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秋瑩雨微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神舟六號」與「神舟五號」在外形上沒有差別,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進行發射。它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
太空飛行員執行任務太空飛行員
費俊龍,指揮長
聶海勝,操作手
這是兩位太空人第一次進行太空任務飛行。聶海勝10月13日在太空慶祝他的41歲農曆生日。
後備太空飛行員
第一梯隊:劉伯明、景海鵬
第二梯隊:翟志剛、吳傑
各分系統負責人
航天員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
飛船應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顧逸東
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總設計師:張柏楠
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總設計師:劉竹生
發射場系統總指揮:張育林,總設計師:陸晉榮測控通訊系統總指揮:董德義,總設計師:于志堅著陸場系統總指揮:隋起勝,總設計師:侯鷹
2樓:高樓居士
神舟六號的完整資料
3樓:匿名使用者
神舟六號飛船為中國第二艘搭載航天員的飛船,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飛天」任務的載人飛船。於北京時間2023年10月12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公升空。搭載著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繞地飛行了115小時32分鐘。
並於北京時間2023年10月17日4:33成功降落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的主降落場。
飛船構成:
軌道艙:"神舟"飛船的軌道艙是乙個圓柱體,總長度為2.8公尺,最大直徑2.
25公尺,一端與返回艙相通,另一端與空間對接機構連線。"神六"的軌道艙之所以被稱為"多功能廳",是因為2名航天員除了公升空和返回時要進入返回艙以外,其他時間都在軌道艙裡。軌道艙集工作、吃飯、睡覺、盥洗和方便等諸多功能於一體。
軌道艙也叫工作艙。其外形為兩端帶有錐角的圓柱體,它是航天員的"太空臥室"兼"工作間"。它還兼有航天員生活艙和留軌實驗艙兩種功能,所以也稱留軌艙。
軌道艙裡面裝有多種試驗裝置和實驗儀器,可進行對地觀測,其兩側裝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陽能電池帆翼、太陽敏感器和各種天線以及各種對接結構,用來把太陽能轉換為飛船的能源、與地面進行通訊等。作為航天員的"太空臥室",軌道艙的環境很舒適,艙內溫度一般在17至25攝氏度之間。
逃逸救生塔:位於飛船的最前部,高8公尺。它本身實際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發動機組成的小型運載火箭。
在運載飛船的火箭起飛前900秒到起飛後160秒期間火箭執行距離在0至100公里,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這個救生塔將緊急啟動,拽著"神舟六號"飛船的返回艙和軌道艙與火箭分離,迅速逃離險地,並利用降落傘降落到安全地帶。
返回艙:又稱座艙,它是航天員的"駕駛室"。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神舟六號"完成繞地飛行任務後,兩名航天員也將乘坐返回艙回歸地球。
推進艙:又叫儀器艙。通常安裝推進系統、電源、軌道制動,並為航天員提供氧氣和水。推進艙的兩側還裝有面積達20多平方公尺的主太陽能電池帆翼。
4樓:匿名使用者
更多**(14張)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神舟六號」與「神舟五號」在外形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進行發射。它是中國第二艘搭載航天員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飛天」任務的載人飛船。
這也是世界上人類的第243次太空飛行。
5樓:蘇閣
神州六號
航天員人數:2人
飛行天數:;至少5天
航天員活動區域範圍:飛船返回
艙和軌道艙
航天員活動內容:進行更為深入的科學實驗
主要食品:點心、咖啡罐頭、凍乾水果、主食等
太空食品種類:四五十種
如廁:航天員使用特製馬桶
神舟六號飛船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整船外形和結構與原來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飛船入軌後先是在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執行5圈,然後變軌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圓形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鐘,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
由於此次飛行沒有交會對接任務,神舟六號取消了用於這項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飛船上新增加了40餘台裝置和6個軟體,使飛船的裝置達到600餘台,軟體82個,元器件10萬餘件。
神舟六號的改進大致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 [被遮蔽廣告]
一、圍繞兩人多天飛行任務的改進。首先,準備了足量甚至餘量的航天員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櫃置於軌道艙中,以前處於空置狀態。
按照每人每天乙個半暖壺的用水量,通過水箱和單獨的軟包裝兩種方式準備了航天員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艙的環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撥出近一公升水,神舟六號提高了對水汽冷凝的能力,擴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線都貼上了吸水材料,確保飛船濕度控制在80%以下。
艙內的氧氣、溫度和濕度都可自動感應並調節。
二、軌道艙功能使用方面的改進。放置了很多航天員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熱裝置和餐具等。軌道艙中掛有乙個睡袋,供兩名航天員輪流休息用。
失重狀態下人其實可以浮在空中睡覺,但考慮到人在地面養成的習慣,所以通過睡袋人為地製造一種「床」的感覺,否則航天員睡覺時可能會產生墜入萬丈深淵的錯覺。軌道艙中還有乙個專門的清潔用品櫃,航天員可以用裡面的濕巾等物品進行清潔。大小便收集裝置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員安全性的改進。返回艙中航天員的坐椅設計了著陸緩衝功能,這是為了在反推火箭發生故障時依然能夠保證航天員安全。神舟五號飛船裡只有楊利偉乘坐的那個坐椅有著陸緩衝功能,並且有個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公升後航天員難以看到舷窗外的情況。
神舟六號對緩衝器進行了重新設計,並與整船結合進行了反覆試驗,從高塔、飛機上拋下的3次試驗每次均獲得了成功。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如果在返回時關閉不嚴,將威脅航天員安全。俄羅斯曾經有3名航天員因此而喪生。
神舟六號科研人員研製成功了艙門密閉快速自動檢測裝置,並花費了數月時間研製出一種專用抹布,這種布不產生纖維、靜電、異味,專門用來清潔艙門。
四、持續性改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於2023年正式啟動,至今已經過去了13年,飛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經不再生產,個別技術已經稍顯落伍。神舟六號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續性改進。
比如神舟一號到五號上的「黑匣子」,是2023年研製的,儲存容量只有10兆位元組。現在的黑匣子不僅儲存量比原來大了100倍,而且資料的寫入和讀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體積卻不到原來的一半。
神舟六號飛船構成
軌道艙:「多功能廳」
「神舟」飛船的軌道艙是乙個圓柱體,總長度為2.8公尺,最大直徑2.25公尺,一端與返回艙相通,另一端與空間對接機構連線。「神六」的軌道艙之所以被稱為「多功能廳」,是因為2名航天員除了公升空和返回時要進入返回艙以外,其他時間都在軌道艙裡。軌道艙集工作、吃飯、睡覺、盥洗和方便等諸多功能於一體。
逃逸塔:保飛船萬全
逃逸救生塔:位於飛船的最前部,高8公尺。它本身實際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發動機組成的小型運載火箭。在運載飛船的火箭起飛前900秒到起飛後160秒期間
神舟五號,六號,七号的航天員分別是那些人
6樓:迪奧凝脂
神舟五號航天員楊利偉
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
神舟七号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
7樓:小情緒簡簡單單
神舟五號太空飛行員:楊利偉;
神州六號太空飛行員:費俊龍,聶海勝:
神舟七号太空飛行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
拓展資料:
載人航天是人類駕駛和乘坐載人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從事各種探測、研究、試驗、生產和軍事應用的往返飛行活動。
其目的在於突破地球大氣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類的活動範圍從陸地、海洋和大氣層擴充套件到太空,更廣泛和更深入地認識整個宇宙,並充分利用太空和載人太空飛行器的特殊環境進行各種研究和試驗活動,開發太空極其豐富的資源。
目前僅美、中、俄三國擁有自主載人航天能力。
實現載人航天必須突破三大技術難題:
一、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技術,把非常重的太空飛行器送上近地軌道;
二、衛星安全返回技術;
三、良好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技術。
中國進行載人航天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2023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場成功著陸,圓滿完成「**之行」。
202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公升空。9時9分50秒,「神舟」五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
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是38歲的楊利偉。
2023年10月12至17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第一次將我國兩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同時送上太空。
2023年9月25日,我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号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公升空。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個。神舟八號發射公升空後,與神舟九號對接,成為一座小型空間站。
2023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乘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這是長征火箭的第165次發射,也是神舟飛船的第四次載人飛行。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將第一次入住「天宮」。
33歲的劉洋也成為中國第乙個飛向太空的女性。
8樓:歐陽根樹
神舟五號是楊利偉。
神舟六號是,費俊龍、聶海勝。
神舟七号是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9樓:匿名使用者
神舟五號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
射中心,2023年10月15日,楊利偉;神舟六號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3年10月12日,費俊龍和聶海勝;神舟七号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3年9月25日,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
10樓:mrs藍色
5號楊利偉,6號聶海勝、費俊龍,7號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11樓:卡布奇諾妮公尺娜
五號:費俊龍、聶海勝,六號:翟志剛、劉伯明
12樓:匿名使用者
楊紫唱的好聽的詞語接龍群
"神州"六號系列載人飛船的有關資料 5
13樓:丁丁嘟嘟
神州六號
航天員人數:2人
飛行天數:;至少5天
航天員活動區域範圍:飛船返回艙和軌道艙
航天員活動內容:進行更為深入的科學實驗
主要食品:點心、咖啡罐頭、凍乾水果、主食等
太空食品種類:四五十種
如廁:航天員使用特製馬桶
神舟六號飛船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整船外形和結構與原來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飛船入軌後先是在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執行5圈,然後變軌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圓形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鐘,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
由於此次飛行沒有交會對接任務,神舟六號取消了用於這項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飛船上新增加了40餘台裝置和6個軟體,使飛船的裝置達到600餘台,軟體82個,元器件10萬餘件。
神舟六號的改進大致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 [被遮蔽廣告]
一、圍繞兩人多天飛行任務的改進。首先,準備了足量甚至餘量的航天員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櫃置於軌道艙中,以前處於空置狀態。
按照每人每天乙個半暖壺的用水量,通過水箱和單獨的軟包裝兩種方式準備了航天員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艙的環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撥出近一公升水,神舟六號提高了對水汽冷凝的能力,擴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線都貼上了吸水材料,確保飛船濕度控制在80%以下。
艙內的氧氣、溫度和濕度都可自動感應並調節。
二、軌道艙功能使用方面的改進。放置了很多航天員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熱裝置和餐具等。軌道艙中掛有乙個睡袋,供兩名航天員輪流休息用。
失重狀態下人其實可以浮在空中睡覺,但考慮到人在地面養成的習慣,所以通過睡袋人為地製造一種「床」的感覺,否則航天員睡覺時可能會產生墜入萬丈深淵的錯覺。軌道艙中還有乙個專門的清潔用品櫃,航天員可以用裡面的濕巾等物品進行清潔。大小便收集裝置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員安全性的改進。返回艙中航天員的坐椅設計了著陸緩衝功能,這是為了在反推火箭發生故障時依然能夠保證航天員安全。神舟五號飛船裡只有楊利偉乘坐的那個坐椅有著陸緩衝功能,並且有個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公升後航天員難以看到舷窗外的情況。
神舟六號對緩衝器進行了重新設計,並與整船結合進行了反覆試驗,從高塔、飛機上拋下的3次試驗每次均獲得了成功。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如果在返回時關閉不嚴,將威脅航天員安全。俄羅斯曾經有3名航天員因此而喪生。
神舟六號科研人員研製成功了艙門密閉快速自動檢測裝置,並花費了數月時間研製出一種專用抹布,這種布不產生纖維、靜電、異味,專門用來清潔艙門。
四、持續性改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於2023年正式啟動,至今已經過去了13年,飛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經不再生產,個別技術已經稍顯落伍。神舟六號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續性改進。
比如神舟一號到五號上的「黑匣子」,是2023年研製的,儲存容量只有10兆位元組。現在的黑匣子不僅儲存量比原來大了100倍,而且資料的寫入和讀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體積卻不到原來的一半。
神舟六號飛船構成
軌道艙:「多功能廳」
「神舟」飛船的軌道艙是乙個圓柱體,總長度為2.8公尺,最大直徑2.25公尺,一端與返回艙相通,另一端與空間對接機構連線。「神六」的軌道艙之所以被稱為「多功能廳」,是因為2名航天員除了公升空和返回時要進入返回艙以外,其他時間都在軌道艙裡。軌道艙集工作、吃飯、睡覺、盥洗和方便等諸多功能於一體。
逃逸塔:保飛船萬全
逃逸救生塔:位於飛船的最前部,高8公尺。它本身實際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發動機組成的小型運載火箭。在運載飛船的火箭起飛前900秒到起飛後160秒期間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航天員是誰,神舟五號飛船上的太空飛行員是誰
楊利偉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在2003年10月15日發射成功,這次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神舟五號飛船上的太空飛行員是誰 神舟五號飛船上的太空飛行員是楊利偉。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 神舟 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共有幾個分系統,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是幾年幾月幾曰。
共有13個分系統組成,按照功能分別被命名為有效載荷 結構與機構 熱控制 制導導航與控制 推進 電源 資料管理 測控與通訊 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 乘員 與著陸 儀表照明 應急救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是幾年幾月幾曰。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
神舟號飛船的構造,神舟七号飛船的構造
推進艙飛船的推進艙位於飛船後部,外形為圓筒狀,裝有4台主發動機和平移發動機,兩側裝有20多平方公尺的主太陽能電池陣。推進艙主要用於飛船的姿態控制 變軌和制動。返回艙飛船的返回艙位於飛船中部,外形呈大鈍頭倒錐體,直徑2.5公尺,空間約6立方公尺,可容納3名航天員,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間最大的飛船。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