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趙烈候建立的國家,因為姓趙,所以叫趙國。
趙國,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乙個諸侯國,戰國時期七雄之一。趙人的先祖是華夏族的一支,其國君嬴姓(少昊氏之後),趙氏(趙城叔帶之後)。相傳先祖造父為周穆王御,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亂,封於趙城,其後以趙為氏(值得一提的是,同屬於蜚廉之後的惡來家族也因為其宗主造父封趙城,姓趙氏,即秦趙同宗)。
後奄父救周宣王於千畝之戰,其子叔帶為周朝卿士,因不滿周幽王的昏庸,離開周王,侍奉晉文侯。從此趙氏便在晉國落腳,漸成望族。在前403年,叔帶之後趙烈侯與韓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趙國生存於西元前403年——西元前228年,領土大致為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定都邯鄲(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
2樓:江北老樵
與直接由周天子冊封的傳統諸侯國不同,趙魏韓三國是由晉國內部的三個政治勢力集團分割母國而成。此三國的國號不是來自於其冊封地,而是來自於其氏號。因為他們的氏號早已演變成以其家族為代表的政治實體的徽號,當這個實體成為諸侯時,其徽號便成為國號。
這是晉國獨有的現象。
3樓:歧浩慨
這是周天子給王侯分封地時賜予他們趙姓,所以叫趙國。
4樓:
前229年,秦派將軍王翦領兵攻趙,前228年秦軍進入邯鄲,趙王獻出地圖投降,趙國遂亡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候公子嘉在代地稱王,也就是建立了代國,繼續苟延殘喘著.
秦始皇不是生在趙國麼?為什麼還要攻打趙國
5樓:和藹的小光頭
秦始皇雖然是生在趙國,但那是在趙國為質,生活的並不安逸,還隨時有性命之憂,登基為王后,以先輩一統天下的夙願為已任,奮六世之餘烈,經過艱苦卓絕的兼併戰爭,終於一統天下!絕會因為區區乙個趙囯而停下的,況且他最恨的就是趙國!
6樓:
秦始皇根據《史記》記載是個刻薄寡恩,殘忍的人.更何況當初他在趙國當人質,日子過的一定不好.並且為了政治原因(他要統一六國),而趙國是六國之一,所以必須要攻打趙國
7樓:中國o上善若水
因為他在趙國,是沒有自由的,說難聽點是軟禁。
當有了能力,一定要報仇,以及實現他統一全國的心。
8樓:泡泡傻子
草 不打趙國怎麼統一天下 贏政這小子野心是不小滴`````` 滅了韓還要再滅趙
12樓的 你哪點證明趙國弱 要是趙國弱 在長平之戰哪來的45萬主力軍!!!!!!!!!
9樓:
為了完成統一大業 跟私人感情無關
10樓:求知可憐蟲
生在趙國,被趙人虐待
11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當時在趙國當人質。。
12樓:止壤
給你我qq號,詳細說978340557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只有贏政自己最清楚,你還是去問他吧。
14樓:匿名使用者
哥們你二啊~~~~
你個哈13....
你不知道嬴政是秦朝的質子啊.
你真他x厲害.你不知道當時的趙國已經廢了..
白起一次坑殺了了40w成年男丁,混個p啊.
那有秦國厲害啊...
不打趙國怎麼能統一中國怎麼做組龍.
你真白~~~~~~~
生活在趙國就不能打趙國了.什麼狗p邏輯啊 .
你個中國人生活到曰本你以後就不去曰本抗曰去拉??真垃圾
趙國讓秦昭王做的王,為什麼總是打趙國?
15樓:風吹雪
正常,趙國也沒少打過秦國,再說找過讓秦昭王做的王,也不是那麼心地善良的目的。
16樓:蛋蛋
虎視眈眈,它的軍隊,和國家要強大。換成你是秦王,你也怕領國強大。不打死的就是你了,戰國時期誰最強才能站住腳。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趙國為什麼滅亡
17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初期,趙經常與韓、魏聯合進攻別國,並向北方各少數民族地區擴充套件。它首先滅代,後又助魏進攻中山,取得過一些勝利。戰國中期,趙與齊、魏爭奪衛,連年大戰。
西元前354年,魏圍趙都邯鄲。次年,齊救趙,敗魏於桂陵。西元前333年,趙為御北敵修築長城。
其間 ,中山漸強,曾圍攻趙的鄗地,形成嚴重威脅。西元前325年,趙武靈王即位,他發奮圖強,不顧天下之議,改革軍事,教民胡服騎射,圖滅中山,北略胡地。西元前299年,趙武靈王立太子何為王,是為惠文王,令其守國,而自號主父,率軍西北攻略胡地。
趙惠文王時,趙實力較強。西元前287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五國攻秦,罷於成皋,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西元前260年,秦、趙激戰於長平 ,秦軍大破趙軍,史載坑降卒40餘萬 ,進圍趙都邯鄲。
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邯鄲圍。西元前223年,秦將王翦、辛勝破趙,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出奔代,自立為代王。
西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攻取代,虜代王嘉,趙國滅亡。
18樓:王敏
三家分晉時就注定三個新興小國要被另外四大國中的某一大國所滅。
19樓:樂豔枋
1.用人不當
2.聽信讒言
3.國中內亂
4.經濟不足
5.人力不足
20樓:匿名使用者
1、將領只知道紙上談兵
2、國王不知道國內情況
3、秦國實力太強
4、秦國將領太厲害
秦國和趙國都是嬴姓趙氏,為什麼秦國君主叫嬴某某而趙國君主叫趙某某? 5
21樓:小肥肥
這是中國歷史上姓與氏造成的。
姓為本家,氏為分家。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秦國君主是嬴姓趙氏。但是史學家多以嬴作為秦王姓氏。也有以國名、地名為姓的。
如田姓,先祖被封在陳國,又稱為陳氏,春秋晚期,陳國發生內亂,陳國公子陳完逃亡到齊國,被齊桓公接納,並將「田」這麼一塊地方封給他,於是,自陳完起,後世子孫又稱田氏,陳完即田齊政權的始祖。
而公孫鞅是衛國國君的後裔,又叫衛鞅。後投奔秦國,在秦孝公的支援下變法,因被秦國分封於「商」地,所以稱商鞅。
擴充套件資料:
氏在先秦的含義
《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將「氏」字在先秦時代的含義如下:
其一,實前義是女子所生的子女。
其二,「姓」即是子女,子女相為親,相組為族。所以廣其義,姓可作族屬、族人解,亦可以進一步將之理解為泛稱的「族」的意思,如殷墟卜辭中之「多生」西周春秋金文中之「百生」。
在卜辭中「多生」是指占卜主體(王)的親族。西周金文中的「百生」,從銘文內容看,可以用來稱本族族人,也可以泛指沒有親族關係的其他族的族人。
至於東周文獻中所見的「百姓」,則不僅可以有以上「百生」之義,而且有的含義更廣泛,幾乎近於今日所說之百姓,即民眾,舊解或將」百姓」釋為「百官」,其說不可信。
其三,「姓」本義既為女子所生子嗣,則同一女子所生子嗣組成的親族也可以稱為「姓」。以表示其同出於乙個女性始祖的這種特殊的親屬關係。
這是「姓」的另一引申義。此種親族組織強調女性始祖,則當如許多學者所推擬的。其最初必形成於母系氏族社會中,即夫從妻居,子女屬於母族,世系以母方計。
對於這種具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組織的名稱,楊希枚先生主張稱為「姓族」。
典籍所記姬姓、姜姓,最初應皆屬母系姓族,姬、薑則是此種母系姓族之名號。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後,妻從夫居,子女不再屬母族而歸於父族,世系以父方計,所以母系姓族遂轉為父系姓族。此後,父系姓族仍然使用著母系姓族的名號。
今日所見古姓族名號如姬、姜、姒、媯等皆帶女旁,雖造字時間不早,但從女可能表明其本原與母系姓族有關。父系姓族所以沿用之,則當是因為在母系向父系轉變之初,子女雖已屬父族,但仍以其母之姓族名號為族名,後延續作為父系姓族的名號,同於傳說的黃帝諸子異姓之例。
在商代、周代這一歷史階段,諸父系姓族實皆已分化為若干獨立的、以宗族形態存立的分支(即卜文所謂氏)但姓族在商代的作用仍比較明顯,仍有實體性質,可以認為是一種高層次的家族。
姓族到周代後多只有名義上與觀念上的作用,已非實體,不具有組織上共同的聯絡與政治、經濟或宗教生活,亦即不屬於所謂的家族。
其四,「姓」在東周文獻中有時是指姓族之名號。
2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史學家得習慣而已,估計當時位了區分秦趙倆個王室,因為秦趙同姓同氏。這種情況很多,比如後金,這種帶後字得國號都是史學家為了區分,還不如什麼東西漢,南北宋,都是區分叫法,當時就是金,漢,宋,但是這麼搞不容易區分
23樓:匿名使用者
把先秦之人叫成「姬某某」「嬴某某」,只是後世的發明創造,並非自始有之。在戰國時期,放在普通貴族人名之前表示家族出身的是氏而不是姓。所以趙國和秦國宗室的成員都不能被稱為「嬴某某」,而至於國君則連「趙某某」也不可稱,因為當時的社會對國君有專門的稱謂模式,不可以在他們的名字前面直接加氏。
趙、秦兩國均為「嬴姓趙氏」,僅以「氏+名」這種方式來說,在先秦稱秦始皇為「趙政」稱趙幽繆王為「趙遷」都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那時沒有人敢這麼喊他們。所以能直接在史書裡稱秦始皇為「趙政」那只能是秦朝以後的事了,在先秦是沒有的。
24樓:我暈大發了
趙某某就對了,但贏某某是現代習慣性的錯誤叫法,多數歷史典籍裡,還是寫趙某某的,比如趙政(史記)。另秦始皇的爸比到底是誰,估計只有他媽咪趙姬知道,說呂不韋的是司馬遷,從他對秦始皇的記述來看,他對秦始皇沒什麼好感。雖然史記是一部偉大的著作,但太史公記述人物過程中明顯加入了個人好噁,還是值得詬病的。
有學者就說過:不喜歡秦始皇,就說他是個野種,他媽相好的那個大。
25樓:匿名使用者
農夫說它說魔鬼藏在你家門廊上的櫃子裡了
26樓:江北老樵
秦國君主並不叫嬴某某。他們與趙國君主一樣都叫趙某某。因為古人稱氏不稱姓,既然秦國也是嬴姓趙氏,就不能叫嬴某某而只能是趙某某。
《史記》《淮南子》《漢書》都是這樣認為並稱秦始皇為趙政。至於「嬴政」這個稱謂,完全是乙個錯誤。只是姓氏合一後一些不了解上古姓氏文化的文人按自己的取名習慣給秦始皇安的名字。
但由於錯誤傳得久了,普通百姓們也就習慣成自然,弄假成真了。然而假的終究是假的,錯的畢竟是錯的,秦始皇真正的名字還是「趙政」,也不存在什麼「嬴扶蘇」「嬴胡亥」。諸如此類的錯誤還有「姬發」、「姜尚」等等。
秦始皇母親以前是呂不韋的姬妾,後改嫁給趙異人,野史傳秦始皇實際上是呂不韋的兒子,應該叫呂政,屬於一種無聊和汙衊之言。
趙國為什麼非要南韓上黨
27樓:匿名使用者
並沒有「非要」。
在那個時代,領土和人口就是國家存續的根本,有任何可以開闢疆土的機會,相信每個正常的君主都不會猶豫。站在後人的角度去看待當時的問題,你會說趙國不自量力到最後做了賠本買賣,可在當時,有一大塊地盤表示願意內附,你會說不要不要?至於拿下之後是不是能守得住,消化得了,那就是另外乙個問題了。
28樓:眼波只殺
戰略位置重要,上黨是趙國阻隔秦國的一道屏障,上黨如果落在秦的手裡,秦與趙的衝突不可避免,**距離邯鄲很近趙國弱秦國,趙並不想與秦太早戰略決戰,需要上黨地區阻隔秦國這道屏
白安君為什麼要活埋趙國士兵
按我的理解 一,俘虜要損耗大量的糧食 二,這些俘虜給贖回又是一大批的生力軍 三,這些人是趙國人,那時候常常打仗,各國之間仇恨不少!如果用的不好,那這些趙國兵就是隱患 四,這是一種威懾力 五,好像是 武安君吧 是武安君白起吧 不是白安君.不活埋,那麼一是放回趙國,等下次秦國打趙國的時候那四十萬趙軍繼續...
為什麼說長平之戰早注定趙國會失敗
長平之戰秦 趙雙方共投入的兵力達一百多萬,這場戰役秦國以損失二十萬 的秦軍全殲趙國四十五萬趙軍,秦 趙雙方的戰損比達1 2,而秦軍是以 二十萬對趙國四十五萬全殲的戰損比,所以說哪怕李牧來救場也挽救不了趙國輸的局面!起因趙雍在趙國進行改革 胡服騎射 後,趙國就實力大增向北滅了中山國,另一邊又提防著被稱...
名將白起為什麼寧死不去打趙國首都邯鄲
佀傳業 范雎左右了秦王思想 唯恐白起功勞大於他 就唆使秦王。長平之戰之後沒有一鼓作氣攻下邯鄲 錯過了最佳良機,數學後秦王再讓白起打邯鄲,堅決不去。 範斯特洛夫麻辣雞絲葉塞尼亞莫洛托夫斯基 真以為白起無敵啦。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各二。白起碰上防守擅長的廉頗沒法打的。只能給趙王施反間計。可憐趙國的兩大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