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喜飛英聶靜
書上是這樣說的:「一切使中間體的電荷分散的電子效應有利於中間體的穩定性增加,而一切使中間體電荷集中的電子效應可使中間體的穩定性減弱。碳正離子是常見的反應活性中間體,其穩定性主要受到取代基電子效應和空間效應的影響。
取代基的電子效應包括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對碳正離子穩定性的衡量是基於與其直接相連的取代基的給電子或吸電子所引起的電荷集中或者分散」。
所以吸電子基是可以是碳正離子正電荷分散的。我們討論的是碳正離子的穩定性。
因為碳正離子的形成主要是離解,離解時於碳正離子相連的基團帶著一對電子離去。所以使碳正離子電荷分散。
氯離子是帶有一對電子的,如果氯離子參加了共軛效應,那一對電子也肯定也參加共軛。而你說的是在碳正離子形成時氯離子是跟碳正離子相連的基團,由於它的電負性大,所以吸電子。
注意:共軛時是氯離子帶一對電子參加的
。而形成碳正離子是它是帶著一對電子離去的。
2樓:錢夢寒農敏
看碳正離子上連線的集團
1.如果連線烷基、h等,由於碳正離子是sp2雜化,有空的p軌道,會和烷基的c-hsigma形成超共軛,進而分散碳正離子的電荷,使之穩定。所以,連線的烷基越多越穩定,即叔碳正離子》仲碳正離子》伯碳正離子》甲基。
2.如果連線的鹵素,以cl為例,cl的電負性大於c,有吸電子的誘導,同時是2s2
2px2
spy2
2pz,即有未成對電子,有碳正離子是sp2
雜化,有空的p軌道,cl未成對的電子可以到空軌道上去,則可以分散正電荷,總的效果是使碳正離子更不穩定。
3如果是烯丙型和苄基型的碳正離子,由於p-pai共軛,可以分散電荷,是碳正離子更穩定
此題,就是第一種情況,所以a最穩定,a中碳正離子直接和烷基相連
3樓:蒲青亦洪璟
2肯定是最小的,因為他是伯碳正離子
3肯定大於2,因為3的空間位阻大於2
所以3>1>2
這種題你只用記住叔碳正離子》仲碳正離子》伯碳正離子就行了。只所以這樣的原因也是因為叔碳正離子的空間位阻力最大。還管他什麼p-π,π-π,σ-p共軛
4樓:貿夏真唐諾
答案都知道是3>1>2,原因是第乙個是仲碳,第二個是伯碳,第乙個大於第二個這不用解釋了吧,這是基本要記得的,第三個是烯丙基碳正離子,就是c=c-c+,這樣的結構雙鍵上有π電子,這你應該知道,而旁邊的碳正離子上有空的軌道(應為它少個電子),所以能形成p-π共厄,分散了這麼碳上的正電荷,使之穩定(你可以畫它的共振結構,可以畫出三個,正電荷是在不同碳上的,所以說分散了),這麼說懂了嗎?類似的還有苄基碳正離子,也可以pˉπ共厄,也穩定
5樓:但葉飛利渟
3>1>2
p-π共軛只有3,
a:其餘都是有σ-p超共軛的,超共軛是恆給電子的,就看與它相連的阿爾法碳有多少個氫原子,多的超級共軛要強
b:共軛效應是有三種的:p-π,p-p,σ-p,前面兩個還要根據電負性大小分成給電子的和吸電子的,不過題中只涉及給電子
c:給電子基團越多碳正離子就越穩定
有機化學都學什麼,什麼是有機化學,有機化學都學些什麼?
天然有機化學主要研究 天然有機化學主要研究天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 合成 結構和效能。20世紀初至30年代,先後確定了單醣 氨基酸 核苷酸 牛膽酸 膽固醇和某些萜類的結構,肽和蛋白質的組成 30 40年代,確定了一些維生素 甾族激素 多聚糖的結構,完成了一些甾族激素和維生素的結構和合成的研究 40 50...
有機化學R S命名法,有機化學,命名 R S
費歇爾投影模襲式,判斷方法 因為費歇爾投影式,是一種表旦緩兄示方法。換成楔形式之後哪敗,就可以按照 順r逆s 判斷了。是s式,因為最小基團在橫線上,它的rs構型按順逆時針判斷的話和最小基團在豎線上時是相反的。注意這個,你把它右轉下你就明白為什麼了 大學有機化學手性碳原子的r s標記,想問一下是怎麼命...
有機化學問題,有機化學。。。2個問題
冬雲貫頂 1.是取代反應 ch3chohch3 hcl ch3chclch3 h2o 催化劑為h2so4,這裡就不寫了 另,有機反應表示式中間應該是箭頭 現在的教學可能要求掌握 共熱就是一起加熱,這個反應應該是150度左右2.如果是分子間,最短的環是十元的,但不排除生成更高階環結構構成環體的是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