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古代更夫打更的時候,是靠什麼確定是時間的

2021-06-14 21:12:56 字數 1822 閱讀 1279

1樓:

看古代電視劇的時候,會發現有一些打更的人,他們敲著自己的竹梆子或者敲著鑼,還大聲的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然後他們便慢悠悠的一個人走在寂靜的街道上。為什麼會有更夫打更呢?古代人是怎麼判斷時間的呢?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是這樣的,古代雖然沒有鐘錶之類的精準儀器,但還是有一些計算大概時間的簡單裝置,比如日圭、漏壺。很多古城裡都有鐘鼓樓,它的主要功能是報時,還作為朝會禮儀之用,鐘鼓樓上有個平臺,上面放置日圭,室內放置漏壺漏壺。

更夫晚上計算時間,有時候是靠漏壺,有時候用燃香的方式。

3樓:軒轅雪擁

古代更夫從晚上七點開始打更

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兩個時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時俗稱五更天,這時雞也叫了,天也快亮了。

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點),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臺“咚——咚!咚!咚!咚!”。

古代是如何打更的 敲幾下 怎麼敲 怎麼喊 什麼用

4樓:學院派魚多多

一、古代是如何打更的:

1、古代夜間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鑼報時。總體來說是由慢到快,連打三趟便收更結束。

2、更夫通常兩人一組,一人手中拿鑼,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時兩人一搭一檔,邊走邊敲。

3、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個時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時俗稱五更天。

二、古代打更敲幾下,怎麼敲 :

1、落更(即晚上七點):

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2、二更(晚上九點):

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3、三更(晚上十一點):

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4、四更(凌晨一點):

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5、五更(凌晨三點):

一慢四快,聲音臺“咚——咚,咚,咚,咚!”。

三、古代打更怎麼喊:

1、落更(即晚上七點):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2、二更(晚上九點):

關門關窗,防偷防盜。

3、三更(晚上十一點):

平安無事。

4、打四更(凌晨一點):

天寒地凍。

早睡早起,保重身體。

四、古代打更什麼用:

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一般城市都少有鐘錶,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

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人們都過著一種按部就班的平靜生活。打更也就成一門古老的職業。

5樓:匿名使用者

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點)時,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如“咚——咚!咚!咚!咚!”。

也有地方用小鑼之類的配合的,如"洞洞當"代表二更,"洞洞洞當"代表三更,餘此類推。

古代有哪些辨別方向的工具,古代人是靠什麼辨別方向的?

可樂可123可樂 1 指南車 指南車,又稱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裝置。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指南車是利用齒輪傳動來指明方向的一種簡單機械裝置。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從而帶動車內的木製齒輪轉動,來傳遞轉向時兩個車輪的差動,再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木人與車轉向...

古代所說的糧草是指什麼古代打仗時候所說的糧草具體指什麼?

糧草指的是軍隊的後勤補給。古代行軍中,糧草其實不僅僅是糧食和草料,實際上還包括衣食 醫藥等諸多方面的軍隊必需用品。糧 就是軍隊吃的糧食,草 就是戰馬吃的草料,用時泛指後勤補給。要組織乙個戰鬥力強大的軍隊,後勤保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古代用兵 一直強調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是指糧秣 草料等軍需物資 兵馬...

請問在古代玉是做什麼用的這個玉器在古代是幹什麼用的?

有很多作用 有的可以用作配飾 比如鑲嵌在頭冠上 腰帶上 佩劍等 是裝飾用的 有的是直接戴在脖子上或腳腕 手腕上的 尤其是女孩從小就貼身戴的玉更有靈氣有辟邪作用 還有就是在古代,人死後會在舌頭下壓一塊玉 聽說可以防止詐屍 不過聽說 也會塞 叫肛塞 而那些貧窮的百姓買不起玉的也會在舌頭下壓乙個銅板 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