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①《名》耳朵。《鄒忌諷齊王納諫》:「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②《名》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③《動》聽說;耳聞。《漢書·外戚傳》:「又耳曩者所夢日符。」
④兼詞,相當於「而已」,譯作「罷了」。《莊暴見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赤壁之戰》:「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⑤《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赤壁之戰》:「田橫,齊之壯士耳。」
⑥《形》位置在兩旁的。「耳門」、「耳房」。
2樓:幽默一生情
(1)表示限制,相當於「而已」、「罷了」 [that is all]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齋志異·狼三則》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三十里耳。――《史記》
(2)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如同「矣」,相當於「了」、「啊」、「也」
田橫,齊之壯士耳。――《資治通鑑》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史記》耳ěr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而」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而忘家,公耳忘私。――賈誼《治安策》
3樓:shmily小魚
(1)聽到,聽說 [hear;listen]。如
:耳食之學(傳聞中得到的浮淺知識);耳頑(聽不進去);耳生(聽來生疏);耳決(猶耳聞)
(2)附耳而語 [whisper]。如:耳言(猶耳語);耳報(暗中報告,私下傳言);耳提面命(當面講,甚至揪著耳朵講。比喻教導得殷勤懇切)
(3)通「佴」。退後,居次 [withdraw]
人自為種而天下耳。――《莊子·天運》耳ěr
(1)表示限制,相當於「而已」、「罷了」 [that is all]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齋志異·狼三則》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三十里耳。――《史記》
(2)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如同「矣」,相當於「了」、「啊」、「也」
田橫,齊之壯士耳。――《資治通鑑》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史記》耳ěr
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而」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而忘家,公耳忘私。――賈誼《治安策》
4樓:冰雪中的天使
「耳」的意思是;罷了
5樓:苑澍賓運鋒
原來你用的方法不對啊耳是語氣詞「啊」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麼意思?
6樓:之那年青春正好
ěr 耳
(1) (象形。甲骨文本形,象耳朵形。漢字部首之一。本義:耳朵)
(2) 同本義
耳,主聽也。――《說文》
耳者,腎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權篇》
坎為耳。――《易·說卦》
忠言逆耳利於行。――明·劉基《苦齋記》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宋·蘇軾《石鐘山記》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兩種器官);耳斡兒(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頭有尖頭);耳朵垂子(借指耳窩);耳根廂(耳邊);耳順(六十歲)
(4) 聽覺,聽力 。如:耳識,耳性(記性);耳重(重聽。耳朵聽覺不靈敏);
(5) 耳狀的東西。如:索耳;吊耳;木耳;銀耳;虎耳草;耳杯(兩側有便於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穀物在雨淋後所生的芽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父無訊息。――杜甫《秋雨嘆三首》
(7) 位置在兩旁的如:耳門;耳房
耳 ěr
(1) 聽到,聽說。如:耳食之學(傳聞中得到的浮淺知識);耳頑(聽不進去);耳生(聽來生疏);耳決(猶耳聞)
(2) 附耳而語 。如:耳言(猶耳語);耳報(暗中報告,私下傳言);耳提面命(當面講,甚至揪著耳朵講。比喻教導得殷勤懇切)
(3) 通「佴」。退後,居次
人自為種而天下耳。――《莊子·天運》
耳 ěr
(1) 表示限制,相當於「而已」、「罷了」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齋志異·狼三則》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三十里耳。――《史記》
(2) 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如同「矣」,相當於「了」、「啊」、「也」
田橫,齊之壯士耳。――《資治通鑑》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史記》
耳 ěr
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而」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而忘家,公耳忘私。――賈誼《治安策》
一. 基本解釋
1.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 :~背(bèi)。~垂。~鬢廝磨(mó)。~穴。~聰目明。~濡目染。
2. 像耳朵的東西 :木~。銀~。
3.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 :~房。鼎~。
4. 聽說 :~聞。~軟。~順(指年至六十,聽到別人的話,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後指人六十歲)。
5. 文言助詞,而已,罷了 :想當然~。
6. 文言語氣詞(大致同「矣」) :「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
二. 耳位於眼睛後面,它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訊號,然後傳給大腦。在腦中,這些訊號又被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詞語、**和其他聲音。
三. 詳細解釋
(1)(象形。甲骨文本形,象耳朵形。漢字部首之一。本義:耳朵)
(2)同本義
耳,主聽也。――《說文》
耳者,腎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3)又如:耳目官(指耳、目兩種器官);耳斡兒(亦作「耳挖子、扣耳勺」。掏耳垢的小勺,另一頭有尖頭);耳朵垂子(借指耳窩);耳根廂(耳邊);耳順(六十歲)
(4)聽覺,聽力 。如:耳識,耳性(記性);耳重(重聽。耳朵聽覺不靈敏);
(5)耳狀的東西。如:索耳;吊耳;木耳;銀耳;虎耳草;耳杯(兩側有便於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穀物在雨淋後所生的芽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父無訊息。――《秋雨嘆三首》
(7)位置在兩旁的如:耳門;耳房
(8)末位語氣詞:罷了。 主君亦不好士耳。——《韓詩外傳》
四. 組詞及造句
1、木耳
造句:為探尋稻草高產栽培木耳的技術,進行了經特殊處理的4種規格的稻草絲和5種其他原料,以及不同規格的栽培容器和不同出耳管理方法栽培木耳的試驗。
2、外耳道
造句:方法採用放射免疫法檢測12份膽脂瘤上皮組織勻漿液(觀察組)及10份正常外耳道**組織勻漿液(對照組)中pge2水平。
3、中耳炎
造句:結論:螺旋ct診斷膽脂瘤型中耳炎,尤其對判定骨質破壞的範圍和膽脂瘤的部位,制定手術方案和評估**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耳垢
造句:通過比較兩種型別耳垢的日本人的dna,研究人員鑑定出了控制耳垢型別的基因,研究結果刊登在周一發布的《自然遺傳學》期刊上。
5、蒼耳
造句:結論:由祛風藥辛夷和蒼耳子組成的辛蒼湯**哮喘緩解期慢性氣道炎症,具有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濃度和血清il5濃度、降低氣道阻力的作用。
7樓:匿名使用者
①《名》耳朵。《鄒忌諷齊王納諫》:「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②《名》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③《動》聽說;耳聞。《漢書·外戚傳》:「又耳曩者所夢日符。」
④兼詞,相當於「而已」,譯作「罷了」。《莊暴見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赤壁之戰》:「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
⑤《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赤壁之戰》:「田橫,齊之壯士耳。」
⑥《形》位置在兩旁的。「耳門」、「耳房」。
8樓:幽默一生情
(1)表示限制,相當於「而已」、「罷了」 [that is all]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齋志異·狼三則》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
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三十里耳。――《史記》
(2)表示肯定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如同「矣」,相當於「了」、「啊」、「也」
田橫,齊之壯士耳。――《資治通鑑》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史記》耳ěr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而」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而忘家,公耳忘私。――賈誼《治安策》
文言文中的爾是什麼意思? 5
9樓:薔祀
通常有三個意思:
1、帶有輕蔑語氣的你的意思,指對對方的身份的一種蔑呼。
2、虛詞,無實際含義,通常在句末來承接前面詞語的延續。
3、連詞,如卓爾不凡,表示的是連線兩個相近詞的作用,承上啟下。
擴充套件資料:
【爾曹】爾輩;你們。杜甫《戲為六絕句》:「~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爾爾】1.答應之聲,相當於「是是」。《孔雀東南飛》:「媒人下床去,諾諾復~。」
2.如此。朱熹《舫齋》:「築室水中聊~,何須極浦望朱宮。」
【爾來】自那時以來;近來。《蜀道難》:「~四萬八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爾汝】1.古代尊長對卑幼者的稱呼,引申輕賤之稱。《魏書?陳奇傳》:「嘗眾辱奇,或~之,或指為小人。」
2.表示親暱。《柳敬亭傳》:「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者。」
10樓:匿名使用者
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在不同的語境是不一樣的意思。總得來說有如下幾個意思:
1、第二人稱代詞,你(加上等就是你們的意思)例如:爾安敢輕吾射。——宋· 歐陽修《歸田錄》
又如:爾當(你);爾躲(你身上);爾汝(尊對卑稱;貴對賤稱;朋友間的親密互稱);爾濟(汝輩,你們)。
2、那例如:爾夜風恬月朗。——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3、 這個;此。
例如:問君何能爾。——晉·陶淵明《飲酒》
4、 如此;這樣。
例如:爾毋從從爾。——《禮記·檀弓》
5、形容詞、副詞的詞尾,相當於「然」。
例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論語》
6、相當於「了」
例如:非死則徙爾。——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7、 應諾聲。相當於「是」。
如:爾爾(應答之詞。等於唯唯,是是)
8、通「耳」,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譯為「而己」「罷了」
例如:唯手熟爾。——宋· 歐陽修《歸田錄》相當於「罷了」。
9、表示語氣:表示陳述語氣
例如:噫嘻成王,既昭假爾。——《詩·周頌·噫嘻》
10、表示判斷語氣
例如:器之與人,非有爾。——《公羊傳·桓公二年》
11、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呢」
例如:遠國至矣,則中國曷為獨言齊、宋至爾?——《公羊傳·僖公二年》。
擴充套件資料爾,讀作ěr,詞性為代詞、助詞或語氣詞,相當於「地」、「然」,組詞為卓爾、率爾。可以解釋為你,你的,可以組詞為爾父、爾輩、爾汝等。可以解釋為如此,組詞為偶爾、不過爾爾。
文言文中作的意思文言文中要字是什麼意思?
基本字義 1.起,興起,現在起 振 槍聲大 2.從事,做工 工 息。業。3.舉行,進行 別 分別 亂。案。戰。報告。4.幹出,做出,表現出,製造出 惡 弊。梗。祟。態。色。為。難。奸犯科 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5.當成,充當 罷。保。伐 做媒人 壁上觀 人家交戰,自己站在營壘上看,喻坐觀別人成敗 6....
文言文中首相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譯文 耶律儼,字若思,析津府人。本姓李。父仲禧,重熙年間開始任官。清寧初,任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 1035 在鴨子 混同二水之間築城,拜為北院宣徽使。鹹雍初,因誤奏事情獲罪,出貶為榆州刺史。不久詔令官復原職,遷為漢人行宮都部署。六年 1037 賜給國姓,封南韓公,改任南院樞密使。當時樞密大臣耶律乙...
文言文中的失意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描寫人失意的句子有哪些?
1 不如意。兩漢 蔡琰 悲憤詩 失意機徵間,輒言斃降虜。翻譯 只要使他們有一點的不如意,馬上就說 殺死俘虜不要客氣。2 不得志。宋代 王安石 明妃曲二首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翻譯 您還不曾見近在咫尺長門裡幽幽阿嬌被鎖閉,人生如果要失意無分天南和地北。3 沒有注意到。元代 查德卿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