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e拍
出自張說、張九齡編纂的《唐六典》。
原文: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
譯文:到趕集的日子,以太陽到中間時擊鼓三百聲作為訊號,百姓們就聚集在一起;太陽落下去的七刻前擊鉦三百聲作為訊號,百姓就散了。
這一段闡述的是唐代對市這一商業場所的管理,尤其是開市和閉市時間的規定管理。
唐朝居住是以坊市為主,每乙個坊市就是乙個單獨的社群,周圍被圍牆為主,開東南西北四道門,每乙個坊裡有乙個坊正。
在日出時,晨官會敲鼓提醒,到時就會有專人敲擊坊市邊上街道所安設的街鼓,三百下後坊正便開啟坊市大門。在晚上天黑前,夜官就會敲鼓提醒,同樣是街鼓敲擊三千下,坊正關上坊市大門,到時所有人都只能在坊市內活動,不允許進入街道。
擴充套件資料
《唐六典》全稱《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質的法典,是我國現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成書於開元二十七年(739年),所載官制源流自唐初至開元止。
開元十年,唐玄宗李隆基召起居舍人陸堅修《六典》,並親自制定理、教、禮、政、刑、事六條為編寫綱目,由麗正書院總其事。在中書令張說、蕭嵩、張九齡等人的先後主持下,徐堅、韋述、劉鄭蘭、盧善經等十餘人參與修撰。開元二十六年撰成並注釋後,於次年由宰相李林甫奏呈皇帝。
所以,書題為唐玄宗御撰,李林甫奉敕注。
《唐六典》規定了唐代**和地方國家機關的機構、編制、職責、人員、品位、待遇等,注中又敘述了官制的歷史沿革。依照唐玄宗的意圖,此書本應按《周官》分為理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個部分,故書名《唐六典》。
《唐六典》是儲存至今一部最早的、完整的、具有封建國家行政法典性質的文獻。在中國行政立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書中儲存了大量唐朝前期的田畝、戶籍、賦役、考選、禮樂、軍防、驛傳、刑法、營繕、水利等制度和法令等方面的重要資料。對唐以後歷代會典的編纂具有深遠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 ——《唐六典》
《唐六典》記載:「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這直接反映
3樓:查樂詠
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資訊的能力。由材料「日午……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而眾以散」可知在唐朝對商業活動進行時間上的控制。所以答案選c。
唐初《唐六典》記載:「凡市,以日中擊鼓三百下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晚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