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猴00227呈擠
全唐詩》全書凡七百十七卷,收詩四萬二千九百三十一首。那麼一卷裡,就有五十五首詩。全書共三百萬字,則每卷的字數是3900字左右(詩歌不光五言絕句,還有類似《將進酒》那樣的長詩)。
在古代,每一卷的字數是不一定的。但也有個規律,那就是,***形式的(如《山海經》)書籍,字數就相對較少,每卷不到兩千字。而滿滿全都是字的書,每卷的字數就很多,平均每卷有一萬多字,五千字或兩萬字的也有,就在這個區間。
那麼古代的萬卷書,就約是一億字。現在的圖書,厚的,不兌水的,文字多的,每一本約合十五萬到二十萬字,能承載十幾卷的容量。古人用的是文言文,讀的是精煉的語言。
現代人用的是白話,容量小很多,兌換下來,至少應是1000本以上,還得是現代文中文字精煉的精品。每週讀一本好書,那麼二十年後,大概就能達到這個量了。可惜從學校畢業以後,幾乎無人讀書(刷網頁看段子都不算)。
而從小學到大學,什麼教材都算上,也只不過是二百餘本書,遠遠沒達到萬卷的量。我們學的不是古文,文采和古代文人是沒法比的,不過的確是學到了各種其他文化知識,也很不錯。杜甫所讀,都是經典的學術及知識性文章或者詩詞歌賦,不是網路**,也不是什麼腦殘文。
他本身文筆就好,這樣讀萬卷下來,自然下筆如有神。總的來講,讀書破萬卷確實是衡量乙個人愛不愛看書的標準,但絕不是很多人想的不可達到。許多古人終生以「日誦千字(每天背誦一千字)」為標準進行自我要求,更別提只是讀一下的了。
杜甫說萬卷,也不一定非是一萬卷這個數,只是說讀書要很多,下筆才有神采。另外,讀一萬卷書對古代文人來講,真不算誇張。<>
2樓:網友
杜甫的原話是在一首詩中,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那一句著名的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的詩淵深浩博,被稱為「詩史」,詩中用典非常多,而且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生活閱歷廣泛,詩風沉鬱,所以後人說「不行一萬里,不讀萬卷書,不可以觀杜詩」。
杜甫所說的萬卷書,並不是乙個具體的數字,只是強調寫詩作文,必須建立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之上,才能寫出優美的詩文。這裡的「卷」,是圖書的乙個數量單位,與其相關的,還有乙個「帙」。 古代圖書的材質是竹簡、木簡,編連成冊。
或者是帛、紙,都可以捲起,可以舒展。做為圖書的數量單位,「卷」可以是獨立的一本書,也可以是一部書中乙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用今天的概念來理解,就是一部書中的一冊或者乙個篇章。
書卷經過編次,稱為「帙」。帙,用布帛製成的包書的套子,也就是書衣,後來又稱為函。那麼,一萬卷圖書在唐朝究竟是個什麼概念呢?
從唐朝向前推回五六十年,南梁的承聖末年,魏軍攻進荊州,梁元帝蕭繹看到大勢已去,跑到東閣竹殿,命令舍人高善寶縱火燒燬皇家收藏的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據說其中包括書聖王羲之的真跡。然後梁元帝自己也要投身火海自盡,被宮人死死拖住。蕭繹收藏的十四萬捲圖書,就是當時國家圖書館的藏書。
所以,當時如果乙個人讀了一萬卷圖書,等於讀過了國家圖書館百分之七八的館藏,相當可觀。不過,這個十四萬的數字,水份其實挺大。比如宋代的《墨池編》中說:
唐代貞觀年間,大力收集王羲之的作品,由禇遂良等人負責整理。其中許多就來自南梁,將原來的紙張稍加裁剪,行書、草書和真書一共得到兩千二百九十張,裝訂成一百二十八卷,十三帙。也就是說,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就能形成一卷,相關聯者形成一帙。
3樓:迪
古代一卷書大概2千到3千字左右,按3000字計算,現在普通一本書怎麼也30多萬字吧。算一下10000/(300000/3000)=100本,這是純粹數字的計算。人家古代一卷書。
把它翻譯過來成白文。然後在加上一寫註解。那不是現在幾本書啊~~~如果把古代的萬卷和現在的書比起來。
起碼也得幾百萬本。 古書是古人智慧的高度結晶,自問世以來,一直在哺育和滋養中華兒女,其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更不能簡單的以現代圖書的厚薄來換算古書的卷數。就拿《道德經》來說,極薄的一本小冊子,卻價值連城;我們現在許多人愛看的網路**,就算拿一億本網路**,也比不上一本《道德經》的價值。
大家熟知的唐朝大詩人李白,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詩,能背的人不少。
許多網文作者寫下的幾千萬字的網文,無論如何是比不上李白同學的這首小詩的。<>
4樓:糟丘子
看看《書林清話》就知道了,
萬卷該有多少書
5樓:愛種草的藍莓醬
1、萬卷書相當於現在書籍的一萬章。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凳跡一句,出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意思是說,自己年輕時便讀了很多書,文采很好,下筆如神。杜甫從小努力學習,刻苦讀書,七歲寫過歌頌鳳凰的棗團並詩,九歲能寫很好的大字,十四五歲時能寫出像樣的文章,二十歲時,杜甫的學問已經很淵博了。
3、讀書破萬卷中的卷字指書籍的冊本或篇章。實際上萬卷書或枯沒多少內容,因為卷本指串起來的竹簡。古人一卷書的篇幅,只相當於現在的一章。
乙個人從七歲起每天讀三卷書,到不了二十歲就能讀萬卷書。
古代的萬卷書相當於現在的多少本
6樓:只剩腦袋
《東京夢華錄》10卷,30000字。3000字/卷。
文心雕龍》10卷,50000字。5000字/卷。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2卷,13171字。6600字/卷。
成唯識論述記》60卷,580776字;10000字/卷。
維摩詰所說經注》8卷,85418字;10500字/卷。
四庫全書》79337卷,997000000字,12566字/卷。
易成方》2卷,30720字;15000字/卷。
莊子內篇注》4卷,66315字;16000字/卷。
禹貢揭要》1卷,17766字/卷;
大乘起信論直解》2卷,43029字;22000字/卷。
漢隸辨體》4卷,91476字;23000字/卷。
荒政輯要》卷首一卷,82500字/卷。
高僧傳初集》卷首一卷,156327字/卷。
以《四庫全書》的標準為平均值,每卷12500字,萬卷即12500萬字。
今天的流行讀物通常是12萬字/本。相當於1000本。
讀萬卷書,也就相當於讀1000本了。
每週讀2本,十年可讀完。
**知乎網友 王路。
古代書籍的一卷是多少?
7樓:鮑元斐邵琬
「卷」不是竹簡,「竹簡」稱「冊」,這個「冊」就是乙個竹簡的象形字。
古代的書,一卷少則幾千字,多則上萬字,萬卷書不過一億字。相當於現在32開本500頁的書300本的文字量。對於專門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這個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杜詩中的「萬」字應取其非常多之意,即「多讀胸中有本」。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代的萬卷書相當於現在的多少本書?
8樓:網友
古代的萬卷書其實是乙個相當誇張的說法。古代的萬卷書其實並不是表面的意思,古代的萬卷書指的是科舉趕考的試卷。而行萬里路就是形容古代的考生不辭辛苦的為了考取功名所做出的努力。
當然古時候的萬卷書和現在的書有著很大的差距,因為古代很早以前的書有的是竹簡。這也就為什麼會有學富五車的說法。因為古時候逐漸所記錄的知識非常的有限,如果想讀完一整本書的話需要大量的竹簡。
所以大家會用學富五車這個概念來形容這個人聰明好學。
當然後人對於這句話有了很多不同的理解,因為大家都認為讀書不能夠死讀書,必須只有觀其言察其行,這樣才能夠使得自己明白書中的真諦。所以有很多人為了求得知識,甚至不惜走很長的路。但是依然不辭辛苦,因為在他們眼裡只不過是一種修行。
而且一旦獲得真正的知識的時候心裡會感覺到非常的滿足,而且非常的充實。
當然這句話根據時代背景的變化也在不斷的演化,後來行萬里路也被認為是在實踐中學習取得真正的知識。因為一旦在實踐中學習,就可以獲得非常正確的答案,同時也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如果只是盲目從書本中學習知識的話,會使得自己對於一些知識的理解出現很大的偏差。
所以古人用這句話來鼓勵大家要踏實努力的學習,並且為了追求學問,不要怕吃苦。
所以現在這句話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鼓勵了很多人勤奮好學。為了追求知識不辭辛苦,努力的向前進步。
9樓:職場摸魚的貓
萬卷書只是乙個誇張的形容詞,並沒有具體到多少數量,只是說許多許多書的意思,在古代其實書是很珍貴的,一些書都被達官貴人珍藏,輕易不示人,而現代則方便多了,網上一搜要多少有多少。
10樓:網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代的萬卷書相當於現在的多少本書,我個人覺得這是乙個誇張句的用這個萬字能更加生動形象的說明了要多讀書。
11樓:199103熊
讀萬卷書的意思並不是說讀一萬卷書,而是說讀很多很多書,這是乙個虛詞,也是乙個,大概的數量。
12樓:木辛彌彰
在古代,讀萬卷書只是乙個範圍,是乙個虛數,表明要多讀書,並沒有規定的數字。
13樓:唯承瓜瓜之重
萬卷書我覺得只能是乙個虛詞,是指讀的書很多,不能代表真正具體的數字。
14樓:卡卡西的靈魂
只是說許多許多書的意思,在古代其實書是很珍貴的,一些書都被達官貴人珍藏,輕易不示人。
15樓:貝殼兒
萬隻是乙個約數吧,我覺得應該是指無窮無盡的書。
16樓:八戒是條好漢子
我記得小的時候度過最厚的一本書就是三國演義啦,歷史名著撰寫起來真的好不容易啊,沒有仔細數過到底有多少個字,但是人們講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裡的「萬卷書」至少要幾千萬個字了吧!
這本書基本上是乙個滾動,在貞觀年間房玄齡等人的《晉書》中一百三十卷,中華書局出版上寫的字數大概是1880000,一萬五千字左右大概出現在沒卷中。那麼按照唐朝的標準讀書破萬卷也足足有一億幾千萬字了
像《銀河英雄傳說》,這本書的內容不多,很多內容也很好,但平均水平比今天看到的一些書籍要高出好多,但也從讀詞的角度可以反映出一定水平的,至少一半的**比今天的感覺要更好,但無論哪個其實都差不多的。
《在紀念碑上刻有名字的人》這部**是我看過的第一部純文學長篇**,約43萬字,我真的是花了好久才全部領會其中的含義。這是隻有一百戶人家的鎮子。沿著西河有幾排安徽式的房子,這是一條狹窄的石街上的城鎮。
街道兩旁都是當地的雜貨店用品雜貨店。小寶和小菜花在鎮上的街上散步。故事圍繞著這個小鎮就這樣了。
古人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畢竟需要先讀書,然後再進行實踐,以前我是特別不願意讀書的,我感覺讀書好累,尤其是那些長篇類書籍,真的是感覺看完一整本需要花上我幾天甚至幾個月的時間,簡直是浪費時間,現在想想這也是一件難事啊,能夠做到的人還真不多!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近義詞是什麼
只無不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 偶題 2 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 唐.賈島 戲贈友人 3 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後難摹 宋.蘇軾 臘日遊孤山訪惠勒思二僧 4 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 金.王若虛 論詩詩 5 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 清.黃遵憲 雜感 6 縱橫正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這個是很難換算的,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如果硬是要說的話 以最近的清朝來講,科舉有四步,童試 鄉試 會試 殿試。過了童試的就叫秀才。秀才成為府學 州學 縣學的生員,可以參加省裡舉行的鄉試。成為秀才即代表有了 功名 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所以從社會地位來講,秀才與大學生相當。但是從實際教育程度來...
古代的一兩銀子,現在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相當於現在的4000塊錢。在唐朝時期,一斗公尺只值幾文錢,而一兩銀子相當於1000文錢,當時的公尺 以1.7來計算,那麼一兩銀子換 民幣相當於4000塊錢。後來一兩銀子的購買力下降了一半,換算到現在只值2000塊錢。宋朝的貨幣制度非常混亂,民間也有人私自製造錢幣,導致宋朝貨幣每個州縣都不統一。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