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house張慶勳
中國區域的劃分是這樣劃分的,有東北東北方為黑龍江,吉林,遼寧,然後有華北華北分為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然後有華南,華南分為浙江,江蘇,上海,然後還有華中華中分為武漢,安徽,湖南,然後還有西北西北分為甘肅陝西等等,還有西南西南有雲南等。
中國地域文化分為哪幾種型別? 10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地域文化區的**劃分:
1.東部農業文化地區(北方文化亞區,南方文化亞區)
(1)關東文化副區:主體位於我國東北,因其位於山海關以東,故稱為關東文化副區。此區歷史上是少數民族文化佔主導地位,在明朝以前的主要經濟型別是漁獵。
明清時期,此區與關內漢族文化交流頻繁,因此發展速度大大加快。現在此區民族以漢為主,滿族星散其間,在西部大興安嶺地區還分布著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在長白山地區有朝鮮族。漢族和朝鮮族的傳統經濟型別為農耕,其他少數民族多為漁獵。
不同的經濟型別下有不同的民俗、信仰和不同的藝術形式。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有東北的「二人轉」。
(2)燕趙文化副區:以今河北省為核心,北以燕山為界,西止太行山,東臨渤海,南接中原和江淮。此區民族以漢為主,傳統經濟型別以農耕為主。
這裡的民風民俗粗獷豪放,尚武之風普遍,歷史上出現了許多豪俠之士。燕趙地區的藝術形式多樣,代表性的有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吳橋雜技等。
(3)黃土高原文化副區:依託於黃土高原,西迄河西走廊,東抵太行山脈,北界萬里長城,南限秦嶺太白山。此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宋以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這裡歷史悠久,主體民族為漢族,傳統經濟型別是農耕。數千年的文化發展歷程,留給這裡大量的物質文化景觀,今陝西省被稱為「地下文物博物館」,山西省被稱作「地上文物博物館」。這裡的民風熱情、樸實,藝術風格高亢激越。
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有秦腔、山西梆子等。
(4)中原文化副區:核心地帶是今河南省,因位於古九州的**,故又稱「中州」。象徵中華民族的黃河橫貫中原大地,歷史上它與黃土高原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絡,它是繼黃土高原之後的中國古代又乙個政治、文化中心。
由於這裡長期為帝都所在,因此歷史上曾雲集了許多天下有識之士。本區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傳統經濟型別是農耕,民風淳厚豁達,少林武功、河南豫劇名揚華夏。
(5)齊魯文化副區:以今山東省為核心,由於春秋時這裡為齊國和魯國所在地,故又稱齊魯大地。本區位於黃河下游,土壤深厚肥沃,傳統經濟型別為農耕業,沿海有漁業。
此區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從這裡擴散到整個中國,乃至世界,被世人視為中國文化的精華之一。在尊孔崇儒的上層文化影響下,形成了講禮數、重義氣的齊魯之地民風特點。山東大鼓、山東梆子、山東快書等是本區的代表性藝術形式。
(6)淮河流域文化副區:顧名思義位於淮河流域,大體上北界隴海鐵路,南瀕長江,西臨河南、湖北,東達江蘇北部沿海,即今安徽、江蘇兩省的北部。無論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位於黃河流域,還是轉移到長江下游地區,本區都位於重心區的邊緣,加上這裡是自然地理的過渡帶,因此本區文化也帶有北方文化與南方文化的過渡特點。
表現之一,這裡的傳統經濟雖以農耕為主,但是在耕作形式上具有從旱作向稻作過渡的特點;表現之二,這裡的語言也具有漢語北方方言向吳語過渡的特徵。本區為人熟知的藝術形式有鳳陽花鼓、淮海戲、柳琴戲等。
(7)巴蜀文化副區:位於四川盆地,3 000多年前重慶為巴國的首府,2 400多年前成都為蜀國王都,因此人們習慣上將這裡稱為巴蜀之地。本區雖偏處西南,但是以富饒的成都平原為依託,傳統農耕經濟比較發達。
本區盆地四周形勢險要,軍事上利於攻防,加之與外界文化交流不暢,故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川劇是巴蜀地方戲曲的主要劇種,活潑生動,幽默風趣。
(8)荊湘文化副區(荊楚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中游地區的江漢—洞庭湖平原,巫山、武陵山屏障其西境,東有幕阜、武功諸山與吳越相隔,北以桐柏山、大別山與中原分野,南以五嶺為界。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因此傳統農耕業比較發達。
有的學者認為歷史上本區是中國古代的又乙個文明中心,也有學者認為它是黃河文明中心擴散後的又乙個中心。無論本區與黃河流域文化有何關係,人們都承認本區在文化的各個層面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文化對後來本區的文化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戲劇方面,除了發展較為成熟的漢劇、楚劇、花鼓戲、採茶戲等外,民間的歌舞藝術形式也比較豐富。
(9)鄱陽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陽湖一帶,以今江西省為主。本區一面對水(長江),三面環山。
傳統經濟以農耕為主。本區多山,影響了經濟的發展,但許多風景秀麗之山被儒家、道家和佛教選為聖地,例如廬山和龍虎山。本區的代表性藝術形式有弋陽腔,它是中國四大聲腔(餘者為江蘇崑山腔、浙江餘姚腔和海鹽腔)之一,其特點是激越奔放。
(10)吳越文化副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和杭州灣沿岸,北臨長江天塹,西望鄱陽平原,南界雁蕩山脈,東瀕茫茫大海。本區河流密布,湖泊眾多,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傳統農耕發達,是物寶天華之地。
本區富庶的經濟為精神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蘇州園林、西湖美景、雲錦、宋錦、蘇州刺繡、文房四寶等都與富裕的經濟有直接關係。崑劇、越劇是本區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充分體現了本區戲曲細膩、婉轉、清麗、圓潤的特點。
(11)嶺南文化副區:顧名思義位於南嶺以南。本區背山面海,歷史上長期位於華夏文化核心地區的邊緣,近代以來本區又處於中外文化交匯的地帶,因而有其獨特的文化特徵。
本區社會和經濟發展起步較前面述及的文化副區晚,傳統經濟型別是農耕。本區藝術形式中的粵劇、廣東**和嶺南畫派最有地區特色。
(12)台灣海峽兩岸文化副區:基本上與今天的福建和台灣兩省範圍符合。本區西部與鄱陽文化副區相連,北部與南部分別與吳越文化副區和嶺南文化副區接壤。
儘管台灣與福建文化各有特點,但是從文化淵源上看,台灣與福建文化同脈共祖,至今許多共同的文化要素依然緊緊地聯絡著海峽兩岸的人們,例如媽祖信仰。本區多山,適農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山區較為封閉的地理環境成為了歷史上許多文化要素的保留地或「庇護所」,如漢語的古音、高山族的文化。
2.西南少數民族農業文化地區:以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為主體,包括今天的滇、黔、桂的一部分。
儘管本區的傳統經濟型別為農耕,但是其文化綜合體的特點又與東部農業文化區有很大區別。本區是乙個多民族分布的地區,文化特點也顯現出眾多少數民族的多元化風格。從物質文化層的起居、飲食、服飾到精神文化層的風俗、信仰、藝術等都能體現這種
3.西部游牧文化地區:
(1)蒙新草原—沙漠游牧文化亞區:大致包括除陝西、青海以外的西北廣闊地區。這裡自然環境以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為主,因此游牧是本區的主要傳統經濟型別,在沿河平原和零散的綠洲地區還有種植業、園藝業。
本區的藝術特色粗獷、豪放、熱情、開朗,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藝術形式。
①內蒙古文化副區
②北疆文化副區
③南疆文化副區
(2)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亞區:位於青藏高原之上,是乙個獨特的地理單元,儘管歷史上本區有獨特的發展歷程,但是本區與中原的聯絡較與高原南部的印度文化區的聯絡多得多。宗教在本區文化各個層面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原文化 、江南水鄉文化 、東北文化 、山地文化 、草原文化 、綠洲文化 、雪域文化
4樓:萬俟醜奴
中原文化 草原文化 東北文化(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雜合成的新文化型別) 江南文化 嶺南文化 巴蜀文化 滇黔文化 青藏文化 以及西北伊斯蘭文化(阿拉伯文化的本土形式)還有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
5樓:小£黑
南韓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係中國文化和南韓文化有什麼關係
在南韓,除江陵外,還有與楚國地名相同的丹陽 襄陽 漢陽 今漢城 漢江等地名,查南韓地名設定史料,這些地名設定距今已六百多年。從表面上看,南韓的地名和兩千多年前就存在的楚國地名好像沒有什麼關聯性,但我看了石泉先生近期出版的 古代荊楚地理新探 續集 一書,很受啟發,認為它們之間有聯絡。據石泉考證,楚國古...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有什麼不一樣
用餐時,中國人用筷子,外國人用刀叉。中國人內斂,外國人愣。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有什麼不一樣?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文化歷史不同 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 外國文化極少有國家歷史能與中國相提並論。2.思想不同 西方人樂於冒險,有探索精神 中國人提倡中庸,倡導無為而治。3.政治制度不同 中國是社會主義制...
南韓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聯絡南韓文化與中國文化有什麼歷史淵源
今年6月中旬筆者應邀赴南韓江陵參觀考察了世人關注的端午祭。回國後翻閱大量有關文獻,一條令人震驚的線索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出來,即 南韓文化主流與中國楚文化有許多相似和相關的地方。在南韓,除江陵外,還有與楚國地名相同的丹陽 襄陽 漢陽 今漢城 漢江等地名,查南韓地名設定史料,這些地名設定距今已六百多年。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