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魯學琴的故事,關於孔子的成語故事

2021-03-03 23:40:30 字數 3544 閱讀 6363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626231:

"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

"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

"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闢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譯文: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學了十天仍沒有學習新曲子,師襄子對他說:「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

」孔子說:「我已經熟悉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方法。」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

「你已經會彈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曲子的意境。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領會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孔子說:

「我還不了解作者。」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神情儼然,彷彿進到新的境界:時而神情莊重穆然,若有所思,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孔子說:

「我知道他是誰了:那人**深黑,體形頎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治四方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師襄子聽到後,趕緊起身拜了兩拜,回答道:

「老琴師傳授此曲時就是這樣說的,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關於孔子的成語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1、善與人交

晏嬰是與孔子同時代的政治家,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嬰的車伕回家後,他的妻子要求離婚,車伕不解。

其妻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經過門口,晏嬰那麼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那麼樸實無華、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僕役,卻意氣揚揚、傲氣沖天,你這樣沒有出息,所以我要離婚。」

車伕聽了這番話,就謙虛謹慎、發奮圖強。晏嬰知道後,也努力培養他,後來車伕官拜大夫。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禮,別人也越尊重他,從而能做到全始全終,所以孔子由衷地說:

「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2、君子之態

孔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公尺。孔子說:「給她六斗四公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公升。」

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

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3、失人失言

孔子說,可以和他人說的事但不說,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說的事,卻和他說了,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鄉里間,貌溫恭謙,表現得像個不善言辭的人;

當他在祭祀宗廟和議論朝政時很善於明辨,對答如流;與上大夫談話時,中正而有諍辯,敢於說實話;與下大夫交談時,侃侃而談,和氣而又歡樂;君視朝時,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張不弛。根據人的性格特徵和場合說話,這需要仁德、智慧型和勇氣。

4、自強不息

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後,就和**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有位**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

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聖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5、發憤忘食

楚國某縣尹問孔子**,請他談談對孔子的看法,**木訥小心,一言不發,縣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後,很不高興,怨道:「你為什麼不說我是個發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好學者啊。」

**一聽馬上明白,愧道:「老師,是我糊塗啊,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今後若有人再問我,我必遵師囑答之。」孔子一聽舒服,欣然笑道:「好,好。」

3樓:匿名使用者

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當時孔子已帶領**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知難而退,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2、安貧樂道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

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

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4樓:美秀時尚

■盡善盡美: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韶]]。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後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於**入迷的情況。後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於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捨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嘆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意思是:光陰一去不復返啊!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

時間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懂得:時間就是財富啊!

■道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道德良好。

孔子在魯國當了幾任官,他在任之時,魯國政治有了極大改良:賣東西不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不必驚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

孔子的**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

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

無聊!" 孔子的眾**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度,越來越鄙視他。

兩個啟示:在別人家裡最好安份些;

對於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5樓:匿名使用者

愛的人都有乙個人的時候我就不想去的地

6樓:巧妙絲

孟子的母親為什麼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從你過去吧估計吧枸杞孟母三遷

與孔子和孟子有關的成語或故事關於孔子和孟子的成語故事

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於 孟子 梁惠王上 仲尼 孔子 曰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根據孔子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這句話,後人將 始作俑者 引為成語,比喻第乙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戰國時代,諸侯王國都採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戰爭連年不斷,可...

與孔子有關的成語故事和孔子有關的故事和成語有哪些?

盡善盡美 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 韶 謂其 盡善矣,又盡美也 而後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於 入迷的情況.後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侃侃而談 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關於孔子小時候的故事題目內容短一點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 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有一天,他的媽媽說 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孔丘說 都記住了。媽媽說 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 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哥哥道 都記住了。你呢?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