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來歷民族經歷了哪些歷史變遷,德昂族來歷民族經歷了哪些歷史變遷

2022-02-14 05:12:49 字數 5526 閱讀 1464

1樓:匿名使用者

傣族(the dai ethnic group/ the shan ethnic group),在民族識別以前又被稱作擺夷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散居於雲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和熱帶地區。

根據2023年全國人口普查,中國傣族人口有126萬。傣族歷史悠久,與屬壯洞語族的壯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毛南族、仡佬族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都是「百越」「駱越」民族的後裔。具有共同的分布區域、經濟生活、文化習俗和民族特點,語言方面至今仍保留著大量的同源詞和相同的語法結構。

傣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中國境內的傣族包括:傣龍(雲南德巨集、思茅、臨滄)、傣泐(雲南西雙版納、思茅)、傣痕(雲南思茅)、黑傣(雲南金平)、傣阮(西雙版納)等。中國以外傣族主要分布在唉,緬甸撣邦、印度東北部、寮國北部、泰國北部、泰國東北部和越南北部,都自稱"傣",另有"蘭納傣族(傣阮)"、撣族、黑傣、白傣、紅傣等稱呼。

傣族是乙個跨境民族,與緬甸的撣(傣)族、寮國的主體民族佬族,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泰族只指泰國中部人),印度的阿薩姆邦的阿洪傣族都有著淵源關係。全球傣泰總人口6000萬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稱為「傣」、「泰」,他稱為「撣」和「阿薩」。

傣族是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國西南部。

建國後,據考古工作者在[1]滇池、景洪、勐臘、孟連等地和其他省、區發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堆積,以及在泰國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銅器等歷史文物證明,遠古傣語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東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廣闊的弧形地帶,即我國雲南、廣西大部,四川、貴州一部和寮國、泰國北部、緬甸、印度阿薩姆廣大區域,後漸向西南遷徒。他們是最早栽培稻穀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史籍《史記· 大宛列傳》、《漢書·張騫傳》就有傣族的歷史記載,皆稱傣族為「滇越」,《後漢書·和帝本紀》等數稱傣族先民為「撣」或「擅」。魏晉時期,稱傣族為「僚」、「鳩僚」、「越」、「濮」;到了唐宋時期,傣族被稱為「金齒」、「黑齒」、「膝齒」、「繡面」、「繡腳」、「白衣」等;元明清時期,都稱傣族為「白夷」、「百夷」、「伯夷」、「擺夷」等。

以上稱為都是他稱,傣族自稱都是「傣」,至於各地傣族自稱又有所差別。

傣族有千餘年的老傣文文獻,有古老的貝葉經。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曆法。傣曆和公曆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曆的639年為傣曆元年。

傣曆的年是陽曆年,月卻是陰曆月。傣曆分為三季,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為閏月,這種曆法現仍通用於泰緬等地。

2樓:芭蕉扇好大

於雲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和熱帶地區。根據2023年全國人口普查,中國傣族人口有126萬。

傣族歷史悠久,與屬壯洞語族的壯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毛南族、仡佬族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都是「百越」「駱越」民族的後裔。具有共同的分布區域、經濟生活、文化習俗和民族特點,語言方面至今仍保留著大量的同源詞和相同的語法結構。

傣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中國境內的傣族包括:傣龍(雲南德巨集、思茅、臨滄)、傣泐(雲南西雙版納、思茅)、傣痕(雲南思茅)、黑傣(雲南金平)、傣阮(西雙版納)等。中國以外傣族主要分布在唉,緬甸撣邦、印度東北部、寮國北部、泰國北部、泰國東北部和越南北部,都自稱"傣",另有"蘭納傣族(傣阮)"、撣族、黑傣、白傣、紅傣等稱呼。

傣族是乙個跨境民族,與緬甸的撣(傣)族、寮國的主體民族佬族,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泰族只指泰國中部人),印度的阿薩姆邦的阿洪傣族都有著淵源關係。全球傣泰總人口6000萬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稱為「傣」、「泰」,他稱為「撣」和「阿薩」。

德昂族來歷民族經歷了哪些歷史變遷

3樓:萌呆收復台灣

德昂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15462人。主要散居在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縣和臨滄地區鎮康縣,其他分布在盈江、瑞麗、隴川、保山、梁河、龍陵、耿馬等縣。

與傣族、景頗族、傈僳族、佤族、漢族等民族交錯而居。

居住在德巨集地區的德昂族自稱「德昂」,居住在鎮康、耿馬等縣的則自稱「尼昂」或「納昂」。「昂」為民族自稱,意為「山岩」、「岩洞」的意思。「德」、「尼」、「納」為尊稱的附加語。

德昂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文字流傳不廣,主要用於記載本民族的歷史、道德、法規和書寫佛經等。不少人通曉傣語、漢語或景頗語。

編輯本段民族概述

中國史書多認為德昂與佤、布朗等民族是漢晉時期雲南濮人的後裔,唐宋時期被稱為撲子,茫人,元明時期被稱為金齒,蒲人。自清代起,史籍乾隆《東華錄》,光緒《永昌府志》等書稱他們為「崩龍」,當地漢族又根據他們婦女服飾的特點,分別把「別列」支系稱為「紅崩龍」,「汝買」支系稱為「黑崩龍」,「汝波」支系稱為「花崩龍」。

解放後民族識別時沿用了「崩龍」這個名稱,後來根據本民族意願,並報***批准,自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一日起正式稱為」德昂族」。說起濮人,在古代他們多住居雲南的西南部地區,即史書所說的古「哀牢國」舊地,是個「東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廣闊區域,包括現在的大理,保山、德巨集、臨淪,西雙版納等地、州。

濮人在古代是個人口眾多的族群之一,也是較早開發雲南西南部的古老民族之一,因此一些江河,物產的名稱上都留下濮人的烙印,現在的元江,古稱「濮水」;永昌郡內的大龍竹則稱為「濮竹」,曾是古代濮人朝覲中原皇帝的貢品。從文獻記載及其他民族的傳說故事中,都反映了德昂先民濮人是永昌郡內的古老民族。他們充分利用這裡」土地沃腴,宜五穀蠶桑」的優裕條件,種植水稻和紡織木棉布,遠在漢晉時期他們的社會經濟就有了發展。

中原封建統治階級,一方面積極發揮濮人的先進生產技術的作用,一方面大量收斂濮人的財富,使濮人困苦不堪,不斷起來反抗。永昌郡內的濮人雖多,住地較遼闊,但發展是極不平衡的。

地處交通沿線或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則較快,文化也較高;有些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紡織業不發達,缺少衣著,古代史學家把這部分濮人稱為「裸濮」。德昂族在歷史上曾有過興盛的時代,過去他們有很多支系,如汝旺、汝果、汝峨、汝進、汝本、汝波、汝別牙、汝買阿、汝昂、汝臘、汝王、汝科、汝別列、幹得別列、汝不峨、汝布冬、汝孟丁、汝孟得丁、汝格若等等。歷史上的德昂族曾在滇西一帶以武力稱雄,特別是在12—15世紀時,德昂族的先民建立了金齒國,更是稱雄一方,後來逐漸走向衰落,以致在很長時期只能靠租種別人的耕地維持生活,直至2023年以後,他們才擁有了自己的土地。

德昂族先民住居的滇西南,其地理位置十分得宜,是古代中國通往印度的道路-「蜀毒道」的必經之地。遠在西元前數世紀,以四川成都為起點,經西昌,會理,雲南(祥雲),下關,保山,德巨集至印度的中印古道就已開通,從這條道上輸往印度的有蜀錦,生絲及鐵器,因此人們又稱它為「西南絲路」。

4樓:可愛的頤和園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其中潞西市的三台山德昂族鄉和臨滄市鎮康縣的軍弄鄉是德昂族居住比較集中的地區。

二、民族來歷及歷史沿革:

德昂族源於古代的濮人,與「哀牢」有密切的關係。哀牢是雲南、緬甸北部地區一古國,屬西南夷濮人系統,存在時間大約自西元前3世紀左右至公元76年。哀牢人穿鼻儋耳,鏤身文身,有著先進的文化,根據華陽國志、後漢書等的記載,其地礦產豐富、**繁榮。

「哀牢」多指老虎,有時也叫野獸。

清代以前,有關記載把雲南境內南亞語系的德昂、布朗、佤等民族統稱為「濮人」、「蒲」或「蒲蠻」。「濮人」早在西元前2世紀就居住在怒江兩岸,早於阿昌、景頗等族進入這一地區,是開發保山、德巨集一帶較早的民族。

傣族的歷史與由來

5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裡記載的「勐掌」事古傣語音譯,其實就是雲南德巨集周邊傣族群眾傳說到「勐西拉」古國中心遺址,元代也譯做「麻蚱」地,由於發展歷史較長,也有古漢語「勐舍龍」「舍龍」的,最後還有「邪龍」縣。宗上所述,也就是當地各族群主傳說的「習臘國」,現在已經屬於臨滄市鳳慶縣的營盤鎮,最為關鍵的是這一代還有四個自然村的傣族。

傣族潑水節的由來

6樓:莊生曉夢

潑水節源於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浴佛"完畢,人們就開始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這樣開始了。

人們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入夜,村寨鼓樂相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

整個節日期間,除有賽龍船、放高公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有鬥雞、放氣球、遊園聯歡、物資交流等新的活動。雲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裝與遊客一起歡度潑水節。

傳承價值

潑水節是全面展現傣族水文化、**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視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能給人以藝術享受,有助於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

7樓: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傳說是很生動的: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區出現了乙個殘暴的魔王,他無惡不作,到處燒殺搶劫,姦汙婦女……人們受盡了他的殘害,對他恨之入骨,可是誰也無法殺死他。魔王已有11個妻子,可他仍不滿足,又搶來乙個美麗聰明的姑娘。

這個姑娘心裡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卻不露聲色,裝著與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裡,魔王從外面搶回來許多財寶和奴僕,她趁魔王高興不備時試探問清了用魔王頭髮可勒死魔王的秘密。於是,夜深人靜,趁魔王睡著的時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頭髮,勒住魔王的脖子。

頃刻間,魔王的頭便滾落在地。但是,魔王的頭滾到**,**便發生災難,拋到河裡,河水氾濫成災;埋在地下,到處臭氣沖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著才平安無事。為免除災難,姑娘們便輪流抱著魔王的頭,一人抱一天。

天上一天,等於地上一年,每年姑娘們輪換的日子,即清明節後第7天,傣族人民懷著對姑娘們敬佩的心情,給姑娘們潑一次清水,作為洗汙淨身的一種祝福。潑水節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檢視全部35個回答

【雲南旅遊】傣族潑水節 2023年自由行必去景點,關注節日的都在看

傣族潑水節2023年雲南旅遊攻略,線路/交通/住宿/美食地圖等等,經驗旅行,去雲南玩必須收藏,省錢又省心!

青島佰嘉康網路科技..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傣族潑水節的來歷

1281 瀏覽377492019-01-04傣族潑水節的由來?

1281 瀏覽702019-01-04

傣族潑水節的由來

1281 瀏覽46982019-01-04傣族潑水節的由來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德巨集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之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蘊和民族色彩。

在"麥日",一清早人們就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

中國古代地方行政體制的演變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1 先秦 西周 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諸侯的制度,是奴隸社會的上層建築 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給王族 功臣和先代貴族 諸侯要服從命令,按期納貢,隨從作戰。2 秦漢 秦朝 郡縣制 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縣以下設鄉 裡等基層行政組織,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任免 兩漢 刺史制度的演變 監察 地方行政 漢武帝...

從古至今,英國經歷了哪些王朝

1 西薩克森王朝 829 1016年 2 諾曼第王朝 1066年 1154年 3 金雀花王朝 1154 1399年 4 約克王朝 1461 1485年 5 都鐸王朝 1485 1603年 6 斯圖亞特王朝 1603年 1714年 7 漢諾瓦王朝 1714年 1901年 8 薩克森 科堡 哥達王朝 1...

漢字的演變過程,有哪些漢字的演變經歷了哪些程式

甲骨文,距今有3000年了 金文,西周和春秋時代 篆書,分大篆和小篆春秋戰國時為大篆版,秦始皇把文字統一為小篆權 隸書,秦代程邈創造,一直沿用至東漢 楷書,始於東漢末年,沿用至今。草書和行書,不屬於漢字演變過程,在隸書以後出現。甲骨文刀刻的痕跡明顯,金文則鑄型肥厚,它們形體比較隨意,筆畫少的字佔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