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的、的人;
個、樣;
。。。的時候;
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判斷;
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原因。
2樓:天下無敵
3樓:淡智板環
查自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其:1、第三人稱代詞。表示領有。相當於「他的」,「她的」,「它的」,「他們的」。
例:公欲善~事,必先利~器
後面的我貼不上來,沒辦法給你看,不如你留乙個郵箱,我發給你吧?
文言文中,者 都有那些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者 zhě
1. 代詞。用在形容詞、動詞、動詞片語、數詞或主謂片語之後,組成「者」字結構,用以指代人、事、物。指代人或事物。
例:《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2. 代詞。指示代詞。相當於「這」。
例:《敦煌曲子詞·望江南》:「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
3. 助詞。用在表時間的名詞後面,表示停頓。
例:《禮記•檀弓下》:「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4. 助詞。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
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
5. 助詞。用於名詞之後,標明語音上的停頓,並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斷。
例:《禮記•中庸》:「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
6. 助詞。用在句末,表示疑問。
例:《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憂之,問左右:『何人可使收債於薛者?』」
7. 助詞。用在句末,表示擬度。
例:《漢書•石奮傳》:「建奏事於上前,即有可言,屏人乃言極切;至廷見,如不能言者。」
8. 助詞。用在句末,表示命令、曉示或祈使語氣。
例:唐陸贄《收河中後請罷兵狀》:「令欽漵奏來者。」
9. 助詞。用於復合句前一分句,表示因果關係。
例:《孫子•虛實》:「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10. 助詞。用於復合句前一分句,表示假設關係。
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公子曰:『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11. 連詞。相當於則。
例:《史記•李斯列傳》:「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此必然之效也。」
12 。輕狂。
例:明顧起元《客座贅語•辨訛》:「今以稱人之不老實者曰者。」
13. 假借,藉口。
例:《西遊記》第二六回:「他弄個光皮散兒好著,者著求醫治樹,單單了脫身走路,還顧得你和我哩!」
14. 通「諸」。眾。
例:《墨子•號令》:「官吏豪傑與計堅守者十人。」
15. 通「諸」。相當於之。
例:《呂氏春秋•離謂》:「亡國之主,不自以為惑,故與桀、紂、幽、厲皆也。然有亡者國,無二道矣。」
5樓:冥想_思念
代詞,指「......」的人。(例:
食肉的人)
2.表示假設,假設「民不足而可治」這種情況。
3.放在數詞之後。(例:這三件事)
4.放在主語之後,表示提頓或判斷。
5.放在主語之後,引出原因。
6.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
用法:(1) 用在表時間的名詞後面,表示停頓 。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禮記》
(2) 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唐· 韓愈《雜說》
(3) 用於名詞之後,標明語音上的停頓,並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斷 。仁者,天下之表也。——《禮記》
(4) 用在句末表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與疑問詞相配合表示疑問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語氣
琴童接下馬者!——《西廂記》
6樓:玉書童
這是古代的一種句型。
「其」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
7樓:冰夏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如下:
1、施行、進展。例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
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
(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2、出,生出,滋長。例如:
枝莖益大,有所之。——《說文》
譯文:枝莖逐漸生長壯大,有所增高。
3、去,到,前往。例如: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譯文:我準備到南海去,你覺得怎麼樣?
4、指示人或事物,相當於「這個」「那個」。例如:
虎因喜,計之曰。(之:這,指上文所說驢生了氣只能踢的情況。)——唐·柳宗元
譯文: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稱,相當於他、她、它、他們。例如:
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譯文:鄭國的乙個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去周朝的管轄地做買賣,半路上遇到了他們(秦國的部隊)。
6、指示代詞,相當於「其」、「他的」、「其他的」。例如:
紂王令推上法場,斬之老母。——《武王伐紂平話》
譯文:紂王命令推上法場,斬了他的老母親。
7、用於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沒有實際意義。例如:
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譯文:我看見軍隊出城,卻看不到軍隊回來。
8樓:匿名使用者
1、《代》第三人稱代詞。2、《代》第一人稱代詞。3、《代》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些」。4、《副》恐怕;大概……
9樓:公羊金蘭冉倩
1,依恃,憑仗
負,恃也。從人守貝,有所恃也。――《說文》
秦貪,負其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昔秦人負恃其眾,貪於土地,逐我諸戎。――《左傳·襄公十四年》
其異姓負強而動者,漢已幸勝之矣。――漢·賈誼《治安策》
守自負年德,易之。――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2.通「背」。揹負。以背馱物。引申為負擔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列子·湯問》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負晉侯出諸廁。――《左傳·成公十年》
3.背倚,背靠著
有眾逐虎,虎負隅,莫之敢攖。――《孟子·盡心下》
揹負青天而莫之千閼者。――《莊子·逍遙遊》
4.抱持
徐衍負石入海。――鄒陽《獄中上梁書》
5承擔,擔當
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6.背棄,違背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田榮者,數負項梁。――《史記·項羽本紀》
7.欠債;欠缺;缺少
僕少負不羈之才。――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通家尚負責(債)數鉅萬。――《漢書·鄧通傳》
8.失敗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孫子·謀攻》
遇敵處戰則必北。――《荀子·議兵》
以決勝負。――《資治通鑑》
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宋·蘇洵《六國論》
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0樓:
者,就是「……的人」的意思,但也不是所有都是這個意思。
例如,第4題的者,無意義,只是乙個助詞。
11樓:
1.代詞,指「......的人(食肉的人)2.表示假設,假設「民不足而可治」這種情況3.放在數詞之後(這三件事)
4.放在主語之後,表示提頓或判斷
5.放在主語之後,引出原因
6.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
語文古文中"所以"的全部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的各種解釋:
1.原因,情由。
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2、可與形容詞或動詞組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
如,《史記·衛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
3、用以,用來。
如,《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如,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 魯 人謂 孔子 為『東家 丘 』。」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老殘遊記》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乙個。」
7. 可以。
《文子·上仁》:「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
8.所作,所為。
《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3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在古文中有八個義項。1.原因,情由。
《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2.可與形容詞或動詞組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3.用以,用來。
唐 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4.
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5.
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6.
連詞。表示因果關係。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
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7.可以。《易·幹》: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8.所作,所為。
《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4樓:眺望未來
一是當「----的人(事物、方法、態度----)」講,比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解作「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決疑難問題的人哪」!二是當「-----的原因」講,比如「所以遣將守關者」。「所以」在古文當中往往被歸在「古今異義」當中。
因為在古文中它引出原因,比如「所以遣將守關者」,解作「派遣將領把守關隘的原因是-----」;而現代漢語中是引出結果的,比如「因為病了,所以沒來上班」!
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言文中的中人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者也是什麼意思呢?
文言文中復的 中人 有多種意思制,最bai常用的是指中流之人。比du如說到某人的才學 能zhi力dao 人品 及資質 水平 長相不是很突出,但也不很差,都可用 中人 如 論語 雍也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此外,用法較多的還有指家世地位 財產的水平中等,類似於現代的 中產階層 如白居易 秦中吟 買花 ...
文言文中然的意思,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2 對,是 否。不 不以為 3 以為對,答應,信守 納 以為對而採納 諾 許諾,信守諾言 4 古文中多譯為 樣子,如龐然,即巨大的樣子。5 這樣,如此 當 後。則。6 表示一種語氣 a.表決定,猶焉,如 寡人願有言 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 如見其肺肝 7 用於詞尾,表示狀態,即 的樣子 顯 忽...
文言文中“歇”的意思,文言文中“失事”的意思?
歇 xi 動 1 形聲。從欠。曷 h 聲。歇息與出氣有關,故從 欠 本義 休息 2 同本義 側重於放鬆身體的緊張狀態以消除疲勞 rest 歇,息也。說文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 賣炭翁 彼時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環們皆出去自便,滿屋內靜悄悄的。紅樓夢 3 又如 歇泊 休息 歇子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