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中「得志」是的意思有三個,分別是:
1、謂實現其志願。
2、指名利慾望得到滿足。多含貶義。
浩然 《艷陽天》第一○三章:「他帶著一臉小人得志的奸笑,拍著 馬子懷 的肩頭說:『爺們,那天在集上我怎麼跟你說的?』」
3、謂揣度而得其意旨。
擴充套件資料
近義詞一、得意 [ dé yì ]
1、領會旨趣。
2、猶得志。
劉紹棠 《鄉土與創作》:「後來少年得意,一帆風順。」
3、稱心,滿意。今亦指驕傲自滿,沾沾自喜。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十二:「﹝ 小芹 ﹞過門之後,小兩口都十分得意,鄰居們都說是村里第一對好夫妻。」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十三章:「 陸希榮 得意地笑了笑,說:『不瞞你說,我現在是西北潘記皮毛公司的副總經理。』」
4、指及第。
二、稱心 [ chèn xīn ]
遂心適意。
三、滿意 [ mǎn yì ]
1、決意,一心一意。
2、意願得到滿足。
蕭紅 《小城三月》:「 翠姨 梳頭梳得是很慢的,必定梳得一絲不亂;擦粉也要擦了洗掉,洗掉再擦,一直擦到認為滿意為止。」
3、滿以為;原先料想。
4、猶充盈。
2樓:匿名使用者
得志,意思是志願實現,多指滿足名利的慾望。
【拼音】dé zhì
【出處】
1、先秦·佚名《易·賁》:「『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素白無華的文飾、必無咎害,可以說是實現其志願了。
2、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闔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白話釋義:闔廬自立後,實現了願望,就把伍員召回,官拜為行人,同他一起策劃國事。
擴充套件資料
一、得志的近義詞
1、高興 [ gāo xìng ]
釋義:愉快而興奮。
出處:晉·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白話釋義:只有清秋時節,才能使得高雅的興致盡情釋放。
2、得意 [ dé yì ]
釋義:稱心如意;感到非常滿意。
出處:戰國·莊子《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白話釋義: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
二、得志的反義詞
1、潦倒 [ liáo dǎo ]
釋義:指頹廢、失意的樣子;舉止散漫、不自檢束等。
出處:三國魏·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舊知吾潦倒麤疎,不切事情。」
白話釋義:您知道我從前潦倒頹廢、粗布疏遠,不切合實際。
2、失意 [ shī yì ]
釋義:指不如意、不得志;意見衝突,不和睦。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蓋寬饒傳》:「 寬饒自以行清能高,有益於國,而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
白話釋義:寬饒自以為行為清廉,才能過人,有益於國家,卻被平庸之輩超越,更加失意不快。
3樓:文以立仁
「得志」,直接解釋為:志向得到了實現。本義為褒義。
如,某人想成為科學家,果然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做到了,稱為「少年得志」;某人想實現自己為國家貢獻才能的願望,而到老都不能,謂之「鬱鬱不得志」。這個詞也引申為「得意」,名利慾望得到滿足。如「小人得志」,貶義。
4樓:知否
文言文中「得志」一般有以下含義:
實現志願。
《史記·伍子胥列傳》:「闔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名利慾望得到滿足。多含貶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於去惡》:「得志諸公,目不覩墳典,不過少年持敲門磚,獵取功名,門既開,則棄去。」
謂揣度而得其意旨。
《史記·李斯列傳》:「方今天下之權命懸於胡亥,高能得志焉。
語出《易·賁》:「『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5樓:翔正(北京)教育科技****
得逞所願。得成自己的志向
6樓:匿名使用者
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文言文中的失意是什麼意思
7樓:夢裡心落
1、不如意。
兩漢·蔡琰《悲憤詩》:失意機徵間,輒言斃降虜。
翻譯:只要使他們有一點的不如意,馬上就說「殺死俘虜不要客氣。」
2、不得志。
宋代·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翻譯:您還不曾見近在咫尺長門裡幽幽阿嬌被鎖閉,人生如果要失意無分天南和地北。
3、沒有注意到。
元代·查德卿《柳營曲·江上》:回頭貪兔魄,失意放漁竿。
翻譯:抬頭貪看月亮,不留神放開了魚竿。
4、意見不合。
宋·葉適 《郭處士墓誌銘》:「 東陽舊俗,以氣力為雄,帶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輒相仇殺。」
翻譯:東陽的舊習俗,力量大的最厲害,隨身帶著兵器走在路上,一言不合就相互廝殺。
失意【讀音】shī yì
【近義詞】
失落 [ shī luò ] 精神上空虛或失去寄託:剛從崗位上退下來,他內心很~。
【反義詞】
1、正常 [ zhèng cháng ] 符合一般規律或情況:精神~。生活~。~進行。
2、得勢 [ dé shì ] 得到權柄或勢力(多用於貶義):小人~。
3、稱心 [ chèn xīn ] 符合心願;心滿意足:~如意。
4、得志 [ dé zhì ] 志願實現(多指滿足名利的慾望):少年~。鬱鬱不~。你如今得了志,連好朋友都不認了。
5、得意 [ dé yì ] 稱心如意;感到非常滿意:~之作。~門生。~揚揚。自鳴~。
8樓:文以立仁
文言文中的「失意」,要看語境,一般指不如意、不得志,或意見衝突,不和睦。最常見的是不得志。可以用作動詞,如「失意於當今」,即在當時的政治集團中受到排擠或讓皇帝看不上。
如果是「失意於友人」,則是與朋友不和睦,讓朋友看不起。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9樓:陽光的水簾洞
文言文中一般讀作dé
一、作動詞
得到,獲得
找到得知
捕獲成功;完成
適,合具備
同「德」,恩惠,感恩
助動詞。能,能夠
得意,滿足
看到二、作名詞
收穫,心得
德,道德,有德之人
三、作副詞
必須,應該
四、作形容詞
合適;正確
得dé一、【動】
(會意。金文本形,右邊是「貝」(財貨)加「手」,左邊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裡拿著財貨,自然是有所得。本義:得到,獲得)
同本義(本來沒有而爭取得來成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說文》
三人行必得我師焉。——《論語》。釋文:「本或作必有。」
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難得。——《世說新語·假譎》
賣炭得錢何所營。——唐·白居易《賣炭翁》
工之僑得良桐焉。——明·劉基《鬱離子·千里馬篇》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閒兒(有空閒時間;得空);得勝回頭(宋元說書人在開講正書前先說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勝回頭);得職(獲得官職);得情報;得錢;得獎
找到知得而不知喪。——《易·文言》
慮而後後能得。——《禮記·大學》。注:「謂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莊子·秋水》
既而得其屍於井。——《聊齋志異·促織》
得知故無術者得於不用。——《韓非子》
禮得其報則樂。——《禮記·樂記》。注:「謂曉其義。」
武王得之矣。——《呂氏春秋·義賞》。注:「猶知也。」
捕獲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亦指**獲;被逮捕。又如:得俊(俘獲敵方的勇猛將士)
成功;完成
已經傳人畫圖樣去了。明日就得。——《紅樓夢》
又如:得算(計謀成功);得策(謀略得當)
適,合傲嘯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陶淵明《飲酒》
具備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勸學》
同「德」,恩惠,感恩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孟子·告子上》
地廣而不得者國危,兵強而凌敵者身亡。——《鹽鐵論·擊之》
助動詞。能,能夠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余因得遍觀群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進退不得,為之奈何?——《吳子·應變》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史記·項羽本紀》
得意,滿足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史記·管晏列傳》
常使兩情皆得,彼此俱暢。——《世說新語·文學》
又如:洋洋得意
看到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二、【名】
1.收穫,心得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開鄭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潛傳》
2.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賢不失序。——《荀子》
三、【副】
必須,應該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四、【形】
合適;正確
於彼計則得。——馬中錫《中山狼傳》
歷古今之得失。——《漢書》
五、【嘆】
1.用在口語中表示同意或禁止。如:得,就這麼辦;得了,別說了;得也麼(算了吧;又作答應之詞)
2.用在口語中,瞧。在情況變壞時表示無可奈何。如:得,又搞錯了;得,全完了
10樓:違法的傢伙
①齊全,齊備。 例:張溥《五人墓碑記》:「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②完整,整個。 例:《莊子·庖丁解牛》:「三年之後,未嘗件全牛也。」
③保全。 例:諸葛亮《出師表》:「苟全性命於亂世。」
④全部,所有的。 例:《資治通鑑·赤壁之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限於人。」
⑤完全,都。 例:梁啟超《少年中國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11樓:匿名使用者
文章不同意思不同例如:在《周禮 考工記 玉人》中:天子用全。在這裡全的意思是:純色的玉
全的意思還有:1.齊全,完整(引申義:整個,全部):;2.保全;3.完全,都;4.純色的玉;
12樓:詹爵雲蕙若
dàn①《副》只;僅;唯獨
。《陳情表》:「~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木蘭詩》:「不聞爺娘喚女聲,~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指南錄〉後序》:「~欲求死,不復顧利害。」
②《副》只管;儘管。《孔雀東南飛》:「卿~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③<副》不過;只是。《賣油翁》:「無他,~手熟爾。」《採草藥》:「~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正枯,採掇者易辯識耳。」
④《副》徒然;白白地。《漢書?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人工商之貢~賒之。」《漢書?匃奴傳》:「何~遠走,亡匿於幕北寒苦無水草之地為?。」
⑤<連》只要。《失街亭》:「與汝一萬兵,去此城屯紮,~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但可】只須。《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敕會取艾,不足自行。」
文言文中的不異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得志是什麼意思
不異沒有差別 等 同。例如 晉 羊祜 讓開府表 雖歷內外之寵,不異版寒賤之家。唐 杜甫權 兵車行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宋 朱熹 劉十九府君墓誌銘 蓋與先生不異,而溫厚謹良則又過之。和現代漢語中的 無異 差不多。與什麼什麼沒有不同的意思。文言文中 得志 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 得志 是的意思...
文言文中作的意思文言文中要字是什麼意思?
基本字義 1.起,興起,現在起 振 槍聲大 2.從事,做工 工 息。業。3.舉行,進行 別 分別 亂。案。戰。報告。4.幹出,做出,表現出,製造出 惡 弊。梗。祟。態。色。為。難。奸犯科 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5.當成,充當 罷。保。伐 做媒人 壁上觀 人家交戰,自己站在營壘上看,喻坐觀別人成敗 6....
文言文中首相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譯文 耶律儼,字若思,析津府人。本姓李。父仲禧,重熙年間開始任官。清寧初,任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 1035 在鴨子 混同二水之間築城,拜為北院宣徽使。鹹雍初,因誤奏事情獲罪,出貶為榆州刺史。不久詔令官復原職,遷為漢人行宮都部署。六年 1037 賜給國姓,封南韓公,改任南院樞密使。當時樞密大臣耶律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