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的例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誰說的

2021-06-03 03:10:11 字數 1274 閱讀 9689

1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李世民,創立“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知人善任是成功的條件之一。名臣魏徵與太宗議論治國之策時,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英明論斷,闡明瞭一個治國安邦的深刻道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裡的水是指“人民”,這裡的舟是指“皇權統治”。意即:人民群眾可以維護封建政權,也可以推翻封建政權,關鍵統治者是否順民意、得民心。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回顧歷史,從歷史上的封建王朝的興衰史中,我們可以獲得許多有益的東西。

秦始皇嬴政持策仗劍,滅六國,吞八荒,囊括四海,建立了秦王朝,也算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歷史人物。可建立了秦王朝後,他不知修養生息,發展生產,卻推行**,修阿房、建長城、焚書坑儒、殘民以逞,導致**人怨。身為戍卒的陳勝、吳廣登高一呼,天下響應,秦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既強大而又短命的王朝。

(嬴政在位27年,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僅在位3年。)這裡的經驗、教訓何其深刻,秦朝的滅亡,是他推行**的結果,也是人民反抗**的偉大勝利。

2樓:匿名使用者

秦一統天下,後秦**,天下共反。

國名黨開始眾人支援,後來眾人推翻。

其實每個王朝,政權的滅亡都是這個列子

唐太宗李世民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每個舉4個例子

3樓:匿名使用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表現了唐太宗的民

本思想,所謂民本思想是我國傳統的民本觀念是相版對於君本(國本)、官本權而言的(其實兩者是對立統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國古代的明君、賢臣為維護和鞏固其統治而提出的一種統治觀,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現為重民、貴民、安民、恤民、愛民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誰說的

4樓:道峰山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早是荀子說的。

原文見《

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其中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荀子·王制篇》中有這麼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唐初魏徵和唐太宗也多次轉引這樣的觀點。見《貞觀政要·論政體》:“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以為可畏,誠如聖旨。”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釋義: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

5樓:哈哈我沒笑哈哈

荀子,原文見《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哪個說的

這句話的出處是 荀子 裡記載的孔子對魯哀公說的話,但按照那個時代諸子著作的寫作手法,也可能是荀子自己虛構出來的。唐太宗教育太子李治時引述過這句話,也因此廣泛流傳。 吹起狂風 最早出自孔子 一 原文見 荀子.哀公 篇,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魯哀公問於孔子曰 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

水可載舟的下一句是什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下一句是什麼?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原意 在水上,水可以載著舟行駛,同樣也可以讓舟覆滅。對於天下而言,黎民就好像是眾多水滴匯成的大海,天子就好似海上的一片舟。比喻在平時,一樣事物往往存在兩面性。出處 南朝 宋 范曄 後漢書 皇甫規傳 注引 孔子家語 孔子曰 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反映了什麼原理?有什麼意義

體現的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性。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才可以相互轉化。對立和統一是矛盾的兩個根本屬性,矛盾的對立屬性稱作鬥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稱作同一性。要深刻理解唯物辯證法的矛盾,就必須弄清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含義以及兩者的相互關係。矛盾的基本屬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鬥爭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