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告訴我民族節日 至少 ,請告訴我民族節日 至少8個

2022-11-11 04:56:34 字數 6466 閱讀 6773

1樓:樂觀小山

一、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收穫節、過年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杆節,在節日會場的**,豎起兩根約20公尺的粗大長桿,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杆。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僳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杆下將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杆。

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頂,取出鞭炮燃放,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爬桿者下來後,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

爬桿結束後,青年男女還進行丟菸包活動,男女各站一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著小夥子的菸包,並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闊什節,「闊什」是僳僳語的譯音,「歲首」之意。闊什節,是僳僳族人民的節日。

在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間舉行,歷時兩三天。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二、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過春節,時間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擇日過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為祭牛節,節日時不准使用牛。

此外,還有搶花炮的花炮節,吃新公尺的吃新節,停止生產活動,以及各姓氏自己過的姓氏節及趕歌會、姑娘節、鬥牛節、花炮節等。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乙個象徵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

燃放時以火藥鐵炮為衝力,把鐵圈衝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裡就能人財兩旺,幸福安康。

集會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花炮節是侗族人民最熱鬧的節日。

三、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因在農曆十月間進行,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縣那婼一帶哈尼族三大節日之一,雖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麼隆重,但它特別重要,當地哈尼族認為,不過此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來到,十月歲首也只是個序幕。

「好收色」是「染黃飯」的意思,當地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當地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公尺天神的使者布穀鳥和「筆苦」鳥,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穀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選擇乙個亥豬日舉行,節日一天結束;「矻扎扎」節,每年夏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帶哈尼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歷時3—5天,其慶典活動極為隆重;

「耶苦扎」,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乙個傳統節日,從每年農曆六月的第乙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節期3—5天,過節期間,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在家裡吃喝玩樂,或外出走親串友。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動。

四、拉祜族

拉祜族統一的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其中春節是最大有節日。這些節日的來歷和過節的內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

按照拉祜族的曆法,一輪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後來按照漢族的曆法三年潤乙個月,但他們還是潤月不潤節,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潤月年,就會出現過兩次節和過兩次年的情況。有的地方過前乙個月的節,不過後乙個月的節。

五、布依族

查白歌節是布依族的重大節日。每逢農曆六月二十一日這天,貴州、廣西、雲南三省區邊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從四面八方聚集在興義縣的查白場,舉行盛大的歌會。

歌節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浪哨時要互甩糠包,包上綴有多條繡花穗鬚,拋甩時猶如彩蝶漫天飛舞,十分好看。此外還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

三、布依族四月

八、六月六等。

2樓:海上風電踐行者

1、蒙古族:「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間舉行。

2、回族:開齋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3、藏族:藏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此外,還有藏曆4月15日的薩嘎達瓦節、7月上旬的雪頓節和沐浴節,以及豐收在望時的望果節等。

4、維吾爾族:肉孜節(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

5、苗族:苗年、春節、四月

八、吃新節、龍船節、清明節。

6、彝族:傳統節日是火把節。

7、壯族:比較具有民族特點的節日有中元節、牛魂節(又稱牛王節)、三月三歌節和吃立節。

8、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有過大年、三月

三、四月

八、六月

六、七月半等。

9、朝鮮族: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節日,還有老人節、流頭節等。

10、滿族:春節、元宵節、二月

二、端午節、中秋節等。

11、侗族: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節等。

12、瑤族:節日較多,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盤王是瑤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達努節(達努,瑤語意為不要忘記,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節日),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漁潭會。

14、土家族:趕年、四月

八、六月

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嘗新節,一些地區也過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

16、哈薩克族: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

17、傣族:潑水節(即傣曆新年)、關門節和開門節。

18、黎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19、傈僳族:過年節、收穫節、火把節、中秋節。

20、佤族:春節、播種節(佤歷氣艾月公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節、取新火、新公尺節、堆沙節、取新火節、便克節、開門節、關門節、漢歷老年、七月半、火把節、中秋節、拉木鼓節等。

21、畲族:春節、元宵節、三月三染烏飯祭祀祖先、清明節、四月八造麥精飯、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十月祭多貝大王節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較流行的有春節、豐收節。

23、拉祜族:傳統節日有新公尺節、火把節等。

24、水族:端節又稱過端,水語叫藉端,與漢族春節相似。此外,還有端午節、清明節、七月半、六月六等節日。

25、東鄉族:爾德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26、納西族:傳統節日有白沙農具會、龍王廟會和騾馬會等。此外,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火把節等。

27、景頗族:主要有新公尺節、目腦節。

28、柯爾克孜族:有肉孜節、庫爾班節和諾魯孜節。

29、土族:春節、端陽節、二月二等。

30、達斡爾族:春節、二月

二、端午節、農曆正月十六的「黑灰日」等。

31、仫佬族:三年一次的「依飯」(歡慶豐收之意)節、春節、走坡(青年男女進行社交的節日)、牛生日節和後生節。

32、羌族:春節、農曆十月初一的年節(羌族以十月為歲首)。

33、布朗族:開門節、關門節等。

34、撒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35、毛南族:春節、中元、清明節,分龍節又叫五月廟,是毛南族特有的節日。

36、仡佬族:春節和八月節等。

37、錫伯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

38、阿昌族: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會街節等。

39、普公尺族:大過年、大十五節、轉山會、嘗新節。

40、塔吉克族:肉孜節(開齋節)、台合木茲瓦司脫節(又叫播種節)、茲完爾節(又叫引水節)、巴羅堤節(巴羅堤、即八月)。

41、怒族:春節、鮮花節、祭穀神、祭山林節。

42、烏孜別克族: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

43、俄羅斯族:復活節、聖母聖誕節等。

44、鄂溫克族:敖包會、那達慕、公尺闊魯、春節等。

45、德昂族: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做擺等。

46、保安族:開齋節(也叫爾德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47、裕固族:因信仰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宗教節日是他們的主要節日。傳統節日除「點格爾汗」儀式和定期的宗教節日外,還有春節。

48、京族:最隆重的節日是唱哈節,其他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盂蘭節、中秋節等。

49、塔塔爾族:肉孜節、古爾邦節和撒班節(犁頭節)。

50、獨龍族:卡雀哇(獨龍語,皇節之意)是獨龍人一年中惟一的節日。

51、鄂倫春族:主要有春節,也過端午節和中秋節。

52、赫哲族:春節、元宵節、「二月二」吃豬頭等。

53、門巴族:「達娃覺尼巴洛沙」、「達娃當巴洛沙」和「雀可節」(即望果節)。

54、珞巴族:藏曆年、洞更谷乳木節、旭獨龍節等。

55、基諾族:特毛且(過年)、新公尺節等。

3樓:愛生說笑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都有什麼風俗

中國的傳統的8大節日是?

4樓: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陽曆12月21~23日)、歲除(年尾最後一天) 等。

另:二十四節氣當中,也有個別既是節氣也是節日。如:

清明、冬至等,這些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曆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擴充套件資料:

一、傳統節日的形成

傳統節日的起源和傳承發展,是人類社會「逐漸形成,逐漸完善的文化過程」,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得產物。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產生於人類初期對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各種崇拜祭祀活動。古老傳統節日的形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文曆法等內容有關,多數節日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

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源於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理念。上古曆法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原始信仰與祭祀文化是多數傳統節日形成的重要因素。傳統節日文化反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涵 。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信仰、祭祀、天文、地理、物候、術數、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上古社會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蘊含著禮樂文明的深邃文化內涵。

每個中華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之處與形成的必要條件。由於上古文獻缺失,現存下來的文獻對傳統節日的記錄最早只見於《夏小正》、《尚書》著作。在歷史演變中,由於朝代更迭、曆法變動,有些節日在日期上有所改動。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乙個重要的組成,是構成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

二、傳統節日的發展

中國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豐富的社會文化生活,也積澱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內涵。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經過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民俗節日來自於原始信仰以及日常生活的需要,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關。每個傳統節日有每個節日的活動載體,諸如廟會、燈會、舞獅、年例、扒龍舟、拜神、祭祖等等。

大部分傳統節日形成於上古時代,先秦時期由於南北風俗各異,南北各地的風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節俗活動在中原文獻鮮有記載。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乙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漢後南北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普及到全國各地,人們常說這些節日習俗普及於漢代。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嚴肅的氣氛中轉為娛樂禮儀型。從此,節日變得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

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三、傳統節日的傳承

在上古時代起,人們設立了乙個個的節慶點,這些日子叫作節日,節日是人們基於原始信仰以及為了適應生活需要而創造的民俗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乙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中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

在歷史發展演變中,也有一些傳統節日被附會上「避瘟」、「避惡」等沉重色彩的故事傳說作為節日「起源」,經實際考察,這些故事傳說遠遠晚於節日誕生,是後世建構出來的。附會的這些「避瘟避惡」故事與節日內涵衝突,無形中對節日文化內涵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無助於傳統節日傳承與弘揚。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乙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這些節日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與內涵。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裡,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傳統節日是中國極其多樣的習俗的代表,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思想精華。從中國七大傳統節日logo新聞發布會上,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中國七大傳統節日logo正式發布。

這是中國文化促進會節慶中國協作會發起的,將七大傳統節日連起來打包申遺的行動之一。已經延續上數千年的中國傳統節日,積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但由於沒有形象logo系統,在現代社會不利於傳統節日文化的推廣和傳播。中國七大傳統節日形象logo的出爐將有利於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走向世界。

同時,《傳統節日形象logo管理辦法》也即日擬定,根據《傳統節日形象logo管理辦法》要求,中國文化促進會擁有此次徵集評定的傳統節日形象logo著作權,任何單位或個人在使用傳統節日形象logo時,應確保合法使用。

拜託請大家告訴我,拜託請大家告訴我

假的 你可以問一下領獎需要什麼條件,他們一定會告訴你要先交什麼稅 啊 運費之類的,然後讓你往乙個銀行賬戶裡打錢 打一次告訴你不夠還有什麼費,讓你再打,直到你感覺被騙了他們就沒影了 想一下你又沒有參加他們的什麼活動他們怎麼會這麼好心隨便把大獎送人。這種方法都老套了 不用說了,肯定是假的,天下沒有免費的...

知道的請告訴我答案,知道的請告訴我答案

3人分了的 他們其實應該付出的是250元 300 50 250 但是服務員拿了20 所以就是270元 加上他們 拿會去的30元 300元 服務員的錢 是和老闆的錢是算在一起的.這題有乙個地方是假的 那就是加上服務員藏起的20元 其實要加的是 自己手上的30元 我給你100元,你藏了20元,將80元交...

請告訴我構成侵犯名譽權的要件請告訴我構成侵犯名譽權的四個要件

您好,據我國侵權行為法理論,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有四 一是要有名譽受到損害的事實發生,二是行為具有違法性,三是損害事實和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四是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根據 民法通則 規定,侵犯名譽權的方式也可以分為四種,其中侮辱和誹謗是兩種主要表現形式,侮辱行為又包括暴力侮辱 以口頭語言或者形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