪畫史上,繪畫有乙個很完整的發展脈絡。

唐代繪畫和宋代繪畫在實質上並沒有很大的差別,不像西方的現當代繪畫藝術的轉型具有很明確的緞帶和轉折,就可以說是有實質性的差別。唐宋時期都屬於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其社會經濟文化背景都相似,沒有很大的轉折,因此整個社會的文脈也保持相似性,並沒有實質性的差別

4相對於唐代以前的繪畫,唐代繪畫的商業氣息很重,在花鳥人物,或是記事題材都有很豐富的創造,整體上又一種世俗的審美情趣,唐代以前的繪畫整體上更注重個體藝術家的精神寄託,是個體藝術家問道的一種方式,更具個體精神性,不像唐代繪畫充滿世俗之氣

個人即興回答,如有不妥請多包涵

中西藝術的異同! 10

5樓:老阿姨

中西藝術的相同之處:

1、藝術都是表現了人類的社會文化發展。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從古至今的藝術作品,如繪畫、詩詞、文章,都是在象徵性的描繪當時的時代。比如中國的繪畫形式,有壁畫、油畫等形式,從戰爭、經濟、文化等各個角度不間斷的描寫,向我們展示了社會的發展。

2、藝術都表現了人類的創造性。

無論是詩詞、繪畫、舞蹈,都是從無到有,從凌亂到完整,這都是在人類的創造下才有的。

中西文化的不同之處:

1、文化根源不同。

中國文明的起源是華夏文明,上古時期,神州大地遍布各種部落,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生活理念和信仰。漢武帝推翻道家無為而治,獨尊儒術開始,漢文化以儒學為核心開始成型,漢文化可以說是經歷千百年的演變昇華,影響著華夏子民。

西方的文化根源有古希臘文化:理性主義與原始意識。對外在世界的探索熱情。還有希伯來文化:宗教信仰,原始意識,對人內在世界的發現。

2、藝術表現形式不同

中國的藝術表現形式有戲曲、剪紙、刺繡、繪畫、國畫、書法等。、

西方的藝術表現形式有歌劇、舞蹈、建築等。

擴充套件資料:

—由羅丹沉思者像和北魏思維像談起,試把羅丹的沉思者像和中國的北魏思維像擺在一起來看,您便會發現二者在思想的方式上迥然不同,乙個是滿頭大汗地在想 ,乙個是悠閒自在地在想。

前者的精神狀態是緊張的,所以全身的筋肉都在用力氣,尤其是腿的部分筋絡奮張,形勢危急,從乙個中國人或東方人的眼中看去,我們每每不禁要問一聲,思想亦要這樣吃力的嗎?這樣緊張地苦苦追索,真理就會為我們所捕捉到?說不定反會因此而失之交臂。

回頭看一看北魏思維像那姿態就「從容」多了,半跏趺而坐,支頤而思,意態十分自在,不但沒有肌肉緊張地去想,臉上還分明想呈現出一種了悟後的欣悅微笑。

我以為這兩尊思想像的意態表現,亦能從某乙個角度中透露出中西藝術思想底色的不同。

譬如說,西方人畫乙個天使,多半要給它插上一雙翅膀,他們的想法非常踏實,沒有翅膀怎麼能飛翔呢?中國人或東方人就思有別徑,何必身插羽翼,只需駕一朵雲彩就行了,人在雲中即是仙,顯然空靈多了。

西方人畫畫,不論其為人物、靜物、風景,都態度踏實,而且好採取大自然的一角一隅,以風景畫為例,不但比例正確,而且光線色彩逼真,畫成之後,還一定在四周給它釘上乙個鏡框,嵌在牆上就同在室內開啟了一扇窗戶,透過這扇窗門,您就可以看到花園中的一角芬芳。

中國人在這方面別有會心,不以割取大自然的一角一隅為滿足,以山水畫為例,他的用心是要攝取山川雲樹的大全,而不是只窺伺真實自然的某一部分,北宋的巨軸山水畫和南宋的山水詩意小品都可以現身說法證明這一點。

中國藝術的追求在全,西方藝術的追求在分,這在西方畫的裝鏡框和中國畫的裱中堂上也可以透露出一點訊息來。

西方人務實,一切都要剖析來看,羅丹的《沉思者》就是由解剖學的立場而如此表現的。中國人好統攝起來看,所以掛一幅中堂就山川雲樹無不歸納入宇宙秩序中。

西方哲人如培根(francis bacon)便主張人要征服自然,而且說:大自然是最狡猾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套上夾棍逼它的口供。

中國人則不如此想,一心只想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三才者:天地人;萬物皆吾與也,一一都在說明這種是和諧而不是對立的基本觀點之不同,所以在藝術的表現上亦迥異其趣。所以錢穆先生很有意思地說過:

「西方的哲學是跨前一步的想法,而中國哲學則有退後一步的想法的趨勢。」

塞尚被西方人稱為近代繪畫之父,他為了要描寫出蘋果的永恆性,蘋果在靜物台上每每都被觀察到已經腐爛,他仍執筆描繪不輟。這是畫史上有名的故事,因為他不滿足於只追求到表面的浮光掠影。

同樣的,中國的牧溪和尚,他有墨色的《六柿圖》傳流於世,看他用筆的深意、用墨的層次,藝術家鑑賞家大都同意這樣的評語:「山川變易,圖畫長存。」可知地無分東歐亞,時無分中古近代,藝術家對事物永恆的追求是一樣的。

塞尚是19世紀的後印象派大師,比他更近的還有2023年才逝世的畢卡索(pablo picasso),他曾畫了一幅牧者的人像,乙個人手執長竿騎在馬上,試以這幅畫和梁楷的《潑墨仙人圖》來相比。

乙個是13世紀的出家人,乙個是20世紀的大藝術家,乙個生在亞洲中國,乙個生在歐洲西班牙,所畫的題材又不相同,然而多麼動人深思,因為兩幅畫擺列在一起,一無舛錯,都是要表現他們思想上、心腹中的筆墨淋漓。

德國的大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他畫了乙隻兔子栩栩如生,全世界都傾仰得不得了。中國在北宋時,有一位大畫家叫崔白,他在有名的《双喜圖》上也畫了乙隻兔子,同樣之生動。

若把這兩隻毛兔並列在一起,你就會知道,時代不同,地域不同,工具不同,而所表現的主旨卻完全相同,這使我們倏然體會到,藝術上的追求,最核心的部分,一定超越乎世俗地域、時間之上。

從羅丹的沉思者像和北魏思維像的形態表現上,我們先看到了中西藝術思想底色之異,但是在伊斯坦堡之貓和沈周的貓、塞尚對蘋果描繪的追求和牧溪《六柿圖》等的相似,卻又很清楚地看到了中西藝術思想的相同。

《中西美術比較》是2023年04月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孔新苗。本書以清晰的線索,將中西美術自古至今的審美理想嬗變,形式語言演化、思潮與批評現象,進行了系統的比較分析。

本書的特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將對中西美術的比較闡釋侷限於古典時期,或停留在點與點之間的比較聯想,而是從「審美現代性」切入,建構了中西美術自古至今歷史演進雙線並行的比較闡釋構架。

從中定位、考察了豐富多彩的中西藝術思潮與美術創作現象,從而在比較中揭示了中西美術各自的文化品格、語言形態和變革動力特點,以及在現代世界中的交融演變和衝突關係,使比較研究的視角具有鮮明的當代性和問題意識。

二是作者的比較研究關注方**,關注當代思想界的新成果,並力圖在美術研究中利用這些新思想、新方法引發新思考。該書2023年首次出版,再版多次。本次重新修訂不僅新增了新內容,也對整書進行了全面調整,使其更趨完善。

用具體的案例和精練的闡釋,對中西美術的典型特徵及其演變線索進行了歸納與提煉,是目前本領域相關研究中比較完整而有特點的成果。

南宋繪畫風格,南宋的繪畫風格特徵,並對著名畫家及作品進行分析

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 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宋代主要是因為受唐代影響,繪畫風氣比較高,從平民到帝王都有此愛好,而且山水畫就是從宋代開始進入主流的。我覺得是這樣 山水 北宋山水多...

南宋的繪畫風格特徵,並對著名畫家及作品進行分析

南宋的繪畫風格特徵,並對著名畫家及作品進行分析南宋的山水畫風格特徵是小山小水,小景雅趣。著名山水畫家馬遠 夏矽的作品就體現了這樣的特點,人稱 馬一角 夏半邊 請結合作品詳談。在南宋,以小觀大 成為院畫家們創作和觀者欣賞的最主要方法,它是 邊角之景 的繪畫形式在美學思想上的反映。此時的 小 已經不是體...

簡述徐渭的繪畫風格有什麼特點,徐渭的繪畫風格有什麼特點

1.徐渭作畫 意 先於 形 以意而構想造型,然後命筆揮毫,畫出形象。總之他作畫皆主立意,寫形在於寫意。2.寫意畫造型比較概括,其畫物體只注重主要的形象特徵和神氣,而大量捨棄一般的細節,使其形象更為典型,特徵更為強烈。3.大量採用省略手法。徐渭的繪畫風格有什麼特點 徐渭作畫 意 先於 形 以意而構想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