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有點意思si兒
苗族衣服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三種:
一是衣服、胸圍鑲邊用的錦邊,苗語稱為「耕」。
二是錦帶,寬2至3厘公尺,用作褲帶、袋帶、揹帶等,青年男女戀愛時,姑娘多以自己精心織的錦帶贈送給情哥。
三是錦幅,苗語稱為「倫」。錦幅多用作背面、揹帶兜等。
習俗:1、蠟染,也是苗族著名的傳統工藝。苗族染的圖案是苗族婦女的天才創作,是她們現實生活的反映,代表著她們的美好心願和對生活的追求。
2、蘆笙,是苗、瑤、侗民族最主要的傳統樂器,其中以苗族使用最多。苗族在重要的傳統節日都要吹蘆笙,伴以舞蹈,規模龐大,氣勢磅礴,並因此而聞名於各民族。
3、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如苗年、拉鼓節、蘆笙節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內容最
豐富的就是苗年。
4、過苗年的時間,各地並不相同。融水、三江、龍勝一帶的苗年一般在農曆十一月的亥日。苗年隆重熱烈,除祭祖、飲宴之外,還舉行各種活動。新年來臨,全家守歲。
5、苗族過年,食品也多種多樣,有公尺飯、糯公尺粑、肉(酸肉)、魚(酸魚)等,還有一種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進食慾,驅風禦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備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2樓:看你眼眸有點愛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
1、黔西北、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長髮,挽椎髻於頭頂,插木梳或發針,戴耳環、手鐲、項圈等飾物。
至清代末期,他們已不再蓄髮挽椎髻,有的改梳長辮子。
2、各地區苗族婦女服飾差異較大,式樣約幾十種之多,但大多數地區婦女穿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長及腳麵,有的短至腿根,僅
七、八寸長。湘西,貴州松桃、凱里,廣西大苗山,湖北宣恩等部分地區苗族穿大襟右衽上衣,下著寬腳褲。
3、湘西苗族的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繡有寬大花邊,頭纏格仔布或青布頭巾,戴耳環、項圈、手鐲等飾物。苗族婦女的頭飾式樣繁多,挽髻於頭頂,配上各種式樣的包頭帕,有的包成尖頂、圓頂,有的把頭髮繞在支架上高豎於頭頂上,別具風格。她們的盛裝以黔東南獨具特色,把銀飾釘在衣服上成「銀衣」,頭上戴著形如牛角的銀質頭飾,高達尺餘。
4、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公尺,也有玉公尺、紅薯、小公尺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公尺、土豆、蕎子、燕麥等主食。黔東南地區的苗族把糯公尺飯和蔬菜一起封存壇內,
一、二個月後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種特具風味的酸醃菜。飲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凡遇婚喪、節日或親友來訪,都用酒招待賓客。
5、苗族的建築在各地也有很大差別。黔東南居民住木製平房和樓房。樓房一般為兩層,建築形式多為「吊腳樓」(即按山坡斜度豎樁,在樁上建築),屋頂為雙斜面。
頂棚上層貯藏糧食、雜物,吊腳樓下堆放雜物或圈養牲畜。湘西和貴州松桃等地,採用木質結構、雙斜面瓦頂或草頂平房,每幢3~5間,「偏廈」作灶房或牲口圈。
6、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財產由男子繼承,主婦在家庭中享有較多的權力和地位。年老父母一般由幼子供養。有的地區,有父子連名的習慣,子名在前,父名在後,平時都只呼本名,不連父名。
由於受漢族宗法封建的影響,有的制定字輩、建立宗祠、修纂家譜。苗族青年男女婚姻比較自由,男女青年通過「遊方」(黔東南)、「坐寨」(廣西融水)、「踩月亮」(雲南文山、楚雄)、「跳花」(黔中、黔西)、「會姑娘」(湘西)等社交活動,自由對歌,戀愛成婚。
3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三種:
一是衣服、胸圍鑲邊用的錦邊,苗語稱為"耕"。
二是錦帶,寬2至3厘公尺,用作褲帶、袋帶、揹帶等,青年男女戀愛時,姑娘多以自己精心織的錦帶贈送給情哥。
三是錦幅,苗語稱為"倫"。錦幅多用作背面、揹帶兜等。
4樓:德嵐霏茆行
文化藝術
苗族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三種:一是衣服、胸圍鑲邊用的錦邊,苗語稱為「耕」。二
是錦帶,寬2至3厘公尺,用作褲帶、袋帶、揹帶等,青年男女戀愛時,姑娘多以自己精心
織的錦帶贈送給情哥。三是錦幅,苗語稱為「倫」。錦幅多用作背面、揹帶兜等。
蠟染,也是苗族著名的傳統工藝。苗族染的圖案是苗族婦女的天才創作,是她們現
實生活的反映,代表著她們的美好心願和對生活的追求。在苗家看來,蠟染藝術是美的
象徵,也是愛的表示,不僅自己要發揚,而且樂意傳授給別人。蠟染藝術漂洋過海,傳
到國外,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蘆笙,是苗、瑤、侗民族最主要的傳統樂器,其中以苗族使用最多。苗族在重要的
傳統節日都要吹蘆笙,伴以舞蹈,規模龐大,氣勢磅礴,並因此而聞名於各民族。
民風民俗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如苗年、拉鼓節、蘆笙節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內容最
豐富的就是苗年。
過苗年的時間,各地並不相同。融水、三江、龍勝一帶的苗年一般在農曆十一月的
亥日。苗年隆重熱烈,除祭祖、飲宴之外,還舉行各種活動。新年來臨,全家守歲。吃
了「過地餐」(這是苗家人與在陰間的祖先共進的團圓餐),拜過年,人們就開展各種
活動。祭龍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熱鬧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場面。祈神求豐收,是
苗年活動的乙個大主題。
苗族過年,食品也多種多樣,有公尺飯、糯公尺粑、肉(酸肉)、魚(酸魚)等,還有
一種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進食慾,驅風禦寒,防治感冒,是苗
家常備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5樓:匿名使用者
苗族民族服飾是苗族傳統盛裝的表演的穿的。我打算我瘦了想穿苗族民族服飾。
6樓:匿名使用者
銀飾品裝飾非常多,尤其結婚的時候更是時尚
苗族人民的服裝特點及生活習性有哪些?
7樓:三年離歌
服裝特點:
苗族的服飾是我國少數民族服飾中燦爛多彩的服飾之一。苗族服飾作為苗族形象有一種標誌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風格。其基本特點為「男子服裝或短衣長褲,或大襟長衫;**一般為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褲,服飾配件多,圖案精美,色彩艷麗。
苗族服飾一般都有盛裝、常裝、性別、年齡等之別。又由於歷史條件、經濟狀況、自然環境、生活習慣、支系差異等不同,各地的苗族服飾有很大的區別,省與省、縣與縣、甚至寨與寨之間也有不同之處。可以說苗族服飾有百餘種之多。
生活習性:
由於居住地區遼闊,各地苗族的節日也不完全相同,有苗年、踩鼓、跳蘆笙、花山節、吃新節、龍船節等等,節日的規模與形式也不盡相同。如果把苗族各地全年大大小小的節日都算起來,恐怕要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之多。
節日為苗族青年提供了談情說愛的好機會,許多青年就是通過節日中的對歌、對蘆笙傳達愛情,結成美滿婚姻的。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年老父母一般由幼子供養。有的地區還有父子連名的習慣。
苗族雖然沒有文字,但口頭傳唱的民間文學相當發達。另外,苗族還是乙個喜歌善舞的民族,苗族的山歌與蘆笙舞都很受群眾的喜愛與歡迎。
苗族人民的主要食品為大公尺、玉公尺、紅薯、燕麥等雜糧,並喜食酸辣口味的菜餚。
苗族居住的地區盛產木材,因而房屋大多為木結構建築,房屋的形式各地不同。最著名的要數山區的「吊腳樓」,既科學、舒適又美觀,形成我國獨特的建築形式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苗族宗教習俗: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
於農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迷信鬼神、盛行巫術。也有一些苗族信仰**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極少。
8樓:cclun巨蟹
苗族服飾經過種麻、收麻、績麻、紡線、漂白、織布等一系列複雜的工藝到刺繡、蠟染、裁縫,最後成為一套精美的服裝,無不反映了苗族婦女的勤勞和耐性。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繡、蠟染圖案中反映和表現了她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同時表達了苗族女性對大自然的認識和了解及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苗族是乙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為:
1、農事活動節慶
2、質交流節慶
3、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
4、祭祀性節慶
5、紀念性、慶賀性節慶
9樓:霸氣女人範
苗族人民的服裝特點:苗族服飾最主要的特點乙個就是銀
飾,二個就是蠟染錦織.。苗族的服飾,**式樣最多,達130多種,僅貴州就有一百零幾種,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1、第一類,是傳統的古老形式,大領或大襟衣,著百褶裙,比較華麗,內容豐富多彩。僅頭飾就有幾十種,在頭飾上以挽髮髻盤扎於頭頂,上插木梳及其他裝飾物,類似雲髻為多。其中也有差異:
如安順、鎮寧有的挽偏髻於頭右上方,黔東南挽髻於頭頂**,黔西南有的挽螺旋於額頂,貴陽地區有的扎蓬髻類似盤邊帽,有的紮成狹長的船形髻,有的則在頭髻中扎上兩頭向上的大牛角梳。
2、第二類,頭上包頭帕,大襟衣配長褲。衣緣、衣袖、褲腳都鑲「花邊」。衣服兩肩及胸前、背肩上也繡「花邊」,胸前再繫上繡花圍腰一幅,服飾多為青色或藍色,也有的用深灰色或黑色。
苗族人民的生活習性:
1、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如苗年、拉鼓節、蘆笙節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內容最 豐富的就是苗年,過苗年的時間,各地並不相同。
2、融水、三江、龍勝一帶的苗年一般在農曆十一月的亥日,苗年隆重熱烈,除祭祖、飲宴之外,還舉行各種活動。
3、新年來臨,全家守歲。吃了「過地餐」(這是苗家人與在陰間的祖先共進的團圓餐),拜過年,人們就開展各種活動。
4、祭龍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熱鬧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場面。祈神求豐收,是 苗年活動的乙個大主題。
5、 苗族過年,食品也多種多樣,有公尺飯、糯公尺粑、肉(酸肉)、魚(酸魚)等,還有 一種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進食慾,驅風禦寒,防治感冒,是苗 家常備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苗族的歷史起源,現狀,分布情況,飲食特點,:
1、苗族是乙個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稱「木」「蒙」、「達木」、「達吉」。他稱有幾種情況,一是以服飾顏色而稱「紅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以住地或種植的作物而稱「高地苗」、「八寨苗」、「栽薑苗」等;三是舊時代統治者對他們的侮稱,如「生苗」、「熟苗」、「麻布苗」等。
2、新中國成立後統稱「苗族」。廣西的苗族佔全國苗族人口5.5%,佔廣西人口1%,在廣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漢、壯、瑤族之後位居第四。
全國苗族的主要分布地在貴州和湖南,廣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與湖南、貴州、雲南接界的廣西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山區。苗族最大的特點是盛產各種木材和土特產,保持燦爛古樸的民族傳統文化。
3、文化藝術 :苗族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三種:一是衣服、胸圍鑲邊用的錦邊,苗語稱為「耕」。
二 是錦帶,寬2至3厘公尺,用作褲帶、袋帶、揹帶等,青年男女戀愛時,姑娘多以自己精心 織的錦帶贈送給情哥。三是錦幅,苗語稱為「倫」。錦幅多用作背面、揹帶兜等。
4、蠟染:也是苗族著名的傳統工藝。苗族染的圖案是苗族婦女的天才創作,是她們現 實生活的反映,代表著她們的美好心願和對生活的追求。
5、在苗家看來,蠟染藝術是美的 象徵,也是愛的表示,不僅自己要發揚,而且樂意傳授給別人。蠟染藝術漂洋過海,傳到國外,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6、蘆笙,是苗、瑤、侗民族最主要的傳統樂器,其中以苗族使用最多。苗族在重要的 傳統節日都要吹蘆笙,伴以舞蹈,規模龐大,氣勢磅礴,並因此而聞名於各民族。
苗族的生活習慣:
1、苗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品較多的民族之一,其分布很廣,主要居住在我國貴州、雲南、湖南、廣西、四川等地,還有少數在湖北、海南島散居。
苗族人民的主要生產方式是農業與經濟種植業。
苗族人民崇拜多種鬼神以及自然崇拜和祖先崇 由於居住地區遼闊,各地苗族的節日也不完全相同,有苗年、踩鼓、跳蘆笙、花山節、吃新節、龍船節等等,節日的規模與形式也不盡相同。如果把苗族各地全年大大小小的節日都算起來,恐怕要有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之多。
2、節日為苗族青年提供了談情說愛的好機會,許多青年就是通過節日中的對歌、對蘆笙傳達愛情,結成美滿婚姻的。
3、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年老父母一般由幼子供養。有的地區還有父子連名的習慣。
4、苗族雖然沒有文字,但口頭傳唱的民間文學相當發達。另外,苗族還是乙個喜歌善舞的民族,苗族的山歌與蘆笙舞都很受群眾的喜愛與歡迎。
5、苗族人民的主要食品為大公尺、玉公尺、紅薯、燕麥等雜糧,並喜食酸辣口味的菜餚。
苗族居住的地區盛產木材,因而房屋大多為木結構建築,房屋的形式各地不同。最著名的要數山區的「吊腳樓」,既科學、舒適又美觀,形成我國獨特的建築形式之一。
苗族人的傳統習俗,苗族的風俗習慣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 全家團聚後,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 跳月 活動。苗族的古老傳說,月亮是個忠誠憨厚 勤勞勇敢的青年。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九十九州九十九個向她求婚的小夥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後,她還經歷了太陽製造的種種磨難,終於和月亮幸福地結...
苗族服飾的特點,苗族服飾的特點
苗族服飾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 繡 挑 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女子穿大領對襟短衣 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為大襟短衣 寬腳褲 圍腰,採用多姿多采的頭飾 節日盛裝,常採用刺繡 蠟染等,以及多種傳統銀飾,如項圈 手釧 銀衣 銀飾釘於衣上 男子為短衣長褲,或穿對襟麻布長衫 披羊毛氈 上有幾何圖案 服飾圖案大多...
苗族飲食習俗苗族的宗教習俗民族節日飲食習慣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公尺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肉食多來自家畜 家禽飼養,有些地方少數苗族忌食狗肉。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 無辣不成菜 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 瓜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