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實驗現象表明在噬菌體增殖的過程中,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內部,噬菌體是靠它的dna增殖的。同時子代噬菌體中發現了發射性,說dna在親子代間具有連續性。所以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
2樓:_加了個油的
這個實驗的highlight就是說t2噬菌體能夠完全分離為蛋白質外殼和中心核酸部分!!!! 這樣就使得標記之後能夠徹底的看到是那一部分進入並遺傳複製了~~~~~~ 而埃弗裡爺爺的肺炎雙球菌當年就是因為蛋白質和核酸分離不純,導致艾弗裡自己都不肯定自己的實驗~~~ 你可以去看看艾弗裡的***** 艾弗裡迫於社會壓力都不敢下個肯定的結論!!!! 所以死後才諾貝爾獎!!!!!
杯具~~~~
3樓:丨木
因為s35只能標記在蛋白質上,p32只能標記在dna上,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主要是蛋白質外殼造成的,沉澱中主要是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與被標記的噬菌體dna,又因為噬菌體是將dna注入到細菌體內才能繁殖的生物,所以可以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4樓:丶﹏黑白
該實驗分兩組,一組用35s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結果放射性在上清液中,而上清液中只含噬菌體顆粒,所以結論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未進入細菌體內。
另一組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結果放射性在沉澱物中,結論是噬菌體的dna進入細菌體內。
總體來看,該實驗證明在噬菌體前後代之間具有連續性的物質是dna,也就證明子代噬菌體的性狀是通過親代的dna遺傳的,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為什麼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體內轉化實驗是因為dna
5樓:淦盈
因為噬菌體的外殼是蛋白質構成,頭部含有dna。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是做了兩組對比的。①組是被35s標記的噬菌體(即蛋白質外殼具有放射性),②組是被32p標記的噬菌體(即dna具有放射性)。
因為大腸桿菌比噬菌體重,所以攪拌離心後上清液是噬菌體,沉澱物是被感染的大腸桿菌。
①這組實驗結果是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澱物放射性低。(即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留在上清液中)
②這組實驗結果是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澱物放射性高。(即噬菌體的dna在沉澱物中)
讓大腸桿菌裂解觀察新形成的噬菌體①組沒檢測出含35s(即新形成的噬菌體沒有原噬菌體放射性的蛋白質外殼);②組檢測出含32p(即新形成的噬菌體含有原噬菌體放射性的dna)。
假設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話,在①組實驗中應該會檢測出新形成的噬菌體含有放射性的蛋白質外殼,但實際中並沒檢測到,再通過②組實驗就能說明噬菌體在侵染大腸桿菌時,蛋白質外殼留在大腸桿菌外部,是dna侵入大腸桿菌體內大量增殖的,所以dna才是遺傳物質。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是用提純的方法,所以還是會有不純的;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跟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不同的是,它利用了噬菌體的結構特點就能避免掉提純純度的問題。
不知道我的回答有沒幫助到你= =,
為什麼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不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6樓:林夏勤緞
在這個實驗中,只有dna進入到了大腸桿菌細胞內起了作用,而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胞內,所以蛋白質是不是遺傳物質,在這個實驗中是不能說明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噬菌體吸附在細菌上,它的外殼(蛋白質)留在外面,噬菌體dna進入細菌體內,利用遊離的脫氧核苷酸 遊離的氨基酸等合成自己(噬菌體),達到一定數量後 細菌裂解 釋放大量噬菌體,請問蛋白質是遺傳物質嗎?
為什麼能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8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試驗觀察,噬菌體的生理特性,是 侵染 寄主細胞,注入dna,用寄主細胞的營養合成,複製dna 產生系統來實現其自身的生長和增殖。一旦離開了宿主細胞,噬菌體既不能生長,也不能複製。
是先發現噬菌體 的特性,再進行,寄主試驗的這個試驗只能證明 dna 是某種遺傳物質
反問,如果某種細菌 遺傳物質是rna,同樣能像噬菌體那樣,能說明他是“主要”遺傳物質嗎?
(我都忘記很多了,高三知識,讀大4了忘記很多了)最好 問下老師,學生物,熟悉生物課本很重要,千變萬化不離其中!!
9樓:世潔漢黛
因為噬菌體只含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所以通過同位素標記的辦法知道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中只有dna進入了細胞而蛋白質外殼則留在外面。所以起遺傳作用的肯定是dna。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生物必修2 的內容吧。噬菌體由蛋白質外殼與dna構成 就1952hershey與chase的實驗來說,噬菌體寄生到大腸桿菌菌體之中,通過遺傳物質的控制來實現噬菌體本身的複製。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經一段時間後(給予其時間讓噬菌體的遺傳物質進入大腸桿菌)進行離心處理(就是甩它),可以使噬菌體在侵入大腸桿菌時所殘留下的蛋白質外殼與大腸桿菌的菌體分離,發現放射性物質在大腸桿菌內部,說明蛋白質是不可以作為噬菌體的遺傳物質進入細菌內部的; 在另一組實驗中,用放射性物質標記噬菌體的dna,則發現大腸桿菌內部有放射性物質(即被標記過的dna),由此就可以說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
明白了?不明白繼續問我
為什麼能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噬菌體只含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所以通過同位素標記的辦法知道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中只有dna進入了細胞而蛋白質外殼則留在外面。所以起遺傳作用的肯定是dna。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個實驗能將dna和蛋白質完全分開,單獨觀察dna和蛋白質的作用。
13樓:橙枂的萬事屋
噬菌體是專門針對細菌的病毒,僅有dna核心和蛋白質衣殼兩部分構成。用噬菌體侵染細菌,dna進入細菌體內,蛋白質衣殼留在外面。所以能用該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14樓:匿名使用者
利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特點,噬菌體會將遺傳物質注入細菌,而外殼就留在外面,也就是說,最後在細菌裡的成分就是遺傳物質了。然後離心細菌沉在底下,所以在底下有放射性的就是遺傳物質。
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分別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為什麼錯
15樓:心之所向
只能說明dna遺傳物質,不能說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因為在實驗中蛋白質並沒有參與到大腸桿菌內部,但並不能說明這是因為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所以32p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分別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是錯誤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說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17樓:匿名使用者
大多數酶也是蛋白質,但它不是遺傳物質不是
18樓:匿名使用者
只能說名dna是遺傳物質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把35s標記的噬菌體與細菌混合,吸附幾分鐘後,離心除去沒有吸附上的噬菌體,收集沉澱 噬菌體 細菌混合物 將沉澱懸浮後再一次離心,收集上清液和沉澱,分別測定放射性活性,發現80 的放射活性存在於上清液中,沉澱中只有20 的放射活性,這是由於在在這期間大部分吸附的噬菌體已經將其dna注入細菌而蛋白質外殼...
關於「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分別用
a 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養基分別培養細菌,再在其中培養噬 版菌體,不能同時培權養,a錯誤 b 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只能進行適宜時間的保溫培養,如果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培養,細菌會破裂釋放出子代噬菌體,影響實驗結果,b錯誤 c 用35s標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誤差分析 上清液和沉澱物中為何都有放射性
1.1 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理論上在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澱物中應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最終結果顯示在離心後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卻比理論值略低。原因有二 一是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經離心後分布於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