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雛龐統為何最後慘死在落鳳坡,「鳳雛」龐統為什麼會死於落鳳坡?

2022-01-29 15:16:34 字數 5546 閱讀 9559

1樓:古今通聞

鳳雛的死是乙個意外,不是要幫助劉備拿下益州。電視劇集新三國裡邊,把龐統的死,說成是龐統以自身的死,為劉備找到吞併益州的藉口。這個橋段在老三國演義和三國演義**裡邊都沒有。

三國演義**和老三國演義電視劇集裡邊。說的都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制定了讓劉備佔據荊州,奪取益州,在以荊州和益州為根據地,兩路出兵北伐,進而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後來龐統也加入了劉備陣營。而當時的劉備從東吳手中借的荊州的一部分為根據地,留下關羽和諸葛亮守益州,而他則帶領龐統法正等向益州進軍。

劉備得到隴西之後,決定由龐統率領先頭部隊,先進入益州,結果龐統在上馬的時候,那批馬突然跌倒了。於是劉備把自己的馬讓給了龐統,劉備的馬是一匹白馬。龐統騎著劉備的馬走再隊伍的最前頭。

而益州劉璋手下的張任,從細作那裡得到了劉備進軍益州的訊息,於是在落鳳坡設下伏兵,他遠遠望見一支隊伍打著劉備軍的旗號走來,他知道劉備的馬是白色的,於是吩咐手下士兵,射殺騎白馬者。

龐統走到乙個山礙,問屬下士兵,這個地方叫做什麼名字,手下回答,此地名為落鳳坡。龐統想到架子的道號叫做鳳雛,大驚失色,正準備撤軍,山上亂箭齊發,朝騎白馬者簇擁而至。龐統就這樣被射死了。

三國演義**,龐統的死可以說,乙個是代替劉備死了,第二者可以說給諸葛亮消除了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2樓:丸子閒談文化

鳳雛先生龐統死於徵西川路上,據說那個地方的名字叫做落鳳坡。也就是說,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規劃好的。

3樓:檸檬玖柒

龐統在落鳳坡中了張任埋伏,而龐統中埋伏是因為,他想讓劉備能夠有更加適當的理由去一統天下,所以才會選擇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4樓:活在瓜里的籽

《三國演義》中龐統死亡原因:攻雒城,因疑亮欲爭功,不從亮書勸阻,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為亂箭射死。

5樓:陌漾雨

龐統為了爭先立功去做先鋒協助劉備攻打雒城,在落鳳坡遭遇埋伏,被劉璋手下大將張任當成劉備被射死。

6樓:y饒公子

龐統投靠劉備之後立功心切,明知道有埋伏還是選擇前行,在落鳳坡中了埋伏被亂箭射死。

7樓:橘瓜

因為他在落鳳坡的時候,被敵人當成了劉備,因此敵軍將他射死,其實死得很冤枉了,因為他是劉備的替死鬼吧。

8樓:

那是因為龐統攻雒城,因疑亮欲爭功,不從亮書勸阻,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為亂箭射死。

9樓:叨叨

龐統是因為在鳳陽坡受到了張任的埋伏,而被張任的手下亂箭射死,這主要是因為張任將龐統錯認為了劉備。

10樓:清和初四

攻打益州的時候,在落鳳坡中了張任埋伏,被亂箭射死。其實算是個意外,替劉備死的。

「鳳雛」龐統為什麼會死於落鳳坡?

11樓:凮起雲湧

龐統因為被飛箭射中所以死於落鳳坡。

建安十九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

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公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1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裡虛構的,他並沒死與落鳳坡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及「裴注」寫得很清楚:建安十四年(209),劉備自領荊州牧。建安十五年(210),龐統歸劉備,不久便深受器重,與諸葛亮並為軍師中郎將。

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劉備入蜀,欲使其攻漢中張魯。這本是送上門來的良機,劉備卻因恐有損其「信義」名聲而一度有所顧慮。正是龐統力勸其藉機奪取益州,並剖析利害道:

「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一席話點醒了劉備,促使他立即下定決心,親自率兵人蜀。這是劉蜀集團的一大戰略步驟,也是劉蜀大軍前所未有的一次分兵。

兩位軍師,諸葛亮留鎮荊州,龐統則輔佐劉備人蜀。當劉備與劉璋初會於涪城時,龐統主張就此擒獲劉璋,不戰而定益州;劉備因「初入他國,恩信未著」而未予採納。次年,即建安十七年(212),龐統又進獻取蜀三策:

「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劉備取其中策,詐稱欲還荊州,擒斬劉璋大將楊懷、高沛,從而正式開始了奪取益州之役。我在拙著《三國演義》評點本》第六十三回總評中寫道:「歷史上的龐統在奪取益州的過程中,作為劉備的主要助手,協助指揮全軍,取白水,襲涪城,奪綿竹,節節勝利,進圍雒城,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直到建安十九年(214),他在率兵攻城時不幸中流矢身亡,年僅三十六歲。此後不久,劉備便奪得雒城,進逼成都。而諸葛亮則是在這年初統兵人蜀,與張飛、趙雲等『分定郡縣』,然後『與先主共圍成都』。

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作用,在《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虛構了龐統在『落鳳坡』遭到埋伏,被亂箭射死的情節,有意將龐統之死提前,以便諸葛亮盡早入蜀。這樣,龐統所起的關鍵作用被降低,諸葛亮則被寫成了奪取益州的主要指揮者。這對龐統來說不夠公平。

」劉備奪取益州,順利實現了「跨有荊益」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後又以益州為根據地,奪取漢中,達到其一生事業的頂峰,龐統對此功莫大焉。而龐統的不幸犧牲,則使劉備失去一臂,是劉蜀集團的巨大損失。如果龐統不早死,諸葛亮要麼可以晚幾年入蜀,要麼可在劉備定蜀後與龐統互相置換(諸葛亮到成都輔佐劉備,龐統則去鎮守荊州);果真如此的話,荊州或許不會失守,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會大不一樣。

儘管史實已無法改變,但英才早逝卻不能不令人扼腕長嘆!

關於龐統死後的葬地,《龐統傳》未作明確記載。這在《三國志》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夏侯悼、夏侯淵、曹仁、荀或、荀攸、賈詡、郭嘉、張遼、馬超、黃忠、趙雲、法正、張昭、顧雍、周瑜、魯肅等重要人物的葬地,《三國志》均未明確記載)。而唐代以後,歷代均有文獻記載龐統墓在羅江縣鹿頭山上,南宋大詩人陸游便作有《鹿頭山過龐士元墓》一詩:

「士元死千載,悽惻過遺祠。海內常難合,天心豈易知。英雄千古恨,父老歲時思。

蒼蘚無情極,秋來滿斷碑。」明代曹學儉所撰《蜀中名勝記》卷九《羅江縣》條,概括唐宋以來的記載雲:「《寰宇記》:

『白馬關,在羅江西南十里……』《志》雲:『山上平坦,有小徑,僅容車馬,三國時營壘也。其下名落鳳坡。

』按鳳雛先生龐士元,侍昭烈至此,卒於流矢下,其葬在鹿頭關桃花溪東岸。」這是可信的。我曾經指出:

「其故鄉襄陽距離遙遠,且為曹操地盤,還葬原籍是不可能的。……由於這裡(鹿頭山)地勢高阜,背景開闊,距雒城亦不過數十公里,痛失良佐的劉備將龐統葬於此處是很有可能的。」正如《三國志》未記關羽葬地,卻並不影響洛陽關林和當陽關陵的真實性,《三國志》未記張飛葬地,卻並不影響閬中張飛墓的真實性一樣。

龐統是劉備奪取益州的最大功臣,龐統墓則是這一戰役的一座豐碑。它與劉備入蜀後與劉璋歡聚飲宴的富樂山(在今四川綿陽市)、曾經駐紮的葭萌關(在今四川廣元市)一起,成為蜀漢在今四川境內最早的一批遺跡。而論儲存之完整,在廣大民眾中知名度之高,龐統墓無疑在其中居於首位。

從宋代起,墓前修建了靖侯祠 (龐統諡靖侯,故名,俗稱龐統祠),歷代又多次修茸擴建。千百年來,祠墓相伴,翠柏青青,成為蜀中一方名勝。

1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龐統死於落鳳坡是**作者自己的意思,因為龐統沒有聽取諸葛亮的建議,自己一意孤行,中了埋伏。真正的歷史上龐統死在一次攻城中,被箭射死。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場景 敵軍只知道騎白馬的人是劉備 卡龐統卻騎著白馬 當時伏兵突襲,而且山中埋伏弓弩手 都把箭瞄準主帥-龐統 當然 龐統成了乙個很鮮明的目標 所以最終命喪落鳳坡! 希望採納

15樓:匿名使用者

落鳳,鳳落下來,還不over

三國演義中龐統為什麼會在落鳳坡死了呢?

16樓:

鳳雛先生龐統死於徵西川路上,據說那個地方的名字叫做落鳳坡。也就是說,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規劃好的。案發的時候,龐先生騎著劉備的坐騎。

這馬可是大大的有名,喚作「的盧」。有人對劉備說,你沒有聽說過「的盧的盧,騎必妨主」嗎?劉備不信,估計也是捨不得名駒。

英雄一般都有這毛病。

龐統的性格:

首先龐統敢於冒險,與諸葛亮的謹慎成為鮮明對比。從西川之戰就可以看出,龐統為劉備獻的都是險計,即有風險的計策。如劉璋下令要楊懷、高沛二人監住劉備時,龐統獻「上中下」三計,他把「選精兵偷襲成都」稱為上計,而把逃跑稱為下計,這與「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所提倡的理念恰恰相反,可見龐統善走「險棋」。

多不累述,摟主可以自己查詢原文。

其次龐統有些自負、倔強,但是又相當自信、沉著。摟主可以看看張飛質問龐統一回:龐統由魯肅和諸葛亮介紹投奔劉備,見了劉備卻不肯拿出介紹信,劉備因龐統相貌醜陋小看了他,打發他到耒陽縣去當縣令。

龐統擔任後「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一應錢糧詞訟,並不理會」。劉備得知此事大怒:「豎儒焉敢亂吾法度!

」便派張飛孫乾前去質問。張飛等到了地方卻聽說龐統宿醉未醒,張飛是什麼人,氣得要馬上把龐統捉拿歸案。等到龐統醒來,面對張飛的質問絲毫不以為然,還說:

「量百里小縣,些小公事,何難決斷?將軍少坐,待我發落。」結果不到半日,便將百餘日之事,全部處理完畢。

張飛目瞪口呆,佩服得五體投地。龐統不屑旁人推薦,非要自己證明給劉備看自己的實力,可見他是乙個倔脾氣。劉備派人前來質問,我想他也是早就料到的。

不過他能那麼自信,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還有一點,我覺得許多人都沒有注意到,但是我認為非常重要。我先把三國演義的原文摘抄一些:第一二十三回「龐統獻策取西川」寫到這麼一段話:

劉備大軍刀不血刃得了涪城。劉備次日設宴於涪城公廳。玄德帶酒,顧龐統曰:

「今日之會,可為樂乎?」龐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

」玄德大怒曰:「吾聞昔日武王伐紂,前歌後舞,此亦非仁者之歟?吾視汝言,不合道理,可速退!

」龐統聞之,全無懼色,大笑而起。左右亦扶玄德入堂。睡至四更酒醒,左右以逐龐統之言告於玄德。

玄德懊悔無及,急穿衣公升堂,請龐統曰:「昨因酒醉,有觸於公,幸勿掛懷。」龐統談笑自若。

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龐統曰:

「君臣皆失,何獨主公乎?」玄德大笑,共樂如初。

摟主請看這段話,劉備當初假惺惺地說什麼他和劉璋是兄弟不忍相害,但是這段話中所寫劉備剛剛拿下劉璋的涪城,第二天就大擺宴席慶功,你說劉備是什麼人?你再看龐統什麼態度,明明是他一直勸劉備殺劉璋打西川,攻打涪城也是龐統給劉備出的計策,但是酒席之間卻頂撞劉備說他「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

劉備的作假是掩飾自己的野心,但是龐統酒席間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呢?我想應該是真話,他沒有必要說這樣的假話來故意得罪劉備。那既然龐統不贊成劉備行「非仁者之兵」,先前為什麼要幫劉備出謀劃策打劉璋呢?

這不是很奇怪嗎?我說一點也不奇怪,我想由此看出龐統是這樣的人:他是乙個有著傳統忠義情節的儒士,他受正統儒家文化的薰陶,不能接受背信棄義兄弟相殘的事情,但是他又不得不為自己能夠在劉備政治集團裡謀得一席之地,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幫助劉備行「非仁者之兵」。

他卻只能在酒醉之時罵上幾句。由此可見龐統對待「信仰和現實」所產生的矛盾心理。

還有這段話最後說:「玄德大笑,共樂如初」。是否真的「共樂如初」了?我看未必,劉備和龐統只是互相利用,誰也離不開誰罷了。

歷史上的龐統真的死在落鳳坡嗎?如果龐統不死是不是就可以幫劉備一統天下呢

龐統不是死在落鳳坡,而是死後被葬在那裡,那裡才改名落鳳坡的。龐統的墓前有副對聯,造物嫉多才,龍鳳豈容歸一主 先生若不死,天下未必會三分 龐統不死能不能幫劉備一統不好說,他的死卻實在的給蜀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龐統如果不死,諸葛亮也不用急著入蜀,有諸葛亮在,關羽至少不會把自己的小命給折騰沒了。關羽不死,...

龐統的死與落鳳坡有關係嗎

煞 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 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 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 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 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 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

如果龐統不死於落鳳坡,那蜀國有可能統一三國嗎

說到劉備的軍師,大家都認為是諸葛亮,而實際上,還有兩個人對蜀漢集團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就是龐統和法正。此二人對劉備入川和蜀漢政權的建立有卓越的功勞,可惜兩人去世都太早。三國志 中對二人的評語是 龐統雅好 經學思謀,於時荊 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