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候南方的耕作制度有

2021-05-04 03:32:34 字數 1267 閱讀 9591

1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由於國家長期統一,社會比較安定,北方的農業經濟有較快的恢復和發展,精耕細作的農田越來越多。不少地區在麥子收穫以後,繼種禾粟等作物,可以二年三熟。南方的農業種植技術更有顯著進步。

首先是高產作物水稻的種植面積大大增加,並廣泛採取育秧移植的栽培方法。其次是大量栽培早稻,即六七月可收割的一種早稻。育秧移植和早稻栽種,為在同一土地上覆種麥子或其他作物創造了條件,使兩年三熟的耕作制逐漸在南方推廣,有的地方可一年兩熟。

茶葉與蠶桑生產

我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種茶、製茶、飲茶最早的國家。茶最初被當作一種藥材,在長期的醫藥實踐中,人們認識到茶不僅可以治病,而且味道清香,可以清熱解渴,是一種很好的飲料。西漢時完成了從藥用到飲料的過渡,當時已有煮茶、賣茶的記載。

三國時江南一帶已形成飲茶習慣。魏晉南北朝時茶被用來招待客人。東晉時招待客人用茶果。

唐時南北統一,各地交往密切,飲茶風氣以南方傳入北方,中唐以後又從中土傳往塞外,漸成為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之必需。當時一些城市裡,已經有了專門賣茶的茶館。

由於茶的需要量大增,刺激了茶的生產和**,除野生茶樹外,大量進行人工栽培。當時茶葉產地遍及今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十幾個省。茶葉生產已是江南農業的重要部門。

茶葉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也有明顯進步,茶樹種植三年後,每畝鮮茶可收120斤。每到茶葉收穫季節,茶產地盛況空前,四遠商人紛紛趕來,大量採購。南方的茶葉,通過大運河和陸路大批運往北方。

茶葉在當時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從唐代開始我國的茶葉相繼輸往世界各地,至今各國語言中茶字語音,無不源出於我國的茶字,可見茶是我們祖先對人類飲料的一大貢獻。

陸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茶葉專家。所著《茶經》一書,內容十分廣泛,包括茶的起源,茶的性狀和種類、茶的產地、採茶的器具、製茶的過程、煮茶的方法、飲茶的茶具、茶葉優劣的區分等,都做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論述。這是我國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

從宋代起,陸羽就被人稱為「茶神」了。

唐朝前期的蠶絲業中心仍在北方,黃河流域的蠶桑生產技術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而江漸一帶蠶絲業還比較落後。到唐朝後期,江南蠶絲業得到巨大發展。

我國是**和苧麻的原產地。我國最早採用的紡織原料是麻。苧麻織成的夏布潔白清爽,清涼離汗,受到人們的歡迎。唐朝的衣服主要以絲麻為材料。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年能幾次豐收,南方一年2熟或是熟 北方一年1熟或2年3熟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年兩熟制,一年三熟製和兩年三熟製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年兩熟制和兩年三熟製

唐朝科舉制度的歷史作用剪短些唐朝科舉制度是怎樣的

唐朝實行科舉制度,滿足了封建君主 政治的要求,收到了集權 鞏固封建統治的效果.第一,官吏選用大權由 朝廷來行使,這就加強了全國政權的統一和集中。第二,選官有統一標準,全國要想做官的人都以全力去適應這些標準,這就加強了思想的統一 第三,向各地方的庶族地主 平民開啟了門路,刺激 網羅了一批中下層知識分子...

唐朝節度使制度與周王朝封建制度的優缺點

諸侯是屬國私有,軍政絕對的權威,節度使只是節制下屬地方軍政,稅收什麼的都是國有的。就是權利的制衡不同 節度使設立之初是乙個地方的最高軍事長官,鑑於唐時期對外戰爭次數頻仍,在邊鎮推行節度使制度是有好處的,就像投名狀裡面李連杰說的 你要記住,軍隊裡只能有乙個頭。乙個頭 的軍鎮在面對外族入侵時,效率自然比...

唐朝的興盛,是否與當時推行的制度有關係

唐朝的興盛主要與當時的制度有關,買賣行業改變了重農抑商的傳統方式,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科舉制的推行,招募了天下有志之士,有才之人。唐朝的興盛與當時推行的科舉制,商業繁榮有重大關係,科舉制出了很多人才,商業的繁榮更加加速了社會的文明。科舉制的完善啊,為下行人才進行晉公升有了良好的通道。上書省的設立權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