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生活
年應該是代表年成之類的東西吧,最早是怪獸的名字,然後歲在古代的意思是現在的年,比如,三歲後,就是三年後
古代的幾年如何表達
2樓:mr蕎
拿三年做例:三載、三秋、三歲、三度春秋、三回寒暑
3樓:那棒棒糖奪天下
一般都是年號(比如開元,玄宗啊)再寫上統治者通上位多少年就行了 如果再詳細一點,把朝代加上就好了
古人如何表示年月日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表示日期的方式除了普遍地用干支來表示以外,就是用某月某日的方式。表示日期的方式應該是「幾月初幾」,如「九月初九」、「十月初一」等等,和今天農曆的表達方式應該是一樣的。
時間表示的方式為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
天干地支,簡稱為干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元法。干支的發明標誌著最原始的曆法出現,配合數字用來計算年歲。
擴充套件資料
1、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以天乾和地支組成共60個干支紀年以此往復,60年為乙個輪迴。
干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乙個週期的第一年為「甲子」(如黃巾起義口號為「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為「乙丑」,依此類推,60年乙個週期;乙個週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數,所以每60年為一週期)。
如2023年大概為甲申年,60年後的2023年同為甲申年,300年後的2023年仍為甲申年。注意以上只是大概對應,因公曆和干支曆是不同的曆法,年份起點不同。
2、干支紀月
干支紀月是由十二辰紀月發展而來,據《五行大義》中記載:大撓「採五行之情,佔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
陰陽之別,故有枝幹名也。」由此知干支發明之初就是:幹用於紀日,支用於紀月。
3、干支計時
60時辰合5日乙個週期;乙個週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迴圈下去。必須注意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晨子)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夜子),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時到1時是甲子時,但23時到24時是丙子時。晚子時又稱子夜或夜子。
5樓:匿名使用者
1)紀年法。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餚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
【年號紀年法】 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康熙四十三年、嘉慶十五年。
【干支紀年法】 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搭配,60年乙個輪迴。
如《〈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2023年;《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年號干支兼用法】 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
(2)紀月法。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
【序數紀月法】 如《採草藥》:「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
【地支紀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詩:「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紀月法指農曆十一月。
庾信《哀江南賦》:「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農曆十月。
【時節紀月法】一年四季,一季三個月,常用孟、仲、季來稱呼,例如孟春、仲春、季春。 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
」「孟冬」代農曆十月;陶淵明《擬古詩九首》「仲春遘時雨」,「仲春」代農曆二月。
(3)紀日法。古代紀日法主要有四種:
【序數紀日法】 如《梅花嶺記》:「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項脊軒志》:「三五之夜,明月半牆。「三五」指農曆十五日。
【干支紀日法】如《餚之戰》:「夏四月辛巳,敗秦軍於餚。」「四月辛巳」指農曆四月十三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六月丁丑」,即農曆六月九日
【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朏(kū)、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後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後一天叫晦。如《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與妻書》「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後。如《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古代人如何形容日期和時間?
6樓:光弘電子商務
古人表示日期的方式除了普遍地用干支來表示以外,就是用某月某日的方式。表示日期的方式應該是「幾月初幾」,如「九月初九」、「十月初一」等等,和今天農曆的表達方式應該是一樣的。
時間表示的方式為每晝夜為二十四小時,在古時則為十二個時辰。當年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人們將中西時點,分別稱為「大時」和「小時」。
7樓:恩惠
古代十二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乙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公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乙個時辰.
晝夜時辰
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
,背陽地面則為夜.春分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
;秋分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乃相反.
晝夜的劃分方法
中國傳統以十二個時辰來計算晝夜,以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這樣,每個時辰相
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如巳時相當於9時到11時.那時候,白天靠測量太陽的影子,夜晚
用漏壺(計時工具)滴水測時.但這不是最早的測時法.在這以前,如下表的俗稱所反
映的情況.表內的俗稱,是指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通俗叫法.這種俗稱,就是中國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徵和生物特徵來計時的.「雞鳴」「人定」,借助於半夜雞叫和人入
夜睡覺的特徵.「食時」「晡時」,借助吃飯時刻表示時間.古人一日兩餐,早飯在日
出以後,隅中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食時」;晚飯在「日昳(太陽偏西)以後,日
入以前,所以稱這段時間為「晡時」.其餘八個時間以太陽位置為主要特徵來命名的.
由於季節的不同,具體的時間差竟達兩小時,因此後來被十二地支計時所替代.
另外,中國古代還有報更(又叫打更)的計時法.把夜間分為五更:相當於現代的
晚上7點到9點為一更,9點到11點為二更,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凌晨1點到3點為四更
,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在歐美國家,以一晝夜分為24小時,每小時分為四刻,又可分為60分,每分為60秒
計算.由於計時器即鐘錶僅有12小時,只合一晝夜之半,於是以上午下午來辨別,以夜
12時(下午24時)正,為0時,夜(上午)1時為1時,以正午12時為12時,下午1時為13
時,下午6時為18時,下午11時為23時.
晝夜的起訖時間,有兩種不同的演算法,歐美的24小時自0時算起,即自夜12時起算.
在夜12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2時以後為次日.中國的十二時辰以子時為首,以夜晚11時
起至夜1時為子時,在夜11時以前為前一日,夜11時以後為次日.
古時辰 子時 丑時 寅時 卯時 辰時 巳時
俗稱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今時間 23 - 1時 1 - 3時 3 - 5時 5 - 7時 7 - 9時 9 - 11時
古時 子初 子正 醜初 醜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時 23時 0時 1時 2時 3時 4時 5時 6時 7時 8時 9時 10時
古時辰 午時 未時 申時 酉時 戌時 亥時
俗稱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黃昏 人定
今時間 11 - 13時 13 - 15時 15 - 17時 17 - 19時 19 - 21時 21 - 23時
古時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時 11時 12時 13時 14時 15時 16時 17時 18時 19時 20時 21時 22時
時辰 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乙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時辰用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乙個時辰是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
時辰 子時 二十三點到一點
丑時 一點到三點
寅時 三點到五點
卯時 五點到七點
辰時 七點到九點
巳時 九點到十一點
午時 十一點到十三點
未時 十三點到十五點
申時 十五點到十七點
酉時 十七點到十九點
戌時 十九點到二十一點
亥時 二十一點到二十三點
迴圈使用,一週期為12個.經常與天乾配合使用,60個為一週期.可用於記錄年、月、日、時辰.所謂「生辰八字」即出生時刻年月日和時辰的干支,共8個字,因以得名.
紀年時,每個地支對應乙個屬相,也叫生肖.
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乙個月期間,不是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陰曆月對應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
紀時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時辰).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乙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乙個時辰是子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
必須注意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
地支對應的生肖、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近似農曆月份、近似陽曆月份、紀時的時刻、五行、陰陽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節氣時間段 近似陰曆月份 近似陽曆月份 時刻 五行 陰陽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時—1時 水 陽
醜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時—3時 土 陰
寅 虎 立春—驚蟄 正月 2月 3時—5時 木 陽
卯 兔 驚蟄—清明 二月 3月 5時—7時 木 陰
辰 龍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時—9時 土 陽
巳 蛇 立夏—芒種 四月 5月 9時—11時 火 陰
午 馬 芒種—小暑 五月 6月 11時—13時 火 陽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時—15時 土 陰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時—17時 金 陽
酉 雞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時—19時 金 陰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時—21時 土 陽
亥 豬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時—23時 水 陰
每年都有乙個生肖,在該年出生的人就「屬」這個生肖.人的歲數是12的倍數即為本命年,因為當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編輯]
組合 地支有六個組合,稱為「六合」,有四個由三個地支組成的局勢,稱為三合局和全會方局,這種地支組合之後,亦會變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地支除了會合化局之外,地支還有互相沖剋及相刑,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為陰陽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醜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會: 亥子醜會北方水局 寅卯辰會東方木局 巳午未會南方火局 申酉戌會西方金局
地支相沖: 子午相沖 醜未相沖 寅申相沖 卯酉相沖 辰戌相沖 巳亥相沖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醜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為無恩之刑
未刑醜 醜刑戌 戌刑未 為持勢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為無禮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為自刑之刑
[編輯]
其他用處
地支主要用來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來分章節,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數學剛傳入中國時,中國的數學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別代表k-v這12個字母,大寫字母用代表小寫字母的漢字加口字旁表示.
表達愛意的詩句有,古代表達愛情的詩句有哪些?
1 離思五首 其四 唐代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譯文 經歷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別處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觀。陶醉過巫山的雲雨的夢幻,別處的風景就不稱之為雲雨了。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得回頭顧盼 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2...
古代表達男女愛情擦肩而過的詩句有哪些
題都城南庄 唐代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飛來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桃花已為別人嬌。就只想到這麼多 杜牧的!杜牧的 嘆花 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古代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 陸游 辛棄疾的詩詞一邊表示愛國。陸游 一方面是悲憤激昂,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喪失的疆土,解放淪陷的人民 一方面是閒適細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貼出當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狀。2 蘇軾多表示人生曠達。辛棄疾 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面對如畫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壯志被激發的同時,他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