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雨無論比
出自本文的成語:蜀鄙之僧
釋義:蜀:四川;鄙:邊境;僧:和尚。比喻窮與富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條件。
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哪些?
2樓:啊桐的小官人丶
言而有信 眾星拱月 溫故知新 既往不咎 不恥下問
(1)言而有信[ yán ér yǒu xìn ]
釋義: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眾星拱月[ zhòng xīng gǒng yuè ]
釋義:許多星星聚集、環繞著月亮。 比喻眾人擁戴一人或眾物圍繞一物。同「眾星攢月」。
出自:徐遲《搜盡奇峰打草稿》:「而在那個主要工程的位置上,則綴有一顆大紅寶石。在它的周圍又加眾星拱月,環繞著好些較小的紅寶石。」
(3)溫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
釋義:溫:溫習;故:舊的。 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自:《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4)既往不咎[ jì wǎng bù jiù ]
釋義:咎:責怪。 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自:《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5)不恥下問[ bù chǐ xià wèn ]
釋義: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樓:茂翱聞紫南
言而有信
巧言令色
三十而立
溫故知非禮勿聽新
見義勇為
不恥下問
愚不可及
舉一反三
臨事而懼
非禮勿聽
非禮勿視
怨天尤人
出自本文的成語是什麼?有何比喻義
4樓:啊佛號
班馬文章bān mǎ wén zhāng
[釋義] 〖解釋〗漢代史學家司馬遷與班固的並稱。泛指可與班固、司馬遷相比美的文章。
[語出] 〖出處〗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遊學》:「夔龍禮樂承先範,班馬文章勘墨鉛。」
[例句] 〖示例〗~由夙慧,庾鮑詩句實前緣。 ★清·劉璋《飛花豔想》第二回
出自本文的成語和它的比喻義
5樓:匿名使用者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鳥巢傾覆,裡面的鳥蛋都會打碎了。比喻大的支撐物損毀了,支撐物裡面的東西也全部會損壞
6樓:匿名使用者
孔融被收, 其中的成語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出自論語的成語
7樓:夜璇宸
言必有中、來者可追、不恥下問、舉一反
三、空空如也、上智下愚、不知所措、言而有信、各不相謀
一、言必有中 [ yán bì yǒu zhòng ]
【解釋】:中:正對上。指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譯文】:夫子要麼就不說話,一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
二、來者可追 [ lái zhě kě zhuī ]
【解釋】:可追:可以補救。過去的事已無法挽回,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譯文】:過去的不能挽回彌補,但是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趕上
三、不恥下問 [ bù chǐ xià wèn ]
【解釋】: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譯文】:他聰敏勤勉而愛好學習,又謙虛下問
四、既往不咎 [ jì wǎng bù jiù ]
【解釋】:咎:責怪。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成功不高興,驅逐事件不勸諫,既往不咎
五、舉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
六、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解釋】: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
【譯文】:有農夫問到我,一無所有的意思。
七、上智下愚 [ shàng zhì xià yú ]
【解釋】:智:聰明;愚:笨。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認為他們都是先天決定,不可改變。
【出自】:戰國 孔子《論語·陽貨》:「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譯文】:孔子說,只有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不能夠改變。
八、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解釋】: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子路》:「**無所措手足。」
【譯文】:所以人民沒有心神慌亂
九、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解釋】: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譯文】: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
十、各不相謀 [ gè bù xiāng móu ]
【解釋】:謀:商量,計義。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辦事,不互相商量。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孔子說:『道不相同,不能相互商量
8樓:勵新霽萊湛
1、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3、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伯》
5、從心所欲;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6、當仁不讓;語本《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朱熹注:"當仁,以仁為之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
"後來泛用"當仁不讓"表示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應該推委。
7、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論語·里仁》:"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8、發憤忘食;用功學習,努力工作,忘記了吃飯。《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爰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女,同"汝",你;爰,何。)後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奮。
9、犯上作亂;犯上:觸犯長上;作亂:指造反。《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0、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論語·陽貨》:
"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衛靈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原指好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後也指愛施小恩惠。
13、後生可畏;後生;年輕人,後輩;畏:這裡指敬服。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
《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後多用此稱讚有志氣有作為的年輕人。
14、誨人不倦;誨:教導。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5、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耗費。施惠於人,自己又無所耗費。《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後來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多費錢財。
16、家喻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
17、見義勇為;看到了爭議的事情就奮勇地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18、舉一反三;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19、理屈詞窮;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9樓:鮮于璣僑攸
【成語】:敏而好學
【注音】:mǐn
érhào
xué【釋義】: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成語】:溫故知新
【注音】:wēn
gùzhī
xīn【釋義】: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成語】:不恥下問
【注音】:bù
chǐxià
wèn【釋義】: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成語】:三人行,必有我師
【注音】:sān
rénxíng,bì
yǒuwǒ
shī【釋義】: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成語】:任重道遠
【注音】:rèn
zhòng
dàoyuǎn
【釋義】: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成語】:擇善而從
【注音】:zé
shàn
ércóng
【釋義】: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成語】:不亦樂乎
【注音】:bù
yìlè
hū【釋義】: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成語】:見賢思齊
【注音】:jiàn
xián
sīqí
【釋義】: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出自古文的成語有哪些
10樓:啊芳
刮目相看,世外桃源,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老馬識途
其他不記得了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出自神話故事的成語出自寓言
三顧茅廬 八仙過海 亡羊補牢 楚國有乙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耀他的盾說 我的盾非常堅固,沒有哪一種東西可以穿透它。他又誇耀自己的矛說 我的矛非常銳利,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說 用您的矛穿您的盾,會怎麼樣?那個人回答不上來了。自己的言行前後要一致,以免互相牴觸。從前,有個鄭國人,打算到集市上買雙鞋穿...
出自於論語12章的成語,出自《論語十二章》的成語有哪些?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亦樂乎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任重道遠 幾個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自己不願做的事,不要強施加在別人身上。出自 論語十二章 的成語有 不恥下問 隨心所欲 溫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惑之...
出自《論語》的成語,100個出自 論語 的成語
見賢思齊,任重道遠,死而後已,溫故知新。論語中的100個成語 解釋及原文 1 犯上作亂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未之有也.學爾篇 釋 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沒有過.2 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鮮矣仁 學爾篇 釋 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 是不會多的.3 言而有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