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子
《詩經》中的“荼”字,是指茶嗎?
2023年前,中國出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當代許多學者著書立說之時,談到茶詩則往往將其源頭歸結到——《詩經》。他們認為《詩經》中之“荼”字即為“茶”之始祖,故而其中有“荼”之詩句自然而然地成為茶詩了。
但又有許多專家對此則持有反對意見,甚至乎還搬出了前輩茶人的意見以作論據。如宋代車清臣的《腳氣集》中就說到:“毛詩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注:荼,苦菜也。周禮掌茶,以供喪事,取其苦也。
蘇東坡詩云:‘周詩記荼苦,茗飲出近世。’”爭論之說,議論紛紜之處,實是多如河沙。
有關茶詩之起源是否是《詩經》,這並非由論者之言即可決定,我們還得返回其始,從《詩經》之文字研究出發來**這個問題。
一、《詩經》的產生年代與茶事活動出現時間之比較
關於《詩經》產生的年代這一問題已在文學史研究界得到一致的認同,認為《詩經》的創作時間距今應該有二千五百多年,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時候的作品。這也就是說,《詩經》的發軔之作也只能是在西周初年,即公元前十六世紀。那麼再讓我們來對比一下“茶”進入世人生活的年代。
撇開“神農氏”與茶的故事不說,因為有眾多學者認為這只是一個傳說,不可充當論據使用,我們來看看史書中的記載,《華陽國志·巴志》所說:“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於巴,爵之以子……魚鹽銅鐵、丹漆茶蜜……皆納貢之。” 可見西周初年時茶已用作貢品,人們視茶為珍貴、稀有之物才會把茶作為貢品。
那麼在此之前,把茶作為用來祭天、祭神、祭祖的祭品也是合利情理的。隨著古代文獻的進一步發掘、整理,相信將有更多的可靠的資料能夠證明這一點。
那麼,也就是說,在《詩經》創作之前已經有了茶的身影在中華大地飄蕩。
二、《詩經》流傳的區域範圍與茶文化傳播範圍之比較
研究者們都認同這麼一個觀點,《詩經》中所反映的生活主要是當時中國的文化、經濟中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黃河流域,這可以從《詩經》的內容分類上看出:《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所佔比重很大的“風”又分為十五國風,絕大部分都是黃河流域一帶民生的歌謠反映。而“雅”則是周王室都城區域內的人們生活的文學反映。
“頌”就更不必說了,是對先祖豐功偉績的讚頌之詞。所以說《詩經》主要歌說的是黃河流域的生活習俗。
而茶事活動,則產生於南方的巴蜀之地。在當時而言,這一區域,相對於北方的黃河流域還是“蠻荒之地”。因而有的學者以此為據,認為流傳於黃河流域的《詩經》當中不可能有反映南方巴蜀之地茶事生活的詩歌篇章的。
而《詩經》當中的“荼”字自然只能是當地老百姓生活中常見的“苦菜”一類的植物。
事實上,雖說巴蜀山水是滋養茶樹最早的土壤,但最遲在春秋戰國時期,茶葉已傳播至黃河中下游地區,當時的齊國(今山東境內)就業已出現了用茶葉做成的菜餚。《晏子春秋》中就記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當然,當時傳入的茶葉還只是作為菜餚一類的食用之物,而並非是品飲之物。那要等到戰國末期,秦滅巴蜀之後,黃河流域才受其影響,飲茶之風才開始流行。“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 顧炎武《日知錄》)。
由此可知,並非茶葉產自巴蜀,就說明在春秋時期黃河流域就沒有茶事活動。
三、《詩經》中有關“荼”字詩句的解讀
前已說過,《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經過翻檢,找出有“荼”字詩句的詩篇共有七首。下面分別根據《詩》學研究專家之言,按照“風”、“雅”、“頌”的順序進行解說。
1、《邶風·穀風》,這是棄婦自敘悲怨之情的詩。詩中寫被棄情節,出自故夫喜新厭舊,不說故夫相待之薄,卻說待新婚之厚,言外隱照。對於治生持家之道,低迴呻吟,幾不成聲。
一旦生活好轉,反被遺棄,可見故夫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對她是絕情負義的。其中有“荼”字之詩句為: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不遠伊邇,薄送我畿。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宴爾新婚,如兄如弟。
詩句的大意是指:被趕出門步子慢,心裡有恨氣難散。路並不是那麼遠,你只送到大門坎。誰說苦菜味兒苦,比我痛苦薺還甜。新婚快樂迷著你,更比兄弟還纏綿!
此例之“荼”,一般釋為“苦菜”。因毛傳載:“荼,苦菜也。
”漢王逸《九思·傷時》句:“堇荼茂兮扶疏。”清代曹寅《和孫子魚食蕎詩寄二弟》之二:
“平生哺餟意,未改茹園荼。”荼薺皆菜名。荼味苦,薺味甘,因以兩者對舉而成比較。
故又有以“荼薺”喻小人與君子,《楚辭·九章·悲回風》:“故荼薺不同畝兮,蘭茞幽而獨芳。”
2、《鄭風·出其東門》,這是寫一個青年的愛情是專一的,雖說東門遊女如雲,也不能打動他的心,轉移他的目的,他還是深深地愛著那位“縞衣綦巾”裝飾樸素的姑娘。其中有“荼”之詩句為: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雖則如荼,匪我思耳。
縞衣茹蘆,聊可與娛。
詩句的大意是指:走出東城重門下,遊女多如白茅花。雖然多如白茅花,可我都不去牽掛。白衣紅巾的那位,願同遊樂戀著她。
此處之“荼”,指茅、蘆之類的白芪,用來形容鮮白美好。《國語·吳語》載:“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
”韋昭注:“荼,茅秀也。”《漢書·禮樂志》:
“顏如荼。”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荼,野菅白華也。
言此奇麗,白如荼也。”
3、《豳風·七月》,這是敘述農民全年勞動的詩。詩中用對比的寫法,暴露了當時統治階級對農民如何壓榨剝削,描繪出農民如何終年勞動過著悲慘的生活。這裡反映了蘊藏在農民心裡的無限仇恨的情緒。
其中有“荼”之詩句為: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
採荼薪樗,食我農夫。
詩句的大意是指:六月吃李和葡萄,七月煮豆和葵苗。八月打下樹上棗,十月收穫田裡稻。
釀成春酒香又清,老人喝了添精神。七月吃的瓜和菜,八月又把葫蘆採。九月揀起麻子來,採些苦菜打些柴,農夫才能把鍋開。
此句之“荼”,亦指苦菜。但藍菊蓀先生《詩經國風今譯》(四川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將“採荼新樗”譯為:“採苦菜做藥,砍臭椿做燃料”,則“荼”(苦菜)應有藥用功效。
4、《豳風·鴟鴞》,這是一首禽言詩。通篇借用一隻雌鳥哀訴她的苦難遭遇,來咒罵統治階級使人民遭遇到家破人亡的苦痛。這裡把統治階級比喻成為鴟鴞那樣的惡毒,憤恨心情完全表達出來了。
這種以鳥喻人的寫法,在詩經中是極為突出的。其中有“荼”之詩句為: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詩句的大意是指:我的雙手已疲勞,築巢我還銜茅草。我又把草來儲聚,我嘴累得吃不消,可我窠兒沒修好。此處之“荼”指茅草的花,採茅草花是為了墊巢。
5、《大雅·綿》,這篇詩追述周民族的興起始於古公亶父遷於歧山,辛苦經營,始奠定周民族的基礎。到了文王,任用賢能,繼承古公亶父的豐功偉業,周民族更強大起來了。其中有“荼”之詩句為:
周原**,堇荼如飴。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
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詩句的大意是指:沮漆之間平原美,堇荼也有甜滋味。又研究來又策劃,於是問卦或灼龜。卦說地好可居停,築室於此不遲疑。
該詩“堇荼如飴”句中,堇,馬瑞辰《通釋》據《爾雅》釋為堇葵。荼,馬瑞辰《通釋》:“今北方所謂苣蕒菜,一名苦苣者也。
”這兩種野菜味均苦。而袁梅先生的《詩經譯註》(齊魯書社2023年6月版)則據(《詩經稗疏》,將堇釋為“粘土”,認為“荼”“應為‘塗’之訛,泥。”
6、《大雅·桑柔》內容為,周大夫芮伯責周厲王用小人,行**,招外侮,禍人民的罪行,並陳述救國之道。其中說到“荼”之詩句為: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
維彼忍心,是顧是復。
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詩句的大意是指:這些善良之人,不為梨祿追求鑽營。那些不良之人,前瞻後顧,私念重重。
不良之人貪婪昏亂,使人遭受痛苦災難。“荼毒”意為毒害,殘害。《書•湯誥》:
“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
7、《周頌·良耜》,這篇是秋成報祭社稷的樂歌。全篇分四章。首章寫播種的事,次章寫耘耨的事,三章寫收穫的事,末章寫報祀的事。其中有“荼”之詩句為:
其饢伊黍。其笠伊糾。
其鎛斯趙。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詩句的大意是指:那飯食是用黍米做成。那斗笠編得糾糾繚繚。那鋤頭都有尖利之鋒。用它把荼、蓼雜草薅淨。荼、蓼朽爛,不再復生。黍、稷長得十分茂盛。
該詩之“荼”,指田園雜草。針對“以薅荼蓼”,孔穎達疏:“蓼是穢草,荼亦為穢草。
”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稻工》:“凡宿田*草之類,遇籽而屈折,而*稗與荼蓼,非是力所可除者,則*以繼之。”
四、《詩經》中“荼”字詩句解說總結
從對《詩經》原始詩歌的分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七首有“荼”之詩其中“荼”字的解釋是各有異同的。我們在此亦可將其分為三種:
1、“荼”字作茅、蘆之類的白花解,作田間雜草解,肯定非茶之說。如《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雖則如荼,匪我思耳。縞衣茹蘆,聊可與娛。”《豳風·鴟鴞》: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周頌·良耜》:“其饢伊黍。
其笠伊糾。其鎛斯趙。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很明顯,這三首詩中的“荼”字的解說,肯定不能作“茶”的別稱。
2、“荼”為引申意,因荼之味苦而引申出其他意義。如《大雅·桑柔》: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
維彼忍心,是顧是復。
民之貪亂,寧為荼毒。
“荼毒”一詞雖然現在人人都知道它是什麼意思,但其源頭則是出於“荼”。陳奐《傳疏》:“荼:
苦菜。因之凡苦曰荼。荼毒即是亂。
”姚際恆《詩經通論》:“侄炳曰,荼惟以苦名,無毒。孔氏曰,‘荼,苦葉;毒,螫蟲。
皆惡物。’本為二物。”故袁梅先生《詩經譯註》釋“荼毒”時雲:
“荼:苦菜。此取‘苦’義,謂‘使人受其所加之苦’。
毒:毒螫之蟲。此取‘毒害’義,謂‘使人受其毒害’。
”苦菜味苦,茶亦味苦。此處之“荼”,無論釋為兩物之一,均可以通。
3、“荼”字既可用“野菜”來加以解說,也可用“茶”字加以說明。
如《邶風·穀風》: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不遠伊邇,薄送我畿。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宴爾新婚,如兄如弟。
《豳風·七月》: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
採荼薪樗,食我農夫。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詩經 我國第一部字典是 說文解字 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 屈原 詩經 說文解字 屈原 詩經 東漢 許慎 說文解字 屈原 5.我國第一部詩集是 詩經 孔子編 我國第一部字典是 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 我國第一部字典是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 中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
我國第一部詞典,第一部詩歌總集,第一部紀傳體史書,第一部軍事
中國第一部詞典 爾雅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 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司馬遷 史記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我國的第一部詞典 爾雅 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 春秋 孔子整合 詩經 我國的第一部軍事著作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 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漢代 司馬遷 史記...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包括
詩經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是中國古代 詩歌開端,最早版 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 南陔 白華 華黍 由庚 崇丘 由儀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 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 孔子編訂。詩經 在先秦時期稱為 詩 或取其整數稱 詩三百 西漢時被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