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聯合滅掉了同為晉國四卿的智氏。西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
《資治通鑑》記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史學界以此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
西元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合稱為「三晉」。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
它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定的標誌。
經過春秋時期長期的爭霸戰爭,許多小的諸侯國被大國併吞了。有的國家內部發生了變革,大權漸漸落在幾個大夫手裡。這些大夫原來也是奴隸主貴族,後來他們採用了封建的剝削方式,轉變為地主階級。
有的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還用減輕賦稅的辦法,來籠絡人心,這樣,他們的勢力就越來越大了。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到了春秋末期,國君的權力也衰落了,實權由六家大夫(韓、趙、魏、智、範、中行)把持,另外還包括郤、欒等大家族。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
後來有兩家(範、中行)被打散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智伯瑤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對三家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奪去了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主張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瑤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義來壓他們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萬家戶口割讓給智家;魏桓子不願得罪智伯瑤,也把土地、戶口讓了。智伯瑤又向趙襄子要土地,趙襄子可不答應,說:
「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說什麼也不送人。」 智伯瑤氣得火冒三丈,馬上命令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
西元前455年,智伯瑤自己率領中軍,韓家的軍隊擔任右路,魏家的軍隊擔任左路,三隊人馬直奔趙家。趙襄子自知寡不敵眾,就帶著趙家兵馬退守晉陽(今山西太原市)。 晉陽城憑著弓箭死守了兩年多。
三家兵馬始終沒有能把它攻下來。
晉陽城東北有條晉水,趕上雨季,水壩上的水滿了。智伯瑤命令兵士在水壩上挖開了個豁口。這樣,大水就直衝晉陽,灌到了城裡。
城裡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瑤,寧可淹死,也不肯投降。智伯瑤得意地約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勢,指著晉陽城說:「你們看,晉陽不是就快完了嗎?
早先我還以為晉水像城牆一樣能攔住敵人,現在才知道大水也能滅掉乙個國家呢。」韓康子和魏桓子心裡暗暗吃驚。原來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韓家的封邑平陽(今山西臨汾縣西南)旁邊也各有一條河道。
智伯瑤的話正好提醒了他們,晉水既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到晉陽同樣的命運。
晉陽被大水淹了之後,城裡的情況越來越困難了。趙襄子非常著急,派門客張孟談偷偷出城,先後找到了韓康子、魏桓子,約他們反過來一起攻打智伯瑤。韓、魏兩家正在猶豫,經張孟談一說,自然都同意了。
於是,趙、韓、魏三家聯合起來滅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瑤侵占兩家的土地收了回來,連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了。
西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打那以後,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都成為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2樓:**君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 三家分晉分的事件。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諸侯。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
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合稱為「三晉」。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
它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定的標誌。
三家分晉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3樓:崇元化
追根溯源,三家分晉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晉文公的「六卿」制度,晉國的權力分散在了晉國公室和六卿的手裡,使得六卿又機會壯大,不斷發生摩擦,最終晉國就這樣亡於內憂,成了三個新的國家。
三家分晉發生於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歷史上,「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司馬光將其列為《資治通鑑》的開篇之作。
4樓:幽州太史
晉當時由六家大夫分割,如中行,範,趙,魏,韓,智伯六卿,後來就剩下趙,韓,魏三家,瓜分晉國。前03年,周天子威烈王正式承認他們是諸侯。
三晉之列於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
5樓:
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可以代替「三分」制衡方法。
首先,當時晉侯已被架空,而代替晉侯作為晉國權威力量的知識也被消滅,使趙魏韓三家相互制約,無論哪一家都不願意去攻擊任何其他一家,這樣就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並且當時三家都有了做夠的實力,是不願意再做晉侯部下,由此,三家三分晉地。
6樓:冰山雪蓮
周代各諸侯國通常都將公室子孫分封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緣關係作為公室的屏衛。而晉國驪姬之亂時,晉獻公卻逐殺諸公子,從此晉國不再立公子、公孫為貴族,史稱「晉無公族」。到晉成公時以「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趙盾又將各家異姓大夫代為公族,晉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對於作亂的異姓卿大夫沒有可靠的制約力量。
而當時三家已有實力,於是三家分晉地。
7樓:朱惠剛
根本原因是由於分封制的存在
「三家分晉」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三家分晉的原因是什麼,又產生了怎樣的後果?
8樓:花枝丸丸丸兒
因為晉國內部的六經制度,受封的異姓王的權利很大,地方的自主性很強,在經過發展後,已經可以對抗,又因為晉國內部沒有更強勢的統治階級。
9樓:
晉國本來就是春秋的霸主,但是卻被攻破,所以他們的實力和國力都是很強的,三家分天下,分的好的就可以順勢而上,一躍成為霸主。
10樓:哈哈哈哈哈
當時晉侯已經被架空,代替晉侯作為晉國權威力量的知識也被消滅,使趙魏韓三家相互制約,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家都不願做晉侯的部下,所以,三家三分晉地。
11樓:ok血色秋夕
是因為晉文公所創的六經制度,然後然這些人有了自己的勢力,並隨之壯大,最後到掌控不了的地步,所以只能被三個外姓瓜分了
12樓:邢莫
戚文紅可能對大夫比較情有獨鍾,然後就乙個勁的講上那些立過功的大夫,所以那些大夫因為掌握了一定的權利,就開始造反了唄。
13樓:說的就是你
晉國自曲沃代翼,小宗取代嫡系大宗後,覺的宗室是威脅,盡殺宗親。後來六卿勢漸大而君輕,更無宗室倚仗護佑,最終三家分晉。
14樓:大度的老李
因為當時韓趙魏的勢力已經比晉國要強大很多,加上晉國不懂得結盟的道理,而且晉國用人上還用的外姓居多,最終導致了晉朝的衰敗。
15樓:匿名使用者
堡壘都是內部攻破的,不怕神對手,只怕
強大的晉國,為何會被「三家分晉」
因為晉國的強大,不是君主強大而是四個士大夫的強大,所以才會被三家分晉。卿族勢力過大,公族勢力過小。剛開始只是周天子乙個人的天下,但是到後面,權利慢慢被分化到諸侯。春秋時期強大的晉國為什麼會 當時的諸侯王對晉國已經失去掌控力了,不想當皇帝的將軍,不是好將軍,所以晉國被分是順應歷史的,因為皇帝的統治出現...
如果三家不分晉,秦還能統一中國嗎
晉國不 秦國連函谷關都出不來。既然是假設,那就不妨假設下。晉國是因為什麼滅亡的?是因為本族之間內鬥,小宗漸漸的取代了大宗,小宗之間又互相殺戮,使得姬姓本族 殆盡。所以外姓宗族才有機可乘。一直到春秋末期,晉國都是中原霸主。如果秦國可以變法,晉國一樣可以變法。三晉之地的物資本來就比西北多。如果穩定發展下...
運營商為什麼要分成三家,這三家不都是國企嗎?中國還是那麼多人,一家和三家賺的還是那麼多錢。這些錢
分成三家 是來有道理的,自這樣三家之間競爭bai,我們還是能得到點du實惠的,要是只有一zhi家,那就成壟斷企dao業了,話費收多少它說了算,肯定比現在要貴好多,雖然都是國企,國家只是通過稅收來要錢的,剩餘的錢還是用於他們的企業發展的 三大運營商 電信,聯通,移動 都是國家的公司。那為什麼還要創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