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本義:停止。
《廣韻 • 止韻》:已,止也。
《廣雅 • 釋詁三》:已,成也。
《玉篇 • 已部》:已,畢也。
動詞:結束,停止
雞鳴不已。——《詩 • 鄭風 • 風雨》
德音不已。——《詩·小雅·南山有台》。
以故事得已。——《史記·項羽本紀》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列子 • 湯問》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 • 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後漢書 • 列女傳》
甘銷沉於二十載,風雨之鳴不己。——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夫婦誥》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動詞:完成,完畢
已,成也。——《廣雅》
已事遄往。——《易·損》。注:「竟也。」(竟:完畢)
且曰吾已。——《左傳·昭公十三年》。注:「猶決竟也。」
有司已於事而竣。——《國語·齊語》。注:「畢也。」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已大風、攣踠、瘻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已:**。**大風、攣踠、瘻、癘等重病。)
副詞:1、已經--表示動作變化達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罷了,算了 。如:已乎(算了)。
3、太,過——表示程度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詩·唐風》
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4、又——表示行為的頻率
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 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世說新語》
5、最終,終歸
其所以貫理焉,雖億萬已不足以浹萬物之變。——《荀子》
6、已而,然後 [then;after that]
庭中始為籬,已為牆。——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7、同「以」。已前:以前;已後:以後;已來:以來;已往:以往。已先(從前,先前)。已事(往事)。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晉 陶潛 《歸去來辭》。(已往:以往,以前。)
已後典籍。——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已而:不久;後來。)
自董卓已來。——《三國志·諸葛亮傳》。
從此已去。——唐· 李朝威《柳毅傳》(已去:以後)。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當無見期。——清· 袁枚《祭妹文》(已:以往)。
等等......
2樓:念一世情誼
古同「以」。
用,拿,把,將:~一當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鑑來。
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在,於(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待時機。~儆效尤。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前。~內。
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得~。
古同「已」,已經。
太,甚:不~急乎?
及,連及:富~其鄰。
3樓:孫鋮遠
自己吧,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自己不願意做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4樓:舜採春呂雍
「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5樓:煙樂安張望
字」,也稱
」表字「,是中國的「特產」,外國人沒有。
字,是乙個人的名字的註解、補充和延伸。字,必須與名相呼應,互為表裡。比如:
1,曹操,字孟德。「孟」表示庶出的老大,「德」是「德性」的意思,與「操行」一詞相呼應;
2,趙雲,字子龍。常言道:龍從雲、虎從風;
3,孫權,字仲謀。「仲」是「老二的意思,」權謀「一詞,誰都知道;
4,馬超,字孟起。表示他是馬騰的」側室「生的,老大;
5,馬謖,字幼常。表示他是老馬家的
」小五哥「;
......
在中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
「字」。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有
「字」。
貧苦的老百姓不可能有字,沒聽說武大郎的字叫什麼。
蒙古韃子滅亡中國後,南方的漢族人連名都不許有,更別說字了。
土財主、奸商,斗大的字不識半公升,也弄個字,人模狗樣的。
古人稱呼他人,一般稱他的字,不能呼名。呼他人的名,很不禮貌,人家會恨死你。
乙個人的字,是在成年後才有的。年輕人為了表示謙遜,都說:」年幼,無表「。
"定"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6樓:甘肅萬通汽車學校
本義:國家安穩的局面。
轉義:確切的狀態(如確切的時間、地點、人物等)。
「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10
7樓:匿名使用者
「字」的本義是小孩子。
字,金文(宀,「安」的省略,男子蓋房娶親)(子,後代,子嗣),表示女子出嫁後生育後代。造字本義:動詞,女子落戶夫家,生養後代。
在人口、勞動力決定部族強弱的遠古時代,為預防偷拐兒童、擄掠婦女,古人在新生嬰孩和新娶的女人身上做記號,叫「字」;後引申為成年禮的一部分:古代一般男子在成年後為自己的「名」作近義的「註解」補充或「說明」,也叫「字」;也有的底層百姓有「名」無「字」。篆文承續金文本形。
隸化後楷書 將篆文本形中的「宀」 寫成,將篆文本形中的「子」寫成。在古代,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在口頭上的稱調用作「名」* ,有如今日之「小名」與「暱稱」,用於日常非正式社交場合,為賤稱;子女成年後為其設計的書面稱呼叫「字」, 有如今日之「大名」與「戶籍名」,用於各種檔案和正式社交場合,為尊稱;「名」與「字」是同一物件的兩個稱呼,「字」是對「名」的解釋或補充;今人所說的「名字」,相當於古人所說「字」。
8樓:星海
古代姓名字三者是不一樣的,比如李白,字太白,一般只稱呼太白,不會稱呼李白,像我們的小名一樣
古人的字是什麼意思
9樓:孤倚危樓
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
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誕生就起名,**後則有字,號;死後有諡號。《禮記檀弓上》:
「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稱用名,稱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裡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關係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創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游、陸游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也是同義。
古人「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家梁鴻字伯鸞,「鴻」與「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過才能「無咎」。
古人「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如:宋**學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頫(俯)」與「昂」都是反義。
古人「名」和「字」往往取自古書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唐代文學家陸羽字鴻漸,是取自《周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古人的「名」和「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先秦時,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漢代以後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係,如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
在古代,由於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為是有禮貌的表現。
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連提都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產生了我國特有的「避諱」制度。
10樓:胡說大本營
「字」,也稱 」表字「,是中國的「特產」,外國人沒有。
字,是乙個人的名字的註解、補充和延伸。字,必須與名相呼應,互為表裡。比如:
1,曹操,字孟德。「孟」表示庶出的老大,「德」是「德性」的意思,與「操行」一詞相呼應;
2,趙雲,字子龍。常言道:龍從雲、虎從風;
3,孫權,字仲謀。「仲」是「老二的意思,」權謀「一詞,誰都知道;
4,馬超,字孟起。表示他是馬騰的」側室「生的,老大;
5,馬謖,字幼常。表示他是老馬家的 」小五哥「;
......
在中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 「字」。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有 「字」。
貧苦的老百姓不可能有字,沒聽說武大郎的字叫什麼。
蒙古韃子滅亡中國後,南方的漢族人連名都不許有,更別說字了。
土財主、奸商,斗大的字不識半公升,也弄個字,人模狗樣的。
古人稱呼他人,一般稱他的字,不能呼名。呼他人的名,很不禮貌,人家會恨死你。
乙個人的字,是在成年後才有的。年輕人為了表示謙遜,都說:」年幼,無表「。
古代的中國是 」禮儀之邦「,封建道德講的是 」禮義廉恥、忠孝節義「;現在的中國,講什麼?講的是拜金、作假、欺詐,還要字幹什麼?
時過境遷啦!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的名,主要用於自稱,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情況下都必須對人稱字不稱名,這要依對話雙方的相互地位而定。
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不用名,謙稱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長輩對晚輩、老師對學生、上級對下級,也可以稱名而不稱字,這樣顯得更親切。如果說起名是為了分彼此,那麼取字就是為了明尊卑。這是名與字功能的基本區別。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稱「表字」。
《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疏》雲:
「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由此可見,名是幼時起的,供長輩呼喚,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於禮貌和尊敬。
男子到了二十歲**,要舉行冠禮,這標誌著本人要出仕,進人社會。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母家而許嫁,未許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十五歲許嫁時,舉行笄禮,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喚。
拓展資料
1、所謂「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餘慶獻諂於後」。
2、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還有別號。別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時,人們為了尊重別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別號。
號和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絡。號可以有兩個字的,也可以有三個以上字的。例如:陸游,號放翁;陶潛,號五柳先生;蘇軾,號東坡居士。字數多的別號有時可以縮為兩個字,如蘇東坡。
此外,有人認為稱別人的字、號還不夠尊敬,於是就以其官職、籍貫來稱呼,如杜甫被稱為杜工部,稱柳宗元為「柳河東」。
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的做法,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對於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將要從事的職業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別。
對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剛強猛毅之字,對女的多選賢淑、艷麗、優美動聽之詞。
省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漢字 省 sh ng x ng 省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 丁再獻 丁蕾 東夷文化與山東 骨刻文釋讀 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省 拼音 sh ng x ng 注音 i 繁體字 省 漢字結構 上下結構 造字法 會意 簡體部首 目 部首筆畫 5 總筆畫 9 筆順 豎,點,點,撇,豎,橫折...
胡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1 獸類頷下的垂肉 來 前虞跋胡。源。中山狼傳 2 adj 長壽 胡考之休。詩經,絲衣 3 代詞 什麼 數千萬之眾,國胡以饋之。論積貯疏 4 為什麼,怎麼 田園將蕪,胡不歸。歸去來兮辭 5 古代對北部和西部民族的泛稱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 胡盧 笑的樣子 字 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字 只是限於古代...
豔字在古代有什麼意思在古代字是什麼意思
豔字在古代有有如下的意思 1 用作形容詞,意思是 長得漂亮。出處 春秋 左丘明 左傳 桓公元年 美而豔。釋義 非常美麗。2 用作動詞,意思是 喜愛 羨慕。出處 戰國 韓非及後人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不謀治強之功,而豔乎辯說文麗之聲。釋義 不謀求治理上的功績,只貪慕阿諛奉承的華麗辭藻。3 用作名詞,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