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德基廣場
你好,關於地球是圓的,提出過程如下:
地球是球形這一概念最先是西元前
五、六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的。但是他的這種信念僅是因為他認為圓球在所有幾何形體中最完美,而不是根據任何客觀事實得出的。
後來,亞里斯多德根據月食時月面出現的地影是圓形的,給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乙個科學證據。
所以,人是亞里斯多德,時間是前384~前322年(就是亞里斯多德生活的時間)。
最早提出『地球』這個概念是什麼時候?誰提出的
2樓:du知道君
你好復,關於地球是圓的,提出過程如製下:
地球是球形這一概念最先是西元前
五、六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的。但是他的這種信念僅是因為他認為圓球在所有幾何形體中最完美,而不是根據任何客觀事實得出的。
後來,亞里斯多德根據月食時月面出現的地影是圓形的,給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乙個科學證據。
所以,人是亞里斯多德,時間是前384~前322年(就是亞里斯多德生活的時間)。
地球這一詞開始被科學提出是什麼時候
時間這個概念是誰提出的?
3樓:招芷文
誰也不知道,最早是那個人提出了時間概念,中國在五千年前就有了曆法。古埃及在七千年前就有了曆法。求採納
4樓:68602稅恿
是人類 具體是哪個,無從考證,也沒有必要 是在人的心裡的一種概念,就跟什麼是人的概念一樣不過呢,有這樣乙個可以根據的觀點:時間是相對的概念。 牛頓的相對論,講到。
他假定沒有東西的速度快過光速。 如果以光是運動,時間停止
最早提出地球自轉的科學家是誰
5樓:我努力的方式
哥白尼16世紀時,「太陽中心說」的創始人哥白尼曾依據相對運動原理提出了地球自轉的理論。可從白尼曾提出這一理論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一理論只能停留在讓人們從主觀上接受的水平,直到19世紀才被法國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學家,用自己設計的一項實驗所證實。 傅科是用一種特殊的擺來進行實驗的。
這個擺由一根長60餘公尺的纖細金屬絲懸掛乙個27千克重、直徑約30厘公尺的鐵球所組成。當時人們把這種從未見過的「超級擺」稱之為「傅科擺
是誰最早提出「時間」的概念??
6樓:匿名使用者
時間的由來
(中國篇)古時沒有時鐘,先民們過著「晨光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農耕生活。在年復一
年辛勤勞作中,先民們從自然現象的變化中窺測到時辰的規律。據《史記》記載,黃帝
使羲和佔日(測日影),臾區占星氣(觀星宿)。從而開始有了時間的觀念。
中國的十二時,自上古以來,就有著它悠久的歷史,《周易》繫辭中有:「古者
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神話故事《山海經?海外東經》
中也有「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羿射九日》郵票內容,講的就是帝后妻子羲和
生了十個太陽,每天乙個太陽在天上輪流值日,十日為一旬,後執行紊亂成災,被后羿
射掉九個。這是十干的來歷。關於月的來歷也出自此書《大荒西經》:「有女子方浴月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成為十二地支的來歷。神話故事是無所考的,
但每天十二等分的時辰,在殷朝以前就已使用。殷朝後期還把十二等分化為十六個時段
,白天十段:日出、食時、莫食……晚上六段:日人、黃昏、人定……到秦朝後期,星
官們根據北斗星的斗柄所指定的方向,又把天劃成十二等分,每月斗柄指一辰,每年一
個周天的特點所指的辰位為月健,規定冬至月為子月(陰曆的十一月),就把十六時段
定為十二時段,即至今所用的十二個月。
古時敲梆巡夜,以防範盜賊,故有梆敲漏點勤報更之說。漏,是漏壺,也叫漏刻
,把一晝夜分成100刻度。更,乃是一夜分五更(約乙個時辰),一更分五點,每進入
更初時報更,每隔約24分鐘報一次點。記更的始末是以「西見長庚始記更,東見啟明為
更盡」,就是日落後,從西方天空能見到長庚星開始記更,第二天天亮在東方能見到啟
明星為五更。到了宋代又出香篆、更香、輥彈等,記時方法就更多了。《中國古鐘》郵
票「唐代景雲鐘」也是專供擊鐘報時用的。但不管哪一種,都是非常辛苦,非常認真地
敬授人時,無論晴天雨夜,一年四季晝夜不停,從不漏報。王安石有詩曰:「占星昏曉
中,寒暑已不疑。田家更置漏,寸晷亦欲知。汗與水俱滴,身隨陰屢移。誰當哀此勞,
往往奪其時」。特別是白天因地域和四季造成晝夜長短不一,就得以兩分制定出日落日
出和晝夜長短的準確時刻,同時還得參照星宿。如《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
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古人以此來定出天亮後,馬上再觀日出,就這樣
連續不斷,時刻推算,直到清代出現機械鐘才逐一簡化下來。
(外) 幾十個世紀以來,宗教的教條和僧侶都參與時間
計算,在曆法史上有關科學和宗教的頭緒,都起自于
人類預期未來和為之準備的需要。有些觀察家相信,
月亮是人類第乙個用以記載時節的工具。然而,大多
數天文歷史學家不同意這個看法。研究殘存的原始社
會證明,以星辰估計時序比以月球估計者為普遍。與太陽同時起落的星球
出現於地平線附近--是個很好的指標。原始的農業民族尤其依賴星辰。例
如,巴西西北部的突堪諾印地安人 ,觀察昂星團(pleiades)而估計季節
時序。許多原始部落,由天體移轉可指示季節輪換的觀念,轉而
到天體的移轉控制了季節變遷。同時,他們更認為,若是部落
想要興旺,非先得寵於天體不可。今日仍有極多人相信占星術
。即使在最原始的社會,時序估計仍是一項繁複的工作。婆羅
洲的肯亞族以觀察太陽的高度來計時,他們的方法非常複雜,
需要一群專家才能完成。一旦計時的方法與需要祭天的古老信
仰攀上關係,有個人物就出現:一位祭司天文家,他觀察天體
,並向次重要的人們解釋,他可循由念咒和祭祀而使得天體對
部落會有善意的影響。 最早這樣的社會,太約出現於在五千年前的底格里斯河和
幼發拉底河流域,屬於撒馬利亞人 ,他們有制定曆法的專家:
祭司書記,他們無疑是職業化的計時者。
在撒馬利亞的每個小城邦中,祭司就代表了諸神和神的地面**的職權,負起統
治領土的責任。由推算時序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是,灌溉的小麥和大麥田、洋蔥和
黃瓜圃,必需在每年的固定時間耕種、照料和收割。撒馬利亞祭司的曆制是以月亮為
依據,將一年分十二個陰曆月份,每月各有30天。這種方法,必需面對幾千年來一直
困擾制歷者之天文問題。主要的問題是由於:年、月、日衍生的天文週期,不互相吻
合。年來自地球繞日旋轉,約為365 1/4 天。月當然是以月亮的盈虧為準,其一週期
比29 1/2天多一點。結果,一年並不由12個相等的月組成,而是由大約 12 1/3 月組
成。除非作適當的修正,否則乙個月30天的巴比倫曆法就不能和月亮及太陽一直同步
。撒馬利亞的祭司必定修正過這種曆法,但他們真正所用的方法已失傳了。只是我們
可以知道,巴比倫人能使各月份和月亮的行動保持同步,他們所採取的辦法是拿30天
一月和29天一月交替輪換,另再加入30天的乙個月以彌補剩餘的日數。同樣地,他們
大約每隔三年就加進額外的乙個月,使得年和太陽保持同步。 此主題相關**如下: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甚至早在史前時期,人類循著往日的足跡,已經可以知道
何時可以獵獲遷移的野獸,何時可為即將來到的冬季尋找疪護
所。但就在底格里斯- 幼發拉底河谷的高度文明尚未顯現之前
,由於決定該種植何種作物或預備洪水期的需要所激,真正的
曆制即首次應運而生。
在大約紀元前兩千年,巴比倫人設計了乙個以兩朔月29 1/2天平均週期為基本的歷
制。在這個曆制中,一年分為十二個陰曆月,總計354 日。由於這套演算法比太陽日少了
11天,不久後收穫祭典舉行的季節不對了。為了保證祭典和季節之間的正確關係,祭司
忽然想出一套仍在使用的辦法--閏法,將額外的日或月加入,以修正不吻合的天文週期
,而使得曆制和自然節期調和。起初,月的新增是憑祭司的高興,但不久則在一定程式
出現:將七個額外的月散布地置入19年的週期,使得月和年同步。巴比倫曆制是希伯來
曆和回曆的模型,但這兩種曆制都已有了乙個重大的改變:猶太人採用七日周--乙個相
當於四分之一陰曆月的時間單位;但使用回曆的回教徒則摒棄修正歷,純粹使用陰曆,
至今仍是。
7樓:鬱鬱乎文哉
是原始的人們從太陽的早晚生落,萬物的枯榮興衰而漸漸感悟到時間的概念。要說具體的某人,那是沒有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具體的某人,是地球上的人類
9樓:匿名使用者
是地球上的人類,名字就不知道了
最早提出地球這個概念是什麼時候誰提出的
你好復,關於地球是圓的,提出過程如製下 地球是球形這一概念最先是西元前 五 六世紀的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的。但是他的這種信念僅是因為他認為圓球在所有幾何形體中最完美,而不是根據任何客觀事實得出的。後來,亞里斯多德根據月食時月面出現的地影是圓形的,給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乙個科學證據。所以,人是亞里...
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是什麼時候就有了
華夏民族的概念要早於漢族。早在炎黃之後的夏 商 周三代,就有華夏族群這個概念了。到了周朝,但凡周天子分封出去的諸侯,北至燕趙,南至吳楚越,西至秦國,東至齊國,都是屬於華夏民族。一則名義上受周天子統轄,二則文化上向 靠攏,還有一點就是血統。這些諸侯國的血統或者歷史,都是能追溯到炎黃時代的。是屬於 部落...
地球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地球什麼時候誕生的?
目前的研究表明,地球的年齡大概是46億年。據說是60億萬年前!0 不可思議的行星 地球 金星表面大氣的高溫可以溶化鋁塊,而火星表面由於溫度低,長年處於凍潔狀態。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平均氣溫在15 左右,到處都是白雲 碧海清新的空氣,充滿生機的綠色的大地。這些都是地球誕生約46億年歷史上許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