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夏朝,為什麼存在爭議

2021-03-04 00:39:00 字數 5466 閱讀 7382

1樓:黨雅徐芃

有。在「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考古資料中,考古學家安金槐先生在河南五渡河與潁河相交的三角地,找到了乙個城——王城崗,是禹都陽城所在地。安先生考察後認為,這是乙個龍山時期的城,於是推斷:

「我們尊敬的大禹,當年很可能曾經在這裡走來走去,而且住在這裡。」不久,安先生又在河南禹州瓦店村發現了乙個夏代初期遺址,也具有都城規模。學者們用碳14測年法,得到了這兩個遺址始建範圍:

西元前2120—西元前2023年,也就是說,夏的初年應該是在西元前兩千年左右,夏確切開始於何年,仍不知道。從考古推測,王城崗和禹州店遺址始建於西元前2120—西元前2023年間,而西元前2023年正好在這個範圍之內,這些考古發現推斷了夏朝建立的時間。有城池難道不是乙個王朝存在的證據麼?

禹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奴隸制國家就是夏。你能說大禹不存在,只是神話,難道大禹陵是座空墳嗎?

夏朝之說動搖的原因:

在中國傳統史學體系中,夏朝是第乙個具有明確的列王世系和興亡有緒的歷史朝代。古人不僅從未懷疑過它的存在,而且給予它同商周秦漢王朝一樣的信史地位。晚清以來。

今文經學大盛,滋生一種「上古茫昧無稽」(康有為)的說法。繼之在西風歐雨影響下,疑古思潮勃然興起,「對古史材料重新估價的口號高唱入雲」,從而導致夏朝信史地位的動搖。

但是近年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實施,已經較為成功地確立了夏代的基本年代框架,雖無法徹底抹去人們心頭對夏史信疑參半的陰影——而這些多數是外國人心理不平衡、是嫉妒!!

2樓:楊樂榮

夏朝無文字,記載始於商,加之神話傳說多,故有爭議,

3樓:英雄王子蓋倫

爭議是因為文字問題呀。目前我國已知最早有文字記錄是商朝

中國歷史上有夏朝嗎 為什麼國際上不承認有夏朝?

4樓:只有烏龍沒有茶

夏朝是中國最早的具有國家形態的王朝,這是中國國內絕大多數歷史及考古學者們所主張或承認的。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但由於都成書較晚,已知的又沒有發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像司馬遷的《史記》,就很明確地提到了夏朝,還有其它文獻記載也提到過,這說明夏朝的歷史並不是空穴來風。不過外國的一些學者並不承認甚至有否定的。

這是為什麼?究其原因,關鍵在於沒有相關考古內容佐證。

準確來說,根據考古發現,文字是誕生於殷商時期,同時也沒有出土發現帶有夏朝字樣的甲骨文,這就說在殷商之前的歷史全部都是傳說,說白了,就是沒有決定性的考古證據能證明夏朝確實存在。但是在21世紀之後陝西神木發現了大約四千年前的石峁古城遺址,因為發現的古城具有甕城和馬面構造,可以基本確定在四千年前的的陝西存在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到底是否與傳說中的夏朝有關,這不能確定。

如果夏朝存在的話,那麼夏朝有文字存在這是毋庸置疑的,你相信十四代五百載的歷史就是靠口耳相傳跳過了有甲骨文的商代一直傳到了後世?

歷史上真沒有「夏朝」的存在嗎,為什麼至今沒有找到一點證據?

5樓:腦大洞開的社會人

到現在為止還不能斷定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因為就現在發現的材料來看還不能做出卻准判斷。首先在高中的教科書裡有出現過關於夏朝的知識,而且還詳細的講述了夏朝的管理制度和宗教信仰,描述了說明當時王侯都居住的比較分散,非常難以管理,不過在最近開發的二里頭遺址來看,這應該就是夏朝的遺址,也是能夠間接證明夏朝存在的證據。

不過因為夏朝挖掘難度太大,所以考古人員就沒有繼續挖掘,只是弄出了一部分,因為就算遺址挖掘,估計要花費很多的人和物。雖然現在已經挖掘出來的東西不能直接代表夏朝的歷史,但是現在遺址還沒有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所以也不能直接否定夏朝的存在,畢竟考古的事情還沒有結束,不能過早的下定論。

其實我們也可以從文字記載中看出一些線索,在《史記》中記載殷商王朝的時候有出現過夏朝的一絲記錄,雖然沒有明確說明,但是卻有著夏朝的痕跡,讓很多考古學家都對夏朝充滿了好奇心。而且在現代已經挖掘出的有關夏朝的東西來看,夏朝的文化還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和改革的,尤其是挖掘出的遺址能夠證實這一點。

從出土的物品來看,其中還有一些甲骨文,不過文字一直都能夠代表乙個國家的樣貌,夏朝時期人們都習慣把文字刻在骨頭或者動物皮毛上,但是目前還沒有能夠破解這些文字的辦法,所以還不能確定夏朝的具體情況。

6樓:大愚若智

歷史上真沒有「夏朝」的存在嗎,為什麼至今沒有找到一點證據

中國文字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魅力無窮,寓意深邃。中國文字甲骨文的發現,不僅追溯了文字的起源,更是追尋到了歷史的蹤跡。

十九世紀末,在我國河南安陽的殷墟中出土了甲骨文,經過考古學家對甲骨文的深入研究,發現:甲骨文中從來也沒有記載過有關夏朝的歷史,甚至連乙個「夏」字也不曾出現過,就算夏、商、周不同時期的「夏」字有不同的寫法,找不出文中的「夏」字來,但是,在甲骨文中對商湯的功德描述中,也沒有「滅夏」這一功勞的記載,難道說:夏朝在歷史上不曾存在過?

甚至,國外根本不認可「夏朝」這一事實。

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這一稱謂的**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據《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夏」意為「中國之人」。

但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夏朝以後數百年裡興起的周朝,卻對夏朝和大禹有著比較完善的歷史記載。這其中,有關夏朝的帝王制度,夏朝的禮儀,夏朝的重大歷史事件等等都有記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商朝前期,國家一直處於乙個動盪不安的狀態。並且,在此期間商王朝就曾多次遷都,最終,直到盤庚遷都殷後,都城才算穩定了下來。那麼,會不會正是在商朝都城不斷的遷移過程中,造成了夏朝歷史記載的史料遺失不見了呢?

這種情況不能排除。

其次,甲骨文不是用來記載歷史的,主要是用來描述算卦的,所以,它不可能把每個朝代的歷史都記錄下來。所以,從道理上來講,甲骨文沒有有關夏朝記載也是可以說的過去。再說,商朝的日常記載不是用「刀刻文字」,而是像毛筆一樣來書寫,自然是容易消失的。

最後,殷墟甲骨文剛發現的時候,並不是做為研究用,而是醫用。所以,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甲骨文被人們當作「龍骨」給吃掉了,那麼,也有可能記載夏朝歷史的那部分,正好就被吃掉了,亦或是商朝頻繁遷都,記載夏朝歷史的甲骨文沒有埋在殷墟,或許埋在了其它什麼地方。

當然了,以上的這些分析,只是後人們的一些假想猜測,這也許不能作為甲骨文沒有有關夏朝記載的真正原因。這裡,我們也可以站在周朝的立場上,來換乙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可能就會有乙個新的發現,那就是:周朝會不會虛構乙個夏朝?

話說,在西元前十一世紀的中期,周武王伐紂,滅了商朝,興建了周朝,周武王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做出仁義之舉,讓紂王的兒子武庚來領導殷商餘部,結果,導致周武王死後,武庚帶領殷商的叛亂分子發動了武庚之亂,幸好有周公旦迅速平定叛亂。

此後,周王朝的統治越來越穩固,一直到周幽王時候,周朝天子都是享有很高的威望,天下臣服。在周朝日益強盛時期,就是要效仿改革或推行什麼政治舉措,也沒必要虛構乙個夏朝歷史,因為就憑當時周朝的實力,是完全能夠順利實行的,虛構乙個夏朝,又有誰會相信呢?

可見,周朝根本沒有虛構夏朝歷史的動機。

那麼,周朝又為什麼會知道夏朝的歷史呢?

其實,周部落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存在了,很有可能是周朝的人記載了夏朝的歷史。縱觀周部落的發展,周人的祖先是皇帝的後人后稷,后稷的後代公劉在商朝初期曾率族人進行遷移,具體原因是不是與夏朝戰敗有關不得而知。自公劉起經九世傳位後,周部落已形成一定的規模。

此時的周部落,已經滋長了滅掉商朝的野心。

從周人的歷史很明顯的能看出來,周部落絕非是乙個不起眼的小部落,而是具有相當規模的大部落。一般大的部落裡都有專門的史官來記載歷史,所以說,周朝是完全有可能記載了夏朝的歷史的。

再者,至今為止,周朝的一本極具歷史價值的書籍《尚書》中還有部分儲存,書中記載了我國上古的歷史和古代的事蹟,古本是由孔子根據周朝典籍編寫的,其中,就曾提到夏朝。這裡提到了周朝的典籍,那麼,周朝的典籍又有多少真實性呢?

這個在周朝發生的一件事情就是乙個很好的證明,那就是:王子朝奔楚。

王子朝是周朝的乙個王子,周王死後,諸侯都反對王子朝繼承王位,於是,王子朝就帶著周朝典籍打算逃往楚國。那麼,為何王子朝匆忙出逃卻還不忘帶著笨重的典籍?原來,典籍是古代國王的一種象徵。

當時,身為圖書館館長的老子,為此事還丟了自己的館長一職。

典籍是如此的神聖,難怪孔子當年想閱讀這些典籍都遭到了老子的拒絕,可見,典籍的歷史重要性的確不容小覷,不過,孔子最終還是看到了周朝典籍。甲骨文沒有任何有關夏朝的記載,而周朝的《尚書》卻對夏朝進行了詳細的記載,則說明了乙個問題:

「要麼,周朝繼承了商朝的歷史記載資料,要麼,周人有自己的一套歷史記載方法。」當然,非要說周朝虛構了乙個夏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周朝這樣做的目的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7樓:匿名使用者

考古無法證實夏朝存在,當然不代表夏朝絕對不存在

。許巨集先生認為二里頭的定性為「有條件的不可知論」,即主張沒有甲骨文一類當時的自證性文書資料出土,不可能解決都邑的族屬和王朝歸屬問題。

不需要廣泛列舉誰認為存在、誰認為不存在,長篇大論意義不大。這其實是個簡單的邏輯問題,誰的觀點都要經過邏輯驗證。我嘗試用最簡潔的句子說清楚:

1、文獻記載中的夏朝。我們所知的夏朝事蹟,是文獻記載的夏朝,即是周人心中的夏朝,而不是夏人、商人心中的夏朝。既然只是周人心中的夏朝,就不等於夏朝真實存在過。

我們不能說周以前夏朝不存在,但是至少可以說存疑。正如顧頡剛先生說的「我們即不能知道夏商時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東周時的夏商史」(《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

2、甲骨文中有關的字。「夏」字的存在尚未得到共識不論,而如「杞」「後」「姒」這些字,即使是廣泛認可存在的,是否能代表與夏朝有關係是存疑的,因為我們還是要靠周人的記載去佐證他們,而不能就卜辭本身得出結論。如我們熟知的「司(姒)母戊鼎」(或釋為「後母戊鼎」),其含義不管是宗教的祭祀、是政治的掌管,明顯都與夏朝無關。

而「杞」是何族屬當然也尚存在疑問。

3、二里頭的問題。二里頭作為沒有文字流傳下來的文明,當然也不能證明二里頭就是夏朝。儘管二里頭文化與文獻中的夏朝在時間、空間存在一定重合(其實存在不小爭議,自59年徐旭生發現二里頭遺址後近20年被主流觀點認為是商都,70年代後期鄒衡提出夏都說才逐步取代商都說,但今天仍有不少考古學家提倡商都說),許巨集先生認為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 「東亞大陸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宮城、城市主幹道網、車轍、官營手工作坊區、青銅禮器群等等),但欠缺的仍然是「夏」這個族徽標記。

4、綜上,我們可以得知的是二里頭是當時中國領先的文明,如果參照殷墟為「商朝」的標準,或許可以稱之為「朝」,但族屬還是無法確定。其實我們不需要計較夏朝是否存在,也不需要揣測外國人包藏禍心。這二里頭文化以及更早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毫無疑問都是中華文明的正源,就像許巨集先生說的一樣「肇始於二里頭文化,以祖先崇拜為核心,重王權而把宗教置於適當位置的中原禮樂文明……在嚴酷的社會競爭和人與自然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發展壯大,最終成為華夏文明的主體」。

5、至於周人為何要命名「夏朝」,這裡畫蛇添足談一點看法。夏本身有「大」的意思(《爾雅》),所以周人在周初自稱為「夏」(《尚書·康誥》《尚書·君奭》),無非是誇耀自己強大,並據此構建出來乙個「夏朝」。而又因為「夏」「下」通用(《天問》夏民即下民),故作為西周人心中最古的天神——「敷下土方」的社神大禹,便順理成章和夏朝聯絡起來,成了夏朝的建立者。

顧頡剛先生不否認夏朝存在,但也認為夏朝和大禹關係是後起的。

歷史上是否真的有三顧茅廬,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三顧茅廬」的真實事實

沒有,這是 虛構的。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 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 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 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魯公秘錄」

魯公秘錄 是否真實存在,至今還無從考證。根據黃易著名 尋秦記 中的記載,魯公秘錄 是工匠的祖師爺魯班所作的一本關於機械工具製造的書籍,而且不只侷限於軍事工具,還記錄著有關農業,工商業生產工具的製造方法。所謂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魯公秘錄 對當時的幾個國家來說,價值自然不言而喻。因此趙孝成王才會指派...

地球上到底有沒有龍存在呢,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龍的存在?

地球上是沒bai有龍的,龍是中國神話du與傳說中zhi出現的一種動物 dao,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版體,但其形象權的組成物源於現實。史記 等史書記載了歷史上養龍的 豢龍氏 因此,龍的原型很可能是動物。所以 龍 形體上有真實或大體真實的上古原型,只是功能被神話了。龍是中國帝制時期的皇帝象徵物。中國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