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浪冰罪
這是三階層理論,我們國家是四要素理論為依據的法律。成立犯罪,除了必須具備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以外,還要求行為人具備有責性。
1、構成要件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所規定的構成要件相一致。
2、違法性是指犯罪不僅是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而且是實質上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
3、有責性,是指能夠就符合構成要件的違法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譴責。
一、基本的犯罪構成與修正的犯罪構成
這是以犯罪構成的形態為標準進行的劃分。基本的犯罪構成,是指刑法條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態所規定的犯罪構成。
基本的犯罪構成一般是指既遂犯或者單獨犯的構成要件;修正的犯罪構成(也稱為特殊形態的犯罪構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構成為前提,適應犯罪行為的不同形態,對基本的犯罪構成加以某些修改變更的犯罪構成。
預備犯、未遂犯、中止犯等未完成形態的犯罪構成以及共同犯罪的犯罪構成則屬於修正的犯罪構成。刑法分則條文大都是以單個人犯既遂罪為標本的,基本犯罪構成以刑法分則為基準,直接根據刑法分則就可以認定。
而犯罪的未完成形態以及共同犯罪的內容都在刑法總則部分規定,因此修正的犯罪構成要以刑法分則規定的基本的犯罪構成為基礎結合刑法總則的有關規定加以認定。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即是犯罪構成的三階層論。
構成要件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所規定的構成要件相一致。
違法性是指犯罪不僅是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而且是實質上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
成立犯罪,除了必須具備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以外,還要求行為人具備有責性。有責性,是指能夠就符合構成要件的違法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譴責。
3樓:轉悠
這是三階層理論,我們國家是四要素理論為依據的法律啊
4樓:匿名使用者
刑法犯罪三階理論為學說上用以判斷行為人是否成立犯罪的理論之一,在大陸法系刑法學界內廣泛受到使用。刑法犯罪三階理論判斷犯罪可分為三個步驟: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和罪責(有責性)。
同時滿足構成要件該當性和具備違法性的行為稱為不法行為,一行為必須要不法且有罪責才能構成犯罪。 不法(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乃是針對行為本身所為的價值判斷,而罪責則是針對行為人的價值判斷。 構成要件該當性,是指在罪刑法定原則之下,行為人之行為在客觀上符合刑法所規定的犯罪客觀構成要件,在主觀上也符合刑法所規定的主觀構成要件(犯罪之故意或過失),則可以認定該行為該當構成要件。
舉例而言,過失致人於死罪之犯罪客觀構成要件為致人於死,主觀構成要件為過失,則某甲因過失致人於死則符合過失致死罪之構成要件,具有構成要件該當性。
犯罪成立要件的違法性與有責性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5樓:匿名使用者
有責性三個方面對案件進行分析,我想知道「構成要件符合性」主要包含哪些內容實踐上我國過去的理論抄襲了前蘇聯的,現在改學大陸法系的理論。關於構成要件
6樓:匿名使用者
違法性與有責性,屬於德日犯罪成立論的概念。在德日,居於通說地位的犯罪成立論認為,犯罪是指具有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和有責性的行為。違法性審查的物件是行為,如果沒有犯罪排除事由,行為就具有違法性。
只有行為具有違法性,才進行有責性的審查。有責性審查的物件是行為人,具體審查行為人的罪過、責任能力等。有違法性,未必有有責性;有有責性,就必然有違法性。
僅供參考!
7樓:北京中聖暉
一、犯罪成立要件的違法性與有責性是大陸法系尤其在在德、日刑法理論中,犯罪乃「構成要件該當、違法、有責」的行為。犯罪成立的條件或稱「犯罪成立要件」,包括構成要件的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三部分。這種犯罪構成理論體系,從結構上看可以形象地稱為「遞進排除」式的犯罪構成理論體系。
二、具體而言,在這種犯罪構成理論體系中,對行為是否成立犯罪的判斷,鮮明地分出三個先後有序的層次:(1)乙個行為要成立某種犯罪, 首先必須符合或該當刑法分則所規定的該罪的構成要件,構成要件是乙個「觀念形象」、犯罪的「型別輪廓」。只有符合這個「輪廓」外型,行為才有必要作進一步違法性和責任的評價。
(2 )當一行為符合某一犯罪的構成要件即具有「構成要件該當性」後,接著便要進行違法性的審查。大陸法系刑法理論現今通說的觀點認為,構成要件是違法的型別,且不僅是違法性的認識根據,而且是其實質根據-某個行為如果該當構成要件,一般就可以肯定它違法。但總有猶如「沒有火有時也會有煙」一樣的例外,這就是違法性的阻卻事由。
違法性的評價,主要就是對構成要件該當的行為是否具有諸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阻卻違法事由的判定。(3)對於構成要件該當、 違法的行為,其是否犯罪,最後必須審查行為有無責任。
三、責任因素包括責任能力、故意和過失,以及期待可能性等內容:(1)期待可能性是否責任的因素、是否責任中的與責任能力、罪過相並列的乙個獨立因素,仍是具有爭議的問題。如心理責任論關於責任的內容,根本沒有期待可能性,即只要有責任能力和故意或過失的罪過,就可認定行為人有責任;(2)對於故意及過失是屬於構成要件還是責任領域、 違法性認識是否屬於責任,也是存在重大爭議的。
如傳統的規範責任論主張罪過與期待可能性為責任因素,甚至把規範責任論等同於期待可能性理論;而目的行為論的規範責任論則認為罪過是構成要件和違法性領域的因素,違法性認識及期待可能性則為責任因素,主張規範責任論是指導期待可能性理論以及包含違法性認識因素的責任之理論的上位理論。如果沒有責任阻卻事由,行為最終就成立犯罪。
四、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這種結構體系,明顯地體現了三個犯罪成立要件之間的序列性和由此決定的縱向貫穿性。從構成要件該當性,到違法性,再到有責性,呈現出嚴密的、不可逆轉的先後順序。後一要件的存在,以前一要件的滿足為前提。
這與我國犯罪構成四要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齊合填充」程式大不相同:在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中,行為該當了刑法分則規定的構成要件,可以是非違法的;行為該當構成要件並且具有違法性,也許是具有阻卻責任事由的、缺乏可歸責性,不構成犯罪。
犯罪構成要件該當性
8樓:
犯罪構成要件該當性,又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大陸法系國家刑法理論中犯罪成立要件之一。行為人的行為符合刑法分則規定的構成要件,是成立犯罪的首要條件。
要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首先要看該行為是否符合刑法規定的構成要件,行為符合構成要件就具有了構成要件該當性,這是進一步判斷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和有責性的前提,也是行為最終成立犯罪的先決條件。
擴充套件資料
犯罪構成要件
犯罪構成要件從不同角度說明行為對法益的侵犯性和行為人的罪過性的實質內容。如果某種因素不具有這種實質內容,就不可能被刑法規定為犯罪構成要件。
犯罪構成要件是一種法律規定,而不是具體事實。最初的構成要件理論曾將符合法定構成要件的事實稱為具體的構成要件,但當今刑法理論一般認為這種稱謂混淆了法律規範與具體事實。以下所說的犯罪構成的具體要件或具體構成要件是指法律規定,而非具體事實。
犯罪構成由一系列主客觀要素所組成,其中的「要素」就是構成犯罪必需具備的條件(犯罪構成要素);各個要素之中又包含若干因素(犯罪構成因素)。
簡而言之,若干因素組成乙個要素,若干要素形成乙個犯罪構成。犯罪構成不是各個要素的簡單相加,而是各個要素的有機統一;各個要素按照犯罪構成的要求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協調一致,形成為乙個整體。
9樓:一滴眼淚一句話
一、概念
1.概念。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所規定的構成要件相一致。
2.性質:構成要件該當性的判斷,是一種價值關係的事實判斷,是一種抽象的、定型的判斷,或者說是用一種抽象的、定型的基準進行的判斷。構成要件是違法行為的型別。
二、構成要件的機能
1.自由保障機能。只要不實施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就不會受到國家刑罰的干預。
2.犯罪個別化機能。構成要件使得各種犯罪相互區別成為可能。
3.違法性推斷機能。只要行為符合構成要件,事實上就可以推斷行為的違法性。
4.故意規制機能。成立故意犯,要求行為人對符合構成要件的客觀事實具有認識與容認態度。
10樓:王曉鐵
犯罪構成要件該當性亦稱符合性,是指行為人的行為完全符合刑法規範中對某個具體犯罪的全部特徵所進行的描述。
犯罪三階層說
11樓:醉意撩人殤
三階層說:
隨著近年深入的研究最終採取了德國日本刑法的觀點,採用犯罪構成三階層學說:即犯罪構成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違法性是闡述客觀要件以及排除客觀上犯罪構成事由的,有責性是闡述主觀要件以及排除主觀方面犯罪構成事由的。
並在2023年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全面採用。
在07年的《刑法學》第三版裡,犯罪構成該當性大部分劃入違法性,也就是客觀要件,小部分劃入了有責性(主觀要件)。所以,到09年為止,張明楷的觀點一直是:犯罪構成是兩要件:
違法性和有責性。(即主客觀要件)
12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司法考試大綱全面採用了德日的三階層遞進式犯罪論體系. 大陸法系的犯罪構成體系是三階層遞進式。其由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和有責性組成。
乙個行為要構成犯罪,除了行為符合構成要件並屬於違法之外,行為人亦必須負有責任。 第一,犯罪構成該當性,也稱構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構成要件的實現,即所發生的事實與刑法條文所規定的構成要件相一致。該當性中包括了一、「主體」即實施犯罪的行為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
二、「行為」,即危害行為,行為人在人的意識支配下實施的侵犯法益的身體活動。三、「行為物件」即犯罪物件、行為客體。行為的物件首先是物與人。
四、「危害結果」和「因果關係」。 第二,違法性犯罪行為不僅是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而且實質上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即必須是違法的行為。如果客觀上不存在違法性,即使責任重大,也不成立犯罪。
違法性判斷是否有違法阻卻事由。違法阻卻事由,是排除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的違法性事由。違法性阻卻事由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法令行為、正當業務行為、被害人承諾、自救行為。
第三,有責性,指能夠就符合構成要件的違法行為對行為人進行非難、譴責。即非難的可能性。「沒有責任就沒有刑罰」只有當行為人存在主觀的責任時,其行為才成立犯罪。
所謂主觀責任,是指行為人具有責任能力與故意或過失、違法性意識(可能性)以及期待可能性,才能對行為人自己實施的個人行為非難。有責性中包括對刑事責任能力、刑事責任年齡的判斷,故意責任、過失責任。有責性的阻卻事由,一、違法性認識錯誤
二、缺乏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據具體情況,有可能期待行為人不實施違法行為而實施其他合法行為。如果不能期待行為人實施其他合法行為,就不能對其進行法的非難,因而不存在刑法上的有責性。
期待可能性的判斷問題,是我們考試複習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我國的犯罪構成包含了大陸法系的全部三個要素。因為在我國,只有齊備全部構成要件的行為才是犯罪。
而大陸法系的構成要件,僅僅是構成犯罪的乙個條件,是作為犯罪型別的該罪在客觀要件和主觀方面(這裡的主觀方面,是指故意還是過失,是犯罪型別,與是否承擔責任無關)的要件。因此,13周歲的少年故意殺人的,同樣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能夠滿足「構成要件該當性」這個要件。 大陸法系的犯罪構成理論將排除違法性的行為包含在理論體系內,在第二步「違法性」中進行判斷。
我國則將排除犯罪的行為放在理論體系外,單獨命名為「排除犯罪的行為」。這使得三階層體系從體系上看起來更圓滿。
a單位負責人對會計的真實性完整性負全面責任b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的會計責任範圍是相同的
a正確,b不正確 解析 我國 會計法 第4條規定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 完整性負責。這一規定明確了單位負責人為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會計行為的規範和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新 會計法 第四條規定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 完整性負責。...
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什麼不同,重要性與必要性的區別
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區別為 意思不同 作用不同 側重點不同。一 意思不同 1 必要性是相對於選擇性而言的一種事物傾向。是達到一定目標所需要的條件 因素。2 重要性又稱 意義 或 重要意義 人們在宣傳中常常分析作品 人物或事件的意義 重要性,這是指它們的時代價值和社會價值。二 作用不同 1 必要性 代表此...
寒性的食物有哪些,寒性食物有哪些?
香豬豬啦啦啦 按照分類寒性的食物如下 1 調味品 食鹽 麵醬 醬油 白礬 2 蔬菜 藕 生 馬齒莧 蓴菜 魚腥草 蘆薈 海帶 菜瓜 紫菜 草菇 黃豆芽 綠豆芽 苦瓜 生 仙人掌 江蘺 空心菜 粉絲 石花菜 蕨菜 蕨根粉 榆錢 瓠子 黃鵪菜 睡菜 地耳 野白菜 薇菜 苦菜 葵菜 竹葉菜 車前 野韭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