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無相無念無住分別是什麼意思

2021-03-04 00:34:21 字數 4727 閱讀 3372

1樓:海安澈

無相:可以解釋為看而不看,聽而不聽。如果你閉目塞聽,你就會很痛苦,因為人畢竟有著種種感覺,佛教所說的無相,其實在說,我們可能也看到也聽到了,但要像風過耳、影過眼一樣,使自己不被一種形、色、聲所束縛,自由的意義是能夠隨心所欲,是自我感覺到空間的寬闊無邊。

無念:意思為而是「念而不念」,就是不執著於自己的每乙個念頭。佛教常用這種比喻,人的心就應當是這樣,如果你要拒絕萬物,拼命地跟混沌的世界保持距離,你的心就會處在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佛教不希望你處在緊張的狀態,而是一種所謂自然、放鬆、適意的狀態,那才最好。

2樓:匿名使用者

1、無相」是說,對於一切現象不要去執著,因為一般人往往執著於現象以為實體,如以為拜佛就可以成佛,那是對拜佛有所執著,這就是取相著相。著相,妨礙自性,如雲霧覆蓋明淨的虛空一樣。如能「離一切諸相」,則可頓見性體的本來清淨,就像雲霧掃除乾淨而現明淨虛空。

所以無相不僅僅是不要執著一切現象,而且因離相而顯自性清淨。

2、「一念生淨信。」念是心的作用,無念,不是讓人什麼都不想,而是讓人的心不受外境影響。心所對的境,一般人在境上起念。

如境美好,那麼就在境上起念,而有貪;如境不好,那麼就在境上起念,而有瞋。因此,一般人的「念」是依境而起,隨境變遷,這樣的念是妄念,經常為環境所役使,而不得自在。如果能「於諸境上心不染」,這樣就可以不受外界干擾,雖處塵世,卻可無染無雜,來去自由,自性清淨,自成佛道。

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指人的自性本來是念念不住的,一旦停留在某一物上,那麼無住就是有住了,這樣「心」就被束縛住了。如果能對一切事物都無住,過而不留,如雁過長空,不留痕跡;放過電影,一無所有,這樣就不會被束縛。

因此,「無相」、「無住」、「無念」都是心的作用,都是一念之間,這一念在於人的內在自覺與內在超越。

擴充套件資料

一、湯一介 壇經》記載,慧能曾為門人說《金剛經》、《法華經》,但他認為「一切經書,因人有說」,只是引導人們的工具,不能執著於經典,並不是靠誦讀經典就可以成佛。什麼是佛?佛是覺悟。

解脫只能靠自己的本心。

1、這是因為:一方面,成佛得解脫的道理和路徑本來就在你的本心之中,「三世諸佛,十二部經,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必外求,不必到心外覓佛,成佛的覺悟全在自己,外在的文字是沒有用處的。

2、另一方面,文字是一種外在的東西,如果執著於外在的東西就是「著相」。「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型觀照,不假文字。」佛法是不可說的,說出的已非佛法本身。

3、照禪宗看,幾乎沒有什麼方法使人悟道,只能靠自己的覺悟。《鍊心——我讀金剛經》就是作者的切身感悟,它是一種突破,一種放下。它突破了以往《金剛經》相關著作的那種逐句解釋模式,放下了以字句為依託的範本,在他的筆下,更多的是一種人心的修煉,就像「雲在青天水在瓶」那樣,自自然然,平平常常。

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禪宗的這種精神境界正是一種順乎自然的境界:

春天看百花開放,秋天賞月色美景,夏天享涼風暫至,冬天觀大雪紛飛,一切聽其自然,自在無礙,便「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5、佛家更多的是一種修身哲學,它教人如何「做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禪宗看來,人的自性(或本心)本來是廣大虛空一無所有,但它並不是死寂的,而是能「思量」的,一切事物皆由「思量」出。如果這些「思量」活動一過不留,那麼對自己的「自性」就無任何影響,則自性常處於清淨狀態。

6、禪宗指出了一條直接、簡單的修行法門:無相、無住、無念。

7、《金剛經》中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念生淨信。」

3樓:匿名使用者

無相:謂真理之絕眾相也。又涅槃離男女等十相也。

無量義經曰:「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

」涅槃經三十曰:「涅槃名為無相,以何因緣名為無相?善男子!

無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

故名無相。」大乘義章二曰:「言無相者。

釋有兩義:一就理彰名,理絕眾相,故名無相。二就涅槃法相釋,涅槃之法離十相,故曰無相。

」維摩經不二法門品曰:「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

」同淨影疏曰:「諸法悉空,名為無相。」止觀一曰:

「常境無相,常智無緣。」維摩**殊師利問疾品曰:「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

」此無相有淺深二重。

1、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2、涅槃的別名,因涅槃離一切虛妄之相。涅槃經說:「涅槃名為無相,以何因緣名為無相?

無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

」無相者,謂一切染淨之法,悉為因緣生。以因緣生,故無自性,如夢如幻,諸法唯是空,即空亦為空,是為一切諸法,皆空無相也。

顯揚二卷十七頁雲:無相亦有二種。

一、所知,

二、智。所知者:謂即所知空境。由此境相,一切諸相之所不行。智者:謂如前說。

二解 辯中邊論上捲七頁雲:由相滅義,說為無相。此中永絕一切相故。

三解 雜集論二卷九頁雲:何故復說此名無相?諸相寂靜故。諸相者:謂色受等乃至菩提,諸所戲論。真如性中,彼相寂靜;故名無相。

無念:無妄念也,即正念之異名。三慧經曰:

「問曰:何等為能知一萬事畢?報曰:

一者謂無意無念萬事自畢,意有百念萬事皆失。」四十二章經曰:「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宗鏡錄八曰:「正念者,無念而知,若總無知,何成正念?」傳心法要曰:

「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華果,即心便是靈智,亦雲靈台。又曰:且如瞥起一念便是境,若無一念,便是境忘心自滅,無復可追尋。

」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問:此頓悟門,以何為宗?

以何為旨?以何為體?以何為用?

答:無念為宗,妄心不起為旨,以清淨為體,以智為用。問:

既言無念為宗,未審無念者無何念?答:無念者,無邪念。

非無正念。雲何為邪念?云何名正念?

答:唸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

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乃至苦樂生滅取捨怨親憎愛並名邪念。

不念苦樂等,即名正念。問:云何是正念?

答:正念者,唯念菩提。問:

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

問:既不可得,云何唯念菩提?答:

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實不可得,亦無前後得者。為不可得故,即無有念。只個無念,是名真唸。

」俗謂失策曰無念,謂遺恨為無念者,無正念之意也。出曜經七曰:「無念及放逸,亦不習所修。

睡眠不求悟,是謂入深淵。」 無有妄念,正念的別名。

無住:法無自性,無自性,故無所住著,隨緣而起,故云無住。故無住者萬有之本也。

維摩經觀眾生品曰:「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同註曰:

「什曰:法無自性,緣感而起。當其未起,莫知所寄。

莫知所寄,故無所住。無所住故,則非有無。非有無而為有無之本。

」起信論義記上曰:「夫真心廖廓。(中略)非生非滅,四相之所不遷,無去無來,三際莫之能易。

但以無住為性,隨派分岐。逐迷悟而公升沉,任因緣而起滅。」宗鏡錄八曰:

「文殊師利雲: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睿公釋雲:

無住即實相異名,實相即性空異名。」

無所住著的意思。法無自性,無自性故,無所住著,隨緣而生。

4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無念」就是任心自念而不起妄念。無念所要求的就是於自念上離境,不於法上念生。無念並非是要著意去除自然之念,而是不依境起,不隨法生。

「雖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常自在。」只要心神不著一物,就沒有執著了。所以,一方面是反對思想上攀援外境、執著外相,另一方面要保持意識的自然活動。

所謂「無相為體」,在《壇經》中解釋為:「但離一切相,是無相,但能離相,性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一切物象,皆是緣起自性空的。

物象本無,故稱為無相,無相之體是實相,故稱為無相之體。本來法性無實無虛,但有凡夫執著而有,世人於聲色諸兼容易產生執著,為五色所迷,為五聲所惑,執空為有,於相而執相,所以,有念則必有相,有念則為妄念,有相則為妄相。

所謂「無住為本」,即是使心識處於一種自然流逝、不斷執行的過程之中,而不停留在某種特定的具體物件物上。《壇經》講「無住者,為人本性。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無有斷絕。

」在慧能看來,人的本性就體現在他的當下本心中,而它是念念相續、永不斷絕、又於一切法上不住的。這裡的「無磚

5樓:匿名使用者

相就是無相,首先,相是一種常態,轉瞬即逝,動而愈出。所以通過觀察一種相,而實現無相。明白了無相就是虛假相的集合體。

住就是停留在一種境界,如果要改變這種住,就必須住在乙個新的境界,從而明白,住只不過是虛假境界的停留。無住,是明白了住在虛假境界之中,故而無住。

6樓:匿名使用者

【無相】

(術語)謂真理之絕眾相也。又涅盤離男女等十相也。無量義經曰: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涅盤經三十曰:

『涅盤名為無相,以何因緣名為無相?善男子!無十相故。

何等為十?所謂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住壞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無如是相。故名無相。

』大乘義章二曰:『言無相者。釋有兩義:

一就理彰名,理絕眾相,故名無相。二就涅盤法相釋,涅盤之法離十相,故曰無相。』維摩經不二法門品曰:

『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同淨影疏曰:

『諸法悉空,名為無相。』止觀一曰:『常境無相,常智無緣。

』維摩**殊師利問疾品曰:『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此無相有淺深二重,見有相條。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分別是什麼,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分別有哪些

什麼是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一般使用運動心率來衡量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有氧運動心率值一般在140次 分鐘以下,也就是脈搏跳動14次 6秒鐘,呼吸均勻綿長,身體感覺愉悅,就是有氧運動。這種運動狀態,有利於身體脂肪燃燒消耗,同時加速身體毒素排洩 出汗和利尿排洩 身體機能和免疫系統會得到加強。如果超出160...

真水無香和上善若水分別是什麼意思

zh朱麗戲 真水無香 原來佛教用語,源自印度梵文,意思是將散亂的心神凝聚一處。比喻真正至純至高的境界是表面平淡,不張揚的。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樸實無華現本性,無須出世無須入世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真水無香 含義 1.真水,即自然界中最真最純的水,這...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養自身的德行。出自先秦佚名 大雅 文王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鑑於殷,駿命不易!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譯文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養自身的德行。長久地順應天命,才能求得多種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