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善是有標準的,佛教裡說善男子善女人:
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
一、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
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這樣的人,成佛也不遠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夢想裡或許會遇到天使,在現實中,絕對失敗,會被社會淘汰,會被騙,會被傷害,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只要保持本心就好,不要去聽別人給你輸入的意念!
3樓:匿名使用者
心存善念的你,就是天使。
女朋友說說發心存善念,定能途遇天使是啥意思
4樓:法藏
心存善念,常做善事的人,就會得到龍天善神的保佑。
5樓:洪冰綠
這要看你怎麼看待,因為它貌似直接涉及到你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你認為是,那麼這句話就是對的,它可能成為的你人處事中的乙個信念,那你的一般是乙個樂觀主義者。你認為不是,那這句話就只是出現在書面上的一句話,引不起你的共鳴,聽過就算了。
個人覺得「心存善念,便可途遇天使」這句話是對的,做人做事還是要善良點的。善有善報,種善因結善果。所謂心存乙份善念,靈魂自有偏向。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所以我們應該珍藏善意,多做善事,這樣自己的心情就會愉悅。多幫助別人,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才會來幫助你。
心存善念,便可途遇天使對不對?
6樓:手機使用者
這要看你怎麼看待,因為它貌似直接涉及到你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你認為是,那麼這句話就是對的,它可能成為的你人處事中的乙個信念,那你的一般是乙個樂觀主義者。你認為不是,那這句話就只是出現在書面上的一句話,引不起你的共鳴,聽過就算了。
個人覺得「心存善念,便可途遇天使」這句話是對的,做人做事還是要善良點的。
7樓:何盼盼
心存善念,便可途遇天使......
一念惡即此岸,一念善即彼岸,善惡皆拋即菩薩這句話什麼意思
善惡是一念間的事,一心向善結善緣,一心向惡下地獄。但是,斷絕一切善惡,非想非非想,是入寂滅和涅盤的正途,放下一切即成菩薩 成佛。一念惡就是此岸的因,此岸即是煩惱 不覺。一念善就是彼岸的因,彼岸即是自在 菩提。菩薩不執著善 惡兩邊。你若此時心生惡念,就要在此岸受苦。你若心生善念,遍會渡往彼岸,所謂成佛...
請問大德善知識,念咒和念佛以及念地藏經,哪個對恢復病體利益大
是這樣的,念咒 念佛 念經,他的功效是一樣的!只不過針對慧根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方式。古時候很多人不識字,所以為了讓更多的人受到佛的庇護,高僧大德們多提倡念佛號,這個方便嘛!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 就消無量罪業,這個多省事,三歲孩子也能學。對於那些稍有善根的人,可以學咒語,一般來講,這個咒語不必要知道...
生與死只是在一念之間嗎,善與惡僅在一念之間
生與死是在一念之間就像釋加尼樂的捏花一笑一樣 是的,生與死就像隔了一層薄膜一樣一點就破,善與惡.僅在一念之間?善與惡總bai在一念之間 當一du只飢餓的禿鷲靠近一zhi個同樣飢餓而奄dao 奄一息的孩子時,如果你 回就在一旁,你會怎答麼辦?一位美國記者碰到了同樣的問題,出於他的職業精神,他拍下了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