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鬧情緒,作為父母應該怎樣正確引導

2022-01-08 09:52:26 字數 5986 閱讀 6363

1樓:布衣小童童

怎麼幫助孩子調節情緒,成了開學前家長最頭疼的問題。

1、調整作息時間

很多孩子因為假期作息生活不規律,每天上網、遊戲、晚睡,對即將開學規律的作息時間產生不適,所以會有情緒上的波動。

而且作息時間不規律,孩子精神狀態不佳,更容易導致情緒變敏感,動不動就鬧脾氣。

此時家長最應該做的事情,不是著急怎麼去幫助孩子調整情緒,首要任務是幫助孩子慢慢調整生活作息規律。

只有作息時間安排合理了,漸漸與學校作息時間靠攏,孩子慢慢適應這一變化,面對開學的恐懼心情自由會有所減少。

所以,家長不妨在開學一周前,著手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

制訂乙個和學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時間表,督促孩子按時起床、飲食。

相信只要作息時間規律了,孩子對開學的恐懼自然而然會減少,至少不會因為害怕早起而抗拒開學。

2、理解、關心孩子

「假期症候群」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擁有。

只不過孩子的症狀表現被稱之為「開學恐懼症」更為貼切。

孩子不願上學,甚至不愛聽見家長說起開學相關的話題,一說就鬧情緒。

其實此時的心理就跟家長節後不願面對上班的事實一樣,企圖逃避這一現實。

假期雖然漫長,但是上班、上學帶來的壓力依舊會讓人卻步。

孩子有情緒也很正常,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

換位思考,理解、關心孩子的情緒反應,並加以正確的引導,才是家長最應該做的事情。

一味的和孩子講道理,不如接受理解孩子的情緒,與孩子一起打敗情緒困擾。

面對鬧情緒的孩子,任何的責罵都不如理解、關心更加有效。

3、改變家庭氛圍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孩子能否快速適應開學,緩解開學恐懼,家庭環境的改變很重要。

如果家長依舊是假期生活狀態,該玩手機時玩手機,看電視時看電視,沒有絲毫開學、工作的轉變,孩子自然很難進入到作為「學生」的角色裡。

進入不了學生的角色,孩子對學習、對學校就容易產生抗拒。

即便再想念開學的日子,但是面對不適合學習的環境,孩子依舊難以對學習產生興趣,擁有開學恐懼也很正常。

心態,接受開學的事實。

多跟孩子溝通,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就是**孩子開學恐懼的最好方法。

2樓:職場導師夏清

我覺得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父母不要立馬就去安慰,這樣只會助長孩子這種不良習慣,等他冷靜下來再去詢問他。

3樓:繁華老師

父母一定要先去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要總是以暴制暴,要告訴孩子,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才是真正厲害的人。

4樓:乾燥溫度

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慌,在他們鬧情緒的時候可以不管他們,把他們鬧完冷靜下來再跟他們講道理,從而讓他們明白吧。

孩子老是鬧情緒哭鬧,家長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一、孩子哭鬧時,父母要考慮孩子哭鬧的原因是什麼?

1、孩子不具備理性思考的能力

有腦神經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動不動就會哭鬧,是因為其擁有的是未完全發育好的「原始腦」。所謂「原始腦」,指的就是孩子的行事方式是依靠情緒主宰的,而不是依靠理性的思維把握的。當孩子的情緒過於猛烈時,其大腦還處於不能全面思考的程度,哭鬧成為了孩子唯一的發洩方式。

3、孩子身心疲憊

當孩子玩累了、走累了之後,其情緒也是容易產生激烈變化的。本來已經到了休息的時間,孩子卻是因為過於亢奮而無法停下來,造成情緒跟不上身體變化的節奏,煩躁就容易爆發,哭鬧也就接踵而至了。

當孩子哭鬧時,尤其是在室外、商場等公共場合時,有些家長還真是能夠沉得下心來,就是靜靜地站在旁邊,讓孩子鬧,看孩子能持續多長時間。這種「冷處理」的方式,是許多家長的「殺手鐗」,還屢試不爽。殊不知,家長的所作所為正在傷害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二、「冷處理」行為,正在傷害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1、孩子容易形成不安全的依戀關係

有心理學家的試驗證明,當家長以冷處理的方式對待孩子時,孩子看似表面恢復了平靜,其實其心率並沒有降下來,血壓和壓力激素水平也保持在高位,其內心狀態依舊是焦躁不安的。孩子會認為,哭是沒有用的才不哭,但其內心的安全感也跟著喪失了。

2、孩子暫時不哭並不等於沒有情緒

處於執拗敏感期的孩子,只有通過適當的喊叫、哭泣將自己的情感釋放,才能走出負面情緒的影響。家長對哭鬧的孩子冷處理,孩子無法抗衡家長的力量,停止了哭聲,孩子內心的焦躁情緒並沒有完全宣洩,反而會慢慢地積累,時間久了,會影響孩子的正常心理發育。

3、導致孩子自信心不足

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家長幫助他調節情緒。面對各項指標發育還不十分完整的孩子,家長應該做的,不是採取冷處理的方式,而應成為孩子的情緒調節器,想方設法讓孩子排解掉不良情緒,即便孩子當時情緒激動,最終的結果也應該是良性的。

三、父母做好孩子的情緒調節器才是根本。

1、家長要適當把握冷處理的「度」

哭鬧是孩子釋放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當孩子開始哭鬧時,家長也不一定就要立即加以制止。適當地讓孩子哭鬧3-5分鐘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時間不能太長,太長就會讓孩子產生各種各樣的不良想法,也是會傷害孩子的。家長可以摸摸孩子頭,或者用一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語言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從而巧妙化解孩子的情緒。

2、家長在平時就要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

孩子哭鬧時,多數情況下是不會理睬家長的話語的,此時,家長要保持一定的耐心,要讓孩子相信,家長對其不是不管不顧,也不是不愛孩子了。等孩子的情緒稍微有所緩和時,就可以和孩子說一些融入了愛心的話,以此來緩解孩子的焦躁情緒。「功夫在詩外」。

家長在平時就要注意通過各種場景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讓孩子建立起足夠的自信心,形成強大的內心安全感。

聰明的家長是善於從孩子的動作、話語等各個方面來讀取孩子的情緒的,若是家長可以真正地將孩子的情緒加以把握,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疼愛孩子,加強家長與孩子的良性互動,讓孩子相信人與人的交往是美好的,從而以正向的方式引導孩子排除負面情緒,減少孩子產生煩惱的次數。

孩子肯定是會時不時地鬧脾氣、哭鬧的,這也是其成長之路上的關鍵組成部分。遇到孩子鬧情緒時,家長首先要保證自己不會太過急躁,根據當時的情況適度處理,孩子就不會產生不安全的心理障礙了。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要下功夫,做功課,不能偷懶,當好孩子情緒的調節器,也是家長的必備技能之一。

6樓:東籬看古今

不要責怪寶寶,可以轉移寶寶注意力先安撫下來。等寶寶平復下來仔細詢問原因,對症下藥。

7樓:馳名雙標酷露露

家長正確的處理方式是冷處理,放任孩子哭鬧,不予理睬,等待孩子安靜下來後再和孩子講道理,反覆幾次後孩子就會明白自己的哭鬧沒有效果了。

8樓:寧負腰子不負卿

家長應該找到正確的方法,比如說多陪著孩子,陪他玩兒遊戲,這樣他就不會哭鬧了。

容易情緒失控的孩子,做家長的要怎樣去正確引導?

9樓:花媽育兒觀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 情緒化指的是乙個人的心理狀態,容易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產生較大的情緒波動,喜怒哀樂轉換得非常快。這類性格小孩的情緒化則像過山車。他們極容易在遭遇一次挫折時, 情緒瞬間從高潮跌向低谷。

所以這類性格小孩總顯得那麼:「脆弱」。

容易情緒失控的孩子如何引導?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容易情緒失控的孩子比較自我,他們較少考慮他人的感受,他們不知道鬧情緒這件事會給他人帶來很大的影響。那麼我們作為父母就要讓孩子學著換位思考;

比如:「你在大街上大哭大鬧,你想一下別人會怎麼看你。」「你這樣衝爸爸扔東西,你覺得爸爸的心情會怎麼樣?

」引導孩子去思考鬧情緒、發牌氣這件事給他人帶來的影響,培養他考慮別人感受的能力和多角度看問題的理性思維方式,長期地引導和培養,一定可以改善孩子容易鬧情緒、發脾氣的壞習慣。

總之,對於家長來說,無論自己的孩子是哪種性格,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讓他的長處更長,短處變短,並把優點發揮到極致。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10樓:娛宙之大

容易情緒失控的孩子,做家長的不要指責他脆弱,應該盡量安撫他,讓他平復心情,然後再慢慢教導他,學會去面對困難。

11樓:娛樂遊戲盤點

尋找影響孩子情緒的原因,如果經常是一類事情影響孩子,教給孩子處理這種事的辦法。

12樓:小小女生的生活

第一,不能太孩子太過嚴厲激動,這樣孩子就會更加的叛逆煩躁。第二可以安靜下來情緒以後好好跟孩子溝通,告訴他怎麼樣心平氣和的去解決問題,這樣孩子就會有所改變。

13樓:我給你寫信

容易情緒失控的孩子,首先家長不能以自己的不良情緒去對抗孩子的情緒,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愛,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愛和溫暖,用愛去引導孩子的情緒,用溫暖去穩定孩子的情緒。

14樓:難掩的喜

要讓他變得更加冷靜,多在生活中進行勸導和提醒。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父母應該怎樣引導?

15樓:卡卡媽聊育兒

孩子變得愛發脾氣、喜歡鬧情緒,與他的生長發育有一定關係。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結構和功能逐漸成熟,他的心理也發生明顯的變化。

孩子除了自我意識在增強之外,對事物也產生了獨立的見解,不再像以前那樣聽父母的話了。這時,父母越是限制他,他就會越生氣,脾氣也會越大。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畢竟還小,各方面都還沒有成熟,父母也不可能太順從他,更不能放任不管的。但是,管他又容易產生矛盾,影響親子關係。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三種方法,引導孩子走出情緒波動期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出現情緒波動是很正常的。不過,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父母要正確處理,以免孩子悶悶不樂,影響身心健康。卡卡媽認為,父母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引導孩子,讓他盡快走出情緒波動期。

一、多給孩子自由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適應學校的生活,建立了自己的愛好和朋友圈,父母不再是他們生活中的「唯一」了。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像以前那樣,要求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孩子是不樂意的,因為他需要更多自由了。

例如,孩子開始自己約朋友出去玩,不再讓父母跟著,想脫離父母的監管。這時有的父母擔心孩子會和朋友鬧矛盾,發生爭執;或者交了「損友」、受到別人的欺負,而忍不住跟著孩子,如果孩子和朋友產生矛盾,他還會忍不住去干涉。

卡卡媽建議:父母這種做法,是吃力不討好的,不但很令孩子產生不滿和反抗的情緒。還會影響孩子處理人際糾紛、調節情緒的能力。

因此,父母不如放寬心,多給孩子一些自由,讓他自己去解決問題。

當然,平時父母要教孩子學會控制好情緒,並教他一些處理問題的方法。例如,讓孩子明白,如果自己做錯了事,要誠懇地向對方道歉;如果別人做錯了,要學會寬容對方;如果受到了欺負,要向學校和父母求助,以避免傷害。

二、多給孩子時間和空間

各位父母不妨想一想,如果孩子鬧情緒的,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這個時候對孩子講道理,效果是很差的,因為他根本聽不進任何道理。

有的父母還會批評、打罵孩子,強迫孩子馬上收回不良情緒,這種做法只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沒有任何好處。

卡卡媽建議:這時父母不妨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去宣洩他的情緒,等他釋放了不良情緒後,自然就會慢慢冷靜下來的了。

等孩子的情緒恢復後,父母和他好好溝通,引導他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父母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讓孩子做傷害別人或者傷害自己的事情。

三、用積極樂觀的情緒去影響孩子

人的情緒是有傳染性的,想要孩子的情緒穩定,不發脾氣,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情緒,用溫和的態度去面對孩子。試想,如果孩子整天對著怒氣滿面的父母,他的心情又怎樣能變好呢?

卡卡媽建議: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和乙個快樂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快樂;和乙個愁眉不展的人在一起,心情也會變得灰暗。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要盡量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這樣,孩子才會用同樣的情緒來回應。

結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的教育方法也要隨之變化。孩子長大後,需要脫離父母慢慢獨立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好好地教育和引導孩子,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溝通,父母怎樣和孩子溝通 怎樣和孩子溝通交流

漓櫻愛畫畫 試試換一種方式,跟孩子溝通 裘墨徹星酉 任何事情好好說,並講清道理,父母什麼事情首先以身作則,傾聽孩子的意見,讓孩子說明理由,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蹉秀榮醜鳥 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心理。做孩子朋友,別主觀的強加一些你認為對的東西給孩子。多些耐心把問題掰開...

孩子比較情緒化,做父母應該怎麼辦才好

一 先去接納孩子的情緒 我們成年人都習慣以好壞來判斷事物,哭常常被認為是壞情緒,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哭鬧時,不是去了解孩子情緒表達的原因,而只是粗暴地用斥責和怒吼來制止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情緒化。哭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達,父母要學會去接納,先處理好情緒再解決問題,這是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前提。...

父母要怎麼做才能教育好孩子,作為父母,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飛翔影音 完全不懂教育的父母,只要這樣做,居然就可以教好孩子!作為父母,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舜儀岑芳洲 我轉的,希望對你有用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各方面都強,那麼如何教育好孩子的問題就尤其重要,在此就如何教育孩子問題談一點看法。首先,我認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