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一周總結的方式,學生可以對他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寫出他們自己的情感、回態度、困難之處或感
答興趣之處,也可加強學生與家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和相互了解。新課程強調發展學生交流能力是基礎教育的目標之一,而自我總結無疑提供了乙個讓學生自己的語言表達學習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機會。而且總結還可以發展成為乙個自我報告,評價自己的能力或反思自己問題的策略。
從這個意義上說總結有助於教師培養和評價學生的反省認知能力過程。
每次考試——得失反省 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在每學期中要配合學校或自行組織適當次數的考試,考試結束後發給學生檢測試卷,學生自己對做錯的題進行訂正,遇到不能訂正的題目可以查閱課本、請教同學或老師,同時寫出錯題原因,然後再小結一下自己在本次考試中表現突出的地方,與同桌交流。長期這樣訓練,學生就對自己的知識結構了解清楚,對照學習目標,找出差距,今後的學習會更有針對性。
如何幫助初中生養成反思的習慣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知道,牛的胃有四部分,當牛進食以後,要經過不斷的反芻,把食物進一步分解消化,轉化為自己所能利用的營養。其實學習亦如此,要經過不斷的反芻----反思,才能把一些新知識慢慢的領悟,進而熟練的運用。
古人已經發現了反思的重要性,《論語》中「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其過而自訟者也」等格言都強調了反思在道德修養中的作用。《學記》中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則是從學習方面提出反思對於學習的重要性。
學生的認知過程,是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由淺到深,由已有的知識到新知識的認識過程,是更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反思是指以嚴肅的態度,持續不斷的、主動的、反覆深入的對已有的結論、認識或觀念,以及思維活動的形成過程,進行周密、富有批評性的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的認識,並作為進一步思考的起點。認知與反思二者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絡的,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優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課時減少了,而教學內容沒有改變,課堂時間就顯得捉襟見肘,那麼我們教師就應該著眼於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培養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就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在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能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解題能力,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反思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呢?
一、進行反思的具體內容包括:
(一)、在課堂上進行題後反思
1.對所學新知識進行反思,如何進行「反芻」,把新知識變為自己的知識;
2.對解題過程進行反思,如何審題,如何運用所學的只是進行解題;
3.指導學生對錯題進行反思,找出錯因,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
4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反思;
(二)、引導學生進行學後的章節反思、學期反思。
(三)、引導學生對反思習慣培養後的反思,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自律走向自覺。
二、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由於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不要把這些反思內容一起全部灌輸給學生,可以分幾步走,在課堂中穿插的滲透給學生,逐漸的引導學生。
第一、 對所學新知識進行反思,如何進行「反芻」,把新知識變為自己的知識
當我們學習一新知識,例如學習了乙個新概念,首先籠統的記住定義,進而就要反思這個定義的關鍵是什麼,如何去判斷,「什麼情況下是,什麼情況下不是」。學習了平行線以後,記住定義性質,要進一步去反思「怎樣去判斷三線八角,是哪兩條直線被哪條直線所截」,這樣才能在複雜的幾何圖形中,用你的火眼金睛立馬找出「三線八角」……..只有這樣不斷的反思,才能把新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熟練的運用。
第二、 對解題過程進行反思,如何審題,如何運用所學的只是進行解題;
面對一道題,學生往往急於把這道題解答出來,有時候連題意都沒弄明白,有些學生會把「說法錯誤」看成「說法正確」。要培養學生「慢審題,快做題」
第三、指導學生對錯題進行反思,找出錯因,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
對待錯題,也要不斷的反思。題做錯了,不要立即去改它,而是要仔細的思考一下這道題出錯的原因,是概念不清,還是性質不熟,還是馬虎大意計算錯誤,找到病症以後,才能對症下藥,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這樣,才能保證以後不犯這樣的錯誤,否則只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錯。
針對錯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引導學生整理錯題集,整理錯題集時應注意:第一步,找出錯因;第二步,訂正錯題,書寫正確答案;第三步:找一些類似的習題聯絡一下,鞏固一下這一知識點,同時檢驗一下以後做這樣的題是否會出現錯誤。
第四,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反思
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有函式與方程、轉化與化歸、分類討論、數形結合,而對於初中學生運用較多的是方程,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思想,這幾種思想方法要注意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滲透給學生。
例如,「乙個三角形三個內角之比為2:3:4,則這三個角為?
」這道題就可以運用方程的思想解題;在解答某些數學問題時,有時會遇到多種情況,需要對各種情況加以分類,並逐類求解,然後綜合得解,這就是分類討論法,例如「 =5,=3,求x+y的值」,這時就要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三角形這全等這一部分求角,就可以轉化為求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我們解題中也經常用到,例如「已知
則①②③④錯誤的有 」
這個題如果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a,b各付於乙個數值,可以使解題更為簡單。
總之,靈活的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題,會使解題顯得更為游刃有餘,要注意在解題過程中注意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題。
第五,引導學生進行學後的章節反思、學期反思。
一章節的內容學習完以後,反思一下:這一章都學習了什麼知識,如何去應用新知識解題,與前面的知識有何聯絡。否則,只能是囫圇吞棗,只有經過這樣一反思,才能舉一反三,牽掛後連,熟練的掌握這一章的內容,並且與前面所學的知識聯絡起來。
具體做法: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寫一下章節小結,整理一下基礎知識,重難點以及重要的型別題。另一方面,可以不必寫小結,引導學生默想一下,就像放電影一樣,一節節一幕幕,究竟學習哪些內容,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達到了反思鞏固的目的。
以上我只是談論了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實質上,學習任何學科都需要反思,每一天都需要反思,「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一天中最佳的反思時間是晚上,更確切的說是睡覺前的一段時間,學生可以把這一天所學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重新快速放映一遍,以達到鞏固的目的,真正把新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人都有乙個遺忘週期,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程序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
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引用《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所以我們要在遺忘週期以內,不斷的反思,這樣可以延長遺忘週期,減緩遺忘的速度。
總之,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是乙個任重道遠的任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師在平日教學中慢慢的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反思的好習慣,讓他們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自律走向自覺。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做題習慣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感悟,談談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修訂時明確提出,在數學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感悟建模過程,發展 模型思想 在小學,進行數學建模教學具有鮮明的階段性 初始性特徵,即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經驗出發,引導他們經歷將實際問題初步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運用的過程,進而對數學和數學學習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就其教...
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人怎樣才能保持靈魂的高貴。要求 觀點明確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忘初心才能始終。所以人如果想要保持靈魂的高貴的話,那麼一定是要保持住自己原來的本心,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要有一定的限度,高貴的靈魂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低頭 談談乙個人應該如何保持靈魂的高貴和精神的富有。恩,考慮過相似問題,極其深奧 無欲無求,無欲則剛,可謂...
怎樣將學到的東西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
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信任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應當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 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方法和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地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得難以駕馭教學的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那麼,怎樣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