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傷逝》裡的子君和魯迅有什麼聯絡

2021-09-07 03:09:13 字數 5688 閱讀 2402

1樓:臉比黃花大

是**而已,沒啥關係。

20年代初正是“五四”個性解放思潮盛行的時候,易卜生的《娜拉》在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口號。所以當時出現了很多“五四腔”**,很多人寫**、戲劇歌頌青年男女敢於勇敢走出家庭爭取婚姻自由,這種**很氾濫,但魯迅的目光是犀利而深刻的,他在反思:在社會體制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女人沒有經濟地位的情況下,走出家門的娜拉會怎麼?

結果只有兩個:不是墮落!就是迴歸家庭!

因為她們沒有足以養活自己的社會體制支撐他們

因此魯迅先生在這裡寫了這篇唯一的愛情**是要告訴人們:在當時那樣的社會環境裡,所謂的自由愛情是不能支撐長久的,為愛情而走出封建家庭的女人最後的結局並不是讓人樂觀的。最後子君和涓生的分手和子君的死就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

如果有關係的話,那就是另外一種理解了:魯迅是借愛情悼兄弟之情,當時他對二弟周作人付出那麼多,然而周作人卻和他反目。因為周作人翻譯了某外國作品《傷逝》後不久,魯迅就寫了這篇《傷逝》有人分析不是巧合

2樓:

在這冒昧的說一下,大家讀文章切忌要回到原文上面,有時不要硬把作者給拉上。

《傷逝》是一個思想衝擊的產物。它主要還是批判中國的婚姻,愛情是美好的,但是它更需要經濟作為支撐,“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

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子君是魯迅塑造出來的一個處於時代交加的女性,她雖然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但是這只是像一個小孩受到鼓舞,怯生生的說出來的話,她的內心卻還是有著封建的殘餘思想。除了婚姻的悲劇外,作者也是主張女性解放的。

至於涓生,他是一個受到西方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但是他對那些思想卻只是像阿q鬧革命一樣,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自己的思想轉變也是不徹底的。涓生很自私,在遇到生活問題時,不是想如何解決,而是直接把子君當做累贅,甚至想要子君死掉,然後自己再扇動自己的翅膀,再去找新路。

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們可以把涓生當做是魯迅一部分的縮影,畢竟當魯迅糾結於與朱安的婚姻時,也有過希望朱安死掉的想法,但是涓生絕對不是魯迅的自照。

《傷逝》雖然是寫愛情,但絕對不是魯迅先生的自我寫照。他要通過這篇文章警醒國人,男女的平等,婚姻的附依。

至於說這篇文章是隱射兄弟情義的絕斷,更是無稽之談。大家可以看看魯迅先生傳記,及其和魯迅先生同時期的作家對魯迅先生的評價,一切就瞭然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鄙見,不免有些不當之處,還望各位多多指教。

3樓:匿名使用者

是反映魯迅自己思考感情困惑的文章,裡面的問題是他曾遇到過的,涓生可能是魯迅自己的映照~

4樓:匿名使用者

子君是他學生 後來相愛了 同居過一段時間 不歡而散 魯迅的妻子不止一個 此文是魯迅描寫自己情感的文章 言語比較晦澀

5樓:藍蜃尹

同學,這只是**,不要混同了,這也是魯迅先生寫過的唯一的關於男女感情類得**。

“我愛子君,仗著她逃出這寂靜和空虛”“我也漸漸清醒地讀遍了她的身體,她的靈魂”現在讀來依然很有感觸。

6樓:莫扎獸特

任何描寫知識者的作品,因為作者也屬於其中,一定都帶有他的影子——生活、經驗、思考。而魯迅的這篇作品是較早反應知識者在社會壓力和習慣面前茫然無措的。更是如此。

這就是“聯絡”,精神上的兄弟姐妹的那種聯絡。

7樓:尼克小子

他弟弟周作人曾說,其實《傷逝》並不是在寫愛情,而是借愛情暗喻魯迅和周作人的決裂的原因是因為家庭開支的原因,魯迅搬出去住以前,所掙的工資都是交給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管理,因為這後來產生了矛盾。

周作人的見解還是可供借鑑的。

8樓:

《傷逝》講述的是兩個覺醒的知識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間的愛情故事。他們從積極爭取婚姻自主和愛情上的自由鬥爭到愛情走向失敗。究其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他們生活的那個腐朽、沉滯的社會;二是他們自身的性格弱點;三是經濟上的困頓。只有徹底地解決這些現實社會問題,克服自身的弱點,才能得到真正的愛情自由。不過我覺得**中的男主人公應該是魯迅的化身!

9樓:迷糊熊熊愛問問

您好!我也有過這個疑問。

魯迅先生在《傷逝》中寫的史涓生是誰? ,把涓生和子君的基本原型設定為魯迅本人和朱安,認為涓生的懺悔暗含了魯迅對朱安的愧疚和自責

10樓:這夜別離

子君和涓生是傷逝裡面的主角呀

魯迅的《傷逝》子君和涓生愛情悲劇原因是什麼?

11樓:舊城南憶往

原因:一、社會自身的原因,黑暗社會的重壓、封建禮教的束縛。

二、 涓生和子君本身的性格弱點註定了他們愛情悲劇的一個必然原因。

三、經濟上的困頓,使他們失去了輕鬆自如的心態,他們的愛情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向滅亡。

原文節選:

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

會館裡的被遺忘在偏僻裡的破屋是這樣地寂靜和空虛。時光過得真快,我愛子君,仗著她逃出這寂靜和空虛,已經滿一年了。事情又這麼不湊巧,我重來 時,偏偏空著的又只有這一間屋。

依然是這樣的破窗,這樣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樹和老紫藤,這樣的窗前的方桌,這樣的敗壁,這樣的靠壁的板床。

深夜中獨自躺在床 上,就如我未曾和子君同一居以前一般,過去一年中的時光全被消滅,全未有過,我並沒有曾經從這破屋子搬出,在吉兆衚衕創立了滿懷希望的小小的家庭。

不但如此。在一年之前,這寂靜和空虛是並不這樣的,常常含一著期待;期待子君的到來。在久待的焦躁中,一聽到皮鞋的高底尖觸著磚路的清響,是怎樣地使我 驟然生動起來呵!

於是就看見帶著笑渦的蒼白的圓臉,蒼白的瘦的臂膊,布的有條紋的衫子,玄色的裙。

她又帶了窗外的半枯的槐樹的新葉來,使我看見,還有掛在 鐵似的老幹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

然而現在呢,只有寂靜和空虛依舊,子君卻決不再來了,而且永遠,永遠地!……

出處:出自魯迅的《傷逝》。

12樓:天闊雲閒

《傷逝》主要講述了兩個覺醒的知識分子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故事,他們受西方自由平等、個性解放思想的影響,勇敢地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爭取個人的婚姻自由。

子君為了婚姻自主,不顧一切非議和困難,走出了自己的家庭,更喊出了追求個性自由的聲音。涓生雖然不如子君勇敢和熱烈,但是他們在共同的思想基礎之上,在堅決鬥爭下,終於衝破重重阻力,創立了滿懷希望的小家庭。為什麼他們的愛情最終會破裂,主要原因有:

(一)他們生活在一個不給女人任何機會的舊社會

那個時代的人們永遠只維護禮教精神,封建倫理道德,三綱五常,如節烈,孝道,等。在他們眼裡,青年男女的婚姻,應該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有人違背了這一準則,得到的只有唾棄和懲罰。

儘管子君是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新女性,但是一個人只要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之中,必然就會和這個社會的人打交道,就會不自覺的接受別人對你的評價和議論。她無法擺脫幾千年來封建統治秩序為婦女安排的家庭地位,即依附於男性的從屬地位。社會不允許她走出去工作,也不會給予她工作的機會,那麼子君的生活就只能依靠涓生,能做的就只有家務了。

撫養子女以及其它繁重的家務勞動使她丟失了自我,她的目光變的越來越窄,她的個性逐漸泯滅,鬥志越來越消沉,進

取心逐漸喪失,她奮飛的翅膀被折斷,這樣,當愛情消亡時,子君就只能又回到過去,被她的父親帶走。也許她已被所愛傷遍體鱗傷,也許她已麻木,只是隨波逐流

了。(二)涓生和子君的愛情基礎不牢固

涓生和子君雖然都受過教育,受過西方自由平等、個性解放思想的影響,都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爭取個人的婚姻自由。在那個舊思想牢固束縛人們手腳的時代裡,

他們的這些優優勢很快就吸引了對方的意,併產生了好感,這才他們能夠彼此吸引,產生愛情的基礎。但是,子君她所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要比新思想,新文化教育深得多,而且她對新思想的接受是僅限於表面的,深層次的內涵,她是不懂得的。子君反對封建的勇氣和對愛情義無返顧的追求,完全是因為對涓生的盲目的愛,她也

並不瞭解涓生也僅僅是被她反抗封建禮教的勇氣與卓而不群的氣度所折服的。

(三)他們對婚姻的認識不夠。

子君用反傳統的方式得到了涓生的愛,卻依舊用傳統的方式表達對涓生的愛。舊思想的束縛使子君心甘情願地成為捶著衣角生活的家庭主婦。沒有爭執的服從,全心全意的依附,事無鉅細的照顧,她用她所認同的方式,用她被告知的方式,和五千年來每位女子一樣表達對丈夫的愛。

子君認為她為他走出了家庭,為他照顧起居,

已盡了愛的義務。而忽略了他們之間的愛應該是源於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子君卻不懂得她還需要不時地為愛情與婚姻注入新鮮

的活力,這樣她的愛情之花才不會枯萎,婚姻生活才不會夭折。

13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的原因,註定了他們的愛情是一場悲劇。

一代文學大師魯迅先生用他那犀利的語言,獨到的文筆,寫下了他唯一一篇以愛情為題材的文章《傷逝》,詮釋了那個時代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愛情的年輕人的愛情悲劇。

子君是一個追求個性自由的女性。她願意為了她愛的人而放棄家人,放棄理想,和自己心愛的人長相廝守。她有一句話讓我記憶匪淺“我就是我自己,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愛情”。

就因為她的這句話,涓生深深地愛上了這個有個性的女子,並和她生活在了一起。是啊,人做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去在乎別人的想法。我也是這樣想的。

曾經我也對他說過類似的話“只要我喜歡的,誰沒法說服我放棄”。但是,我還是違背了我的承諾,放棄了我愛的人。

子君和涓生為了愛情,不顧世俗的干擾,毅然地走到了一起,我打心眼裡佩服他們的這份對愛的執著。開始的生活是很幸福的,男主外女主內。但是漸漸地,惱人的生活令他們的愛情有了隔閡。

繁瑣的生活使子君從一個有理想,有個性的女性變為了一個發福的,常因為一件小事也和鄰居爭吵的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我是一個有理想的女生 ,我不想讓自己的理想會因為煩人的生活瑣事所抑制了,像子君那樣過著沒理想的生活。

愛情是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創造。停滯不前的愛情不會長久下去。這是我從《傷逝》讀到的、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是啊,愛情是人生的一部分,要不斷髮展變化才行。沒有變化的事物就不會永存下去。在這兩年的愛情裡,我和他聊了很多,但是最近發現,我們之間開始有點問題,每次討論的都是那種很遙遠,沒什麼意義的事情,而且老是重複。

涓生是一個懦弱的男人。他們的愛情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議,也因為他們的愛情,涓生失掉了唯一的工作,成了失業人員。好強的他覺得這沒什麼,認為能幹的自己會找到工作的。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生活的壓力像他們撲來,壓得他們透不過氣來。生存都成問題了,愛情又從何談起呢?

涓生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也接受不了子君的變化,認為她的變化是她自己的原因,所以拋棄了子君自己生活去了。我知道他不是那種沒有責任感的男人,但是,未來的生活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容易 ,因為他真正經歷過的苦難太少太少。

子君永遠是愛涓生的。這樣的好女子世上難找啊。因為自己沒有工作,因為涓生的出走,子君沒有經濟**,生病也沒法及時醫治,最後走了。

走之前連心愛的人的最後一面也沒有看到。她走了,但是,她把家裡剩下的唯一一點吃的給涓生收集起來,因為她相信有一天涓生有一天會回到他們愛的小屋。我愛他,曾經我也真的希望我們能走到一起,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未來誰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呢。父母的現狀讓我明白生活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他現已25,都等我兩年了。

兩年時間,對一個男人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我不想再這樣耽誤下去了。不然我的心裡這一輩子都不會好過的。

子君與涓生因為愛而走到了一起,也因為他們太過追求愛情,而忘記了他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沒有解放的社會,所以個性的解放並沒有衝出社會的束縛。這樣的環境註定了他們的愛情悲劇。我所處的社會雖然已是21世紀的新社會,但是我始終衝不出童年生活的陰影,所以我怕,怕自己的愛情再次是個悲劇。

我知道,我傷害了我愛的人。我現在不奢求什麼,只希望他有一天能明白我這樣做的用心。

魯迅小說裡有什麼人物,魯迅小說裡有什麼人物,10個

孔已己 閏土 祥林嫂 阿q 豆腐西施 魯四老爺 六一公公 阿發 双喜 桂生 柳媽 小尼姑 賀老六 劉和珍 藤野先生 夏瑜 涓生 華小栓一家 范愛農 阿q 閏土 祥林嫂 魯四老爺 六一公公 阿發 双喜 桂生 柳媽 小尼姑 阿q 阿桂 小尼姑 祥林 祥林嫂 賀老六。孔已己 閏土 劉和珍 藤野先生 夏瑜 ...

紀念劉和珍君賞析,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的課文分析

文中有bai許多地方用了白描,魯迅du從沒正面描寫zhi過她,為的dao是讓我們能聯想到這個大中內國還有很容多和劉和珍一樣的人,魯迅也藉此狠狠的批判了那些殘害有志青年的反動者。以紀念劉和珍為名,發表自己對那些反動者的憎恨,同時也為有像劉和珍這樣的人感到欣慰,感到惋惜 為什麼要紀念?想紀念就紀念了唄。...

魯迅《風箏》裡的兄弟兩的性格,比較魯迅的《風箏》和《我的兄弟》的異同點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 虐殺 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准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 對於精神的虐殺 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