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離苦得樂,告訴世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磐寂靜的三法印道理。
2樓:匿名使用者
告訴世人人生只有苦!是變化無常的沒有真實的快樂可言,因為苦才要求解脫苦的真實道,維有離一切苦才能究竟安樂求道證道才能滅一切苦! 佛教說眾生的認識是顛倒的,為什麼顛倒呢?
於一切無常作常想,於空中作有想,於無我中生我想! 一切都是無常,無常的意識就是變化,那麼在變化的中間是什麼呢?中間只有空,所以佛說苦,因為我們執著認為變化的身體和心理是我,形成對事物計較分別執著妄想的顛倒我執!
佛教講一切緣起緣滅因緣生因緣滅,緣起性空本來無我,我們執著的認為這個是我那個是我,這個身體是我,這個思想觀念是我,這東西我的,那東西你的,都在意識分別妄想計較,計較成習慣習氣就成了固執的我,我見我知我認為,我的你的他的,迷掉了對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正確認識!也就是禪宗講的沒有明心見性悟道!
佛家說的八苦是什麼?
佛教所說的「人生八苦」是那些?
3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的八苦,乃眾生輪迴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共有:
(一)生苦,有五種,1)受胎,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2)種子,謂識託父母遺體,其識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3)增長,謂在母腹中,經十月日,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臟之下,熟臟之上,間夾如獄。
4)出胎,謂初生下,有冷風、熱風吹身及衣服等物觸體,肌膚柔嫩,如被物刺。5)種類,謂人品有富貴貧賤,相貌有殘缺妍醜等。
(二)老苦,有二種,1)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2)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
(三)病苦,有二種,1)身病,謂四大不調,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調,舉身沉重;風大不調,舉身倔強;水大不調,舉身胖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2)心病,謂心懷苦惱,憂切悲哀。
(四)死苦,有二種,1)病死,謂因疾病壽盡而死。(2)外緣,謂或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
(五)愛別離苦,謂常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
(六)怨憎會苦,謂常所怨仇憎惡之人,本求遠離,而反集聚。
(七)求不得苦,謂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
(八)五陰盛苦,五陰,即色受想行識。陰,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不令顯發。盛,熾盛、容受等義,謂前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故稱五陰盛苦。
「五盛陰」也作「五陰盛」,「五陰」即「五蘊」,是佛教所說的構成眾生身體的五種要素:色(相當於物質)、受(感受)、想(表象、知覺)、行(意志)、識(精神的總體),色指身,受想行識指心,五陰就是人的身心。
這八苦可以分為二類:第一類是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過程之苦;第二類是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和所欲不得,這是主觀願望所不得滿足之苦。最後歸結為「五盛陰」,「五盛陰」指對人生的愛戀與追求,以此為苦,說明人的存在本身為苦。
這樣,苦就具備了普遍的性格,凡是有生命的個人,苦都是在所難免的。
佛家的八苦,是哪八苦?
4樓:御
生苦: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胎兒出世時,要經歷生育之苦,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
老苦: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而我們的心逐漸沒力,想東西也越來越遲鈍,樣樣不如人,因而覺得苦不堪言;
病苦:身體的四大不調,百病叢生,所以苦;
死苦:我們的壽命享盡,病逝,或是天災人禍眾緣逼迫而終。臨命終時,死的境象令人難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
有些人死時,嚇的面色變青,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時,不願死去,雙手抓的緊緊。如果有一天我們發覺雙手不能動彈,一定苦的要命;
怨憎會苦:我們和冤家、仇人沒辦法避開,每每要見面,這就叫做怨憎會苦。
愛別離苦:與至親,相愛的人乖離分散,所以苦。
求不得苦:我們用種種辦法與手段,希望獲得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結果還是得不到,這叫做求不得苦。
五取蘊苦:我們對五蘊(既是色、受、想、行、識五種身心聚合)的身心產生執著,稱為五取蘊。
擴
展資料:
佛教對於苦的分類很多的。除了常見的八苦之外,還有三苦:苦苦,行苦,壞苦。
從梵文上看,苦duhkha是由字首dus(不幸的)和詞幹kha(命運)結合起來。duhkha字面上除了不幸的命運之外,還有不滿足,不完滿的含義。也就是說,所謂的苦,是一種不完滿的狀態。
不論是求不得,還是什麼別的,都是這種狀態。而佛教根本教義四聖諦:苦集滅道,就是通過知苦(苦諦),知苦的原因(集諦),修行滅苦(道諦),達到完全滅苦的境界(滅諦)。
5樓:六六
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
一曰生苦,誕生之痛苦也;
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也;
三曰病苦,疾病之痛苦也;
四曰死苦,死亡之痛苦也;
五曰怨憎會苦,「所不愛者而共聚集」也;
六曰愛別離苦,不由己與所愛之人之事離別之痛苦也;
七曰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不得滿足也;
八曰五盛陰苦,由色、受、想、行、識五種因素組成,生滅變化無常,盛滿各種身心痛苦也。
拓展資料:
(一)生苦,有五種,
1、受胎,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
2、種子,謂識託父母遺體,其識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
3、增長,謂在母腹中,經十月日,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臟之下,熟臟之上,間夾如獄。
4、出胎,謂初生下,有冷風、熱風吹身及衣服等物觸體,肌膚柔嫩,如被物刺。
5、種類,謂人品有富貴貧賤,相貌有殘缺妍醜等。
(二)老苦,有二種,
1、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
2、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
(三)病苦,有二種,
1、身病,謂四大不調,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調,舉身沉重;風大不調,舉身倔強;水大不調,舉身胖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
2、心病,謂心懷苦惱,憂切悲哀。
(四)死苦,有二種,
1、病死,謂因疾病壽盡而死。
2、外緣,謂或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
(五)愛別離苦
謂常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
(六)怨憎會苦,
謂常所怨仇憎惡之人,本求遠離,而反集聚。
(七)求不得苦,
謂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
(八)五陰盛苦,
五陰,即色受想行識。陰,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不令顯發。盛,熾盛、容受等義,謂前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故稱五陰盛苦。
「五盛陰」也作「五陰盛」,「五陰」即「五蘊」,是佛教所說的構成眾生身體的五種要素:色(相當於物質)、受(感受)、想(表象、知覺)、行(意志)、識(精神的總體),色指身,受想行識指心,五陰就是人的身心。
這八苦可以分為二類:第一類是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過程之苦;第二類是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和所欲不得,這是主觀願望所不得滿足之苦。最後歸結為「五盛陰」,「五盛陰」指對人生的愛戀與追求,以此為苦,說明人的存在本身為苦。
這樣,苦就具備了普遍的性格,凡是有生命的個人,苦都是在所難免的。
佛說人生有八苦,是哪八苦?
6樓:我是你的組織啊
佛說的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
宣化上人:什麼是佛教中說的三苦,八苦,無量苦
7樓:y心靜如水
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苦?
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是貧窮的苦。
壞苦:是富貴的苦。
行苦:是不貧不富的苦。
八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求不得苦。這八種苦是世界上害人最甚的。
佛教中人生是七苦還是八苦?請講具體一些,但不要貼一大堆無關的東東,謝謝!
8樓:霧裡幽蘭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聖經中所說的姦淫罪是什麼意思聖經中所說的姦淫罪是什麼意思?
馬太福音5 27 你們聽見有話說 不可姦淫。5 28 只是我告訴你們 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舊約律法說,與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性行為是有罪的 參出20 14 但耶穌說對配偶以外的人動了淫念,就是思想上犯姦淫,同樣是罪。耶穌強調假若行為本身是錯的,那麼有其企圖也是錯的。你的身體雖...
佛家所說的禪和道家所說的道是什麼意思
其實禪和道所說的就是生活,他們講的是乙個道理。佛參禪就是去感悟生活,體會生命,道家的悟道也是同樣的意思。就像沒給國家的語言不同,但是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佛教講 禪 有的人說事事皆禪,話本無錯,錯的是概念,是的,事事皆有禪意,但有禪意並專不等屬於有禪境。禪是什麼?禪是禪意和禪境的完美相融才是禪 光有...
銀行中所說的內部帳戶是什麼,銀行賬戶裡所說的內部戶是什麼意思
1 不是 2 所有者權益類一般含 實收資本 資本公積 盈餘公積 一般風險準備 本年利潤 利潤分配 庫存股。是指為了計算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而設立的帳戶 3 損益類一般含 主營業務收入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投資收益 營業外收入 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其他業務支出 營業費用 管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