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今夜無眠。
融融的月光透過窗臺,痴痴的、柔柔的漫進小屋,漫到她可以去的地方,不留一絲絲縫隙——我的眼前。她,帶著神祕,帶著浪漫,帶著憂傷,帶著哀怨;把我,帶進悠遠。
自從“床前明月光”惹出思鄉之愁,這愁,便一直綿綿不絕。背井離鄉的人望著那圓圓的月兒,看著她的淡淡的清輝,鄉愁,便濃濃的散發開來,瀰漫他的整個思緒。想起“弄兒床前戲,看婦機邊織”的天倫之樂,便生出“月是故鄉圓”的感嘆......
於是,以月為主題的詩歌散文便屢見於文史;以月光為主題的歌曲更讓人耳熟能詳;還有,還有,以月圓為引子而盼望團圓的人生悲喜劇......
月,伴隨了人類文明歷史,見證了人類文化的盛衰,裝點了普通人的生活,走進了尋常人的家庭。
你不信麼?就請你翻翻文學作品吧!久遠的也許不可考,那就看看現在的、你身邊的——這論壇上就有很多。
再不然請你費心查一查我們論壇註冊的名字:月色如畫、荷塘月色、藍月亮、小盈月......
而月,並不理會人們讚賞與否,一如既往的圓著,缺著,來著,走著;靜靜照耀著,冷冷旁觀著,真真見證著......
想起一句至理名言:“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我知道。
2樓:☆靜嫻
挑亮罩紗的青燈,你正披一襲月色款款而來。你說,烹茶話文,兼調素琴,得閒情也得畫意,可否? 無語輕笑,風簷下引你拾階而入,鬆蒲為椅青石為案,待得氤氳的茶香盈室,與你盤膝而坐,舉杯暢飲。
此茶有三品,唯淺斟慢啜,方能漸悟其中點滴蘊蓄。一品濃過翰香墨色,初嘗澀苦而舌存餘甘,回味良久;二品雅似蘭馨蕙草,婉約綺麗而雋永幽長,沁人心脾;三品淡若纖纖細水,悠遠超然,相容古韻新賦之美,其意入茶而境在紙外。清絕之物,唯留有緣人淺嘗,如是解人,自當會心一笑,足矣。
3樓:
林清玄《月到天心》
二十多年前的鄉下沒有路燈,夜裡穿過田野要回到家裡,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時日,都是藉著微明的天光,摸索著回家。
偶爾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覺到心裡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時候,心裡就整個沉澱下來,絲毫沒有了黑夜的恐懼。在南臺灣,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輝煌的光明,能使整條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來。
鄉下的月光是很難形容的,它不像太陽的投影是從外面來,它的光明猶如從草樹、從街路、從花葉,乃至從屋簷下、牆垣內部微微地滲出,有時會誤以為萬事萬物的本身有著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霧,到處都瀰漫著清氣,當螢火蟲成群飛過,彷彿是月光所掉落出來的精靈。
每一種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們也覺得自己心裡有著月亮、有著光明,那光明雖不如陽光溫暖,卻是清涼的,從頭頂的發到腳尖的指甲都感受月的清涼。
走一段路,抬起頭來,月亮總是跟著我們,照著我們。在童年的歲月裡,我們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種親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燈為我們引路一樣。我們在路上,月在路上;我們在山頂,月在山頂;我們在江邊,月在江中;我們回到家裡,月正好在家屋門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鄉村都還歷歷如繪。但對於月之隨人卻帶著一絲迷思,月亮永遠跟隨我們,到底是錯覺還是真實的呢?可以說它既是錯覺,也是真實。
由於我們知道月亮只有一個,人人卻都認為月亮跟隨自己,這是錯覺;但當月亮伴隨我們時,我們感覺到月是唯一的,只為我照耀,這是真實。
長大以後才知道,真正的事實是,每一個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獨一無
二、光明湛然的,當月亮照耀我們時,它反映著月光,感覺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這個世界上 ,每個人心裡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罷了。只有極少數的人,在最黑暗的時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覺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這是為什麼禪宗把直指人心稱為“指月”,指著天上的月教人看,見了月就應忘指;教化人心裡都有月的光明,光明顯現時就應捨棄教化。無非是標明瞭人心之月與天邊之月是相應的、含容的,所以才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即使江水千條,條條裡都有一輪明月。從前讀過許多誦月的詩,有一些頗能說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陽明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確實,如果我們能把心眼放開到天一樣大,月不就在其中嗎?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來山就大於月亮了。還有一首是宋朝理學家邵雍寫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風來水面,都有著清涼明淨的意味,只有微細的心情才能體會,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們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沒有見到心靈之月,則月亮只是極短暫的偶遇,**談得上什麼永恆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讓自己光明吧!
4樓:鳳歌如火
既然要自己寫,那還是自己寫吧。
5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賞月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祕、迷離。
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
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
幫幫忙,找些關於描寫春的詞語、古詩和文章,急呀...!!!!!
6樓:匿名使用者
文章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867598.html?si=2
詞語:春暖花開、春風送暖、春風拂面、春意盎然、 百花盛開、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萬木爭春、 永珍更新、萬紫千紅、陽春三月、乍暖還寒、 風和日麗、和風細雨、鳥語花香、氣象萬千、 欣欣向榮、鶯歌燕舞春光明媚 鳥語花香 春風拂面 春意昂然 春光融融
春暖花開 滿園春色 東風送暖 大地回春 雪化冰消
春風宜人 春回大地 萬物復甦 春和景明 鶯歌燕舞
百花盛開 柳暗花明 草長鶯飛 含苞欲放 花枝招展
陽春三月 春寒料峭 奼紫嫣紅 春光滿面
古詩:金谷園
杜牧繁華事散逐香塵,
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
落花猶似墜樓人。
雜詩無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
著麥苗風柳映堤。
等是有家歸未得?
杜鵑休向耳邊啼。
金陵圖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
依舊煙籠十里堤。
滁州西澗
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行,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闕題劉 虛
道由白雲盡,
春與清溪長。
時有落花至,
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
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
清輝照衣裳。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獨有宦遊人,
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綠萍蘋。
忽聞歌古調,
歸思欲沾巾。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志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一)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
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
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四句意謂:
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訊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枝
唐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閒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雲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二)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溼,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洩: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裡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一夜風:一夜春風。
唐 王涯《春遊曲》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颯颯:風聲。唐 李商隱《無題四首》
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
唐 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唐 丘為《題農父廬舍》
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 趙嘏《喜張渢及第》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三)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
若個:哪個?
唐·東方虯《春雪》
馬踏春泥半是花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見:顯現。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唐·劉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劉方平《夜月》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
唐·令狐楚《春遊曲三首》
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儲光羲《答王十三維》
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謁王使君叔》
風弱知催柳,林青覺待花
兩句寫初春將近時的景色。
唐·盧僎《歲晚還交臺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唐·楊凌《句》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唐·溫庭範《題望苑驛》
清明節急用啊快快快半小時內搞定!!謝謝
炫love寶貝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
正處於鬱悶中,快快幫幫 謝謝大家了!!!!
像這樣穎心太重的人,不要也罷,如果你要了,日後於他結婚事新辦後,你的人際關係網就用慢慢的淡吧,影響自己的發展。這個男人小氣了一點嘛,不過只要不是太過份的話,就權當是他太愛你的表現了。如果真是太過份的話,你還是應該和他嚴正深淡一次,把你的意思明確無誤的告訴他 你不喜歡他干涉你的交往,再不改正的話,我倆...
急謝謝我眼中的蘇東坡作文急!謝謝!我眼中的蘇東坡500字作文
篇一 我眼中的蘇軾作文500字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蘇東坡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 彷彿是一扇古銅色的門。我推門而入,彷彿看到蘇軾站在時空虛空的另一頭向我掂須微笑。一首 念奴嬌 將豪放派詩詞藝術推至了頂端。蘇軾泛遊赤壁,留下的是兩篇名賦與一首懷古之詩詞。讀 赤壁賦 讀到 嘆吾生只須臾 兩句,忍不住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