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點是「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士哉」為什麼

2021-04-22 09:05:21 字數 3731 閱讀 4568

1樓:劉沖溟

大體上是:

世上的人和事的興衰,當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然皇帝都是萬歲了回,所以掌控這一切的答,應該是上天(或者是宇宙)吧

雖然冥冥中似有定數,但所有的事情都是具體到每個人來做的,說事情的成敗是由人決定的,也不錯.

原話出自歐陽修為《伶官傳》所作的序言,

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興和橫死,讓人感嘆.

盛衰之理 雖曰天命 豈非人事哉 什麼意思啊

2樓:對麵包的愛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的大意為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出自宋代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

原文: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

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譯文: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枝箭賜給莊宗,並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後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

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

莊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後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裡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裡,使人揹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把箭收進廟。

當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完成,他那神情氣概,是多麼威風!

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安定,一人在夜裡發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道**去好;到了割下頭髮來對天發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麼那樣的衰敗差勁呢!

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這樣的嗎?還是認真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於人事呢?

3樓:證道之聲

解釋: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出自;——歐陽修 《伶官傳序》

賞析:作者引《尚書》之語與史實相對照,將人的作為和國運盛衰之間的關係歸結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是對中心論點的精闢闡釋,末尾進一步將這番道理推而廣之:「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因於所溺」,從伶人說開去,從更廣的範圍給人以啟示。

啟示: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飛速發展,無論國家或個人,要想獲得發展和成功,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常常以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斷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驕不躁,謙虛謹慎。

4樓:匿名使用者

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5樓:匿名使用者

就強盛與衰弱的道理而言,雖然可以說是天注定的,難道人不可以改變它嗎?主要意思還是說做什麼事情還得靠自己,提倡人的主動性

如何理解「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6樓:匿名使用者

就上強盛和衰弱的道理,雖然可以說是天注定的,難道就沒有人來決定的麼,也就是說事在人為,提倡人的主動性

7樓:匿名使用者

國運的強盛與衰敗雖說是天命,但不能說與人完全無關!!!

歐陽修提出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士哉 的觀點你怎樣看待?

8樓:手機使用者

出自 伶官傳序 我覺得不怎麼樂觀、太消極、一切都是上天決定的、這個太瞎了吧、人家都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9樓:飛天寶寶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在認清局勢的前提下去發揮主觀能動性。要知命,但不要認命。

嗚呼!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翻譯成現代文是什麼

10樓:無所不覽

為你解答。

譯文:唉!興盛和衰落的道理雖說是由上天注定的,但何嘗又不是因為人的行為所造成的呢!

11樓:匿名使用者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文言文閱讀(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

伶官傳序 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

12樓:百度使用者

1.c2.d

3.a4.(1)請出他父親留下的箭,用錦囊盛放著,揹著它走在前面。

(2)或是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蹟,都是由於人事呢?

歐陽修 伶官傳序 與首段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照應的句子是

13樓:喬木查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伶官傳序

歐陽修①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14樓:雨花舞清風

解釋: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出自;——歐陽修 《伶官傳序》

賞析:作者引《尚書》之語與史實相對照,將人的作為和國運盛衰之間的關係歸結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是對中心論點的精闢闡釋,末尾進一步將這番道理推而廣之:「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因於所溺」,從伶人說開去,從更廣的範圍給人以啟示。

啟示: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社會飛速發展,無論國家或個人,要想獲得發展和成功,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常常以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斷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驕不躁,謙虛謹慎。

閱讀文字選段,完成1~4題。   嗚呼!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

15樓:手機使用者

1.b2.c

3.d4.(1)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蹟,都由於人事呢。

(2)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難道只是溺愛伶人才如此嗎?(意對即可)

論點是?分論點是?論證方法是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還是論證方法

論點是議 表述的觀點,在文中的話是陳述句,有些文章的論點需自己總結,一篇文章只有乙個中心論點,分論點可以有多個。論證方法有舉例,道理,對比,比喻,引用,事實,理論,因果,模擬論證等。分論點是用來論證中心論點的。1 論點,是議 中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一篇議 或一段議論性的文字,一般只有乙...

最近有辯論賽論點是公共場合應全面戒菸或部分禁菸我是反方,語言

我好同情你,居然站在反方不過有一點,你只要抓住設立吸菸室,香菸對經濟的貢獻,以及無人吸菸的難度和不可能性,最後提出提倡不吸菸,少吸菸等等大道理即可 辯論 正方 公共場所應該全面禁菸 反方 公共場所不應該全面禁菸 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禁菸,因為吸菸即影響自己的健康,又影響他人的健康。但是對於菸癮比較大的...

《魚我所欲也》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是怎樣提出來的呢

中心論點是 生,亦我所欲也 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通過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魚我所欲也 出自 孟子 告子上 作者是孟子。魚我所欲也 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強調 正義 比 生命 更重要,主張捨生取義。孟子對這一思想,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