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傲思唯心
索《名》
索,草有莖葉可作繩索。――《說文》
其次關木索,被棰楚受辱。――司馬遷《報任
回安書答》
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討南度河,使軍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懸索相引。復戰於羅亭,大破之。――《後漢書·段潁傳》
晝爾於茅,宵而索綯。――《詩·豳風·七月》
索suǒ
⒈粗大的繩子:竹~。鐵~橋。麻~子。
⒉求取,搜尋:求~。搜~。
⒊要,討取:~要。~取。~價。~錢。
⒋盡,毫無:蓄積~。~然無味。
⒌孤獨:~居。
文言文當中「索」有幾種意思?
2樓:寧小魚
「索」[suǒ],主要意思是:
大繩子或大鍊子:~子。~道。鋼~。絞~。線~。
搜尋,尋求:~引。思~。搜~。探~。
討取,要:~還。~求。~取。勒~。
盡,毫無:~然無味。
單獨:離群~居。
姓。索子[suǒ zǐ],長而粗的繩子或鍊子。
造句:狗熊現在是半死不活,卻還要用鐵圈穿了鼻子,再用索子牽著做戲。
索道[suǒ dào],用鋼索架設的空中運輸通道。
造句:乘坐架空索道車,像騰雲駕霧似的飄過去,飛過來。
鋼索[gāng suǒ],將鋼絲絞成一股,再合幾股絞成的繩索。
造句:我練習走鋼索,跳火圈轉飛盤,丟蘋果射飛刀。
絞索[jiǎo suǒ],執行絞刑用的繩子。
造句:滿腹的愁怨,迭加在夙興夜寐的絞索裡損我柔腸。
線索[xiàn suǒ],比喻事情可尋的端緒,路徑;隱密的訊息;思路,脈絡。
造句:次日清早,王婆收拾房裡乾淨了,買了些線索,安排了些茶水,在家裡等候。
索引[suǒ yǐn],根據一定需要,把書刊中的主要內容或各種題名摘錄下來,標明出處、頁碼,按一定次序分條排列,以供人查閱的資料。也叫「引得」。
造句:我們應該適當地為表列建立索引。
在文言文中,既字有多少種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既】 jì
本義:吃罷,吃過。
〈動詞〉
既,小食也。——《說文》。羅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許訓既為小食,義與形不協矣。」
君既食。——《禮記·玉藻》
不拜既爵。——《義禮·鄉飲酒禮》
食盡。指日全食或月全食。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春秋·桓公三年》。杜預注:「既,盡也。」
其合相當如襲闢者,日既是也。——漢· 王充《論衡》
完畢,完了。
既而曰。——《公羊傳·宣公元年》。注:「事畢也。」
既者,盡也。有繼之辭也。——《穀梁傳》
董澤之蒲可勝既乎。——《左傳·宣公十二年》
藪澤肆既。——《國語·周語》
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莊子·應帝王》
既濟(六十四卦之。離下坎上。意指萬事皆濟)
既冠之後(成年之後。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副詞〉
已經。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既祖,取道。(祭過路神,就要上路。祖,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戰國策·燕策》
既其出。——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既加冠。——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既成(已經完成)
既位(已就其位)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賓客稱主人優厚待客的客氣話)
不久,隨即。
楚成王以商臣為太子,既欲置公子職。——《韓非子·內儲說下》
昔李斯與 包丘子俱事 荀卿,既而 李斯入 秦。——《鹽鐵論·毀學》
〈連詞〉
「則」、「就」、「那麼」相呼應,相當於「既然」。
既定策則僕須急歸營。——梁啟超《譚嗣同傳》
既以(既然已經)
既不沙(既不阿,既不呵,既不唦,既不是呵,既不索。都表示:既然不是這樣,如果不是這樣,不然的話)
跟「且」、「又」、「也」、「還」等詞配合,表示同時具有兩種情況。
屈平既嫉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既高且大
既快又好
既堅持原則,又靈活運用。等等
古文裡「至」有幾種意思
4樓:原來是知恩
1、來到;到達。
戰國多人所作《趙威後問齊使》:「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譯:國王不要歸罪於年成好壞,這樣,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來歸順你了。
2、達到頂點。
漢代王充《訂鬼》:「二者用精至矣。」
譯:二者用精神達到了頂點。
3、周到。
明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
譯: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態度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辯解。
4、極;最。
先秦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譯:支援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外親屬也會背叛他
5、至於。
清代黃宗羲《原君》:「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
譯:至於夏桀、商紂的殘暴,還認為商湯、周武王不該殺了他。
【至如】至於,用於舉例或表示別提一事。
【至於】達到。達到……的結局。連詞,表示別提一事。
1、今義:
(1)到:至此。自始至終。從古至今。至於。以至。甚至。
(2)極、最:至少。至親。至交(最相好的朋友)。至誠。至高無上。至理名言。
2、常用片語:
(1)至此: 到此。你領著他們向前走,~停下
(2)至多:表示最大限度。他~三十歲
(3)至交:關係最密切的朋友。
(4)至理名言:最正確的道理,最精闢的言論。至:極,最。至理:最正確的道理;名言:精闢,有價值的話。
出處:清·李綠園:「俗語雲'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不是聖經傳賢,卻是至理名言。」
釋義:俗話說「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不是神聖的經書傳達賢意,卻是最正確的道理。
5樓:牛牛的天空下
(1)〈動〉到來、到達(上古時期多用"至",中古時期多用"到")[arrive;reach]
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說文》
鳳鳥不至。--《論語》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廣韻》
王朝至於商郊 牧野。--《書·牧誓》
我徵聿(yù)至。--《詩·豳風·東山》
遠道不至。--《墨子·辭過》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
至則行矣。--《論語·微子》
至則無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風雨驟至。--漢· 王粲《登樓賦》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小國寡民》
孝武帝時,至代相。--《史記·李將軍列傳》
至通州,幾以不納死。--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公(袁可立)至,即盡收訟牒委各邑理之。--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富者不能至。--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前狼又至。--《聊齋志異·狼三則》
至子之世。--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至旦(到天明);水流至足;至竟(到底;畢竟)至止(到達、到來。止,語氣詞);無微不至;自春至冬;由東至西;至於(到;達到);至乎(至於。
到;達到);至至(達到,道的最高境地);至到(指程度達到極點;到)
(2)〈動〉來;去 [come;go]
至,來也。--《玉篇》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鄭也…己弗能有,而以與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左傳·僖公五年》
(3)〈形〉形容事物的盡善盡美。猶言最好、最高、最大 [perfect;best;first-rate]
至人無己。--《莊子·逍遙遊》
色愈恭,禮愈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吾愛汝至。--清· 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至心(極為誠懇的心意):至駿(最好的駿馬);至意(極深遠的用意);至情(極其真實的思想感情);至理(極深的道理);至材(極佳的才能);至治(最完善的政治);至德(最高尚偉大的德性)
(4)〈形〉深 [deep]
日,君以驪姬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周語》。 韋昭注:"至,深也。"
又如:至慮(深思熟慮);至戒(猶深戒);至契(交情極深的朋友)
(5)〈形〉得當;恰當 [proper;suitable]
不知逆順之理、小大至不至之變者也,未可與及天下之大理者也。--《荀子·正論》。楊倞注:"至不至,猶言當不當也。"
(6)〈形〉親近 [close;intimate]
如:至戚(最親近的親屬)
(7)〈形〉真摯;誠摯 [honest]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中庸》。朱熹注:"天下至誠謂聖人之德之至,天下莫能加也。"
又如:至誠;至友
(8)〈形〉周到 [con siderate;thoughtful]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9)〈副〉大 [great;maximum]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易·坤》
又如:至賢(大賢。指極有賢德的人);至碭(極廣大)
(10)極;最 [very]
材之不逮至遠也。--漢· 賈誼《治安策》
陵見其至誠。--《漢書·李廣蘇建傳》
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賈誼《論積貯疏》
罪至重而罰至輕,庸人不知惡矣。--《荀子·正論》
又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極充足);至大至剛(廣大無限而剛健不可屈撓);至大無外(大到極點,外無以加);至小無內(小到極點,內無餘隙);至公無私(公正到極點,絲毫沒有私心);至清(極其清澈)
(11)〈副〉一定;必 [certainly]
衡(匡衡)曰:"顧當得不耳,何至上書?"--《漢書·匡衡傳》
(12)〈副〉竟,竟然 [unexpectedly]
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鳥飛。--《韓非子》
(13)〈名〉夏至、冬至的簡稱 [solstice]
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左傳·僖公五年》
又如:至節(冬至或夏至);至日(指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晝最短,夏至晝最長)
(14)〈名〉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very reason]
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釋其要而索其於祥,末可與言至也。--《淮南子·本經訓》
又如:至精(我國古代哲學家指一種極其精微神妙而不見形跡的存在)
(15)〈名〉道德高尚的人;聖人 [saint]
道者,聖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鶡冠子》
又如:至人(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
(16)〈名〉準則 [standard;criterion]
民生而有習有常,以習為常,以常為慎…上賢而不窮,哀樂不謠,民知其至。--《逸周書》
(17)〈連〉乃;乃至;以至 [and even;down to;even]
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曹丕《與吳質書》
(18)〈名〉至於,甚至於 [as far;as to]--用於說完一事時,又另外提出一事。轉折相連
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史記》
(19)〈介〉到…時候 [till;to;untill]
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 褚少孫《西門豹治鄴》
舉的意思文言文,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舉起,擎起 拿,用 舉出,提出 起身,騰起 掛起,公升起 推舉,推薦 舉用,任用等。文言文舉的意思 舉起 擎起。齊桓晉文之事 吾力足以舉百鈞。拿,用。赤壁之戰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舉出 提出。屈原列傳 舉類邇而見義遠。起身 騰起。呂氏春秋 論...
文言文中“歇”的意思,文言文中“失事”的意思?
歇 xi 動 1 形聲。從欠。曷 h 聲。歇息與出氣有關,故從 欠 本義 休息 2 同本義 側重於放鬆身體的緊張狀態以消除疲勞 rest 歇,息也。說文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 賣炭翁 彼時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環們皆出去自便,滿屋內靜悄悄的。紅樓夢 3 又如 歇泊 休息 歇子 小...
文言文中然的意思,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2 對,是 否。不 不以為 3 以為對,答應,信守 納 以為對而採納 諾 許諾,信守諾言 4 古文中多譯為 樣子,如龐然,即巨大的樣子。5 這樣,如此 當 後。則。6 表示一種語氣 a.表決定,猶焉,如 寡人願有言 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 如見其肺肝 7 用於詞尾,表示狀態,即 的樣子 顯 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