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朱熹評價曾皙的句子。
原句是 即其所居之位 樂其日用之常,初無捨己為人之意。
單句理解的意思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和屬於自己的東西,接受現狀,認同現狀,腳踏實地,對自我,對現實認可。這裡是比較積極的意思。
其實最初按照朱熹的見解,這樣是不正確的,因為他覺得,我們都應該捨己為人,而不是沉浸在自我的小世界裡。
這段話怎麼理解
2樓:網友
這好像是論語裡的,但其意境又似道家。是說乙個人心隨自然,意無所擾,追求自在清淨。夫子深感自己做不到或沒有那種境界而嘆息,又把其做為榜樣,對其境界加以追求。
前一部分是並列平述,說的都是某種思想境界的外在表現,最後一句是對上述的認同和推崇。前部分若直譯的話怕達不到文中的思想層次,總的說就是樂於自然,安於現狀,若得不喜,若失不憂。就好像平常要調節心態想表達是意思。
「錄其所述」的「所」怎麼解釋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學學過的「所」的用法有四個:
所】 ①處所,地方,**。
助詞,放在動詞或動詞性片語前組成名詞性片語(短語),可譯作「……的人」,「的事物」、「的地方」。
助詞,跟介詞「為」配合,組成「為……所……」式,表示被動。
等於「許」表示約數。
錄其所述」的「所」用的是②的意思,放在動詞「述」的前面,組成名詞性片語(短語)「所述」,譯為「所述的事物」
4樓:擺脫自由
所:用在動詞前,代表接受動作的事物。
全國有多少叫董樂其
5樓:網友
基於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庫查詢結果。
同名同姓-基於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庫而做,資料真實,您可以用來做起名參考】
《論語集註》先進第十一 裡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朱子集註句子的翻譯
6樓:**之翼
、言我雖年少長於女,然女勿以我長而難言。蓋誘之盡言以觀其志,而聖人和氣謙德,於此亦可見矣。
2、言女平居,則言人不知我。如或有人知女,則女將何以為用也?
3、二千五百人為師,五百人為旅。
4、谷不熟曰飢,菜不熟曰饉。
5、民向義,則能親其上,死其長矣。
6、求,爾何如,孔子問也,下放此。方六七十里,小國也。如,猶或也。五六十里,則又小矣。足,富足也。俟君子,言非己所能。冉有謙退,又以子路見哂,故其辭益遜。
7、公西華志於禮樂之事,嫌以君子自居。故將言己志而先為遜辭,言未能而願學也。宗廟之事,謂祭祀。
諸侯時見曰會,眾眺曰同。端,玄端服。章甫,禮冠。
相,贊君之禮者。言小,亦謙辭。
8、四子侍坐,以齒為序,則點當次對。以方鼓瑟,故孔子先問求、赤而後及點也。
9、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也。
10、舞雩,祭天禱雨之處,有壇墠樹木也。詠,歌也。曾點之學,蓋有以見夫人慾盡處,天理流行,隨處充滿,無少欠闕。
故其動靜之際,從容如此。而其言志,則又不過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捨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自見於言外。
視三子之規規於事為之末者,其氣象不侔矣,故夫子嘆息而深許之。而門人記其本末獨加詳焉,蓋亦有以識此矣。
11、點以子路之志,乃所優為,而夫子哂之,故請其說。
12、夫子蓋許其能,特哂其不遜。
13、點以冉求亦欲為國而不見哂,故微問之。而夫子之答無貶辭,蓋亦許之。
14、此亦曾皙問而夫子答也。孰能為之大,言無能出其右者,亦許之之辭。程子曰:
古之學者,優柔厭飫,有先後之序。如子路、冉有、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許之。亦以此自是實事。
後之學者好高,如人遊心千里之外,然自身卻只在此。」又曰:「孔子與點,蓋與聖人之志同,便是堯、舜氣象也。
誠異三子者之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謂狂也。子路等所見者小,子路只為不達為國以禮道理,是以哂之。若達,卻便是這氣象也。
又曰:「三子皆欲得國而治之,故夫子不取。曾點,狂者也,未必能為聖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
故曰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言樂而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於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使萬物莫不遂其性。曾點知之,故孔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又曰:「曾點、漆雕開,已見大意。」
曾皙 的話為什麼是禮治的最高境界
7樓:網友
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對此解釋說,曾皙的理想看起來不過是「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捨己為人之意」,但是曾皙的內心是完滿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為前提,以萬物各得其所為理想,這就比另外那三個人要高出乙個層次。
有人進有解釋說,這就是孔夫子說過的「君子不器」。乙個真正的君子從來不是以他的職業素質謀求乙個社會職位為目的的,卻一定是以修身為起點的,他要從最近的、從內心的完善做起。
我們認為這些解釋都沒有說到問題的本質,觸及人的理想追求的最高層面。孔子一生奔波,何嘗不想謀求乙個能夠治國平天下的權位?孔子一生又何曾停止過「完善自己的內心」,就是冉有和公西華在談治國志向時其態度又是何等謙讓,但孔子為什麼還是不滿意呢?
問題的要害在孔子學生志向境界的層次區別上。這就是子路、冉求只是停留在爭強鬥勝的功利境界上,公西華開始追求以禮教化的倫理境界,唯有曾皙則達到了人生最高的天地境界、詩意境界。「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與現代哲人海德格爾追求的「人應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不正是同乙個意思嗎?!
對理想之道的詩性之維,我們將在其它條目中再論說。
溪居即事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此詩採用白描的表現手法,不做作,不塗飾,樸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謂洗盡鉛華,得天然之趣,因而詩味濃郁,意境悠遠。詩人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恬靜 平和的水鄉風景畫 臨水的村莊,掩著的柴門,疏疏落落的籬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盪的小船,奔走的兒童 靜中寓動,動中見靜,一切都很和諧而富有詩意,使人感受到水鄉寧靜 ...
成語「止痛之觴」的含義,成語「樂得其所」的含義
樓主所說的成語的確沒有,下面我附上以 觴 結尾的成語謹供參考 詞語 曲水流觴 注音 q shu li sh ng 釋義 古民俗,每年農曆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詞語 一詠一觴 注音 y y ng y sh ng 釋義 詠 吟詩 觴 古代盛酒器,借指飲酒。舊...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 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出自 左丘明 燭之武退秦師 原文選段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知 以亂易整,不武。釋義 假如沒有那個人 秦伯 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