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舞蹈大多氣勢磅礴,雄健有力,樸實奔放;同時也有優美的抒情舞如《盅碗舞》。藏族的《鍋莊》,舞輕盈灑脫。苗族的《蘆笙舞》,嫻雅、端莊。
彝族的《阿細跳月》,節奏奇特、熱情奔放。維吾爾族的《賽乃姆》,靈巧熱情。壯族的《扁擔舞》,節奏強烈、清脆高亢。
傣族的《孔雀舞》,快速輕巧、動作細膩。
……我國少數民族向來是以能歌善舞著稱,它們的舞蹈藝術,在我國的舞蹈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兄弟民族舞黑熊搏鬥舞
鄂倫春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舞者雙腿半蹲,雙腳跺地,前後扭動雙肩,以模擬黑熊搏鬥、讚頌鄂倫春人民勇敢、好勝的民族性格。
參加人數不限,三人為一組,站成「品」字形,其中的兩人面對面站立,上身略向前傾斜,相對虎視眈眈;兩膝略向前屈,兩手放在膝蓋上,兩腳跳躍不停,同時兩肩隨著節奏左右扭動,頭部左右搖擺,嘴裡邊連呼喊「哈莫,哈莫」(熊的呼叫聲)的粗壯聲音,此起彼伏。兩人半得難角難分,都想壓倒對方取勝。第三人在旁也以同樣的動作參加進去,在二人中間蹲跳以表示勸解,直至一方認輸,一方宣告勝利。
舞蹈充分顯示出獵人們在獵獲野獸時,定要取勝的頑強拚搏精神;同時讚頌熊力大無窮、異常勇猛的特性。《黑熊搏鬥舞》有的地區用「哼呣,哼呣」喉音作伴舞,情緒非常高昂,動作勇健有力。
兄弟民族舞蹈盅碗舞
蒙古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為歡宴節慶、親月團聚時所跳的一種女子獨舞,後又形成群舞,搬上舞台,於第8屆世界青年友誼聯歡節上榮獲金質獎章。
此舞的舞姿特點,溫雅婉約,以琵琶、胡琴、箏伴奏彈唱和之。因受蒙古包場地及手執燈碗的限制,基本上以跪、坐、立等動作在原地起舞。舞者主要憑藉手、腕、臂、肩的彈、挑、拉、揉、和以腰為軸的前俯、後仰進行表演。
技藝精湛者,可頭上頂一疊碗,雙手各執一道具或各託一燃燈,一邊快步奔走,一邊作流星似的盤旋繞動,這時燈焰搖曳飄忽,舞姿輕曼優雅,器樂婉約流暢,富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給觀眾帶來極大的歡愉。
兄弟民族舞蹈鍋莊
藏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鍋莊」是藏語「果卓」的諧音,即圓圈歌舞的意思。流行於**、四川、雲南和青海的藏族地區。
《鍋莊》分農區鍋莊和牧區鍋莊兩種。農區鍋莊流行於藏東昌都地區,牧區鍋莊(即牧民舞)流傳在當雄、黑河和索縣等廣大牧區。
農區鍋莊的結構分兩大段,即從慢板歌舞到快板歌舞,速度又有慢、中、快之分。開始時男女分別拉手成圈,輪班唱和,甩腳踏步,唱完後齊聲喊「啞」,頓時舞步加快,越跳越快,在熱烈的快板中結束。《鍋莊》的動作大體可分兩類,一類節奏緩慢,舞姿舒展、優美;另一類節奏急促,舞姿熱烈、奔放。
動作多模擬動物形態,如「猛虎下山」、「雄鷹盤旋」、「孔雀開屏」、「野獸戲耍」,注重姿態的情緒變化和表現,這正是藏族人民悍氣質在舞蹈中的體現。
牧區鍋莊的層次及表演形式和農區鍋莊大體相同,但動作差異很大,多在胸前晃手跳躍,前頓步接左、右翻身,順手順腳(同邊手足)的舞是牧區鍋莊的一大特點。
兄弟民族舞蹈蘆笙舞
又稱「踩蘆笙」,苗語叫「究給」。是一種以男子邊吹「蘆笙」同時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靈活舞動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民間舞蹈。流傳於貴州、雲南、廣西、湖南苗族地區。
按其活動內容和性質,一般可分為自娛性、習俗性、表演性、祭祀性和禮儀性五種。
自娛性蘆笙舞最為普及,舞者不受年齡、性別和人數限制,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男的吹小蘆笙、女的持花手帕,男一圈、女一圈的把一群吹大蘆笙的舞者圍在中間,踩著有節奏的樂曲,輕輕擺動身體繞圈舞蹈。另一種是由一對以上的蘆笙手作領舞,大家跟在後面圍圈舞蹈,動作跟隨領舞者吹奏的樂曲而變化。
舞姿特點,有「踩」、「跳」兩種。「踩」,以兩膝的輕微屈伸,踏著節奏向前移動為特色,顯得端莊、嫻雅。「跳」,是由跳動的腳落地後,下肢的顫動、抬腳踹動,上身隨後自然地擺動為特色,顯得柔和、瀟灑。
表演性蘆笙舞一般以競技的方式進行集體比賽,以吹奏樂曲多,舞蹈時間長,聲音諧和、優美、動作和步法豐富取勝。個人競技,或以動作的節奏多變,疾急激烈見長,或以能否完成高難度動作取勝。表演性蘆笙舞內容非常豐富,有的以炫耀高難度技巧以博取觀眾的讚嘆。
如「滾山珠」、「蚯蚓滾沙」、「猴子上樹」、「滾地龍」等。有的以模仿禽獸的習性、神態以表現生活的諧趣,給人歡愉。如「牛打架」、「半雞」等。
兄弟民族舞蹈塞乃姆
維吾爾族民間歌舞形式之一。主要發源於民族聚居、從事農業生產、文化發達的南疆各綠洲,也是維吾爾族古代舞曲名。
《賽乃姆》是多在節日或勞動後表演的集體歌舞。形式自由活潑,沒有固定的程式,舞者可即興表演,合上章樂節奏就行,也可一人獨舞、兩人對舞和三五人群舞。節節奏一般由中速逐漸轉快,當歌舞進入高潮時,大家常用熱情高亢的聲音呼喊「凱--那!
」(「加油啊」之意)這時人聲、鼓樂聲歡騰異常,把氣氛推向高潮,所有的舞者都無比興奮、激動。
此舞舞姿抒情優美、婀娜多姿,動作特點表現在頭、肩、手、腕、腰、小腿的運用配合巧妙。如關部有移頸、搖頭;手腕有繞腕、翻腕、揉腕,腰有胸腰、側腰、後腰;小腿動作更加豐富,有點、踢、跺、輾、轉等。舞姿大多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如托帽式、拘袖式、拉裙式、撫胸式等。
當表演出現高潮時,舞者一腿蹲跪,手在腹前擊掌聳肩,然後雙手向下開啟,右手抬至頭上方繞腕,左手指扶於膝上,輕輕移頸,這裡有擊掌、聳肩、繞腕,最後的移頸則起到突出主旨的作用,有力地表現了舞者心情舒暢的樂觀情緒。
此舞有不同的地方風格:南疆明快活潑,優美情深,步伐輕巧,手腕和舞姿變化豐富;北疆動作瀟灑豪放,利落輕快;東疆動作端莊穩重,單步較多。此舞**曲調優美、深情,節奏鮮明,伴奏樂器中的手鼓響亮流暢,有渲染氣氛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兄弟民族舞蹈扁擔舞
又稱「打虜列」、「谷榔」、「打榔」(均為壯語譯音),是壯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文字馬山、都安等縣的山鄉村寨。
舞者至少四人一組,多則十人、八人均可,圍在長板凳或舂公尺木槽,每人手拿一根扁擔互相敲擊,或敲擊長凳,或敲擊木槽,打出各種各樣和諧的聲響,節奏變化無窮,律動強烈有力,聲響清脆高亢,勢鬧非凡。每逢節日,曬穀場上,街頭巷尾,都可以聽到扁擔的敲擊聲,尤其在晚上,到處有燈火,整個村寨都沸騰,扁擔敲擊聲合著輕快悅耳的竹筒伴奏聲,人們的歡笑聲、吶喊聲,匯成了一片歡樂的聲浪,那場面震撼山谷,激盪人心。
舞蹈動作多表現播種、插秧、收害蟲、打穀、舂公尺等勞動過程和歡樂情緒。邊歌邊舞,舞時僅以竹筒的敲擊聲作伴奏,其形式如同高山族的杵舞。
《扁擔舞》沒有更多的舞姿和隊形變化,唯有以獨特的打扁擔節奏,上、下、左、右交織不同的打法和強烈的音響效果,博得觀眾的熱烈喝采。
2樓:匿名使用者
、民間舞蹈的特性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民間舞蹈也隨著社會在不斷發展、前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六大特性: 1、繼承性。民間舞蹈儲存著許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徵,積澱著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因素。
它和人們的傳統觀念,民俗活動緊密結合,世代相傳,不斷發展。 2、群眾性。它是人民群眾集體創作的成果。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3、自娛性。它是廣大人民群眾自娛自樂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自人們心中最真摯的情感流露。
4、即興性。它是表演程式規範性不強,舞姿造型因人而異,隨情而發。 5、適應性。
它是以歷史時代為背景,適應著潮流與發展,有著與時俱進的特點。 6、地域民族性。它受地域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特點和地域文化色彩。
中國民族舞蹈的概念與特性 民族舞蹈作為反映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標誌之一,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廣義上講,中國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是56朵絢麗的花,每朵花都綻放著獨特的光彩,每朵花都有自己盛開的方式。每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的古代舞蹈,宮廷舞蹈和其他的舞蹈形式,這種在自己民族當中流傳和發展的舞蹈,就是民族舞蹈。
從狹義上講,乙個民族特有的或專有的舞蹈形式,就是民族舞蹈。民族舞蹈可以反映乙個民族的生活習俗、人文秉性和民族特質。中國的56個民族,地理、氣候、環境、習俗都各不相同,所以每個民族受這些因素影響,形成了千差萬別的舞蹈風格,比如:
蒙古族的舞蹈。從體態上看,挺胸、拔腰、昂頭是它的特點。這是因為蒙古民族是乙個游牧民族,過著「逐水草而居」、以馬代步的生活,長期的馬背生活,養成了他們拔腰的習慣,而遼闊的草原,一望無際的蒼穹,則形成了挺胸,昂頭的體態。
蒙族人民誠實、淳樸、粗獷、豪放的性格特徵,決定了蒙古族民間舞蹈「獷、韌、穩、沉」的風格,「柔韌、沉穩」的基本韻律。正是因為這些因素,才構成了蒙古民族舞蹈特有的舞蹈語彙,同樣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才使得民族舞蹈形成了具有個性化、人文化、民族化的藝術表現風格,而韻律和體態成為民族舞蹈的點睛之筆、靈魂所在。
五、中國民間舞蹈與中國民族舞蹈的關係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在這個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聚居、雜居、交錯居住的情況很多,日常生活中,民族一詞習慣上多指少數民族。因此,民族舞蹈也常指的是少數民族的民間舞蹈,相應之下民間舞蹈就成為漢族民間舞蹈的代詞了其實並非如此,民間舞蹈自己就是乙個龐大的舞蹈文化系統,它本身含有各個民族的民間舞蹈。反過來說,民間舞蹈是由各個民族具有不同特點、不同性質、不同風格的舞蹈所組成的,民間舞蹈與民族舞蹈並不是兩個毫不相連的整體。
正相反,兩者相互依賴,相互融合,兩者的含義雖不相同,但卻同屬乙個不可分割的系統,56個民族的風土人情,交織出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其中每個民族又以自己各個地區不同的地方風貌、人文景觀、生活習慣,孕育出多種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在我們明確了民間舞蹈和民族舞蹈的概念與關係之後,可以得知,民間舞蹈是乙個龐大的舞蹈文化系統,它含有各個民族的民間舞蹈,同時民間舞蹈又是民族舞蹈的一部分。兩者相互依存,卻並不矛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當聽到人們習慣的把「新疆舞」叫作「維族舞」時,我們就可以判斷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新疆舞」一詞,嚴格地說,它是新疆地區包括維吾爾民族在內的各族民間舞蹈。像:
塔吉克族舞蹈、哈撒克族舞蹈、喀爾喀茲族舞蹈等等。它們在**、節奏與動作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點。在歷史發展的程序中,那些失去了審美價值或因歷史上的某些原因而被遺忘、禁止的民間舞蹈,成為了歷史民間舞蹈;那些在人民群眾心中得到認可和接受的,就流傳至今,並被舞蹈愛好者和舞蹈工作者賦予了新的內容,促使中國民間舞蹈不斷發展,不斷壯大,演變成了今天在舞蹈界中特殊的主體地位。
作為舞蹈工作者,應不斷的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發掘民間舞蹈中更深層的文化。使民間舞蹈在中國舞蹈文化的山石與沙河中,成為熠熠閃光的藝術精品。
少數民族舞蹈的種類幾種少數民族舞蹈的名稱及簡介
藏族的民間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於日常生活中人們都穿著長袖的 楚巴 藏式長袍 內舞蹈容中更增添了 一順邊 的美 而虔誠的宗教心理,則給舞蹈渲染上許多宗教的色彩。除前述寺廟舞蹈 羌姆 外,典型的舞蹈還有 諧 果日諧 卓 以及 熱巴 等。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點是節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彙...
漢族舞蹈有哪些,漢族的民族舞蹈是什麼?
中國漢族民間舞蹈的種類 中國漢族民間舞蹈的種類有哪些?1 踩鼓舞 踩鼓舞 是苗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同時也是祭祀舞蹈。伴奏的樂器為銅鼓和木鼓。舞者一般圍成圈,內圈女性,中心置一大鼓,由一至二人手持鼓棒擊鼓,舞者面向圈內,隨鼓點節奏,緩慢變換不同的舞步,雙手自然擺動,聞鼓而舞。2 板凳舞 板凳舞 是苗族...
各類舞蹈名稱的介紹幾種少數民族舞蹈的名稱及簡介
breaking 技巧型街舞,要求舞者具有較高的力量 柔韌性和協調性,屬於技巧性較高的體育舞蹈,所以最先為國內青少年所喜愛。跳這種型別舞蹈的青少年叫做b boy b girl。20世紀80年代,被稱為 hip hop之父 的dj kool herc創造了b boy的概念,也就是breaking 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