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荊軻刺秦王易水送別一段,求助

2021-09-17 21:48:31 字數 931 閱讀 6970

1樓:匿名使用者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探虎需入絞宮,仰天長嘯兮成白虹

2樓:我是乙隻鴕鳥蛋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哈哈 有此一句足矣 何必800字

荊軻刺秦王易水送別是哪一段?從哪到哪?這篇文章的梗概是?作者是怎麼表現荊軻的性格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全文梗概:秦國破趙——燕國危難——刺秦準備——易水訣別——秦廷行刺——行刺失敗。

作者主要通過語言、神態、表情描寫栩栩如生地刻畫荊軻形象。作者還善於通過對比突出人物性格。

「易水送別」將一瞬間同時發生的各種現象,交織起來就創造出乙個悲壯感人的場面。「白衣冠」、「擊筑」、「和而歌」、「士皆垂淚涕泣」、「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各種現象綜合成乙個充滿悲壯氣氛的場面,有極為強烈的感人力量。這是刺秦前故事情節發展的乙個高潮,也是這篇文章感人肺腑,千古傳誦的閃光章節。

在這一情節中,荊軻的內心世界得到了比較充分的展現。面對渾身著素的送行的人們和風寒水冷的自然環境,荊軻用慷慨悲歌來表達自己對於高漸離等知己者生離死別的悲涼心情,抒發自己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懷。荊軻在太子丹對他缺乏足夠的了解、信任和尊重的情況下仍然決心履行自己的諾言,這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劇色彩,這一情節也暗示了整個事件的悲劇性結局。

荊軻的歌聲由淒切悲涼轉為慷慨激昂,送行的人們也由感動、惜別轉為激憤、激勵。就在這激動人心的壯烈場面中,荊軻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獻身刺秦的征途。「就車而去,終已不顧」,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

關於荊軻刺秦王和統一的問題,關於荊軻刺秦王和統一的問題

荊軻刺秦王只是六國的一次掙扎罷了,天下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亂了那麼久就需要乙個人出來統一。嬴政統一六國不過是各種機緣加起來才輪到他而已,並非非他不可,當時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國力本身就已十分強大,更何況當時六國衰敗,有許多國君貪圖享樂,拿楚國來說 平王錯殺吳起 懷王任用佞臣 頃襄王荒淫無度...

荊軻刺秦王的疑問,關於荊軻刺秦王和統一的問題

1.那個人應該是蓋聶。因為蓋聶和荊軻是好朋友,荊軻本來請蓋聶來幫忙的。後來蓋聶沒來,是因為,蓋聶本來是再外地然後路上遇到了許多事耽擱,由於下雪天,並且還有乙個瘋子,也可以說是武痴,因為知道蓋聶很厲害,所以一路上總是向蓋聶挑戰比武什麼的。因此耽擱了,後來太子丹說荊軻不想去打退堂鼓了,荊軻就沒再等蓋聶了...

荊軻是不是一定要去刺秦王?荊軻刺秦王是怎麼回事?

是,一定是,要不咋又荊軻刺秦王呢。荊軻刺秦王是怎麼回事?荊軻刺秦王發展經過 西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好友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著拍節唱道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