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也想知道阿
不識廬山真面目
拼音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解釋】廬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事物真相不易弄清楚,或指未能真正瞭解某人某事[1] 。
【用法】複句式;作謂語、分句;形容不識事物的本質【感**彩】中性成語
【結構】複句式成語
【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樓:發達發達傑
出自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意思: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是因為自己在廬山裡。
詩揭示了一個哲理,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相同的成語看看問題要全面的有:面面俱到, 慮無不周等等。
看問題片面的有:管中窺豹、以偏概全等等。
3樓:來自九鯉湖生龍活虎的冬天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相近的俗語?
4樓:翻滾吧獨角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拓展俗語:
(1)身在福中不知福。
(2)有眼不識泰山。
(3)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詩詞全文: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詩詞釋義: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4、詩詞賞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5、人生寓意:
《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於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5樓:開始開心心心念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與此詩句意思相同的一個四字詞語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當局者迷。比喻當事人身在局中,看不清事情的全貌。
7樓:匿名使用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和哪個成語意思相同
8樓:匿名使用者
【謎面】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打一成語)【謎底】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解釋】反面會意:不在山中,在山一旁才能看清。
為什麼不用當局者迷呢?因為謎法要求謎底的字詞要與謎面對應。“當局者”與謎面“身在此山中”不對應,故不能扣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道理相同或意境相同的成語是什麼?
9樓:乎哈哈乎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0樓:柯妮麗婭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思相近的俗語
11樓:涼念若櫻花妖嬈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身在福中不知福。
有眼不識泰山。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12樓:匿名使用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尿
13樓:匿名使用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屬於哪個省(市縣)
廬山,是中國享譽古今中外的名山,位於東經115 52 116 8 北緯29 26 29 41 雄踞於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南端的蓮花鎮附近。 路溫柴倩 不知道廬山真正的樣子,只是因為自己就在這座山裡面.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哪句和這句一樣的道理一樣
廬山寶哥 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能主觀臆斷,應客觀全面看待事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和我們常說的哪句話意思完全一樣 hnx 至關緊要 正好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這句俗語的意思差不多。這句詩的意思是 之所以看不到廬山的真正面目,只是因為自己就在廬山裡面。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解釋 當...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表現作者的什麼精神
月色如霜雪千年 題西林壁 作者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 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