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文以立仁
「受用」這個詞較多出現在白話**中。主要有兩種意思:
1、身心感到舒服。
2、享用。可以表示物質的:諸多的美食受用不盡;可以表示精神的:讀幾本好書一生受用不盡。
在古文中 部分這個詞語有哪些意思?
2樓:文以立仁
在古文中,「部分」的意思:
1、秩序。如《晉書.卷十八.陶回傳》:「峻果由小丹楊經秣陵,迷失道,逢郡人,執以為鄉導。時峻夜行,甚無部分。」
2、部屬、部下。如蕭穎士《為邵翼作上張兵部書》:「指麾部分,為天子干城。」
3、部署、安排、處理。如《續資治通鑑·宋太宗淳化五年》:「朕當部分軍馬,旦夕討平之。」
4、處理事務的才能。如《北史·蔡俊傳》:「出為濟州刺史,為政嚴暴,又多受納。然亦明解,有部分,吏人畏服之。」
5、部位。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
文言文中的「部分」是乙個片語,由部和分組成,「分」不能讀輕聲。與現代漢語中的「一部分」的「部分」不同。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麼意思?
3樓:乞丐碗裡的包子
文言文中的「之」不止乙個意思
作為動詞有「到,往」的意思
作為代詞可做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也可做只是代詞,意識是「這」
還可以做助詞
4樓:文以立仁
「上」在文言文中的意義大多與現代漢語相同,不需要解釋。不同之處主要有:
1、做名詞(代詞),專指皇帝。這在史書中最常見。結合前後的文字可一看就知。如「以達上聽」,就是要讓皇帝聽得到。
2、做動詞,給皇帝寫報告、請示。如上書、上奏、上疏。這個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也用,但指的是上級,如上報。
在文言文中上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上shǎng
1、指上聲。古音分四聲,即平上去入。今音也分四聲,即陰陽上去。
上 shàng
形容詞義:
1、上等;等級高或品質良好。
上客從趙來。——《戰國策·秦策》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孫子·謀攻》
2、時間或次序在前。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膚,食不滿腸。——《商君書·算地》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樂府詩《陌上桑》
3、遠;久遠。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4、猶正。主要意義。如上事:正業;指君事、國事。上國:京都;又指春秋時齊、晉等中原諸國。
5、廣大。
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說山》。注:「大也。」
6、豐足。
從其爵而上下之。——《周禮·司儀》。注:「猶豐殺也。」
與年之上下。——《禮記·禮器》。注:「豐兇也。」
動詞義:
1、登;上公升;向上。
下上其音。——《詩·邶風·燕燕》
由山以上五六裡,有穴窈然。——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從流石蛇行而上。——明·徐巨集祖《遊黃山記》
2、上報;呈報。
凡死刑獄上,其刑者先俟於門外。——清·方苞《獄中雜記》
3、進獻;送上。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戰國策·齊策》
入都,即伏闕上《平黎策》。——《明史·海瑞傳》
臣乃敢上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崇尚;提倡。
上篤厚。——《史記·平津侯主父傳》
治天下者審所上而已。——《漢書·匡衡傳》
上慎旃哉!——《詩·魏風·陟岵》
上農除末,黔首是富。——《史記·秦始皇本紀》
5、上繳;交納。如上印:上繳官印。
6、增加;添補。如上草:給牲口新增飼料。上刑。
7、向前;前進。
乘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楚辭·屈原·涉江》
8、去;到。
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唐·劉禹錫《陋室銘》
9、到任;就職。如上任、上官、上台。
10、當值。如上直、上宿、上番。
11、放到;放進。
上於盆而養之,蟹白慄黃備極護愛。——《聊齋志異·促織》
12、安裝;裝上。
以槍上刺刀相搏擊。——《清稗類鈔·戰事類》
13、陷入;遭受。
14、合符。
15、教授;學習。如上書、上館。
16、燃點。如上火、上紙、上灶、上香。
17、擰緊。如上弦、上繩。
18、敬辭,猶進用。如上謁。
19、記住。如上心。
20、塗;搽;敷。如上藥、上色。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文言文中,上字一般表示皇上,上司。
文言文中從的意思是什麼
7樓:愛恨間的區別
基本含義
cóng
1、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
2、採取,按照:從優。
3、跟隨:願從其後。
4、跟隨的人:侍從。僕從。
5、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
6、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
7、次要的:主從。從犯。
8、冠「從」稱,宗族中次於至親的親屬:從父。
9、中國魏以後,古代官品(有「**」和「從品」之分,宋代為龍圖閣大學士從二品)。
注:古音中官品的「從」念zòng。
cōng
姓。從姓。
其它含義
zòng
1、古同「縱」,豎,直。
2、古同「縱」,放任。[1]
3、古同「縱」,南北方向,也指合縱的盟約。
《過秦論》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通假字情況
1、從通「縱」,《禮記·曲禮上》:「欲不可從。」南北為縱,東西為橫。從即縱。
2、從又通「蹤」。
《史記·聶政列傳》:「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
黃現璠《古書解讀初探》「絕從」意謂消滅蹤跡。古書中「從」還可作「南北」、「放縱」等解。
【動詞】cóng
1、會意。甲骨文本形,像二人相從形。
2、隨行,跟隨。
従,隨行也。——《說文》
客從拜辱於朝。——《周禮·司儀》
或從王事。——《易·坤》
嗇人不從。——《易·夏小正》
從以孫子。——《詩經·邶風·擊鼓》
禽獸可羈而從之。——《淮南子·泛論》
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宋·蘇軾《超然台記》
從(袁可立)問業者雲集。――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聊齋志異·狼三則》
又如:從龍(隨從帝王創業開國);從學(跟隨受學);從騎(騎馬隨從的人);從嫁(陪嫁的侍婢);從井救人(跟著跳下井去營救落井者)。
3、順從;依從。
不昭不從。——《左傳·昭公十一年》
婦人從人者也。——《禮記·郊特牲》
從祀先公。——《左傳·定公八年》
又如:從權(依從權宜之計);從時(順合時宜);從允(答應,允許);從服(歸附,順從)。
4、參與其事。
故從事於道者。——《老子》。注:「為也。」
又如:從戎(參軍);從事(官名。漢以後三公和州郡長官都自設僚屬,大多數為「從事」)。
5、聽從,取法。
尚書周洪謨等如遷議,從之。——《明史·列傳七十二》
如:從法(遵守法令);從聽(聽從);從諫(聽從諫言);從教(聽從教導)。
6、採取某一種辦法或原則。如:從嚴,一切從簡。
【介詞】cóng
自,由。用作虛詞,表示起點。
賀知章《回鄉偶書》: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又如:從生(所由產生);從自(自從);從馬上猛跌下來。
【副詞】cóng
素來,一向。如:從初(當初;先前);從復(重新,再次)。
【名詞】cóng
1、因由。
欲貴其小女,道無從。——《漢書·外戚傳》
2、次要的、追隨的人或物。如:從車(次於主車的副車);主從;分別首從。
3、堂房親屬。
從祖、從父、從母。——《爾雅·釋親》
又如:從母(姨母,母親的姊妹);從女(侄女);從子;從兄(同祖伯叔的兒子而年長於自己的人)。
【形容詞】cóng
1、言詞順暢的。
貴在於意達言從,理歸乎正。——《後漢書》
2、次要。如:從犯。
8樓:文以立仁
姨媽。《爾雅·釋親》:「母之姊妹為從母。又:《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穆姜 之姨子也」 唐孔穎達疏:「據父言之謂之姨,據子言之謂之從母。」
以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 30
9樓:原來是知恩
1、用;使用。
戰國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賢明的人求進身也難成功。
2、做。
先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做些什麼事情呢?
3、認為。
戰國時代《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4、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邑請求交換和氏璧。
5、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秦國也沒有把城邑給趙國,趙國也始終沒有把璧給秦國。
6、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而且在強大的秦國的緣故觸犯強大秦國的歡心,不可。
7、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
東漢班固《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以武始元六年春到京城。
8、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
西漢《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天下有變,王割讓漢中一帶和楚求和。
9、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平坦而又近,那游泳的人很多;危險遠去,那麼來的少。
10、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我與四個人打著火把進去。
11、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
西漢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後啊。
12、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
北宋陶淵明《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樹木蓬勃而像先前一樣茂盛,泉小而像當初一樣流著。
13、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
唐代韓愈《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作《師說》來贈給他。
14、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
東漢范曄《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從王侯以下,沒有不超過奢侈。
15、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
《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然而,從約他心的,表達你的冤屈,我沒有想到的。以說千萬不要互相躲避的,是偶然的原因罷了,難道有意義嗎!
16、通「已」。已經。
《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座買魚煮食,吃到魚肚子中的字條,本來已經感到這事奇怪了。
17、通「已」。停止。
《齊桓晉文之事》:「無以,則王乎?」
不停止,那您呢?
18、只是。
《馮諼客孟嘗君》:「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
你家中所缺少的,只是義罷了。
【以往】以後。
【以為】認為。使……成為。把……當作。作為;用作。
「以」今義:
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
2、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3、因為:勿以善小而不為。譯:不因為善事小而不作為
4、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譯: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齡僅四十七歲。
5、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以急乎?譯:不太急了嗎?
11、及,連及:富以其鄰。譯:連及鄰居都富裕起來。
旖旎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小y小姐 1.旌旗從風飄揚貌。引申為宛轉柔順貌。文選 揚雄 甘泉賦 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李善 注引 服虔 曰 旖旎,從風柔弱貌。唐 李白 愁陽春賦 盪漾惚恍,何垂楊旖旎之愁人。清 孫枝蔚 清明日泛 舟城 北 詩 新煙何旖旎,黃鳥鳴春深。2.溫存柔媚。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 卷一 一箇箇旖旎風流濟...
文言文中然的意思,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2 對,是 否。不 不以為 3 以為對,答應,信守 納 以為對而採納 諾 許諾,信守諾言 4 古文中多譯為 樣子,如龐然,即巨大的樣子。5 這樣,如此 當 後。則。6 表示一種語氣 a.表決定,猶焉,如 寡人願有言 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 如見其肺肝 7 用於詞尾,表示狀態,即 的樣子 顯 忽...
文言文中“患”的意思有哪些,患字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elen羅 動 1 擔憂,憂慮 患,憂也.說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論語 憲問 書文止於一者謂之忠,持二中者謂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 繁露 患貨之不足.國語 晉語 患秦兵之來.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患志之不立.世說新語 自新 何患不能.宋 司馬光 訓儉示康 2 憎惡 討厭 厭煩 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