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很開心幸福
獨闢蹊徑,少提西山,卻是一切為了「西山」。鑑於作者「人」內身份,才有閒暇容,內心憂懣,便需宣洩排遣,這好似給作品悲涼的基礎進行了定格。遊覽的方式便也順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這表現出的是隨意,無目的性的特點;其二,「披草而生,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覺而起,起而歸「。
苦中覓樂,亦體現出散漫放任性的特點。文中由抑到揚的方法,鮮明地表現了作者貶謫永州後憂懣的心態。為集中筆墨描繪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見聞感受,一概捨棄,尋道登山的過程,艱難而表現的空間較多,但也只是「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楱莽,焚茅,窮山之高而止」輕輕帶過。
2樓:萌如神姬
依據文章表達意旨,選材別具一格,獨闢蹊徑,少提西山,卻是一切為了「版西山」。鑑於作者「人」身份權,才有閒暇,內心憂懣,便需宣洩排遣,這好似給作品悲涼的基礎進行了定格。遊覽的方式便也順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這表現出的是隨意,無目的性的特點;其二,「披草而生,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覺而起,起而歸「。
苦中覓樂,亦體現出散漫放任性的特點。文中由抑到揚的方法,鮮明地表現了作者貶謫永州後憂懣的心態。為集中筆墨描繪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見聞感受,一概捨棄,尋道登山的過程,艱難而表現的空間較多,但也只是「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楱莽,焚茅,窮山之高而止」輕輕帶過。
。。。。自己抽取精華吧。。。。
始得西山宴遊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9點說史
表達了作者被貶永州後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心態以及其高潔的人格和傲世的情懷。
原文節選: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譯文: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常恐懼不安。如有空閒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遊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而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覺了就做夢。心裡有嚮往的好境界,夢裡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
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我都游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
出處:《始得西山宴遊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後,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他自己也不斷受到統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心情壓抑。
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為人知。柳宗元在這漫長的戴罪期間,便到處遊覽,搜奇探勝,藉以開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之下的遊歷結晶,這篇文章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
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題目「始得」二字有密切關係。全文五次或明或暗點出「始得」之意。文章內容是寫發現並且宴遊的經過,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受。
具體安排是,先寫遊西山的情形,再寫游西山的經過和感受。這樣文章自然而成兩段。
4樓:悽琪
柳宗元覺得只有在遊覽了西山之後,他才算真正的發現了永州山水的特別之處。並且在遊覽過程中,獲得了一種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他過去遊覽的時候,從來沒有體會到的,給他非常深刻的印象。
所以他就把遊覽西山看成是遊覽永州山水的真正起點。
從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貶永州後「恆惴慄」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審美感受;從遊覽本身看,這之前,因游心境壓抑而無樂趣,從這兒才開始真正的遊覽。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西山景物特點是什麼,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中:作者抓住了西山「山勢險要,高高聳立,與青山白水互相纏繞」的特點。作者主要是以側面描寫、側面烘托的手法來突出西山形象的。
因為文中寫「我們」登山的艱險,以及從山頂往下四望,景物一覽無遺的情節,都是屬於側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
用散文欣賞分析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
為您奉上,請參考 1 柳宗元在永貞元年 805 因參加王叔文改革集團而獲罪,被貶為永州司馬。遂與永州山水結緣,孕育出許多優美的遊記篇章,藉以抒發被貶後的情懷,其中 永州八記 尤為著稱。始得西山宴遊記 是 永州八記 之首,和後面的 鈷潭西小丘記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同為元和四年在永州任司馬時所作。它彷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