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哲學意義

2021-03-04 00:22:07 字數 1603 閱讀 2167

1樓:匿名使用者

普渡眾生,眾生平等,因緣,因果迴圈,

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是超哲學,超科學,超宗教的宇宙間最高深圓滿的一種大智慧型,哲學如人說食,終不能飽,是屬於世間法,不是究竟的真理,而佛教是可以實證的!通過修習佛道,可以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了悟萬法緣起無自性,萬法平等一如的真理,真正內心的無明去除煩惱,現生獲得安樂,了脫生死輪迴,最終進入不生不滅的佛的涅槃境界。

3樓:煩惱即菩提

兩**則:緣起、性空。

4樓:匿名使用者

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佛教是最講理的,它講求身體力行,知道但做不到的不算,況且哲學最終的也將歸於宗教。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最高的科學。阿彌陀佛佛法學習

請聽淨空法師講的《認識佛教》《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地藏經》《無量壽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淨土大經解演義》

體方法師講的《解脫之道》《阿含經》《心經》《金剛經》

母音老人講的《拈花錄》

阿彌陀佛

6樓:離離原上草

哲學的名稱是凡夫自己定義的名相。佛法裡的事實真相根本不是凡夫所界定的那種意義。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所謂的哲學,就是人類如何看待自身和這個世界的理論。佛和哲學家的認知水平根本不在同一條線上。佛法是佛用圓滿的智慧型如實地驗證的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所謂的哲學是靠思維的方式進行理論性研究後而得到的產物。

哲學理論裡頭根本沒有對「空」的解釋,它只立足於我們身上能力非常有限的各種感官功能,得到種種不真實的結論。因此,出現了可笑的「唯物」和「唯心」之分。舉個簡單的例證,我們的眼睛不可能什麼都能看得到,這個科學也已經給出了答案,就單單光譜而言,我們的眼睛能看到的光譜範圍非常有限,就算借助科學儀器也不可能全部能看得到。

眼晴的能力尚且如此,其他感官的能力還不是亦復如是。那麼,按照唯物論的說法,我們只能承認有限的眼晴所能看得到的那一部分光,而眼晴看不到實際上存在的很多光,就不用承認了。你看這種說法多麼荒唐可笑!

基於這種殘缺的感官功能而得到的結論,你能不能苟同呢?從而得到的物質第一,心第二的說法不是根本無法成立嗎?

再舉乙個人生裡的事情,我們的父母在世的時候,就因為我們的眼睛能看得到父母,所以按照哲學唯物論我們心裡應該有父母形象的反映,所以聽他(她)們的話,去順從父母。假如父去世了、不在了,我們的眼晴看不到了,按照哲學的唯物理論,存在決定意識的說法,我們的心裡面是不是就不應該有和生前一樣的父母形象的反映呢?事實上人類的父母和子女關係會不會這樣呢?

還有很多很多,只要我們有清醒的心意識去區別的話,哲學的唯物論根本無法立足。

所以佛法和哲學根本是兩碼事兒。

7樓:紙上談商

佛學有哲學的一面,但哲學並不能完全解釋佛學。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因果迴圈,六道輪迴。眾生平等,這是基本理論。

8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佛教的哲學意義不同於**教和伊斯蘭教的地方:更偏重個人的人生。對宇宙認知和社會責任談得不多。

再簡單說,就是「修行」和「輪迴」。

最簡單說,是「命」。

如果還能簡單,就啥也別說,出門到馬路去做慈善(捐款)吧。

佛教的意義,佛教的意義

佛教的意義是破迷開悟,讓迷路而不知道自己迷路的人,知道自己迷路了 讓知道自己迷路的人知道回家的方向 讓知道回家方向的人回到老家去。物質與精神屬於二元對立,是對待法 佛法是絕待法,物質即物質,物質非物質,是名物質 精神即精神,精神非精神,是名精神。一切物質 精神領域的概念 名相都是假名而已。阿彌陀佛!...

認識你自己的哲學意義認識你自己的哲學意義

認識你自己 這句名言是由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的,是蘇格拉底的主要主張之一。認識你自己 的哲學意義是 由強調知識的作用,從而強調人的地位,是人文主義的體現。蘇格拉底認為人必須具有知識,才能達到善 無知是一切罪惡的首要根源。蘇格拉底把道德和知識合二為一,認為道德行為必須以知識為基礎,最高的知識就是對 ...

哲學的作用,哲學的意義是什麼

哲學和文學一樣,是供喜歡它的人用來消遣的。不過馬克思主義除外,它直接為政治服務。時間會證明一切 1年後 3年後 5年後。10年後 你看看你自己吧 哲學為你帶來了什麼 你應用哲學應用的怎麼樣 一切是不是你說的那樣讓你促進人工智慧的發展 哲學到底發揮了多少作用 以你自己的人生為例子吧 你對哲學這麼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