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饕餮: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
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山海經》的註解,這裡說的狍鴞即是指饕餮。《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
「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後來,饕餮變成了圖騰,刻於各種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呂氏春秋·先識覽》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殷周時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腦袋猙獰,雙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樑凸出;首部有一雙彎曲的獸角或足,其彎曲的方向似無定製,或內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張,利齒如鋸,嘴略彎曲內勾,或嘴巴緊鎖。則作正面盤踞狀,身軀拱起,頭著地或水雲氣,兩邊有一對利爪,象狗爪或虎爪。兩側有一對肉翅,形如耳朵。
因富貪欲故後世喻貪婪之人為「饕餮」。《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
窮奇:《山海經·北山經》有云:「又西二百六十裡,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另外一種說法說窮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訓》:」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高誘注曰:
「窮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兩龍,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島上全身火紅,狀如牛的怪獸就是窮奇(身上有五色石南葉哦)。
後來「窮奇」用來比喻背信棄義之人,《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檮杌:《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兩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檮杌。」另有一說是神名,《國語·周語上》:
「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另外有一本戰國時的書名叫《檮杌》是專門記載楚史的史書。
後來「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之人。之人,《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
渾沌:渾沌,即渾敦。其狀如犬,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有兩耳而不聞,有腹無五臟,行走而足不開。
渾沌因既混且亂故後世稱是非不分之人為「渾沌」,《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慝,天下謂之渾沌。」
2樓:匿名使用者
夔: 出生於東海流破山,其形狀如牛,無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乙隻腳支撐,也叫獨腳夔。
夔是一種惡獸,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
檮杌: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神異經?
西荒經》記「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已然是一派怪異扭曲的形象,與其說是魔獸不如說是生化實驗失敗核洩漏的產物。
饕餮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
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
《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
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先識》雲:「週期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
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
」蚩尤姜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
北次二經》所記「狍(號鳥)」,郭璞注以為即《左傳》之饕餮。
附:狍(號鳥):《山海經?
北次三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號鳥),是食人。」郭璞注:
「為物貪(忄林),食人未盡,還害其身,像在夏鼎,《左傳所謂》饕餮是也。」
渾沌 渾沌,也作混沌,或渾敦。傳說它有著肥圓的形狀、火一樣的通紅,長有四隻翅膀、六條腿,雖然沒有五官,但是卻能夠通曉歌舞曲樂。還有一種說法稱渾沌是象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如果遇到了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若是遇到了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渾沌在我國古代傳說中被神化、物化和人化。《莊子·應帝王》中有「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之帝為渾沌。」的句子。
又寫到「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這裡的記載顯示渾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無人之形。在《莊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渾沌氏之術也,識其一,不知其二。
治其內,而不治其外」渾沌之智力實在有限。這裡渾沌更被人化而冠以「氏」。這些顯然並不是上古兇獸原型。
更為原始的渾沌形象出自《山海經·西次三經》,「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江讀作鴻)也。」這裡的渾沌已和傳說中魔獸的形象很一致了。
再到後來,《神異經》中雲:「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
名為混沌。空居無為,常咋其尾,迴旋仰天而笑。」 渾沌已經完完全全是兇獸的形象了。
還有一種說法,渾沌是驩兜死後的怨氣所化。這也與四大兇獸來歷一致:窮奇是共工死後的怨氣所化,檮杌是鯀死後的怨氣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後的怨氣所化。
渾沌因既混且亂故後世稱是非不分之人為「渾沌」,《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慝,天下謂之渾沌。」這裡的渾沌恐怕已經不是指上古四凶了。
3樓:匿名使用者
蚩尤,魁魎,註解就不好說了
山海經中的太古兇獸有哪些?
中國神話中究竟有沒有蠻荒時代?又有哪些傳說中的太古兇獸或神獸?
山海經中說的十大兇獸是什麼?
4樓:甲振英堵羅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四兇(同時也指是指共工,驩兜,三苗與鯀),也就是四大魔獸,分別是:饕餮,渾沌,窮奇和檮杌。下面我就簡單的說說這四大魔獸。
饕餮:
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山海經·北山經》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
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根據晉代郭璞對《山海經》的註解,這裡說的狍鴞即是指饕餮(軒二中的乙個礦坑內,有乙隻怪鳥叫匏鴞,會不會就是狍鴞呢?)。
《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對比一下domo繪製的饕餮,看看是不是和古書上記載的一樣。
後來,饕餮變成了圖騰,刻於各種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呂氏春秋·先識覽》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殷周時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腦袋猙獰,雙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樑凸出;首部有一雙彎曲的獸角或足,其彎曲的方向似無定製,或內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張,利齒如鋸,嘴略彎曲內勾,或嘴巴緊鎖。則作正面盤踞狀,身軀拱起,頭著地或水雲氣,兩邊有一對利爪,象狗爪或虎爪。兩側有一對肉翅,形如耳朵。
青銅器上的饕餮紋
因富貪欲故後世喻貪婪之人為"饕餮"。《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
窮奇:
《山海經·北山經》有云:「又西二百六十裡,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
brvbar;狗,是食人。」另外一種說法說窮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訓》:」窮奇,廣莫風之所生也。
」高誘注曰:「窮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兩龍,其形如虎也。
」在天之痕中,仙山島上全身火紅,狀如牛的怪獸就是窮奇(身上有五色石南葉哦)。
後來「窮奇」用來比喻背信棄義之人,《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很可惜,我只查到上面這一點關於窮奇的資料,這可能也是窮奇沒有成為天之痕中上古魔獸之一的原因:背景資料太少。
檮杌
《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兩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檮杌。」另有一說是神名,《國語·周語上》:
「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另外有一本戰國時的書名叫《檮杌》是專門記載楚史的史書。
後來「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之人。之人,《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
渾沌
渾沌,即渾敦。其狀如犬,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有兩耳而不聞,有腹無五臟,行走而足不開。
渾沌因既混且亂故後世稱是非不分之人為「渾沌」,《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慝,天下謂之渾沌。」
章炳麟在《新方言·釋言》中說,「渾沌」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混蛋。(這個酷!)
有說法是渾沌是驩兜死後的怨氣所化,窮奇是共工死後的怨氣所化,檮杌是鯀死後的怨氣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後的怨氣所化。
5樓:墼餮魍薅
上古十大兇獸為:裂天兕、珊瑚獨角獸、赤炎金猊獸、冰甲角魔龍、八爪火螭、九翼天龍、雷電蝠龍、藍翼海龍獸、裂海玄龍鯨、夔牛,出自《山海經》,《淮南子》等著作。
6樓:匿名使用者
山海經裡面的兇獸很多,你是部上古的十大,還洪荒的十大啊?
7樓:匿名使用者
白澤 夔 檮杌 獬豸 吼 重明鳥 華方 饕餮
諸犍 混沌
山海經大荒北經,《山海經 海外北經》與《山海經 大荒北經》的《夸父逐日》的理解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後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 嗤去口 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譯 大荒當中,有座山名叫成都載天山。有乙個人的耳上穿掛著兩條黃色蛇,手上握著兩條黃色蛇...
與山海經齊名的書是,類似 《山海經》的書 有哪些?
神異經 列仙傳 雲仙散錄 玄怪錄 推薦袁珂的中國神話大詞典 中華古今兵械圖考 古今刀劍錄 穆天子傳 有些是可以買到的,有些已經絕版了,山海經那型別是指志怪 還是地理著作 如果是前一類可以看 搜神記 干寶 後一類看 水經注 酈道元 徐霞客遊記 類似 山海經 的書 有哪些?干寶的 搜神記 蒲松齡的 聊齋...
《山海經》中的山現位於哪山海經中記載的山對應著現在的哪些山?
山海經中的崑崙山就是今天濟南的臘山 龍山 太昊之山,不周山就在崑崙山的西北部現在叫峨眉山,山經中的鰲背山就是崑崙山西南方的山,現在叫小龜山。濟南黃河洛口橋北的山鵲山就是南山經中的鵲山 都在我的微博中,請搜古代崑崙山與濟南臘山。浮玉山,天虞山,錢來山,鹿台山,皇人山,不周山,樂遊山,玉山,長留山,發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