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因緣生萬法
“各人修行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你吃飯我飽不了,我吃飯你飽不了;雖然同臺吃飯,吃與不吃,吃多吃少在各人,修行與吃飯道理是一樣的啊!南無阿彌陀佛!!!
2樓:匿名使用者
1. 自己的肚子自己吃飽,別人無法代替你的生活。
2. 自己的修行自己踐行,雖為同窗同修也無法代替你自己的進步。
3. 雖為同臺吃飯與修行,各人悟道與德行不同,不同境界對同一事物應對方式不同。
,,,,,,
3樓:累劫修行
吃的是一鍋飯,但消化要靠自己;學的是同樣的佛,但悟性要靠自己。
4樓:匿名使用者
518說的好,好,好,你修道來他修佛,究竟誰能成正果
修行過程: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
5樓:匿名使用者
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
修法修自己!
修法就像吃飯,多少隻有自己知道!
而且修法之路,很辛苦,也只有自己堅持,別人幫不了你!
6樓:匿名使用者
外在的相相同,而內在的修行對個人卻是不同的。(純粹個人理解,不知對否,僅供參考)
宗教的四要素指的是什麼?謝謝!很急!
7樓:莫憶千
宗教觀念、宗教行為、宗教體驗和宗教體制。
宗教作為一種社會化的客觀存在具有一些基本要素。這些要素分為兩類:
一類是宗教的內在要素,其中有兩部分:
1、宗教的觀念或思想;
2、宗教的感情或體驗。
一類是宗教的外在要素,也有兩部分:
1、宗教的行為或活動;
2、宗教的組織和制度。
一個比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內外四種因素的綜合。
擴充套件資料在近代宗教學中,有三種研究方法最有影響,一是宗教人類學和宗教歷史學,二是宗教心理學,三是宗教社會學。它們對宗教的本質和基本特性的看法各有側重,在此基礎上對宗教提出了不同的界說。
宗教人類學和宗教歷史學一般強調以宗教信仰的物件(神和神性物)為中心來規定宗教;宗教心理學則著眼於宗教信仰者個人內心世界對神或神性物的內在體驗;宗教社會學則往往以社會為中心來看待宗教,把宗教對於社會生活的影響和功能視為宗教的核心和基礎。
可以這樣概括:在把握和規定宗教的本質問題上,第一種是以宗教信仰的物件(神或神性物)為中心;第二種是以宗教信仰的主體(人)為中心;第三種則是以宗教信仰的環境(社會)為中心。
8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是一種社會化的客觀存在,具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可以歸納為宗教四要素:
1、宗教的觀念或思想(內在因素)
2、宗教的感情或體驗(內在因素)
3、宗教的行為或活動(外在因素)
4、宗教的組織和制度(外在因素)
一個比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內外四種因素的綜合。這四要素是相互伴生、相互制約的。這四個基本要素在宗教體系中有一定的關係和結構。
從邏輯上看,四個要素在宗教體系中實際上有四個層次。
1、基礎層/核心層:宗教觀念(主要是神道觀念)
2、第二個層次:宗教體驗(以神道觀念為邏輯前提所產生)
3、第三個層次:宗教行為(即宗教的崇拜行為,是宗教觀念和體驗的外在表現)
4、最外層:宗教體制(是宗教觀念信條化、宗教信徒組織化、宗教行為儀式化、宗教生活規範化和制度化的結果,它處於宗教體系最外層,對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觀念、宗教體驗和宗教行為起著凝聚固結的作用,保證宗教這種社會現象最為社會結構的一部分而存在於社會之中。)
根據宗教四要素,可將宗教定義為:
宗教是關於超人間、超自然力量的一種社會意識,以及因此而對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為,是綜合這種意識和行為並使之規範化、制度化的社會文化體系。
各種型別的宗教規定都離不開神或神性物的觀念。具有超人間、超自然的神、或神性物的觀念,在宗教體系中構成核心的、本質的要素。但是,宗教並不單純是一種主觀的觀念,而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文化系統,包含有比神觀念更廣泛的內容。
支配著人類生活的外部力量,或具體或不具體,一旦被人們的幻想超人間化、超自然化以後,它就變成了某種神祕或神聖的東西。這種虛幻的宗教觀念要想成為信眾共同崇拜的物件,就不能始終侷限在主觀的幻想世界之中,而必須把它表象為信眾可以感知和體認的感性物。因此,各種宗教都把其所崇奉的神聖物件客觀化為某種具有感性形態的象徵系統。
例如,原始宗教所崇拜的圖騰;天主教把十字架、聖母像等作為上帝的象徵和神聖事物,把耶穌**作為上帝和聖靈的感性象徵。
有了宗教崇拜的偶像或其他象徵表現,還必須有宗教象徵物的安息之所、供奉之地,以便為信仰者提供宗教活動的場所。例如:寺廟、教堂。
這說明宗教的神不僅是信仰者主觀的觀念,還客觀化、社會化了,並進一步體現在宗教信仰者的行為中。這些行為是信仰者用語言和肉體進行的外在活動,是內在的宗教觀念和宗教感情的客觀表現,即崇拜活動。各種宗教都通過一定的儀式把這些原為自發而分散的宗教行為規範化、程式化,並附加上神聖的意義。
這些行為和活動是規範的、有組織的,具有鮮明的社會性。
宗教的社會性更具體的表現為宗教組織和制度的建立。在原始社會,宗教信仰和活動把每一個氏族成員凝結在氏族社會的組織當中。在階級社會,由於多種宗教的同時共存和彼此競爭,以及新興宗教和教派的不斷出現,導致了各種形式的衝突和鬥爭。
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宗教組織。宗教組織的出現,進一步消除了原始宗教信仰上的自發性,使宗教成為以宗教組織為基礎的社會性宗教。為了對外立異和對內認同,宗教組織把本教的基本宗教觀念教義化、信條化,並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各種戒律規範和教會生活制度。
這種共同的禮儀行為、共同的教義信條、共同的教會生活制度、共同的戒律規範,強化了宗教的社會性,把廣大信仰者納入共同的組織和體制,規範了他們的信仰和行為,影響以至決定了他們的整個社會生活,這就使宗教在現實生活中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而宗教的教義、信條、行為規範、禮儀規定等常通過文化、藝術、哲學、道德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僅鑄型信仰者的信念和靈魂,更規定他們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因此宗教是一種社會文化體系。
[參考書目]
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3年12月(2023年5月重印),第74頁至79頁。
世界三大宗教創始人分別是誰?
9樓:園林植物手冊
一:三大宗教的創始人
1、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伊斯蘭教的創立者是穆罕默德,**教的創立者是耶穌。
2、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此時商品**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3、穆罕默德(阿拉伯語:محمّد,拉丁語:muḥammad;約570年-632年6月8日),全名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雜湊姆(abu al-qasim muhammad ibn abd allah ibn abd al-muttalib ibn hashim 含意為:
受到善良人們高度讚揚的真主的使者和先知)。政治家、宗教領袖,穆斯林認可的伊斯蘭先知,廣大穆斯林認為他是安拉派遣人類的最後一位使者。伊斯蘭教教徒之間俗稱“穆聖”。
4、耶穌(約公元前4年—約公元30年),是**宗教裡的核心人物,**宗教認為他是《舊約聖經》中所預言的彌賽亞(救世主,**),並且是三位一體中聖子的位格,常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出生於伯利恆 (巴勒斯坦中部),三十歲左右開始傳道,三十三歲時在總督本丟彼拉多執政時受難、為了全人類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覆活、並向門徒顯現四十天後**,坐在全能天父的右邊,他必要在世界窮盡的審判之日在光榮中降來,建立榮耀的天國,給「善」帶來最後的勝利。
二、三大宗教的介紹
1、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門等。截止到2023年底,世界人口約68億人口中,穆斯林總人數是15.
7億, 分佈在204個國家和地區,佔全世界的23%。
2、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3、**教是對奉耶穌**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
**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在中國,因為歷史翻譯的原因,通常把新教稱為**教,為了說明“**教”的確切概念,本詞條稱“新教”為“**新教”,而不是慣稱的“**教”。
10樓:匿名使用者
**教、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教創始人為**,伊斯蘭教為穆罕穆德,佛教為釋迦摩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
按照**教經典的說法,**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左右)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
1、**宗教是一個一神論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穌**為救世主的教會。雖然耶穌**所建立的是一個合一的**教會,但**教在歷史程序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2023年全世界範圍當中有超過一萬個**教派,主流的派別主要有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三大傳統教派,以及一些在信仰人數上雖不如傳統教派多,但也有了相當的規模的非傳統教派,如:摩門教、耶和華見證人等。
2、伊斯蘭教創立者先知穆罕默德。伊斯蘭教誕生於阿拉伯半島的社會大變動時期。先知穆罕默德出現了,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為口號,提出禁止高利貸,"施捨濟貧"、"和平安寧"等主張,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要求。
伊斯蘭教就是在這樣一個轉折的時刻誕生的。
伊斯蘭又稱伊斯倆目,在阿拉伯語有順從、和平和安寧之意,英文寫作islam。這是一個順從安拉、崇尚和平、祈求安寧的宗教。伊斯蘭教特有的綠色就代表著和平之意。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於公元622年,伊斯蘭教世界的國家遍佈亞、非兩個大洲,總體算來也有大約五十個。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國家裡都有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民(穆斯林)。
3、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公元前6世紀以前,距今約2500-2600多年。據**記載,印度佛教創始人是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代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部落王子,以淨飯王為父、摩訶摩耶為母。
佛教自創立以來,就在古印度廣泛傳播,總的說來,佛教在印度的發展主要分為四個時期,這四個時期分別是原始佛教時期、部派佛教時期、大乘佛教時期、密宗佛教時期。
佛教自創立以來,就在印度廣泛傳播。與婆羅門教艱澀的教義相比,釋迦牟尼的說法不立文字,簡單易懂,且他一向主張眾生平等,對於女性和奴隸也一視同仁,因此,佛教受到了社會底層百姓的歡迎。另外,由於許多僧院接近城市,一些商人和貴族與佛教多有接觸,雖然他們不能成為全職的僧人,但他們在金錢和土地方面對佛教也有所扶植,甚至於一些王國的君王也成為了佛教的信徒。
總的說來,佛教在印度的發展主要分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分別是原始佛教時期、部派佛教時期、大乘佛教時期、密宗佛教時期。
人狗殊途難溝通,各自修行更輕鬆是什麼意思
秋風辭 人狗殊途 他 她 是人 你是狗 人跟狗是不能在一起的 何時 我和你不是一路人,分了吧 就是指不是一路人 應該各自分道揚鑣 關於 以己度人,不如以人渡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以己度人,不如以人渡己的意思是 拿自己的心思來衡量或揣度別人,不如拿別人的心思來揣度自己。所蘊含的道理 以己度人 容易用...
什麼叫吃飯,吃飯是什麼意思?
蜜羅 吃飯,民以食為先,食以安為先!每個人都得吃飯的,才能補充能量,才能做事情。然而吃飯這個定義,有些人可能直覺上就是吃米飯,而南方主食大米,北方面食。又分為早餐 午餐 晚餐,甚至現在還有人經常性吃夜宵,不過夜宵沒聽過有人問起 吃飯了沒的。還有,記得有一句話 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點容易消化...
美食饕餮是什麼意思饕鬄饕餮各自是什麼意思?
美食饕餮是指專門吞食美食的貪婪物種。饕餮 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兇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乙個大頭和乙個大嘴,十分貪吃,最後把自己都給吃掉了。它是貪欲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後人對饕餮形象中貪吃的部分加以誇張,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