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memories丶羽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乙個,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也是中華民族的乙個傳統節日,人們都非常重視這一天。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乙個迴圈開始,是乙個非常吉利的日子,所以人們往往會在冬至這天,進行祭祖,家庭聚餐等活動。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就快要過年了,二是說明冬至和過年差不多,都是非常重要的。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乙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餃子是最適合冬季吃的食物,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地區,冬至吃餃子,已經是流傳了千年的歷史,餃子是中國北方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它可以煮著吃,也可以蒸著吃,人們在冬至這天吃餃子寓意吉祥,而且在很多地區還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2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又稱"冬節",時間在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年又分為十二節和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而冬至就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乙個。因為它的日子並沒有固定,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我們,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正因為如此,冬至便成為曆法上重要的節氣之一。更由於古人對於這種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公升了。
在古代,冬節曾是乙個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記載,又因為週曆的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元旦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才有的。漢代甚至在冬至前後,從皇帝到百官都停止辦公,全部休假來慶賀這個日子呢!
"冬至" 又稱為"至節",因為它是"陰極之至"、是"陽氣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節日。又由於冬至過後,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又有 "冬節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年節相差無幾。另外,冬至又有如"亞歲"、"如正(新正)、""履長節"等的稱呼,民間則多稱為"冬節"。
又由於富人都過著豐厚的冬至,而窮人則只能貧苦的過夜,於是又有"有者冬至夜,無者過一夜"、"富人吃一夜,窮人凍一夜"的俗諺。
民間又以冬至日到來之先後,及當天天氣的好壞,推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台灣的早晚);俗語也說:
"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3樓:枚祖鄔曉凡
01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也是中華民族的乙個傳統節日,人們都非常重視這一天,冬至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乙個,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英語:winter 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
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乙個,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
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逸周書·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中,……南系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
「定天保,依天室」,國家社稷(都城、宗廟)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了國家禮儀制度, 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也就是說,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乙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週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同時也是正午太陽角度最低的一天。古人稱冬至這一天為「日短至」。氣象資料顯示,每年冬至前後都會有冷空氣及寒潮頻繁活動,氣溫將持續下降。
所以冬至這一天,人們喜歡食用餃子湯圓羊肉等熱乎乎的食物,預防寒冷的侵襲。
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乙個迴圈開始,大吉之日。所以,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往往選在在冬至。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
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乙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的由來和含義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冬至的由來:
在古代,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乙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乙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乙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乙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公升,是乙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乙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二)傳統習俗: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公尺粉,並用糖、肉、萊、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5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又稱"冬節",時間在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年又分為十二節和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而冬至就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乙個。因為它的日子並沒有固定,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我們,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正因為如此,冬至便成為曆法上重要的節氣之一。更由於古人對於這種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公升了。
在古代,冬節曾是乙個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記載,又因為週曆的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元旦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才有的。漢代甚至在冬至前後,從皇帝到百官都停止辦公,全部休假來慶賀這個日子呢!
"冬至" 又稱為"至節",因為它是"陰極之至"、是"陽氣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節日。又由於冬至過後,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又有 "冬節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年節相差無幾。另外,冬至又有如"亞歲"、"如正(新正)、""履長節"等的稱呼,民間則多稱為"冬節"。
又由於富人都過著豐厚的冬至,而窮人則只能貧苦的過夜,於是又有"有者冬至夜,無者過一夜"、"富人吃一夜,窮人凍一夜"的俗諺。
民間又以冬至日到來之先後,及當天天氣的好壞,推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台灣的早晚);俗語也說:
"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6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乙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乙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乙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
冬至節的由來與習俗,冬至的由來 習俗
一 冬至由來 冬至,是 二十四節氣 之一。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 氣吸收入 太初歷 作為指導農事的曆法補充,採用 平氣法 即平均時間法 劃分節氣。平氣法 用測影確定黃河流域的日短至作為冬至日,將冬至與下乙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 中氣 再把相鄰 中氣 之間的日期等分,稱為 節氣 平均每...
冬至的習俗是什麼意思,冬至的由來習俗寓意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實質上相當於今天的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有 冬至大如年 的說法,稱之為 亞歲 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 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冬至吃餃子有什麼好處
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 驅寒矯耳湯 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 動脈硬化 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注意防寒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