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答謝中書書的有關資料
1樓:湧衲衲
譯文:山、水美麗的景色,自古以來人們都在談論。山,高聳入雲;水,清澈見底。
兩岸石壁直立,五顏六色,交相輝映。綠樹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霧將散未散時,靈猿麗鳥啼鳴;夕陽西下,水中的魚兒歡快地跳出水面,這實在是人間仙境。
但從謝靈運後,已不再有能欣賞這奇山妙水的人了。
重點字詞:四時俱備(時:季節;俱:全,都。)曉霧將歇(歇:散去。)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復:再;與jǔ,參與;者:..的人。)夕日欲頹(頹:墜落)
沉鱗競躍(競:爭著。)
《答謝中書書》的作者是?
2樓:神山折木奉太郎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
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卒諡貞白先生。南朝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丹陽秣(mò)陵(今江蘇南京)人。
自幼聰明異常,十五歲著《尋山志》。二十歲被引為諸王侍讀,後拜左衛殿中將軍。三十六歲梁代齊而立,隱居句曲山(茅山)。
梁武帝早年便與陶弘殲肢景認識,稱帝之後,想讓其出山為官,輔佐朝政。陶於是畫了一張畫,芹改液兩頭牛,乙個自由自在地吃草,乙個帶著金籠頭,被拿著鞭子的人牽著鼻子。梁武帝一見,便知其意,雖不為官,但書信不斷,人稱「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脫胎於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工草隸行書嫌物尤妙。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
曾整理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註》七卷,共載藥物730種,並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公尺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佚,現在敦煌發現殘本)其內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
滿意!謝謝!
答謝中書書的全文是什麼?
3樓:勞資要的就是你
翻譯: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原文:答謝中書書》
作者】陶弘景 【朝代】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的白話散文,答謝中書書白話散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 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
答謝中書書哪些是借代手法的詞語答謝中書書文中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
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注釋 之 的。美 美景。古來 自古以來。共 都。高峰 高聳的山峰 五色交輝 這裡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
答謝中書書的意思急,求《答謝中書書》各層大意! 急
謝中書 即謝微 一說謝徵 字元度,陳郡陽夏 河南太康 人。曾任中書鴻臚 掌朝廷機密文書 所以稱之為謝中書。書 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 尺牘 或 信札 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答謝中書書 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