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作為一部至今字樣中華民族歷史彌新的文化經典,他的傳承價值在於哪些方面

2021-03-27 21:36:35 字數 6309 閱讀 2343

1樓:蘇_尐莫

政治價值

人性善是孔子政治哲學的理論基礎。「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與「仁者,愛人」是孔子政治哲學的基本出發點、立足點和歸宿,也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學的基本理論基礎。這個基本思想貫穿於孔子政治哲學的全部內容的自始至終。

社會與智者的責任應當珍視人性的「善」性,積極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人們的「善」性沿著正確方向和正確道路不斷擴充、彰顯;作為個人,也應該主動、自覺、積極地接受社會教育,以便在社會教育和實踐中,培養成自己的自覺的、牢固的善性。孔子的政治哲學是有牢固而科學的人性論基礎和理論基礎的。

「寬猛相濟」是孔子政治哲學的為政之方。「為政以德」與「寬猛相濟」、「文事武備」和「武事文備」是孔子基本的治國方略及政治哲學的為政之方。孔子基於他對於人性「善」的基本認識,其政治哲學也重視和強調「德」治。

孔子始終認為「德」治是人類最優越、也是理想的政治制度。在社會中實現「德」治的偉大理想,要從社會最底層扎扎實實地做許多實際的工作。首先,家庭中的「夫妻和」、子女「孝」、「兄友弟恭」。

其次,社會上,人與人之間要尊敬、團結,注重教育學習,講究「仁」、「義」、「信」長幼有序;堅持「中庸」之道,「君子和而不同」;實行「忠恕」之道。發揮榜樣的力量,尤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再次,特別是統治者,要自覺做到「君君、臣臣」,成為全社會學習與仿效的榜樣,「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孔子重視「德」治,頌揚「德」治的優越性,但是,在孔子的政治哲學與治國方略、乃至其政治實踐中,卻從來也沒有僅僅限於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放棄了,或者忽視了政治的另一面,即懲治罪惡的功能。他的政治哲學與治國方略是「德主刑輔」、「寬猛相濟」、「文事武備」與「武事文備」。

孔子的政治哲學在他為政的內外實踐中,曾經獲得偉大成功。

孔子的政治哲學,今天仍然活在我們人類的實踐中,無論是中國還是在全世界在;在中國和全世界人類的政治實踐中,還有乙個鮮活的變化發展著的「與時偕行」而不衰老的孔子政治哲學的基本精神。

經濟價值

當然,《論語》的當代價值不僅僅在於政治價值,在經濟活動方面也起著極大地作用。這主要體現在孔子的幾條言論之中。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 與賤,是人之所

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我們今天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什麼「道」?

合法之道。說到底,也就是仁義之道—一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礎,生活的原則。 所以,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是倉促之間還是顛沛流離 之時,都絕不能違背這個基礎和原則。用孟子的話來說,還是那 句名言: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儒家的另外乙個經濟理念就是「義利合一」。所謂義利關係,實際上是道德與利益的關係。

利益與道德之間是乙個辯證的統一體,把利和義對立起來是不正確的,有害的。只講利不講義不行,只講義不講利也不行,因為「天生人有義與利」,義與利都是人和人類社會的生存所必須的。只講「義」不講「利」,人和社會都將失去生存的基礎,也就無「義」可言了;相反,如果只講「利」不講「義」,那將是人欲橫流,人與人相殘相害,社會也不能生存,所以「見利思義」、義利合一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其實還不如說:「人生在世,義利二字」。人一生在世,要寫好「義利」這兩個字很不容易。

如何對待義利是人生的兩大問題。見利思義,義利統一的最根本的實質是,要人們正確處理好道德和利益的關係,處理好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團體利益與社會利益、團體與團體之間的利益關係問題,即私利和公利的關係問題。公利代表「義」,凡不以公利為重者便是私利。

在我們民族的傳統道德中,十分推崇先公後私,公而忘私的美德,大公無私則是更高的道德境界。 教育價值

孔子是我國第乙個主張「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較大的影響。他認為乙個教師,必須掌握學生在學習上常犯的四種心理表現,即廣泛而不精、知識面過窄、把學習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難情緒。

只有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給予幫助、補救。就是說,學生心理的差異性,決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學上,孔子還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互相啟發,以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間互相問對、討論的情況。如子路、顏回,子貢和子夏就是這樣做的。

性率直而魯莽的子路,出於對孔子的愛護,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評性的意見,孔子也很關心、愛護子路,對他的批評也能接受,當有的學生對子路不太尊重時,孔子對他們說:子路的學問是不錯的,只是還不夠精深罷了。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但由於顏回從未對孔子提出過疑問和批評,孔子曾不滿意地說過:

顏回不是對我有所幫助的人,他對我的話沒有不喜歡的。儒家學說,後來成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正統學說,《論語》就成為儒家學說的主要經典。到南宋時,理學家朱熹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為四書。

到了明清兩朝,規定科舉考試中,八股文的題目,必須從四書中選取,而且要「代聖人立言」。這一來,當時的讀書人都要把《論語》奉為「聖典」,背得滾瓜爛熟。

倫理道德價值

「君子」一詞,古代本來是專指統治階級的貴族士大夫而言。到孔子時期,從《論語》中可見,則很有一部分指向人的道德品質,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之美,不**之惡」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等等。由就社會政治地位而言的「君子」變成有道德的君子,「孔子是這一新意義的創造人,這一意義的產生,標誌著價值的重新估定。

這在社會意識形態上是乙個很大的進步和突破。

論語作為一部從古至今滋養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文化經典,其傳世價值在於:

2樓:曦月

孔子的精深思想和人生智慧型至今依然給予我們莫大的教誨。如

內容方面:①政治主張②倫理思想 ③道德觀念 ④教育原則

寫法方面:①言簡義豐 ②語錄體③情景化(紀實性) (選擇上面乙個要點作答即可)

評價<論語>

3樓:匿名使用者

很好辦,找一本文革時期的書,到處都是批判孔老二的文章。不信可以問問你爸爸,或者爺爺,讓他們把當年批林批孔的文章給你背上一段就可以用。

可是,當年全國人民批判孔子,怎麼樣,愣沒批倒,這本身就很說明問題。

4樓:大炮上刺刀

兩萬多字的語錄。世界上最早、最長的語錄。

5樓:司馬長舌

記錄孔子和他的**方行的著作

6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這就是這麼一本書咯,真有那麼厲害麼!!

初中生背《論語》用多長時間

7樓:雲遮世說的生活

背全文得乙個月左右,嘛事都別作了。如果只背課本選的12則,乙個早晨即可。

8樓:匿名使用者

曾經我試過,論語嘛,乙個暑假就背的下來,只不過是短暫記憶,必須要經常複習,不然很容易忘

9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記錄老師思想、言論與生活的一部重要儒家經典,它集中體現了儒家創始人孔子及其**的思想。我們都知道自西漢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儒學幾乎被視為國教,對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產生了最深遠最廣泛的影響,儒學幾乎就成了我們中華民族最深厚的宗教和哲學。近一百多年來,由於西學東進,儒學與民族其他傳統文化一樣,被拋棄在了陳舊的故紙堆中。

但以「科學民主」為旗號的西方文化雖經「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大力倡導,經過精心的移植、培育與生長,可惜的是在傳統文化的消解之下,這種外來文化根本不可能夠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相反的是在多重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使我們這個民族的價值觀更加複雜和多元。在如今「經濟全球化,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人類文化的發展日益呈多元化的趨勢,在這樣乙個十字路口,我們真的很有必要重讀經典,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為加快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尋求思想淵源和增添精神動力。

在這樣乙個社會大背景下,**電視台作為大眾認可度最高,影響也最廣的**,在《百家講壇》欄目推出了北京師範大學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在全社會一度形成了「經典熱」。「經典熱」固可喜,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究竟應該怎樣讀經典?應該以怎樣的心態讀經典?

應該怎樣從經典中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下面,就和同學們談一談中學生應該如何讀《論語》這個問題。個人之見,僅供同學們參考。

《論語》的現實意義究竟何在?在人的精神日益空虛,思想日趨浮躁的今天,我們究竟應該怎樣讀《論語》?我想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的乙個問題是《論語》究竟是一部怎樣的書?

它集中體現了孔子及其儒家怎樣的思想?這種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當今現實有著怎樣的影響或意義?

今天我們重讀《論語》這部經典,最重要或者說最直接的意義,就是要「古為今用」。而要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我們必須弄明白《論語》這部經典的精華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吸取的是精華,剔除的是糟粕,反之,如果我們盲目跟風食而不化,精華糟粕不分,甚至誤把糟粕當精華,在那裡津津樂道,這不僅是對《論語》經典的褻瀆,對學生讀者的極不負責任,而且對和諧社會的構建也是極為有害的。

我們知道儒、釋、道三家思想,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與道家的「出世」和佛教的「來世」相比,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奉行的是一種積極的「入世」哲學,強調人生是一種實踐。從儒家一貫倡導和追求的「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八個字,我們做個簡單分析,就可以知道,孔子及其儒家的人生觀其實包含著三個層次,即個人的修養、建功立業和兼濟天下。而在這三個層次中,加強個人修養是一切的基礎。

所以重讀《論語》,我們首先要吸取的應該是孔子關於如何加強個人修養的論述。綜觀《論語》,我們會知道,孔子十分重視自身的個人修為和涵養,重視立德、立言,用自己的言行做表率。強調「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

孔子不僅這樣說,更是帶頭這樣做,正如他的學生顏回所慨嘆的那樣夫子之德「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不僅自身率先垂範,而且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德行教育,強調「立功」首先要「立身」,「立身」關鍵在「立德」。在《論語》中孔子不只一次地讚賞他的學生顏回。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把顏回作為修身立德的榜樣,要求**以顏回為表率,以德立身。

所以,我認為中學生重讀《論語》首要的就是找回我們業已失落了的我們民族的傳統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然,重讀《論語》,我們還會感到,孔子不僅是乙個積極的現實主義者,更是乙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如《論語》中提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所表現出的為了理想不惜以身殉「仁」,以身殉「道」的崇**值追求。「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道得之,不處也。

」所表現出對理想的堅守。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和對理想的堅守,使孔子縱然在陳蔡之間惶惶若「喪家之犬」,也不放棄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社會理想。那麼,在當今這樣乙個價值失範,思想信念動搖的時代,中學生重讀《論語》,我們最需要汲取的就是對理想和信念的堅守,找回我們業已丟失了的理想和信念,這無疑是我們急需要重新確立的重要精神支柱。

重讀《論語》的更為重要和直接的現實意義,還在於市場經濟主宰的社會,人們普遍信仰利益至上的實用主義哲學。在許多世俗功利面前,許多人幾乎喪失了正確的價值判斷和人生的追求。我們中學生重讀《論語》,就是要發掘經典中那些穿透時空的閃光的思想。

譬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的憂患意識;「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自省意識;「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崇高的價值觀;「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的強烈的責任意識;樹立「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正確的義利觀。

《論語》不僅是一部重要的文化經典,同時也是一部重要的教育經典。那麼,我們中學生重讀《論語》,我想還有乙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於從教育的角度汲取其中許多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的啟迪。比如,《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吾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強調的任何人身上都有我們學習的地方,學習應該向所有的人學習;再比如「朝聞道,夕死可矣」,強調人的學習應該是一生的事情,這個其實就是我們今天所強調的終身學習的思想。

還比如,在學習的方法上,《論語》強調「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習必須要正確處理好學與思的關係,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只有認真繼承學習借鑑傳統,我們才能不斷推陳出新,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必須打好紮實的基礎。

最後,《論語》作為語文新課程推薦給我們中學生的課外必讀書,我們中學生讀《論語》還需要從語文的角度進行閱讀。比如說,《論語》中許多精闢的語句已經成為經典的成語、格言,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時要認真加以積累,並且能夠學會靈活運用。再比如《論語》畢竟是一部文言經典,那麼我們要真正讀懂讀通,就必須用學習文言文的知識和方法,聯絡上下文語境把句子讀通讀準,做到正確理解文意,同時,我們還可以借助《論語》的閱讀,拓展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視野,促進課內文言文的學習,提公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總之,今天,我們中學生重讀《論語》這部經典,應該用文化的眼光、教育的眼光和語文的眼光去讀,能夠用經典中閃光的思想,洞察人性的智慧型,去喚醒我們心中沉睡已久的人性中美好的東西,從而不斷調整在現實競爭中的心態,建立健全的精神生活,重塑我們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能夠用經典中的教育智慧型豐富我們的學習體驗。

論語是記錄的一部書,是經典著作,論語是記錄的一部書,是經典著作之一孔子名字

孔子言行舉止 儒家名丘字仲尼 論語 是記錄 孔子及其 的言論 的一部書,是 儒家學派 經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第一空不知道 第二空也不知道 第三空 名腫尼 第四空還是不知道 我才讀五年級 填空 論語 是記錄 的一部書,是 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 孔子和他的 言行 儒 丘 仲尼 春秋...

為什麼《人民的名義》作為一部正劇能火

dh 坤坤 我一直相信的一件事是 能火的劇一定是高 劇。電視劇 人民的名義 就是一部製作良心 質量上乘的好劇。這部劇的劇情特別具有吸引力,劇情中傳遞出來的弘揚正義並不刻意空洞。對於很多黑暗的現實,編劇敢寫導演敢拍,呈現給觀眾的就是大家一直想看到但是很難在電視上看到的劇情。但是這部劇不是侷限在控訴這些...

求一部電影名,裡面有一首插曲叫《中華民謠》

是 銅馬鐵燕傳奇 電影名 銅馬鐵燕傳奇 又 名 少林寺十八銅人 主 演 季天生 于榮光 陳少霞 李緻正 位址 銅馬鐵燕傳奇 電影名 銅馬鐵燕傳奇 又 名 少林寺十八銅人 導 演 杜伯航 袁方 編 劇 羅棋 趙小波 主 演 季天生 于榮光 陳少霞 李緻正 上 映 1995年 地 區 中國大陸 顏 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